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硬筆的常見誤區是什麼,如何防範?

傑克船長一葦以航


常見誤區的避免其實是因人而異。

因為對於練習書法這種事兒而言,關於練習的方法也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誤區就是不要相信市面上所謂的“什麼0基礎起步,五天速成練字法”之類的宣傳導語。


理由很簡單,書法是一種長遠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唯有長久的堅持才能有所成就,書寫的習慣是不能短期促成改變的。

但是就這麼回答肯定不能讓大家信服,其實對於硬筆書法,首先你要明白一點就是硬筆字和硬筆書法是有區別的。

不是想把字寫的好看就是硬筆書法,現在網絡中出現的菊花體,江湖體之類,大家都會覺得這些字很好看,就把它們歸納到硬筆書法,其實不是的。


那我們就針對學習硬筆書法的誤區來說一說,這裡我們說的是硬筆書法,不是硬筆字喔。


學習硬筆書法,首先要明確的是關於字體的選擇。硬筆書法中,常見的字體,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你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去選擇相應的字體,但是這裡的需要是有目的性的,如果你只是為了把字寫的好看,而這個好看的範圍很大,隸書,草書都很好看,但是它們不適用於現實生活,但是如果你只是為了學習,那麼無可厚非的。


所以選擇需要的字體,才是關鍵。


第二種就是關於字帖的選擇,很多人喜歡今人字帖,其實沒什麼不對,臨摹古人的字帖也是可以,所以不要帶有任何偏見認為,硬筆還是今人好這樣的想法。


通常情況下,你喜歡什麼類型就去練什麼,我們講一下臨摹的方式,在這裡我推薦的是對臨,就說先臨通篇,注意字的間距,字的大小關係。然後臨單字的結構,一個過了再臨下一個。最後臨字當中筆畫的輕重緩急、起承轉合。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人覺得軟筆書法更傾向於學習,硬筆書法則是糾正。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雖然說現在的成年人都有十多年的硬筆使用經驗,而練習硬筆書法就是為了把自己那些不好的習慣給糾正了。


實際上並非如此,硬筆書法也是學習,與軟筆書法一樣有一套體系,並非糾正而言的。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以我個人的練字經驗,還有在回答上與人交流的心得,作如下總結:

一、分不清實用硬筆書法和硬筆書法藝術!

直到剛才,我還看到有位朋友在我問答的回覆如下:“要寫的和古人一樣,才叫書法!”我當時的插圖,是我最近的隨抄練字,如下:



我回復這位書友:“你可見過,誰能用硬筆正常速度書寫,寫的和古貼上的字一樣?包括書法家?”

傳上的隨抄,何止是與古貼不一樣,繁體字我也抄成簡體了,我僅臨寫了部分能為硬筆實用的部分,我走的是實用的路線!

這位朋友很明顯就沒分清!

再者,按硬筆書法考試等級來說:1~3級是針對青少年的“基礎”;4~6級是針對成人的“實用”;

7~9級是針對書法家的“藝術性”;(以上參考了考試說明

考試等級的側重,是很有道理的:從青少年書法啟蒙入門、到成人的實用美觀、最後到針對書法家的古貼藝術;

而很多人練硬筆字,初衷本是想寫一手好字,卻在基礎極為薄弱下,跨過“實用”,直奔“藝術”了,用很慢的速度硬筆臨古貼,覺得這才是書法,至於這樣練字,能不能迴歸正常速度書寫,只能自己知道了!


二、不臨貼,卻喜歡自由發揮。

選臨古貼也好、今貼也罷、對鄰、背臨、意臨。都是一個目的:學習大佬們的書法營養為我所用!

無書法基礎下的自由發揮,意義不大,這樣的創新,是激不起其他人的書法層面的共鳴!慢慢,自己也不會喜歡的,所謂的“江湖體”,大約就這樣產生的。

坦白講,很多朋友並非不知道臨貼,而是不會臨貼,不擅長臨貼。這類朋友,建議可以嘗試下:⭕️起你自己最醜的幾個字,查字典,或查字貼。

對比之強烈,你會有興趣改變,臨習的!


三、只會臨貼,很少大量練習鞏固,或者寫作業辦公時,不按照所臨的字的構架、筆畫去寫,又迴歸到練字前的寫法了!

當然了,楷書是無法快寫的,能快寫的是行書!

練字的過程,是糾正書寫陋習的過程,沒有後續的大量鞏固,也只能在臨貼時寫的可以,如此練字,必然華而不實,這個結果,又豈是你練字的初衷?

個人心得分享,感謝你的閱讀,一起練字,一起進步!


一筆一紙一個人


把硬筆字和硬筆書法混淆,應該是一個最大誤區!這也阻礙了大多數想把字寫好的朋友。

寫字是為了傳達信息,寫好的標準就是美觀大方、易認、書寫快捷。

就練硬筆字而言,並非簡單臨摹別人字帖就能改變自己不好的書寫習慣,而是需要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才好對症下藥。

練字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盲目臨帖,通常收效不大。

好字≠好書法,因此練字(臨帖)時就要明確學什麼?改變什麼?

1.不會連筆書寫,就多看看別人如何連筆書寫的;

2.寫得太潦草,就得加強筆畫練習,在筆劃形態上加以規範;

3.不流暢快捷,就學著提高速度;

4.練字目的僅僅是想日常書寫美觀一點,就不必從楷書練起,去追求藝術風格;

5.日常我們就是橫寫,又何必去學著豎寫練字呢。 等等。

是不是這個理兒?同意的朋友請點個贊。


寫一手好字


《實用書法硬筆書寫誤區;最忌忽視書寫實用性》

一、硬筆書法書寫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日常書寫技術效率,主旨不在藝術性;

硬筆書法最主要的功能是實現日常書寫技術研究訓練,提高社會大眾常規文字書寫效率。

實用書法,書寫工具不同,適用場景不同,方法自然不同。書寫表現要素不同,練習效率迥異。

把硬筆實用書法當作藝術書法來練,3到5年內都會處於"學用脫節"狀態。

硬筆書法首要任務是提髙日用書寫技巧技法:

1)把公文寫得規範;

2)把作業寫得工整;

3)把試卷寫得美觀;

4)把粉筆板書寫得流利暢快……

圖:實用書法的硬筆書法追求書寫效率性與美觀規範性兼顧

二、硬筆書法與館閣體一樣,同樣屬於追求實用性的實用書法;

實用書法在古代毛筆書寫時代,館閣體與其它風格的小楷都算是實用書法的具體內容;小楷更多在於實現書法家書寫大篇幅實用作品時的書寫效率提高,務實地簡化以往藝術書法的筆法技術、結構方式。

實用書法的宗旨:學好實用書法就可以寫好自己手寫公文、手寫作業、手寫試卷;

圖:田英章先生楷書都在全社會流行,擁有大批的學習者與支持者,其原因何在?

田楷流行的技術原因:

1)在於田楷簡化了歐楷中不利於實用性的冗餘筆法;

2)在於田楷簡化了歐楷中過度追求“險峭”的那種“刀砍斧削”的結構風格;

3)在於田楷簡化了歐楷筆畫中“僵直過多,自然不足”的技術;

總之,田楷的成功在於讓歐楷書寫更自然更高效,同時地又不失去其書法的藝術性。從而兼顧了歐楷的便捷實用性與書法藝術性。從而左右逢源,一側聯接了群眾基礎、一側聯接了書法的藝術性。這是田楷流行的原因!代表的是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硬筆書法追求的是速寫效率與規範,不需要藝術的誇張、個性炫酷;要的是便於準確交流。

三、硬筆實用書法與毛筆藝術書法區別認識;

拿田英章先生田楷來說明問題,田式歐楷繼續繼承了“一畫三段寫”技法中,始段起筆多使用點畫頓方筆起筆,中段行筆還要求筆畫粗細變化,未段收筆採用頓挫出鋒。這樣的筆法保證了工筆楷書的“精雕細刻”精巧風格。但是這些都是慢功出細活的結果,書寫效率自然下降。

實用書法只追求楷書的公共屬性:結構方正風格,章法工整,筆法橫平豎直,形態規範。這樣的屬性是產生於數百年以來的科舉學子們科舉應試書寫經驗,非人為地特徵規定。

現代硬筆楷書實用書法同樣自然地繼承了館閣體實用性的特徵。因為館閣體是在大眾書寫經驗技法特徵的自然形成,所以硬筆實用書法只追求:結構方正風格,章法工整,筆法橫平豎直,形態規範。

正是這樣趨於自然書寫的技巧技法,所以保證了硬筆書法效率性,也保證了實用書法的美觀性。


創新炎黃


誤區,練字就是學書法。寫字和書法雖然有一定的聯繫,但兩者的學習目的是不同的。寫字是為了日常工作、學習、寫作業,記筆記等實用的需要的一種基本技能。而書法則是一門很高級的藝術,主要是為了欣賞。寫字和書法的關係就像說普通話和播音藝術的關係很相似,作為一個國人,會講普通話就行了,如果不打算做播音員的話,沒必要去學播音藝術。同理,對於一個不想以書法家立身的人,只要把字寫規矩、端正即可,沒必要去學深奧的書法藝術。書法在運筆方法上和我們普通的實用書寫是不一樣的,如寫一個橫畫,起筆需要輕微頓一下,收筆時也要輕微的頓一下並且還要回一下筆鋒,目的是要達到美觀的效果,以供欣賞之用。而實用書寫時,這種運筆方法是萬萬不可取的,因為實用書寫必須要有一定的速度作為前提。頓筆、回鋒等運筆方法,不僅浪費時間,又極不適合硬筆的實用書寫,致使書寫速度緩慢,書寫速度過慢就無法達到實用的目的。

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怪現象:沒有學過書法的學生反而比有些曾經學過書法的學生寫得快、寫的流利。這就充分驗證了一個俗話:方法不對,努力白費。筆者在此補充一句:何止是白費呢?

規避的方法:筆者自上世紀末年就倡導和主張“自然滑行”的運筆方法。自然滑行,就是不頓筆、不回鋒收筆,就像書寫阿拉伯數字那樣的輕鬆的運筆方法,運筆時只需把速度、力度把握好即可。

針對這些現象和癥結,筆者歸納、篩選出來240個典型範字,也叫重點字。練好這些字,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基本可以書寫好日常所需要的其它漢字了。也就是說練好一小批字就完全可以寫好同類型的一大批字。

呼籲教育管理部門切實瞭解學生的真實願望,不要再讓一些不懂裝懂的所謂的書法家誤導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了。不要再讓我們的孩子為學寫字|、寫不好字而為難了。筆者期待著“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練字開始”這個願望儘快得以實現。


漢族族草


對於我們成人來說,學習硬筆書法,我覺得最大的誤區就是學習現代人的硬筆書法作品。雖然有些現代人的硬筆書法作品也很好。

這個觀點可能太有顛覆性,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想到練習硬筆書法就會想到田英章、司馬彥、龐中華等現代的硬筆書法家,而如今卻成了最大的誤區,真的很難以理解。

我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有兩點原因:

1、從我們練習書法的目的來看

成人練習書法很少是從實用角度出發的,一般現在的文件都是用電腦打印,很少用筆去大篇幅的書寫。

另外,成人一般都不用參加考試了,不需要卷面分,不像學生時代面臨各種考試,需要短時間內把字寫好。

所以學生時代練習書法一般都會學習現代人的,已經為現代人的書法好理解,上手快,見效也快。

成人選擇練習書法一般是用來休閒娛樂、修身養性的,沒有太多的功利性。這樣的話選擇古代的字帖當然更有意思。

2、從書法水平來看

從書法水平上來看,當然是古代人的書法水平更高了,因為現在留下來的古代的字帖,都是古人最優秀的作品,都是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檢驗的,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另外古代字帖風格多樣,可以進行完整化的書法學習,也能夠滿足長久單位學習。

而學習現代人的字帖,很快就會進入瓶頸,因為字帖的水平本來就有限,你練的再好,也不會超過你學習的範本啊。

所以古人才說:取法乎上。

學習書法當然要選擇最好的範本啦。


不二齋


學硬筆字,常見的誤區有:

1、書法屬性分不清。劃不清實用與藝術界限,誤以為只要有毛筆味就對,否則,不好看。結果,書寫速度慢,一快就變形。比賽能獲獎,平時用不上。實用硬筆字如圖:



2、選擇範本不適合。據我所知,現有硬筆字帖99%屬於藝術類,就是筆畫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明顯有刻意“頓筆”動作。這種字體個性突出,藝術性不高,不好練也不實用,尤其是頁面版式設計也不合理,不適合中小學生練習。如圖:



3、臨摹方法不科學。大多數人練字的方法都特別簡單,幾乎都是直接照著字帖寫。其實,這種作法是不正確的!

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與程序是,如圖:

其中,臨帖步驟,具體操作方法是:

應該先用鉛筆摹寫幾遍,熟記字形,然後,再換上鋼筆或中性筆摹寫,最後再照著字帖臨寫。如圖:

注意,不管摹寫、臨寫,每個筆畫的起筆、收筆、轉折等處,只需將筆尖在該處稍微停一下,隨即迅速行進即可,千萬不要“頓筆"。另外,書寫節奏與速度不能過慢,儘可能快一些為好。
4、執筆姿勢不正確。這是最致命的缺點。正確的執筆法應該是這樣的,如圖:


實際上,練字誤區不止這些。幾點建議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謝謝!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初學者切勿相信書法能夠速成,無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都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也是考驗一個人的的忍耐力,有人說書法是三年小成五年一大成,書法的練習是跟隨一個人一輩子的!

隨著時代發展,書法各類技法視頻、圖片、文章琳琅滿目,這就需要我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穩142294740


謝謝邀請!硬筆字可以理解為日常書寫字和硬筆書法,兩者有相同點,都是對字體結構,用筆技法,加入個人喜好,情緒流露等等。硬筆書法更加註重篇幅佈局,根據創作需求對字體大小,結體,筆劃變化等等來完成作品。日常硬筆書寫應注重易識,快捷,整潔等,有不少人往往喜歡日常書寫中加入自己喜歡的書法字,在書法創作中加入書寫中習慣,最後變得書寫記錄出現難識字,書法作品呈現不倫不類字。以上是自己一些經歷體會,歡迎大家指正,一起探討。


陽光不鏽65554921


謝邀,常見誤區是臨帖虎頭蛇尾,摻入自己的風格,造成四不像,以下是我寫的,請大師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