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雙修」打開安順美麗模式——我市推進城市「雙修」全國試點工作綜述

西城婁湖,環湖步道,綠蔭環繞,碧水連天,為炎炎夏日帶來了無限清涼。作為我市城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雙修”試點項目之一,婁湖生態公園正在成為繼虹山湖公園後的又一城市新地標。

2017年3月,住建部出臺《關於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並公佈了第二批“雙修”試點城市名單,我市作為貴州的唯一入選城市,成為全國19個試點城市之一。

城市“雙修”,即“城市修補、生態修復”,不僅指城市空間環境的修補,量上的拓展建新,更是指城市形象功能的優化,質上的營造提升。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城市雙修”試點工作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城市短板的重要任務全力推進,不斷改善我市生態環境質量,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按城市“雙修”試點工作要求,試點城市要推進一批有 實效、有影響、可示範的城市“雙修”項目,試點時間為兩年,每年住建部將組織專家對試點工作進行考核評估。

為有效推進城市“雙修”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安順市城市“雙修”全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規劃局。積極探索城市“雙修”規劃建設管理制度,制定了《關於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方案》、《安順市城鄉規劃條例》、《安順市總河長令》、《安順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推進全市河長制工作,提倡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園林綠化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生態修復補償機制,切實保護和增加綠色空間。

根據《關於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和我市城市“雙修”申報方案,整合已編制完成的城市總體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安順市城市“雙修”規劃》。確定“雙修”總體目標:把安順打造成為西部山地生態人居典範和中國休閒旅遊名城。補足城市設施短板,提高城市品質,增強市民滿意度和幸福感,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在“七度安順”的基礎上,增加旅遊設施和旅遊服務空間,提高城市魅力和對外地遊客的吸引力。

提出六大“雙修”策略:聚焦城市特色山水空間和魅力文化空間,建設城市魅力核心區;有機更新老舊小區;抓系統要害,推進基礎設施優化;基礎與高端突破,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整合既有項目,集中成片推進。

在城市生態修復方面,將加快山體修復和山體公園建設、水系統修復和治理、修復利用廢棄地、完善城鄉綠地系統等。通過“顯山復綠、治水融景、增園宜居、植綠興遊”的城市修復工作,塑造“山清水秀、藍綠交織”的城市景觀形象,提升安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落實安順山水田園型、綠色生態型、宜居宜遊型城市建設要求。

在城市修補方面,將拆除違法建設、提升城市景觀、填補基礎設施欠賬、增加公共空間、改善出行條件、改造老舊小區、保護歷史文化、塑造城市時代風貌等。主要範圍是兩河(虹山湖片區、婁湖片區)、一河(貫城河)、一環(老城區環路)、六片(歷史文化街區、若飛片區、民主路片區、南水路片區、奧體中心片區、文博中心片區)。

立足現狀突出問題和既有工作基礎,科學策劃我市中長期城市“雙修”項目400餘個(約 500億元),分項落實規劃策略,逐步實現“雙修”目標。從400多個項目中,選擇具有一定示範性、可總結、可推廣、易見效的40個項目(總投資約97.5億元)作為試點項目,由市級層面統籌推進。

大力爭取中央、省級預算資金。2017年以來共爭取到7.85億元用於垃圾處理設施、汙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加大市級財政資金投入,2017年以來共安排資金約2.5億元,專項用於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汙水處理等工作。同時積極引進社會資本。組織召開全市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產業招商助推脫貧攻堅推介洽談會,將城市“雙修”項目納入招商推介範圍。簽約西秀區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西秀區貫城河下游水環境綜合治理等PPP項目11個,總投資98.14億元。

積極開展水汙染防治。截止目前,全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涉及的11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均達到規定的Ⅲ類水質要求, 達標率100%。今年全市新增汙水處理規模2萬噸/天,新增城鎮雨汙分流管網93.69公里,汙水處理總量比去年同期提升9.29%。 加大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力度,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原則,城鎮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已建成1個(日收運能力530噸),在建8個(日收運能力1870噸),垃圾全部運往安順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進行無害化處理,日平均處理生活垃圾900噸左右,可轉化為發電量約8000萬千瓦時/年。

截止目前,我市確定的40個城市“雙修”試點項目中,貫城河綜合治理、市人民醫院遷建、順園等13個項目已基本建成,虹山湖公園、婁湖生態公園、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提升等13個項目正在建設,其餘項目建設工作正在有序的準備中。

位於新市人民醫院後山的順園,不僅成為了市民休閒遊玩的城市公園,還為市人民醫院病人提供舒適的療養空間。置身於順園的山水園林之間,誰曾想到這裡曾經是廢棄的原安順市垃圾填埋場?通過實修復治理後,嚴重影響城市環境的垃圾填埋場變成生態宜人的城市公園。

在生態已成為全人類共同命題的今天,我市正在開啟了一場城市“雙修”的生動實踐,積極探索總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城市“雙修”經驗,進一步提升我市城市旅遊服務與城市宜居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安順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古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