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房屋面積選擇空調,空調能耗如何計算?

樂聖傑


空調設計五要素:

設計要點

以上針對於特定項目。

充分了解家居的環境及用戶的要求

一般設計流程

適用於多聯機。

家用中央空調戶型配置

根據各廠商樣本,查找各機型管長限制。

以1匹對應10~15平米估算:

如:兩房兩廳,只告知建築面積為105平米,希望知道大概的空調容量以及大致報價。

答:105平米的建築面積,如果廚房、衛生間不需要空調,大概空調面積可以計算為建築面積的65%

105*65%=68平米

68/12=5.6匹

所以基本外機的空調容量為5~6匹就可以了。

報價:由於選擇的機器系列不一樣可能報價有所不同,有經濟型,有豪華型的,經濟型可能在3萬5到4萬左右;如果選擇豪華型4萬5~5萬5左右。具體報價需要提供平面圖紙看現場後才能斷定的了!

設計方法二:根據熱力負荷經驗值估算

住宅類空調負荷估算值(公寓),地點:上海

說明:以上估算值僅限於一般情況,如果出現窗戶面積過大,人員較多,有挑空空間,特殊溫度要求等情況,需要再進行仔細的負荷計算。

一般情況的說明:

1、房間處於中間層,層高:2.7m,窗高:1.6m,落地窗高:2m,落地門高:2.4m;

2、玻璃為:普通5mm,無窗簾;

3、新風量:20m3/h*人;

4、照明:20W/m2;

5、人員:臥室:2人,客餐廳:5m2/人。

明確各房間的具體面積估算

以1匹對應10~15平米估算

如:兩房兩廳105平米

客廳:24平米

24/12=2匹→根據樣本選機型

餐廳+玄關:15平米

15/12=1.25匹→根據樣本選機型

主臥室:15平米

15/12=1.25匹→根據樣本選機型

次臥室:14平米

14/12=1.17匹→根據樣本選機型

如果配置家用多聯+一拖一

明確各房間的具體面積估算

以估算值計算空調容量

如:兩房兩廳 105平米

客廳:24平米

24*200=4800W→根據樣本選機型

餐廳+玄關:15平米

15*230=3450W→根據樣本選機型

主臥室:15平米

15*200=3000W→根據樣本選機型

次臥室:14平米

14*180=2520W→根據樣本選機型

以估算值計算空調容量

如:兩房兩廳 105平米

客廳:24平米

24*200=4800→可單選2HP一拖一

餐廳+玄關:15平米

15*230=3450→根據樣本選機型

主臥室:15平米

15*200=3000→根據樣本選機型

次臥室:14平米

14*180=2520→根據樣本選機型

如果配置家用多聯+一拖一

別墅空調設計實例

簡單的配置方法:

360平米建築面積,去除:衛生間、車庫、廚房等空間(即最簡單的功能性房間使用空調),空調面積大概比率為50%左右。

360*50%=180

180/12=15匹

別墅的室外機連接率可以取到120%左右。

15/1.2=12.5匹左右

可以告訴用戶選擇12~14匹的外機容量。

別墅的空調可供選擇的方案較多:如V系列*1套、家用VRF*2套、家用多聯*4套、家用VRF、家用多聯與一拖一風管機的配合等等,所以可以根據用戶的心理價位進行方案的選擇。

注意要點:

1、建築格局很容易變化,空調容量也會隨之變化;

2、玻璃面積一般比較大,並且在不同的朝向都會有,特別注意朝西的玻璃窗會帶來較大的負荷;

3、一般都會出現挑空空間;

4、注意層高,別墅的層高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5、注意連通空間的空調面積計算;

6、廚房、衛生間、更衣室的空調需要處理;

7、陽光房空間的空調需要處理;

8、根據裝潢吊頂圖的空調佈置;

9、新風是否需要?

10、是否會有地熱的配合?

………………

儘量按照流程作系統設計

COP值與EER值的正確運用

在製冷能耗或運行經濟性分析中,經常採用兩組英文縮寫字母: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 和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COP為製冷循環性能係數(也稱制冷係數),用來評價製冷循環的能耗指標或壓縮機的單位功率製冷量; EER為能效比,用來評價各類機組的能耗指標。兩者概念不同,應用時要有區別,不能混淆。

1 COP

製冷循環性能係數COP按下式計算

COP =Q01 /N1 (1)

Q01為製冷劑的循環制冷量, kW,用製冷劑的質量循環量與單位質量製冷量計算。

N1 為壓縮機制取Q01時的實際耗功率, kW,它包括了壓縮機的理論耗功率以及壓縮機指示、機械、潤滑油系統等損耗功率。對於目前廣泛使用的封閉式壓縮機而言,由於與電機組裝成整體,還應包括電機的損耗功率。

從式(1)可知,COP也表示壓縮機的單位功率製冷量。對於開啟式壓縮機, COP值即為原來的Ke值。COP值的大小不但與壓縮機的形式有關,還與製冷循環工況有關,該工況應以內在參數製冷劑的冷凝溫度(或壓力) 、蒸發溫度(或壓力)等標註。

任何形式的壓縮機在某工況下的COP值可通過不同類型的壓縮機性能試驗檯(如電量器法、液體載冷劑循環法、製冷劑蒸汽循環法)測試示得,並繪製成不同工況下的COP值曲線,供選擇、使用。

2 EER

從上世紀60 - 70年代起,製造廠開始對製冷裝置實行“四化”生產,即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機組化、自動化,製冷設備的這種生產和供應方式是製冷技術應用的極大進步,它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也加快了製冷裝置現場安裝進度,滿足了用戶的要求,得到社會認可,同時也提出了合理、方便地評價這類機組(如空調機組、冷水機組、冷凍機組等)能耗指標的概念,其能效比EER按下式計算。

EER =Q02 /N2 (2)

Q02為機組的有效供冷量, kW,根據所用的被冷卻介質種類、用質量流量及比熱、溫差或焓差等值計算。

N2 為機組的輸入功率, kW,它包括了壓縮機的實際耗功率,操作、控制電路等耗功率,如果機組內裝有冷卻介質或被冷卻介質輸送機械,這類機械耗功率也包括其內。

從式(2)可知, EER值的大小除與機組的形式有關外,還與機組的運行工況有關。應用EER值評價能耗指標時,該工況應以外在參數冷卻介質和被冷卻介質的種類、溫度、流量等標註。

各種類型機組在某工況或不同負荷下的EER值可通過不同形式的性能試驗裝置(如液體載冷劑法,熱平衡法,焓差法等)測試求得。

3 結論

綜上所述,可得如下結論:

(1) COP值用於評價製冷循環或壓縮機的能耗指標,其工況採用循環的內在參數標註: EER值用於評價各類機組的能耗指標,其工況採用運行的外在參數標註。

(2)水冷式冷水機組與風冷式冷水機組的EER值無可比性,因為風冷式冷水機組中的機組輸入功率已計及了風機、電極的耗功率。

(3) 同一臺機組名義工況與部分負荷工況的

EER值無可比性,因為部分負荷時的冷卻介質溫度隨負荷的降低而下降,與名義工況不同。鑑於目前使用的各類機組實際上都處於變工況或變負荷條件下運行, 僅用上述單一的能效性能EER值統計或標註其運行能耗和能效性能並不符合實際應用情況,因此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專業人員通過研究,提出了比較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各類機組真實運行情況的能效性能值及其表達式,如綜合部分負荷IPLV值,季節能效比SEER值;綜合能效比IEER值等。可以預見,不久的將可能會對現有的表達式提出修正,甚至推出一些更合理、精確評價和考核各類機組的能效性能的計算公式,但製冷技術中兩個基本能效性能參數COP值與EER值是不會被替代的。

目前,國內在製冷領域能耗分析或評價中,對COP值和EER值的應用較為混合,甚至在一些標準中的應用也不夠嚴格,存在隨意性,應予糾正。


暖通南社


這兩個問題其實都很簡單,只不過是網上有人把它妖魔化了,所以才會讓許多普通用戶覺得不知所措。只要有真正明白的大神(比如說我)站出來給你稍微解釋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真簡單!兩個問題,我依次解釋。

通過房間面積選空調

一提到這個,就有人搬出各種表格,裡面標註了房間面積和對應的空調大小。但這種方法未免太死板、太無趣、太沒用了!同樣大小的房間,陰面和陽面、新房和舊房、有窗戶和沒窗戶,它們所需要的空調大小都會有差距。

那應該怎麼辦呢?正確的方法,是按照房間所需製冷量來選擇——每平米所需製冷量為115~157W。

這裡145W為分界線,密封性較好的房間選擇145W以下;開放性房間選擇145W以上。此外,再根據陰面、陽面、窗戶大小、密封性、是否有西照、牆壁厚度等,選擇合適的製冷量——如果這些情況適中,則選擇中間值,即:封閉房間所需製冷量為130W/㎡,開放房間所需製冷量為160W/㎡。

當你知道一個房間所需的精確製冷量以後,相應的空調大小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舉個例子,使用面積為20平米的臥室,需要的製冷量為20*130=2600W。所以你選擇一臺製冷量為2600W的空調即可——製冷量為2600W的空調,又被叫做“26型”空調。(一臺空調的實際製冷量,不能僅看“**型”這個名字,在空調能效標識的“製冷量”一欄中,標註了空調的準確製冷量——實際選擇的製冷量,可以比我們計算的數值稍大,但絕不能比計算的數值小。)

空調能耗

空調的能耗不需要計算,會直接標註在空調的能效標識上——參數名稱為“製冷功率”(或“輸入功率”)。製冷功率的單位為W,用這個數值除以1000,所得結果就是每小時的耗電量,單位KW·h(俗稱“度”)。舉個例子,製冷功率為1490W的空調,持續工作每小時耗電量為1.49度。

注意,這個計算結果,只是空調持續製冷時的耗電量。但是空調在持續使用時,會停機(定頻空調)或降低轉速(變頻空調),且壓縮機在啟停的過程中,也會消耗大量電能——這部分耗能我們無法通過參數獲得,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壓縮機磨損、空調大小選擇失誤、用戶設定溫度不合適,都會增加這部分耗電量,且每家每戶每個空調的這方面耗能都不同。

制熱耗能,需要去空調的銘牌上找到“制熱功率”這個參數,與製冷時一樣,可輕易算出空調耗能——有電輔熱的空調,會有“電輔熱功率”,計算耗能時,將這部分耗能加上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