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備案再度延期,常態化監管可期,居民理財轉向「保守」投資

導報訊(記者 王偉)“我們會進一步做工作,年內還不行,還得繼續加把力。”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日前對媒體表示。這意味著,原定於今年6月完成的P2P網貸備案又一次延期。據消息人士透露,全國性187條網貸備案驗收細則有望出臺,以防止在延期期間內監管P2P平臺套利導致的風險。未來將在2019年6月前開展專項整治,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使P2P進入常態化監管。而值得關注的是,近期P2P平臺頻現“停運”事件,P2P投資風險驟增,居民理財開始趨於“保守”投資。

20日,在濟南市一家工商銀行網點,經濟導報記者遇到前來諮詢銀行理財產品的市民劉萍。她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因為看好P2P的高收益,以前自己理財重點在P2P。“現在來看還是保守一點更好,感覺還是銀行理財或者基金公司更靠譜一些,我正考慮轉投銀行理財、定投基金、黃金等產品。”

像劉萍這樣轉投銀行理財產品的並非個例。經濟導報記者近日從濟南市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受近期P2P平臺風波影響,最近到銀行諮詢理財產品的居民明顯增多了。

不過,從數據來看,受到資管新規及資金面寬鬆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近幾個月呈現連續下行走勢。融360數據顯示,1-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86%、4.91%、4.88%、4.85%、4.82%、4.80%,已連續4個月走低。

儘管如此,銀行業者仍對今後的行情看好。“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今後可能會迎來比較可觀的增長。”濟南市一家工商銀行網點的陳姓理財經理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創新環境下想要把風險降到最低,不能僅僅靠監管,投資者自身也應做到對投資項目或投資對象充分了解,而不是盲目相信、盲目投機。”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特約研究員、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說。

“P2P平臺存量依然很大,大概在2000家左右,近日出現問題的100餘家只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小部分。187條實施細則的推出正是為了解決先前各地區因監管不同而發生平臺套利跑路的問題。”董毅智認為。另外,完成整改需要時間,統一監管是必然,在這個過程中,監管部門和投資者都需要時間去考察合適合規的投資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