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解決患者的困境?關於天價保命藥進醫保,您支持哪種聲音?

谁来解决患者的困境?关于天价保命药进医保,您支持哪种声音?

1

《我不是藥神》

上映日期:7月6日

谁来解决患者的困境?关于天价保命药进医保,您支持哪种声音?

我不是藥神的火爆

讓我們更加直觀的面臨了一個問題

這是在生命的價值之外

一個殘酷的

關於生命的價格的問題

【藥廠不是惡魔 但誰來解決患者的困境?】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談道:

購買盜版藥可能會傷害原研藥廠的知識產權,不利於藥品研發的長遠發展時...

電影原型陸勇突然反問道:

“我們換位思考,如果您是白血病患者,您會怎麼做?”

真的假藥

要知道,研發出一種新藥所經歷的過程不僅耗費人力,更耗費財力。從理論研究開始,到實際的製藥工藝,再到毒理學驗證,成品出來之後還要經過漫長的臨床驗證,有的甚至達到十幾年。

如果是進口藥,從外國製藥企業真正到達病人手裡,要經過一層又一層的關稅、增值稅和經銷商的抽成。所以在2002年的上海,一瓶治療白血病的格列寧賣到了4萬塊的天價,要知道,那時候北京的房價也才三四千。市場要保住,瑞士諾瓦公司當然要出面來起訴賣盜版藥的藥販子了。

即便藥廠不算有錯

但人民吃不起救命藥

也是鐵的事實

醫保

是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反對者說

谁来解决患者的困境?关于天价保命药进医保,您支持哪种声音?

和許多人的認識相反,我反對治療癌症的靶向藥物進入醫保。醫保基金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大傢伙攢在一起的看病錢。更關鍵的是,這錢是有數的。

目前靶向藥物多數都是幾十萬可以延長几個月到一年的壽命,費效比極低。醫保的錢花在這上,會導致更多更需要治療,費效比很高的疾病得不到治療,最終受害的是普通的患者。有人問那得了癌症怎麼辦?家裡有錢就自費用靶向藥物延長几個月生命,沒錢就算了。所有忽悠靶向藥物進醫保的,都是壞人。對這種人要格外警惕。

--- 王志安

無情的理性

王志安大致意思可能是:全國人民集資了一百個饅頭 ,分給胃小的能救活一百個人,分給胃大的只能救活二十個人。從救人效率來說 分給胃小的效率最高,胃大的不好意思你們自己想點轍吧。讓全國人民再多捐饅頭人民也不幹了 。

這話可能冷血,但是不是完全沒道理的。

我聽說現在因為醫保報賬特別困難,好多醫院對於做大手術和開貴的藥的態度十分保守,其實醫保賬戶的資金已經代替大家默默的作出選擇了。只是捅破了說不太好聽。

道德兩難是一些人特別熱衷的話題。

看到天價抗癌藥即將納入醫保的新聞

讓人們在多數人的利益

和少數人的利益之間

如何抉擇?

反對者說

王志安的觀點,看起來充滿了程序正義感。

其實這是完全信口胡說。靶向藥進不進國家醫保,應該依據的是使用靶向藥的人口數量以及他們的支付能力的詳細數據。這些數據是否真的破壞了醫保格局,以及靶向藥進入醫保序列後的報銷比例,這才是合理且細節的制度建設。而不是單純地用大而不當地這種正義感來打擊人道主義。

最討厭的就是這種,你沒有錢你活該,誰讓你得這種病呢。按照這種思路,城市就不應該讓乞討者生存,他們就該滾。這是極其危險的思路。

國家是一種權衡,但生死麵前,這種權衡應該傾向於同情瀕死者。這應該是常識。感冒藥的報銷比例大不大不至於要命,而靶向藥不列入醫保,顯然是讓人的生命有了強烈的價格感,這是對社會的撕裂。

    --- 小札

所有的兩難處境都只是一種矛盾的結果

如何消除這種矛盾避免這種結果?

關於天價保命藥進醫保,您支持哪種聲音?

來源丨綜合網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