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沒有引進阿拉伯數字,靠中國的方塊字能發展中國的數學嗎?

一杯紅酒Y


能啊!很簡單的一件例子就可以說明,看過現在澳大利亞的數學教學就可以發現他們沿用的方法與《九章算術》裡的算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縱觀中國的數學發展可以看出來,九九乘法表就是是在沒有引進阿拉伯數字的情況下發明的,而九九乘法口訣不外乎是先進的。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 乘法、除法、 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 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現在使用的順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 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又稱九九表、 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傳入英國後,因語言不同導致口訣變長,背誦較難。

所以說,就算沒有阿拉伯數字的引進,中國的方字也能發展中國數學!


Lxl粵語殘片


沒有引進阿拉伯數字,數學可以發展,但是發展會很慢。

引入阿拉伯數字後,大大節省了書寫時間以及書寫過程。普通的算術用漢字表示還好,稍微複雜一點的,比如開方,對數,三角函數表示起來就很費勁,而且計算和書寫起來容易出錯很令人頭疼,非常影響效率。如果碰到微積分、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高等數學領域,更是苦不堪言。數學越是往高端方向發展,後面基本上都是符號化,數字很少出現,所以符號化和簡化書寫就尤為重要。如果用漢字來寫,就十分麻煩。用阿拉伯數字和數學符號表示,非常直觀,有時候你看見一列數字或者一組方程,就能直觀地找出規律,從這個角度來說,引入阿拉伯數字更容易思考問題。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高等數學許多概念和定理都是以公式的形式給出的,而且一些數學定理和公式是需要嚴格地數學驗證和證明推理的過程,不是簡簡單單地寫公式這麼簡單。如果證明過程使用漢字,畫面不敢想象,就跟用漢字編程一樣,先不說結果,單單就效率就會搞死很多人。如此以來,誰還會閒的蛋疼去研究數學。


扶搖直上到雲霄


不能啊!數學的思維是既有邏輯思維又有形象思維,我們的大腦的左半腦負責邏輯推理,右半腦負責形象匹配,雙方缺一不可,而方塊字屬於象形文字,屬於右腦開發啊!而阿拉伯數字應該屬於邏輯推理多於形象推理啊!所以,沒有阿拉伯數字的數學,將逐步走向死衚衕呀!就像羅馬數字,被淘汰了,就像中國古代,由於其中一個這個寫五個原因,數學落後了。過去有個小孩去老師家學習,第一天學了個“一”,第二天學了個“二”,第三天學了個“三”,第四天就不去老師家了……說:我會了,我會了,然後就寫四個行代表四,寫五個行代表五,等等啊😄


椰殼裡的海


這個問題有點設陷阱,如果沒有阿拉伯數字,中國發展數學就一定要用方塊字嗎?不一定,別忘了,我們中國還有算盤,當然,這裡只能假設,畢竟阿拉伯數字很方便,全世界都在用,假設沒有阿拉伯數字,中國也一定會在算盤上發展出我們自己的數學體系,在沒有阿拉伯數字前,我們就在用算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