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靜夜思》並非原版,你知道嗎?

提到李白的《靜夜詩》,大家是不是都耳熟能詳呢?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詩自然流暢,情感真摯,幾乎人人都能脫口而出,在小學教材就已經出現過了。但你知道嗎?這首詩的真正“作者”其實不是李白,它是一首被篡改過的作品。

李白的《静夜思》并非原版,你知道吗?

在宋刻本的《李太白集》中,《靜夜詩》是長這個樣子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然而,到了明朝萬曆刻本的《萬首唐人絕句詩》裡,《靜夜詩》變成了這個樣子:

一字之差,第三句的“山月”變成了“明月”,意境卻變了很多。

李白的詩歌中,其實常常出現“山月”這個意向,比如“峨眉山月半輪秋”、“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

因為李白本就是個遊走的浪子,他一生都在行走,一紙詩歌,半紙山水。

“山月”,自帶離愁別恨,幽深而遠,有什麼比山後一輪月,更能符合遊子的孤獨與落寞?天地無言,山水無言,唯有一輪月相伴。

“明月”重點表現月之色,卻失了幾分月之孤,和全詩的主旨而言,沒有那麼契合。

李白的《静夜思》并非原版,你知道吗?

這還沒有結束,在明代曹學佺所編的《石倉歷代詩選》清代四庫本中,《靜夜思》又變了樣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如果詩仙李白在天有靈,他大概會生氣的。

又是一字之差,將“看月光”,改成“明月光”。所以,這位編者到底是有多愛“明”字?

一般來說,一首詩歌裡是要儘量避免出現重複字,當然,前提是不損害詩歌的整體內容,不能為文害意。

這首改動後的版本,兩個“明月”,讀起來音律上倒是更和諧,朗朗上口,方便記憶。但是從意境上看,卻遜色很多。

原文中,一“看”一“望”,正對應了“低頭”、“舉頭”,這兩個動作的對象同樣是月光,心境確實截然不同,也有一種微妙的傳承變化。如此,才自然地刻畫了遊子的內心。

李白的《静夜思》并非原版,你知道吗?

這個經過兩次改動後的版本,經過清代孫洙所編《唐詩三百首》收錄,變得廣為人知,成為經典流傳了下來。

一個講究意境,一個方便背誦,不同版本的《靜夜思》,你選擇哪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