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的閩南語最正宗?

火鳳凰128729765


這個問題本身就很無聊很片面,何為正宗、正宗的標準是什麼?歷史上最早的閩南語是泉州,晉代從中原躲避戰亂遷至泉州,而漳州為唐代河南固始人,開漳聖王陳元光父子帶大批河南人所建立的。漳泉兩地同講閩南語(河洛話),但在口音上有所區別,基本上互相之間都能用閩南語交流,只因口音上的區別有些地方的具體稱謂不相同,導致相互之間交流溝通會相對吃力一些。說到誰的閩南語更正宗的問題兩地必定互不相讓,誰都說是自己的最正宗。當歷史走到了明清以來,兩地百姓大量向廈門和臺灣遷移,兩地的百姓就在廈門及臺灣進行了融合,從而應運而生出另一種閩南語口音,而這一種口音剛好融合了漳泉兩地的閩南語發音,而講這種口音的人無論是在漳州,還是泉州都能更方便的交流和溝通。而這種口音主要體現在大量的吸取了漳州口音的聲母,又吸取了大多數泉州發音的韻母而形成的混合音。而到了近代廈門成了主要的貿易港口,漸漸成為閩南和臺灣的中心,到了現代國家主要提倡使用更為讓閩南人都能通俗易懂的口音,所以在電視廣播及通用閩南語上選擇了廈門口音。而臺灣大多數口音也屬漳泉混合音,所以現代通行的口音主要還是以廈門及臺灣的口音為主,這主要還體現在閩南語歌曲上,閩南歌的唱腔還是使用了廈門和臺灣的口音去唱。從方便大家交流溝通的角度來講,使用只有幾百年歷史的廈臺混合音更為大家所能接受和方便,但是這也不能代表就是最正宗的。所以這是個偽命題,只會讓我們閩南人為爭個虛名而衝突和分裂,又給各地閩南人制造了不必要的矛盾。


鬥陣行55425961


確定閩南話的標準發音可以參考粵語。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原因是廣州是粵語通用區裡歷史最悠久的,對周邊其他講粵語區域的影響也最大。對照著看,閩南語就應該以泉州腔為標準。

因為泉州歷史遠比漳州、廈門這兩個小兄弟要久遠,對周邊講閩南語區域的影響也最大。廈門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屬於泉州府同安縣管轄,因此廈門話納入泉州話的範疇也是說的通的。閩南語通行區域大多數是從泉州移民過去的,包括臺灣、浙江、江西、廣東南部、海南的部分地區以及眾多東南亞國家。這些地方講閩南話的人群以泉州口音的數量為最多。

綜上所述,閩南話以泉州腔為標準是理所當然的。


心遠航105015481


看此圖,或許能說明個三五七。


群眾演員919


閩南語沒有正宗,只有傳統和法定。廈門話被國家定為電臺播音的閩南語標準音,就象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的一樣。聽閩南語,我最愛聽廈門話,字正腔圓,有點象蘇州姑娘講的軟語惹人愛呢。


用戶5548795449陳淑芳





臺灣中視新聞報道,閩南話400年前講的就是漳州話,不需要再爭論泉州腔還是漳州腔了!我是漳州人,除了臺北和高雄,和臺灣南部地區的人講話基本一個音。還有很多臺灣地區的人祖籍是漳州這也是毋庸置疑的,請查一下馬英九,連戰,呂秀蓮,陳水扁這些人的祖籍就知道,這個不需要再爭論的。誰都說自己家鄉話都正宗,那請問你們胡建普通發都說的標準嗎?


小蘇64147068


能懂“扎西德勒"這一句的人說的閩南話就是正宗的、唐朝時官方語言是現在的閩南話、文成公主遠嫁西藏、進入藏區後、走了很久、文成公主問“扎西德勒"(這是哪裡?)、西藏人聽不懂、一起進藏的隨從靈機一動、說“扎西德勒"是吉祥的意思、所以這句“扎西德勒"在藏區一直流傳下來、讀音不受外來語言影響o


貓哆狸1


廈門建城史才四百年左右,而且現在戶籍人口才一百多萬,上世紀七十年代戶籍人口幾十萬,古代人煙稀少只有白鷺棲息俗稱鷺島,漳州那是唐朝陳光元父子墾荒漳州,漳州才有大規模人居住的,泉州在晉朝中原人衣冠南渡時候形成的


俺是個有文化的噴子


閩南話通常以廈門腔為代表,雖然泉州口音的閩南話使用人口達到2000萬之眾。但是以廈門口音為代表的閩南話使用人口更廣、更具普遍性,如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文萊,光臺灣使用閩南話的人口在1900萬以上。廈門的閩南話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發音優美、容易聽懂;而泉州的閩南話尾音偏重,朗讀起來聽覺上不夠優美,這或許難於推廣的原因。


行者無疆78


大家別在爭了,哪個正宗不正宗不知道,但作為泉州人不可否認的是無論臺灣廈門漳州他們說的腔調較為接近,而泉州卻是自己一個調調,所以說現在漳州腔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閩南人大家相互聽得懂就好了,爭論一個這個沒什麼意思


衝三曉


福建漳浦 漳浦話是隋唐時古漢語 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漳浦話聲母沒有現在漢語這麼豐富(jqx和zcs、zh ch sh不分)唐詩用現在漢語念不押韻 用漳浦話念就押韻了 就像當時的社會分工還沒那麼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