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百科」宋代修志簡史

宋代修志簡史北宋沿襲唐代的定期呈報圖經的制度,所修圖經數量超越前代。北宋末,圖經開始向定型方誌過渡,至南宋,方誌體例日趨完備,有些方誌雖沿用圖經之名,但其體例、內容與定型方誌無異。直稱某郡志、某縣誌者逐漸增多,但也有一些著述以記、錄、譜、乘、編、圖志、類編、會要、補遺等為名,州、縣先後所撰志書名稱相同時,則在志名中加纂修年號或以“續志”“新志”相區別。傳世兩宋所修方誌中,州、府志較多,縣誌相對較少;兩浙路最多,其次是東南三路(福建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南宋方誌數量多於北宋。

北宋修志 宋初,朝廷令各地編修進呈圖經,規定諸路圖十年一上,各州縣(隔三年或隔六年)逢閏年造圖,稱閏年圖或閏年圖經,又稱五等丁賬簿,主要記錄各州戶籍,也記沿革、疆域、吏員、戶口、貢賦等項。朝廷在各路、州造送圖經的基礎上彙編圖經總集和全國區域圖志。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宋太祖開寶四年(971)重修天下圖經,未成;六年,盧多遜出使江南,從南唐得江南諸州圖經;八年,宋準奉詔修定諸道圖經,即《開寶諸道圖經》(已佚)。太宗朝修有《海外諸域圖》《太平寰宇記》《天下圖》《山川郡縣形勝圖》等。真宗朝修《職方圖》《海外諸蕃地裡圖》《祥符州縣圖經》《九域圖》等。仁宗朝修有《皇祐方域圖志》等。神宗朝修有《十八路圖》《天下州縣圖》《元豐九域志》《廣東會要》等。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創置九域圖志局,主持全國區域志的編修。北宋初期所修志書中,以《太平寰宇記》《祥符州縣圖經》對之後修志影響較大,尤以後者影響至深。北宋中後期所修志書中,熙寧《長安志》對南宋州、縣誌的編纂有較大影響,而《吳郡圖經續記》則是存世兩種完整的宋圖經之一。

南宋修志 南宋時,各地盛行修志,縣誌編修逐漸普遍,並出現了鄉鎮志。主要由地方官主持,請士人、幕僚編修,體例因人、因地而異。高宗朝修有《清遠縣誌》等。孝宗朝修有《臨安志》《新安志》《三山志》《嚴州圖經》《雍錄》《廣州圖經》《增江志》等。光宗朝修有《韶州新圖經》等。寧宗朝修有《會稽志》《剡錄》《輿地紀勝》《赤城志》《保昌志》等。理宗朝修有《會稽續志》《四明志》《四明續志》《吳郡志》《澉水志》《玉峰志》《仙谿志》《壽昌乘》《臨汀志》《景定建康志》《嚴州新定續志》《潮州圖經》等。度宗朝修有《臨安志》《毗陵志》等。傳世宋代方誌多是南宋時期編修。

(摘自:《方誌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