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以後又回到原公司入職是一種什麼體驗?

哎呀小rita


“職入龍門”觀點:辭職後又回到公司是否被眾星捧月還是冷板凳被邊緣化,完全取決於自身的職業價值含金量和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1 如果題主是如下兩種情況辭職後再回公司,那麼本人會感覺非常舒服。



第一種是辭職後載譽歸來,你鍍金後的價值是公司非常需要的,那麼就是眾星捧月的感覺;


不管你是學歷鍍金還是項目經驗鍍金,只要是公司發展迫切需要的,即使是孤傲人才也會重金聘請回來。至於能合作多久,那是後話。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你為公司重大項目發展打下牢固基礎。或是用你的技能、或是用你的人脈……


第二種雖然人辭職了,但因本人是人際關係高手,在單位早已打下“好人緣”的基礎,所以不管是高管身份迴歸還是基層員工迴歸,工作都會順利開展,相處也非常融洽。


2 如果題主是如下兩種情況辭職後再回公司,那麼本人會感覺就非常難受。不僅不能得到信任還會一直被忽視。雖然好馬不吃回頭草,但如果本人不是良駒,估計回頭連草都吃不到。



第一種覺得自己能力強辭職,與公司同事鬧的也不太愉快,但是外面混的還不如原公司,再次回公司那就是冷板凳的位置。


在職場,各家公司用人大忌普遍都是:最忌諱因利跳槽又使團隊不和諧的人。這種人對企業沒有忠誠度、對團隊協作起不到積極作用。可以說就是一枚“團隊消極因子”。

即使這樣的人迴歸,也不會被重用,基本就是做一段時間還會跳槽。


第二種是職業價值感極低的人再次回來,結局應該和以前一樣,也是存在感低。他面臨的要麼是在沉默工作,要麼選擇再次離開。


第三種是由於生病或懷孕帶孩子辭職,再次回到單位。如果本人在休假期間沒有提升自身技能的含金量,為公司發展變化提供需要的職業價值,那麼你會發現,不管你以前是這家公司的什麼管理人員,你都會逐漸被邊緣。找到自身創造職業價值的定位,對於重新復出的你來說至關重要。


3 不管當初跳巢離開公司出於什麼原因,再次迴歸原公司我們都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就是:公司對於你的忠誠度和信任會一直保持懷疑態度!重要機會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唾手可得。


當你想要獲得重要機會時,你需要比未跳巢員工付出更加有價值屬的付出,才可能獲得公司的一點真實信任。最重要和核心崗位公司是不會交給曾經“背叛”過的人。


【“職入龍門”】跳巢後想回原公司的朋友們,我們唯一可以選擇回頭的方式就是要有重要資源與公司互換的能力時,才能考慮回去。否則辭職後是沒有後悔藥可以吃,只能逼著自己前行。在職場,任何公司看重員工對於企業的忠誠度遠比一個人的能力更重要。


大家如果跳巢後還會回原公司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職入龍門”分分鐘輕鬆解決職場問題,秒秒間溫暖努力向上的你!
關注“職入龍門”頭條號,獲得更多職場升職加薪的實用經驗!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職入龍門


能夠離開原來公司再回來,回得來沒什麼不好的。我有兩個同事都這樣做過:一個是因為孩子太小沒人管,不得不辭職回家帶娃,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又回來上班,但是換了一個部門做不同的事。一個是在銷售部門,因為競爭激烈升職無望被同行挖去升了一級,三年後又被公司挖了回來,再升一級,可以說三年升了兩級,從主管升職為全國總監,讓大家都看到了出口再內銷的好處。

公司願意再聘用離職過的員工,說明你有可用之處;你能夠再次回來,說明你發現原來的公司有讓你珍惜的地方。公司招人永遠只有一半的機率選對人,而選一個用過的人,無論是從過去的業績還是你的條件來說,支持公司判斷的條件要充分得多。而從個人選擇公司的機會出發,再是熟人介紹的公司都比不過你曾經呆過的公司,你不但瞭解業務,更瞭解這個公司的同事、明規則、潛規則,因此不管從公司選擇人才的成本和人才選擇公司的成功概率來說,這都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迴流有時候會碰到個別同事的嘲諷和挖苦,那又怎麼樣呢?人在公司的立身之本,不在於同事的評價,只要你的老闆認同你的能力,只要公司給的薪水符合你的勞動付出,這份工作就值得做下去。而且,你永遠要相信,公司的流言八卦不會一直針對一件事一個人,自信的人自有處理流言和是非的信心,就像我開頭說的那兩位同事,做了媽媽的同事雖然換了部門,但當年的舊同事都散佈在各個部門,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舊日的情份讓她在新崗位做對接和溝通如魚得水;升了職的同事,有三年在外打拼的新角度和新方法,在業務拓展中快速用業績和改變證明了能力。

不管我們有無機會再回到當初離職的公司,在做離職和交接的過程中,做到職業、專業,都是必須的,誰知道過兩年的工作會碰到什麼樣的際遇呢?


無憂精英網


我現在正在我回來的公司中,14年合作過,現在回來物是人非!感覺光陰就像花出去的錢一樣,一去不回。

回來後,公司條件已經很好了,同事之間相處也可以,但是我還是覺得我該走,不知道什麼原因。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對自己有個基本的要求,今年我28歲,做運營也7年了,沒有趕到潮流讓自己賺到錢,唯一就是比掙扎在底層的人好一點,現在公司淘寶這塊的業務趨於穩定,也有漸漸下滑的趨勢,也就是說現在公司淘寶的業務基本上沒有報太大的希望。

公司想做O2O,提了很多方案,一拖再拖......很多人都勸我要忍耐,要學會適應職場,可是我這些年真的明白了,沒有技術和方向的忍耐其實是無用的。

當然我也不擔心來了,又走了別人會對你說什麼什麼,職場就像餐館一樣,吃飽了付了錢就走,誰會記得你呢?

沒有人會記得!

給年輕人一些建議。

1.年輕的時候,儘量多學技術,多讀書,這樣你的工作才能相對穩定,並且不會吞噬你的健康和時間。

2.職場很複雜,遇到一個好的上司,你是一個凡人也能發光發熱,遇到一個不好的上司,你再有能耐也發揮不出來。

3.珍惜時間,珍惜青春,珍惜和家人共處的機會。

..................................................

以前和很多老闆談合作,經常會說什麼成功案例,賣了多少萬幾百萬的銷售額,現在想來真的是呵呵...回想自己搞了這麼多年,得到了什麼呢?做再多的業績也是公司的,再好的名聲也是公司的,你能帶走的除了工資還有啥?成功了又如何?失敗了又如何?

其實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我平時也讀書什麼的,前段時間讀《讀者》看到一句話很有印象,他說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以後能有一張書桌能好好的讀讀書寫寫字,我現在的願望也是如此。

有錢又如何?買一大堆實物吃不完還是扔了!沒錢又如何,現在誰又沒飯吃餓的死?

....有機會再補充。

..............................................................

2018.4.5晚上8.00補充

剛上兩天班,今天和明天排休,我不打算去了,昨天下午公司搞5S績效管理,把辦公室劃分很多個區域,抽籤負責打掃,不幸的是我抽到了廁所。

而且我是在4.1號之前聯繫這個老東家,他說在外面,週一回來,愚人節啊,真的愚人。

我今天給他發了消息叫他結工資,我知道他看到了的。

最近我想通了一些問題,比如我最開始不應該草草答應4000的工資,因為工資太低,老闆就不會重視(成本低)所以現在很多公司的老闆請運營都會把工資壓得很低,目的是不陷入被動。


可是工資壓低了,那個運營真的有水平嗎?所以這就是一個矛盾的東西。


昨晚0點還有一個老闆在智聯發麵試邀請,給了他微信後,我就睡了,今天中午聯繫他,兩三句之後我就把他刪了,應付這些老闆真是夠了,給我談理想,公司文化。滾你媽的理想和文化,我的理想就是一個月掙5萬,咱們只談你分多少我分多少。


切記,不跟不愛錢的人合作,尤其是警惕空談理想,談情懷,就是不談錢的合作方,這樣的人最貪心!

昨天上午也是智聯的一個老闆,加我微信聊,面都沒見就說團隊直接交給我管,這種撒謊境界真的是顛覆了我的三觀!

跟老闆打交道真的是個技術活....


姍姍而談


辭職以後又回到原來的公司,和分手以後又和好的男女關係心情應該是一樣的

當初因為生孩子的原因 把工作給辭掉了

孩子出生以後公司的老闆又讓會計打電話讓我去上班

於是就去了

去了才發現當時一起 寫稿子的同事成了主任

我而我還傻乎乎的像以前那樣,和他平起平坐,有啥說啥 像無話不談的朋友,可是沒有想到有一天,他竟然。

以後請喊我李主任,她比我小四歲,我一般都是喊他小李妹妹,

他的一句李主任把我弄蒙了,蒙過之後是徹底清醒了,也很無語了

從此也慢慢地和她疏離起來。

天天見面也只是點頭之交

可是戲劇性的一面 又發生了

我竟然被調到 集團辦公室

再見面 她竟然主動地讓我喊她小李妹妹

我還是很客氣的 喊她李主任

從一個公司離職,之後再到這個公司上班,誰的關係和你第一次上班的關係真的很不一樣,你是一個老人 又是一個新人,這種身份非常尷尬

如果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公司的同事還算客客氣氣,如果離職後再來公司是升遷了一個 職位,公司的同事會把你列為 對手

就像一個乞丐他不羨慕千萬富翁的大富豪,可是他只會羨慕身邊比他收入多一點的乞丐

不管你立志是什麼原因 你再回來,在同事眼中,你應該是很無奈的回來,沒有選擇了 沒有退路了 沒有任何辦法了 不得已了 才回來 原來的地方上班

這些同事是打心眼裡真的看不起你的

這些我都體驗過 也感受過 也經歷過

在新同事面前雖然你們都是新的同事關係 ,但是又是一個老員工,這種新不新,舊不舊的關係 非常尷尬。

所以呢, 好馬不吃回頭草,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在再考慮下回不回原來的公司上班,能找到工作 還是就儘量的不要回原來的地方上班。

人的一生,需要多個新的起點,而不是重回折點。


A長生夏


不管怎麼說,都有點尬。尤其是那種自己不滿公司的人事關係,氣沖沖的走開,然後又回來的,感覺就是覥著臉回來的。

我有個朋友,因為不滿公司裡上司對一些人很好,對她很冷淡,然後三天兩頭跟我說,不想在那裡上班了怎樣怎樣。我就回復她說,不要委屈自己啊,不想去就別去了,辭職就好,只要自己努力,不怕找不到新的工作。

我每次都這樣回覆的,回覆了好多次,也就意味著她跟我說了好多次要辭職。可是呢,大概又過了半年,有一天她跟我說辭職了。我很高興,覺得她終於做了這個決定。接下來就該尋找新生活了。

她去旅遊,她告訴我說辭職時候跟領導弄得挺僵,她直接說那個被領導優待的同事不如她,我覺得她很不理智,但是也沒辦法,話已經說了,由著她罷,反正以後也不回去了。她旅遊應該是散心的,這也挺好的,畢竟辭職了好不容易有時間放鬆一下心情。

可是,半個月後,她旅遊回來,告訴我還要回去。我真的驚呆了,既然那麼受不了那個公司的人事關係,為什麼還要回去,就她那個性子,那豈不是還要重蹈覆轍,而且臉上多沒面兒。我明白錢比尊嚴更重要,可是中國人都很好面兒的,反正我是。而且如果我離開那個公司了,基本不會回去,如果是不愉快的走的,那就更不會回去。

不過人跟人不一樣,我這個朋友她還是回去了,而且關鍵是領導也接受她了,又一次正式入職了,可能我這朋友工作能力很強吧。

可是,就在上週五晚上,她又告訴我,公司待不下去了,領導不看重她。天啊,這才又去上班兩個月啊。我也是不想說什麼了。


八卦小哪吒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的是百感交集,我上個星期是第三次辭職,也是徹底的辭職了,領導也沒挽留。

第一次辭職是因為自己辦了錯事兒 比較內疚辭的我就不說了,重點說一下第二次。第二次辭職的原因其實很可笑,是因為有一天我一個女同事過生日,生日宴上,那姑娘老說我針對他,我當時就火了,因為為了她這個生日,我準備了很多,最後換來她這麼一句話,那種感受可想而知,然後我就跟他吵架了,吵的整個餐廳都來圍觀,我老闆看到了非常生氣,就讓我先回去,其他同事也讓我回去,我當時就感覺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弄得跟我錯一樣,我當時就說了一句,我說好我走,然後回到家,老闆在我們的微信工作群裡發了很長的一段話指責我,我更委屈了想,所以我直接退了群,跟我老闆私發了一條微信說我辭職,他很平淡的回答到好的,聽到這句話我不禁有點失落,可事實已然如此,我也就無話可說。

次日我就收拾心情去青島找我的朋友玩兒,到青島後我同事給我打電話,說我走了工作不知道怎麼開展,老闆讓他跟我談談希望我能回去,其實當時我是很想回去的,畢竟這次辭職事件原因在自己,我也對公司有感情,所以我就答應了回去找老闆談談,最後談下來 我跟他簽了一分新的合同 合同內容大概就是我不要底薪,只要提成,但我要求我的時間自由,辦公地點自由,不受公司考核制度,我老闆當時欣然答應了。

本以為以後的工作會順豐順水,結果18年開春工作後,我自己帶了團隊到一個新的城市,本該高興,卻沒想到我的老闆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我處處提防,我說的話也聽不進去了,還招人準備替代我,我在這個公司說實話工資嚴重偏低 一直以來我都認我我老闆不錯,尊重我,相信我,我覺得很有發展,後面的一系列工作當中我也展現了自己的能力,我並沒有想過做大了以後跳槽什麼的,可是到最後卻換來這麼一個下場,我也是無奈,最後還是辭了職位,這是我第三次辭職。我老闆也只說了一句好的,並且告知我最後這一月的工資不給我,也就是這一句話讓我對他的好感消失殆盡。但我沒說什麼,按照合同我告他他得加倍賠我其實,但我不是那樣的人,一個月的工資而已,認清一個人,我沒什麼好說的,唯一可惜的是自己帶的團隊就這樣離開,心裡真的有點承受不了。

最後我的總結是,當你有離開一家公司的念頭的時候,就趕緊辭職,辭職完千萬別因為公司的挽留留下,否則接下來的日子真的很痛苦,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有的事發生一次,性質完全就變了!


不老丸子


擺正心態,公司只是用武之地;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

我就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給大家講講,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地方。以自己的親身體會說說跳槽的那些事情。

當年35歲離開了大型國企到北京闖蕩於一個新創的民營企業,其實就是和原來在國企的工作極其類似,甚至還更加不要技術的深度,憑實力比原有的工程師要強,工作滿3個月、6個月遲遲得不到轉正的通知。找幾個玩得比較好的來公司早的員工瞭解情況,說是要與副總裁搞好關係並打點什麼的,於是一起幹起二鍋頭,醉了後摔了酒瓶說:我走了!請代我辭職。

走了!轉投了一個更加規模小的公司做起了技術支持。但是實在是乏味,不是我想要工作。3、5個月後原公司人力資源部找到了我,並安排和總裁面談,我把原遇到的困惑、想要的發展和期望和盤托出。

妥善處理好後來的公司工作和手續後,我就又回到了原來的公司。並從技術部工程師、經理、分公司副總、總經理,堅持了十多年,直到總裁把公司出售給某上市公司。

說到底,把心態擺正,我們要的是工作,工作包括氛圍、前景等方面,很多人感到“好馬不吃回頭草”,實際上是愛面子,感覺低別人一等,感覺是因為讓別人認為是找不到工作而回來的。

出處不如聚處,是清朝梁同書的名句,是說原產地再好,也要有一個好的聚集地。 英雄無用武之地,我們要找的只是能夠發揮自我的地方,而這個地方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臉面重要。

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這句詩的意思是:英雄不要問他的來歷,富貴了應當思考他的原由,就如飲水思源。出身是什麼就不是很重要了吧,不必問。

從網上找到一篇關於跳槽的文章,感覺很有看著。現附於後來,值得沉思:

細數三國中的那些跳槽王

第一種是創業型的跳槽者:其代表人物是劉備。劉備先依附劉焉,後來跟過袁紹、曹操這些“大企業家”,還跟劉表幹過,甚至和呂布談過“合作”。這種人不在乎有多高的職位,他更在乎能否快速學完所在單位的精華。通過遊離於各個單位之間,劉備汲取各方經驗,為創業做準備。

第二種是老闆無能導致的跳槽者:其代表人物是劉璋的老部下張松。其實張松在劉璋公司過得挺自在,很被老闆賞識,而且是活少錢多離家近。但是張松不滿意,因為劉璋“稟性闇弱”,根本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說不定哪天就破產了。於是,張松決定另擇新主,最後選定劉備。

第三種類型是不被重視的跳槽者:其代表人物是許攸。許攸原是袁紹的部下,官渡之戰中,許攸向袁紹獻計,趁與曹操相持官渡的時機,派一部分人掩襲曹軍的大本營許昌,然後首尾夾擊曹操。袁紹不但不以為然,還偏聽旁人之言,將許攸逐出中軍大帳。許攸一想,我跳槽算了,他連夜投奔曹操,並授計曹操劫燒了袁紹屯於烏巢的糧草,導致袁紹大敗。

這裡要吐槽的是,許攸因前老闆不重視自己而跳槽,這本無可厚非,問題就在於他的“跳槽”方式有些不地道,為取悅新主人而洩露原單位的機密資料。這是當下的跳槽者需要禁忌的事情。長此下去,所有人都知道了你的操行,你在這個圈裡就混不下去了。

第四種類型是毫無章法的跳槽者:這種類型的典型代表是呂布。呂布原是丁原的義子,董卓派人帶著金珠寶馬去“挖角”,呂布就砍了丁原的腦袋,轉身拜了董卓當乾爹;王允巧施連環計,呂布就認王允當義父,英勇地把董卓刺於馬下;白門樓上,戰敗被俘的呂布向當年稱兄道弟的曹操乞降,還不忘加一句“願拜為義父”,不過曹操不樂意步前兩位乾爹的後塵,一根繩索結束了呂布的跳槽生涯。因為呂布極具個人色彩的經歷,張飛送他雅號曰“三姓家奴”,十分貼切。

呂布可以說是三國第一猛將,論能力自然不差,但他卻沒有成就功名,反而英雄早夭,其原因就在於他太沒規劃性,可稱得上是三國中的“跳槽王”。但他最終卻成了“跳槽亡”,成為三國時期最失敗的跳槽者。


找工作,是找一個好的聚集地


拽著油腔飆氣話


從老東家辭職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現在又重新投了老東家的簡歷,老闆會是什麼心態?
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時,設計部門也有這樣一位同事是兩年前從公司辭職後再重新加入公司的她大學畢業就加入了我們公司的設計部實習、正式員工,在第一年年終總結時還被公司授予“優秀新員工獎”呢,工作兩年後因為她朋友給她介紹了一份工資較高的工作,公司加薪挽留也無法動搖她“想到外面看看”的想法。 差不多兩年後,她跳槽的公司空降了一位設計總監,因為不太合得來,而萌生了跳槽的想法,在招聘網站上看到我們公司招聘設計部主管,感覺挺適合就投了簡歷。向以前的同事瞭解了公司招聘的要求後,經過推薦、面試等正常程序,重新回到原來公司擔任設計部主管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工作成績。離職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回到原來公司的職場故事並不少見,現在越來越多企業和職場人都接受這種“迴流工作”了,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好馬不吃回頭草”這種較封閉的觀念。 某招聘網站曾統計顯示,工作年限越長,歸屬感指數越高。從企業的角度看,離職員工迴歸可以直接減少招聘人才成本,縮短了員工的適用期,對工作容易上手,最得要的是離職員工回聘後,忠誠度和穩定度普遍更高。對於老闆來講,願意迴歸的員工有能力勝任相應的崗位,“用生不如用熟”,所以越來越多企業對員工重聘都開通了綠色通道和制定相關的制度,例如摩托羅拉公司就有“回聘”制度,員工在離職90天內重回公司的,其工齡將在離開前的基礎上延續計算。 而對於個人來講,重新回到原來公司,最大的挑戰來自同事的流言蜚語,“他在外面混得不好,又舔著臉回來了,要是我就不會吃回頭草”類的背後議論並不少,但作為當事人來講,聽聽罷了不必太介意,大多數同事的言辭都是飯後的閒談,並沒惡意。重新迴歸,你所需的是用自己的實力說話,用業績和能力證明老闆的“回聘”的正確的,也是證明自己的價值。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公司間的人才流動頻繁,如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員工日益困難,因此對曾經優秀員工迴歸說“不“的做法毫無意義,反而需要更多的“吃回頭草”的千里馬。


深沉溫柔4413668


很多公司其實是不願意聘用主動辭職之後又再回來的員工的。身邊一些做HR的朋友就會拿這事兒開玩笑說:“你以為公司是你家開的,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要看具體的離職原因。如果是由於個人和家庭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必須離開職場的,從公司角度就不會太介意員工重新回來上班。

例如很多女性因為孩子太小,要照顧家庭和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事業發展,選擇了離職。當孩子有人可以照顧,不需要自己再全被身心投入家庭的時候,如果正好原公司還有合適的空缺職位,再回去上班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如果是因為家庭的原因選擇了離開職場,後來再回去上班的人,可能面子上還比較好過,和同事們依然能相處自然融洽;但如果是自己選擇了跳槽,去了別的公司轉了一圈又回來的話,情況就比較微妙了。

一方面自己感覺有一點打臉,拉不下面子,另一方面,同事私下都會有一些牴觸情緒和意見。

因為一般這種出去轉一圈,“出口轉內銷”的員工,在回來之後,薪資普遍有上漲,而且會比留在公司普調加薪的幅度大一些。勢必引起在職員工的不滿情緒。這其實對公司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因為這種情況似乎是對員工忠誠度的否定。

一直在公司的員工,薪水比不上跳槽之後又回來的人,變相在鼓勵大家出去找機會,所以從公司的招聘角度,選擇跳槽去別家公司後不滿意又回來的人,最好還是慎重使用。


獨角獸工場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忍不住進來了,因為我現在面臨同樣的選擇,先說說自己的經歷。

我今年28,4年前進入到某股份制銀行做派遣工,工作了近3年,仍是一線小員工。2017年裸辭,辭職原因主要有:

1.因為工作涉及到打電話,個人聽力較差,繼續工作會對聽力造成影響。

2.工作3年,表現一般,升職加薪基本無望,前途暗淡。

3.勞動形式為派遣工,工資不高,和正編員工待遇相差很大,心理有落差。

這份工作離職後的一個星期我順利找到了下一份工作,是一家民營銀行的外包員工,雖然這2份工作都算不上很好,但至少是個工作機會,可以養活自己,在新單位前半年還是很開心的,後期晉升轉了崗,轉崗後還是外包,但工作性質就不是自己喜歡的了,轉崗後發現莫名奇妙地攬了很多活在自己身上,工作壓力很大,又無法解脫,加上外包形式不穩定,待遇也不算高,所以最終在今年3月裸辭了。

裸辭後找工作2星期了,截止目前仍沒有找到滿意合適的工作,不希望社保公積金斷繳,我需要儘快找到新工作,可在各大網站看了招聘信息發現目前沒有太多好的機會。每天待業在家,很無奈也很無聊,心理壓力挺大的,除了找工作對其他的事情都無法上心。

剛離職那段我就在招聘網站上曾看到了老東家發佈了新的招聘信息,大量招人,薪資和上家單位差不多,也是派遣,工作也是一線崗位,但無需打電話,當時想的是“好馬🐴不吃回頭草”,所以當時並未打算投簡歷,但經歷2個星期還未找到合適工作的我特別焦慮,希望有個工作機會,要求也並不高了,猶豫再三,還是果斷地投出了簡歷。令人欣喜的是當天便收到了老東家的面試郵件,接下來2天參與了初試和複試,一切很順利,截止此時雖未通知結果,但我預計問題不大。

我現在就在糾結樓主的問題了,回原來公司上班會是什麼體驗?關鍵是在自己混的並不好的情況下回去。我糾結的是:

1.回到公司,上下班或吃飯碰到原來的同事會有多尷尬,我該如何表達我回公司的原因,難道說自己混的不好?(公司同事認為我在新公司晉升轉崗了,以為我過得很好的,但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2.原來的同事現在待遇和級別都提高了,我現在回去需要重新從一線開始,待遇也從最低級別開始,這中間的落差會很大。

3.單位規定2年能不能有小孩,我28未婚,但我對未來的事並不確定,這個條件對我還是一個束縛,我究竟要不要回去?

4.年齡已經很大了,回去後若真的發現新的工作還是不合適,我該如何抉擇?再找工作就更加困難了,畢竟再過幾個月我就吃29歲的飯了。而28歲是很多工作的門檻。

5.這麼多的擔憂和糾結,我目前有其他的選擇機會嗎?還是我再繼續等待合適的工作機會出現?可這個機會什麼時候會出現?這是個未知數。要不要騎鹿找罵,先上班,邊工作邊找工作?

。。。。還有很多問題。

所以我想我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我是不打算回原公司的,但如果沒有,原單位也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有收入,有交際圈,有努力的動力,畢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任何壓力都可以克服的。

人一輩子很短,一個轉身就是可能就是一輩子,開心生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我還是要告訴自己,沒關係,我還是我,我還在學習成長,一切都會好的,至少我活著。

開心😊面對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