好校長|今天的校長究竟缺了什麼?

導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

今天,“校長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成為教育家的群體”,那麼,對照教育家型校長的成長,我們還缺了什麼?

好校長|今天的校長究竟缺了什麼?

對照教育家型校長的要求,我以為當下校長還存在以下問題。

少了一點使命意識

一個人能否被稱為“知識分子”,與其所擁有的知識並無直接關係。一個富於道德情懷、致力於社會進步的精英分子,必然會對社會與權力保持一定的審視距離。一般來說,知識分子當然有自己的專業知識,但是他所從事的職業與“更大的問題”有關係。宇宙是什麼樣的?人類是什麼樣的?人生是什麼樣的?你的工作涉及這些大問題才能算知識分子,所以知識分子都有家國天下的大情懷,首先與他的職業是有一定關係的。正因此,知識分子成為了文化的託命之人。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在物質層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問題也非常突出,科技用於“鑽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心靈的提升趕不上技術的進步。這就是我們在社會轉型時期所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獨特使命。校長作為知識分子的一部分,應該有一種知識分子的

使命意識,不應該每天就琢磨那點升學指標、分數成績。校長作為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在當下的特殊歷史階段,要有“愛與責任”的踐行,要有道德底線的堅守,要有民族復興的擔當,要有促進人類進步的責任

教育存在一些矛盾,諸如教育事業的無限性與學校教育的有限性,教育目的的倫理性與教育手段的功利性等。作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長,應該思考教育發展的本原性問題,思索人類發展的方向性問題。這樣的思考探索,是信仰追問,是圖騰設計,也一定是精神苦旅。

少了一點傲骨清風

徐悲鴻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他旅歐8年學成回國,開始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

一個國家、一個正常的社會需要有“傲骨” 的知識分子;一個國家要強盛,自己的人民必須活得有尊嚴;一個國家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根脈、人文精神

所謂傲骨,就是別對上級阿諛奉承,別為升官發財而攀枝;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講自己應該講的話;如果領導的意見與自己不投,不說違心的話

好校長|今天的校長究竟缺了什麼?

朱熹有言:“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校長是一校之精神領袖,其言行舉止常被師生引為楷模。我以為,校長的傲骨清風首先應該體現一個“真”字,按教育本原的規律辦事。規律是求真的結果,價值是求善的追求,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事業。

一些校長趨炎附勢,取得了一些成績,拿到了一些榮譽,便傲氣十足,不思進取,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教育的真諦,什麼話都聽不進,慢慢地就整體生活在自滿自足的小圈子裡,與真正的教育漸行漸遠。因為總是“聽不進”,慢慢地就會“聽不到”,總是“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就會孤陋寡聞,而孤陋寡聞者不是自卑就是自大。

少了一點人文情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了關於教育的第三份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倡導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採取開放、靈活、全方位的學習方法,為所有人提供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學校教育,以文化人。如果用一幅油畫來描繪學校的人物事態,那麼作品的底色如何確定呢?誠然,不同的學校有各自的基調,但恐怕都離不開其中的一位主人公——校長。深刻理解“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這句話,我們將領悟到校長對學校文化景觀的底色渲染甚至主色調功能。

辦學思想是學校的核心,是學校的價值取向,是學校的獨立品格,是學校之魂,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校長管理學校,做到極致就是一種文化引領。學校文化是學校的寶貴財富,是師生成長的陽光雨露,健康的學校文化是師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堅實基礎,建設優秀的學校文化應當成為校長心中的重任。

人文情懷體現在校長的辦學行為上,首先表現為校長對師生生命質量的關懷。這不僅是提高他們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從而產生更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和幸福感。教育應該有靈魂安頓的設計和精神居所的創生。學校要成為教師的心靈棲所,校長就要成為教師心靈的陽光使者。

其次表現為校長的“人文管理”,即以師生為本的學校管理機制,讓師生作為主人翁參與學校決策,讓自主管理成為學校的行為準則。再其次表現為校長高遠的教育理想,即著眼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摒棄那種以辦學成績作為“仕途”臺階的私利行為,摒棄那種以犧牲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短視行為。

好校長|今天的校長究竟缺了什麼?

少了一點“道”的堅守

校長應該對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抱持敬畏之心,並在實踐中一以貫之。之所以要對教育之道進行堅定的守護,是因為這種守護有難度、不容易。這種難度來源於“長官意志”下的行政命令瞎指揮的干擾,來源於社會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的侵襲,來源於自身內部功利意識的誘惑。

我以為,關於中小學教育種種問題的探索,大學教授可以在理論層面研究得很透徹,但由於他們往往沒有進入過中小學課堂,因而這種理論往往難以與實踐有機銜接,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下不來”;而長期在實踐一線的中小學校長、教師具有大量的實踐智慧,但對於種種問題的理論背景和源頭在哪裡不甚明瞭,這叫作“上不去”。

誰能夠更多地找到其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誰就是“草根教育家”。中小學校長有實踐優勢,又有著比一般教師更多的培訓學習機會,理應成為“草根教育家”的最有利人選。

當然“草根教育家”必須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這來源於自己對教育問題的獨特理解與感悟。

如果觀點是一個點,理念是一條線、一個面,那麼思想就是成體系的立體的幾何體。社會意識有兩個層次,較低層次的叫社會心理,較高層次的就是思想體系。所謂一些校長有思有想而沒有思想,就是還沒有構建起自己的思想體系。

好校長|今天的校長究竟缺了什麼?

我以為,校長有時必須是一個孤獨的理想主義者。因為一個學生、一個教師、一所學校的發展存在著很多種可能性,而我們總夢想著能夠往最好的方面去發展,這其中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色彩是必然的。

很多時候,校長所思考的問題,都是教師還沒有想到或者教師不會去想的,因而有時校長是孤獨的。譬如對教師的引領如何展開?學生思想工作如何進行?辦學質量提升的根本在哪裡?校園文化如何營造?以上歸納有什麼共同之處?支撐這些行為背後的理念是什麼?這些理念的共性何在?這中間層層遞進的過程,也就是校長獨特教育思想的產生過程。

END

好校長|今天的校長究竟缺了什麼?

來源2016年《人民教育》雜誌第1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