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內關於清朝的電視劇那麼多?

忒十五號


真正的清宮劇開始火爆開始於90年代中後期,歷史正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因為當時形式的需要,有現實意義。也順便替滿清有平反的意思。

再有就是還珠格格的熱播。這是娛樂劇。

正劇,娛樂劇都出現了清朝經典劇,也一下子打開了思路。

其實,滿清的200多年,不用說晚期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讓中國受盡侮辱,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只是低谷中的反彈而已,人口上,北宋時期已經過億,經濟上,南宋雖偏安一隅,也富可敵清朝一個半。

關鍵是中國文化在滿清手裡毀了一半,為了讓滿清這幾十萬人能統治幾千萬漢人,先改服飾頭型,衣冠文化斷了,變成了馬褂豬尾巴。理工科的書籍被禁止銷燬了一大半,不讓你學會製造工具(比如工具書的經典——天工開物,直到民國時期才在日本被發現,日韓把比書奉為神書,而在清國被銷燬),便於統治。文字獄更是把文學諷刺給閹割了。永樂大典刪除一小半改成四庫全書。等等。滿清的中國是在倒退,直到現在他們還在替他們的愚昧在還債。

再有,就是國民氣質上,愚昧,懦弱成了當時中國人的特徵。魯迅刻畫的阿q就是這種形象。

正因為如此,日韓才自稱小中華,稱滿清為韃靼或者清國,他們認為滿清根本沒資格稱中華,中華文化在清朝手裡被糟蹋,他們才更好的繼承了中華文化。

而民國恢復了中華,並沒有驅除韃虜,因為民族團結。滿族人自己理虧,擔心漢族報復,都改了漢姓。近代,在滿族所謂的貴族中,重視教育這個中華的傳統他們繼承了下來,因此,滿族人中,人才較多,進入到文化屆的也較多。

不能否認,有種潛認識,清算滿清對中華文化和國力到底有多少影響的想法一直得不到支持。

因為,有一股力量在隱形的反對。


大道有東風


很簡單,史料多,戲劇性夠強,距離現代夠近,。其實三國的電視可不少啊,秦漢也不少,明朝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拍過了,只不過這些劇很少火,除了極少數例如大明王朝之類的,大家選擇性遺忘掉了。


臺灣,香港一樣拍清朝劇

《戲說乾隆》《狀王宋世傑》《金枝欲孽》《梅花三弄》《黃飛鴻》《方世玉》等等,有一大批是臺灣和香港拍的,而且推廣的很好。


有些劇是明朝的,但是你不知道啊

很多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明朝劇,比如說《大明天子》《大明王朝1566》《大腳馬皇后》《鄭和下西洋》《萬曆首輔張居正》《正德演義》,《抗倭英雄戚繼光》這些你一看就知道是明朝劇


但是這些也是明朝劇,你清楚嗎?比如說《金裝四大才子》,唐伯虎是明朝人啊,《機靈小不懂》,《穿越時空的愛戀》《武林外傳》,對啊,《武林外傳》是明朝劇,很多人真得是不知道的。


清朝遺留的建築多,成本低

目前大多數在中國遺留下來的東西都是清朝的, 過去沒有現在這麼多影視城,拍電影電視是要成本的啊,總不能為了一部電視劇就要搭建起一座城吧,那投資方賠的褲子都沒有了。


這幾年為什麼辮子戲少了?你看過幾場辮子戲?大多數搞架空,但是至少是沒辮子的,為什麼?全國到處都在建立影視城,連我老家襄陽都有代表唐朝的唐城,以及代表漢朝的漢城,唐城拍了張藝謀的《妖貓傳》,漢城拍了張藝謀的《影》,順便給我老家棗陽打個廣告,歡迎大家來漢城玩,這裡是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


等大批大批的影視城建立起來了,有了拍其他朝代的經濟基礎,大家都會去拍的,畢竟唐朝,漢朝是我國曆史最為輝煌的王朝。


私下說一句:

非常期待漢光武帝能夠拍一部真正流行起來的好電視劇,一方面,光武帝拍的實在太少,另外一方面,光武帝傳奇甚多,人物光輝,幾乎無缺點,而且還會魔法,會魔法是記錄在二十四史之一的《後漢書·光武帝紀》裡面的喲:

積弩亂髮,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鳳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


這不正是光武帝劉秀使用隕石術砸到王莽陣營的真實記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