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轉折點是什麼?

冬之小岑


中華歷史發展的脈動,激起了許多的高點和低谷,高點的出現大多數是有某一時期出現的偉大人物或者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造就的。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泰極否來,高點的出現恰恰是低潮的開始,重大反差的出現也叫歷史轉折點。縱觀整個中國封建史安史之亂無疑是影響最大最為深遠的一次歷史事件。

愚見中國的幾大歷史高點,1.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中國基本版圖。2.漢武帝開疆擴土創造了以漢族為主的帝國最大疆域。3.唐太宗到唐玄宗四海臣服,萬國朝拜的歷史頂點。4.宋太祖仁厚治國,國盈民富,頗有些民生風範。其中唐朝無疑是中國封建發展的歷史最高點,安史之亂完全不像歷史書上一筆帶過那麼簡單,其實它對唐帝國破壞力極大,正如一位史學家所說,安史之亂是唐王朝身上的腫瘤,被割除後才發現它產生的癌細胞在帝國身體裡迅速蔓延,各地藩鎮軍閥形成更多的癌細胞,並且使機體不斷生蛆腐爛,雖到唐代宗時候象徵性平亂成功,但經過十幾年的叛亂造成了全國2/3的人口減少,長安洛陽兩京更是被叛匪和蠻夷洗來洗去,更要命的是,原來被臣服的蠻夷也藉口對唐帝國揩油,讓中原王朝顏面無存,直到把唐帝國折磨的奄奄一息,最後走向滅亡後又持續了幾十年。

安史之亂讓中國封建史從歷史頂點一下子跌到了低谷,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一個王朝能達到唐王的高度,以至於在世界範圍內,把中國歷史的輝煌給定格在唐朝,使其直到現在都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


帝國的印跡


把王安石變法說成轉折點的選擇之一,這是帶有極強的階層屬性的說辭。轉折點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任何文明都有其發展規律,跟人一樣會生老病死,秦統一六國漸變封建為集權,漢一姓尊榮變外戚掌權,晉延伸為士族庶族的階層區分,隋開科舉,整個民智從秦開始又不斷廣化,帶來戰力的不斷加強,區域的不斷擴張,文化的不斷交融,才有了盛世長安的各種胡人,當然是起於南匈奴內附,後來才有了唐用各路番兵,才有了各種異族崛起,才有了唐末丟失長城阻隔,才有了梁唐晉漢周後的宋軍普通戰力,才有了各種北方少數民族的強大並最終掃滅華夏。所有一切的規律都是-不斷前進,帶動周邊前進,消滅對方或為對方消滅,再融合,循環往復。只是今人固守中華文明這個概念,而又被西方人利用歷史意識形態分割東亞,所以我們今天有很多障目的問題。


Alvin62907161


我認為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在唐玄宗時期是中華文明達到鼎盛。對外非常開放,和當時世界其他國家都友好來往,譬如鑑真東渡;對內非常包容,譬如朝廷任用像安祿山一大批胡人鎮守邊疆。可在安史之亂之後,中華文明開始由輸出逐漸向內看,從此不敢任用胡人作為朝廷武將,後來

宋朝的理學興起就證明這一點。


獨善其身109172331


中華文明的轉折點應是澶淵之盟。世仇宋遼因議和進入和平發展時期。而當時正是世界史慢慢形成的開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總結的是中華王朝歷代的得失,而作為世界一部分的中華文明逐漸失去更廣闊的探索勇氣和目光。女真崛起於東北,那是目光所不及的地方,蒙古興起於三河源也沒幾個人知道,帖木爾密謀入侵也知之甚少,抗倭的名將不瞭解一群紅毛人在澳門聚集意味著什麼,十全老人更不知道為何一群蠻夷竟敢不下跪,林則徐竟認為英吉利人膝蓋不會打彎,慈禧更不知道她跑到西安的同時維多利亞女王舉辦著第一次世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