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術語知道多少?

自家的茶山


這個問題太廣泛了,我都不確切知道怎麼,由於茶葉術語太多,我嘗試按類別來舉例說明,肯定覆蓋不全,歡迎大家補充。

1,六大茶類。紅、黃、白、綠、青、黑茶。

2,茶地域或加工工藝名稱。龍井、碧螺春、普洱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正山小種、金駿眉、鐵觀音、祁紅、滇紅、宜紅、曬紅、老班章、牛肉、香片等

3,品鑑。蘭香、花香、焦糖香、洗香、粗香、幽香醇和、水細、水粗、厚度、樅味、巖韻、生津、回甘、順、利、鈍,寡、淡,滑、甜、細、粗、潤、燥、體感、滯,等等

4,茶外形、級別。一級、二級、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級、金絲、金毫、銀絲、銀毫、宮廷等

5,再加工。小青柑、大紅柑,菊花茶、茶膏、茉莉花茶等

6,品牌。大益、正山堂、華祥苑、天福、竹葉青、老舍茶館、老同志、後月、龍園號,日春、武夷星、綠雪芽等等

7,工藝。萎凋、走水、浪青、搖青、攤青、做青、殺青、手工、蒸青、滾筒殺青、鐵鍋殺青、微波殺青、串燙、揉捻、定型、手揉、曬乾、烘乾、渥堆、發酵,等等

8,倉儲及存放:密封、冷凍、幹倉、溼倉、自然、陳放、越陳越香、老茶、老普洱、老烏龍、老紅茶、老生茶、老熟茶、老樅等


古樹茶


先來普及一下加工工藝~

綠茶:鮮葉—攤青—殺青—揉捻—乾燥

黃茶:鮮葉—攤青—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黑茶:鮮葉—攤青—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白茶:鮮葉—萎凋—乾燥

青茶: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

紅茶:鮮葉—攤放—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另附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茶葉分類》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339)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安徽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翁昆、席興軍、宛曉春、趙玉香、李立祥、孫威江、張亞麗。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茶葉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原則和類別。

本標準適用於茶葉的生產、科研、教學、貿易、檢驗及相關標準的制定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2.1 鮮葉 Freshleave

從適製品種山茶屬茶種茶樹(Camelliasinensis L.O.kunts)上採摘的芽、葉、嫩莖,作為各類茶葉加工的原料。

2.2 茶葉 tea

以鮮葉為原料,採用特定工藝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物的、供人們飲用或食用的產品。

2.3 萎凋 withering

鮮葉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下均勻攤放,使其萎蔫、散發水分的過程。

2.4 殺青 enzymeinactivation

採用一定溫度,使鮮葉中的酶失去活性,或稱將酶鈍化的過程。

2.5 做青 finemanipulation

在機械力作用下,鮮葉葉緣部分受損傷,促使其內含的多酚類物質部分氧化、聚合,產生綠葉紅邊的過程。

2.6 悶黃 heapingfor yellowing

將殺青或揉捻或初烘後的鮮葉趁熱堆積,便其在溼熱作用下逐漸黃變的過程。

2.7 發酵 enzymaticreaction

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下,鮮葉內含物發生以多酚類物質酶促氧化為主體的、形成葉紅變的過程。

2.8 渥堆 pile

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下,通過茶葉堆積促使其內含物質緩慢變化的過程。

2.9 綠茶 green tea

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2.10 紅茶 black tea

以鮮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2.11 黃茶 yellow tea

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悶黃、乾燥等生產工藝製成的產品。

2.12 白茶 white tea

以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經萎凋、乾燥等生產工藝製成的產品。

2.13 烏龍茶 oolong tea

以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經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等特定工藝製成的產品。

2.14 黑茶 dark tea

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2.15 再加工茶 reprocessing tea

以茶葉為原料,採用特定工藝加工的、供人們飲用或食用的產品。

3 分類原則

以加工工藝、產品特性為主,結合茶樹品種、鮮葉原料、生產地域進行分類。

4 類別

4.1 綠茶

4.1.1 炒青綠茶

乾燥工藝主要採用炒或滾的方式製成的產品。

4.1.2 烘青綠茶

乾燥工藝主要採用烘的方式製成的產品。

4.1.3 曬青綠茶

乾燥工藝主要採用日曬的方式製成的產品。

4.1.4 蒸青綠茶

殺青工藝採用蒸汽導熱方式製成的產品。

4.2 紅茶

4.2.1 紅碎茶

採用揉、切等加工工藝製成的顆粒(或碎片)形產品。

4.2.2 工夫紅茶

採用揉捻等加工工藝製成的條形產品。

4.2.3 小種紅茶

採用揉捻加工等特定工藝經燻松煙製成的條形產品。

4.3 黃茶

4.3.1 芽型

採用茶樹的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加工製成的產品。

4.3.2 芽葉型

採用茶樹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加工製成的產品。

4.3.3 多葉型

採用茶樹的一芽多葉加工製成的產品。

4.4 白茶

4.4.1 芽型

採用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的鮮葉製成的產品。

4.4.2 芽葉型

採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製成的產品。

4.4.3 多葉型

採用一芽二葉或多葉的鮮葉製成的產品。

4.5 烏龍茶

4.5.1 閩南烏龍茶

採用閩南地區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的圓結形或捲曲形產品。

4.5.2 閩北烏龍茶

採用閩北地區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的條形產品。

4.5.3 廣東烏龍茶

採用廣東潮州、梅州地區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的條形產品。

4.5.4 臺式(灣)烏龍茶

採用臺灣地區特定品種或以其他地區特定品種的鮮葉,經臺灣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顆粒形產品。

4.5.5 其他烏龍茶

其他地區採用特定茶樹品種的鮮葉,經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產品。

4.6 黑茶

4.6.1 湖南黑茶

湖南地區的鮮葉經特定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6.2 四川黑茶

四川地區的鮮葉經特定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6.3 湖北黑茶

湖北地區的鮮葉經特定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6.4 廣西黑茶

廣西地區的鮮葉經特定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6.5 雲南黑茶

雲南地區的鮮葉經特定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6.6 其他黑茶

其他地區的鮮葉經特定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7 再加工茶

4.7.1 花茶

以茶葉為原料,經整型、加天然香花窨制、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7.2 緊壓茶

以茶葉為原料,經篩分、拼配、汽蒸、壓制成型、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4.7.3 袋泡茶

以茶葉為原料,經加工形成一定的規格後,用過濾材料加工製成的產品。

4.7.4 粉茶

以茶葉為原料,經特定加工工藝加工製成具有一定粉末細度的產品。

對於題主的問題:

這六大茶類並無交叉,互不統屬。

青茶就是烏龍茶,烏龍茶算是青茶的一個別稱。普洱茶之前是歸在黑茶分類下面的,可以說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種,不過最近普洱茶圈裡正在爭論,普洱生茶到底是綠茶還是黑茶。

黃茶其實和綠茶更接近,只是比綠茶多出一道悶黃的工藝——也就是蓋上草紙,或布對炒好的茶葉進行悶黃髮酵。而黃茶和白茶區分的標準在於製作工藝上,白茶由於並不進行殺青,所以口感更甜醇。

在飲茶方式上,綠茶更多運用玻璃杯沖泡,紅茶,黑茶,烏龍茶以及白茶用蓋碗沖泡能更好的品出他們的獨特風味。

可以看看~


馬英傑15


茶葉術語有很多,簡單介紹幾個。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始燙茶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二則熱壺有助於揮發茶香。

2、置茶:一般泡茶所用的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的三分之一為度。

3、溫杯:先將燙壺的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4、高衝:沖泡茶葉時需高提水壺,讓水自高處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這樣可以充分泡出茶味。

5、分茶:將茶盅內的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6、敬茶: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7、聞茶:品茶時,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茶: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輕嘬慢飲細細體會茶之真味。

另外還有一些製茶過程中用到的,比如搖青,曬青,揉捻,顯毫,浪青,殺青等。


採茶人


感謝提問!茶葉朮語是商人對茶品的形容用語,起買賣槓桿作用。買優質茶品説,什麼都好而色不嬌,或水不濃、味不足、形不實等説詞降底買價。粗茶要出售就誇之嬌艶提高賣價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