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勝利

新零售的勝利

雙11已經不是一個數字和一個銷售額,他所期望的雙11,是能夠給所有買家和賣家帶來最大的快樂,快樂已經成為今年雙11最希望量化的一個數字。

馬雲預測,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將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傳統公司、互聯網公司的結合,只有完美結合才能走出未來。

11月10日晚23時許,當“2016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進行到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來到位於深圳大運中心的雙11主會場,向現場近600位記者朋友們分享了他的雙11感言。馬雲稱,到第八個年頭,雙11已經有了新的內涵、新的意義,不僅成為阿里巴巴對中國新零售技術、運營和商業模式探索的一次集中檢測和預演,還將為未來的“五新”打開新的暢想。

雙11已經不是一個數字和一個銷售額

馬雲在現場表示,雙11已經不是一個數字和一個銷售額,他所期望的雙11,是能夠給所有買家和賣家帶來最大的快樂,快樂已經成為今年雙11最希望量化的一個數字。除此之外,他跟同事們還希望通過雙11推進整個中國商業基礎設施的完善,特別是技術的提升。

“最近我們提出了五個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我相信今年的雙11將為未來的五新打開很多暢想。”馬雲說,站在千億時代的節點上,他看到過去八年中國強大的消費力量在推動著,更看到一個個不斷刷爆想象力的數字背後,技術變革的力量和新商業基礎設施的力量。中國電商和互聯網打造了一個嶄新的商業基礎設施,無論從支付也好、物流也好、商品的積累也好,消費者觸達的體驗和感受也好,完全是十年以前不可想象的。

馬雲認為,今年雙11,是阿里巴對中國新零售技術、運營和商業模式探索的一次集中檢測和預演,將為未來的“五新”打開新的暢想。關注雙11、關注整個中國電商甚至關注整個中國未來的新零售,就可以看到一個13億人口巨大的內需市場正在被高科技、互聯網,以獨特的形式一點一點打開。

對於未來新零售趨勢,馬雲預測,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將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傳統公司、互聯網公司的結合,只有完美結合才能走出未來。

馬雲表示,“我們把這家公司定位成為一個經濟體的建設者、參與者和運營者”,這個經濟體不屬於我們阿里巴巴,就像阿里巴巴不屬於這些人一樣,自己只是有幸參與了這個公司的建設,只是有幸參與了一個創新的經濟體的建設。

千億常態化將來臨

根據此前雙11的交易規律,當年的峰值通常將成為其後的常態——就目前交易額而言。

此前阿里巴巴財報顯示,2016財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商品交易額(GMV)突破3萬億元,同比增長27%。分析師指出,按照目前增速,新財年阿里巴巴GMV有望衝擊“全球前20大經濟體”,2020財年有望衝進“全球前15大經濟體”。以阿里提供的數據時代商業設施為基礎,阿里生態可以聚合全球數十億個人和上千萬企業的商業活動,這一前所未有的跨邊界的新型經濟體,其體量和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歐盟和日本。

換而言之,全球商業史上將首次出現一個由企業單體推動、多方共同參與的世界級貿易市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將之稱為“新經濟時代”。他說,阿里巴巴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而是社會發展的創新發動機,“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經濟體,無數的年輕人、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這個經濟體裡面的技術、資源、基礎設施、社會關係,能夠進行全世界的買賣”。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端,也是此前已經被寫入G20公告的eWTP建議的一次最好的落地實施。馬雲說,“我們在創造一個歷史從來沒有誕生過的,跨邊界跨時空和跨國界的經濟體”。

馬雲見完記者後不久,持續24小時的2016年天貓雙11狂歡節定格——1207億元。

新零售的勝利

附:馬雲演講全文

我們對於整個基礎設施要有挑戰,要不斷刺激它、完善它,但不是要把它搞癱掉,就像我們對於中國傳統零售行業要不斷鞭策、不斷倒逼它們進行改革,但把它們搞癱不是我們的職責和目的。新零售必須線上線下結合。

今年是“雙11”第八年,從結果來看我還是挺滿意。我在前幾天跟同事講,“雙11”已經不是銷售賣多少,我們最希望“雙11”能夠給所有買家、賣家帶來巨大的快樂。快樂,已經成為了我們最希望能夠量化的一個數字。我在網上關注,我的朋友們也跟我講,今年跟去年來講,在用戶、買家、賣家的整個科學性、快樂性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同時,我們希望通過“雙11”推進整個中國商業基礎設施的完善,特別是技術的提升。

儘管我們為“雙11”進行巨大的技術投入,技術研發,每秒鐘設計12萬筆交易,甚至到17萬筆交易的成交,這些數字可能在人類歷史上已經非常高了。但既使這樣,我們還是碰上了技術瓶頸,前面幾分鐘還是有難度,這給了我們更大的挑戰,明年、後年、大後年怎麼繼續進行下去。

很多人喜歡“雙11”,當然,有多少人喜歡“雙11”,就會有多少人討厭“雙11”。我相信不喜歡“雙11”的也有很多,但是“雙11”我們還會繼續堅持做下去,我們不僅要在中國做,我們還要把“雙11”做到全世界去!

未來幾年,我們要把“雙11”堅持下去,並且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呈現。我們已經讓“雙11”有了新的內涵、新的意義。最近我們提出五個“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我想今年“雙11”為未來的新零售和新制造打開了很多暢想。

在這兒特別感謝媒體朋友,在過去的幾十個小時內,很多朋友包括外國媒體從全世界各地來到深圳,實時報道整個盛況。我相信看到這些數據大家還是比較震撼的,因為這些數據實時反映了整個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

我在這兒看到去年我提出的中國新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服務業和高科技,我不敢說將會全面取代,至少能對原來的出口和投資、消費這“三駕馬車”有極大的補充和推進。在“雙11”我們能夠看到整個中國消費市場巨大的潛力,在今天這樣的基礎設施情況下,我們能夠做成這個樣子,我自己覺得很滿意。

特別是到了晚上流量開始慢慢下來、放緩的時候,我的心裡面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網上儘管難,但是還是可以做得到的。接下來要把六七億的包裹送出去,那是非常難的。中國快遞物流這幾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萬一真突破八億甚至到十億的包裹,這不是鬧著玩的。剛才國家郵政局馬軍勝局長跟我通電話,在東北和西北存在風雪的可能性,有些地方下雪,天氣惡劣,一旦出現整個物流堵塞,大家都不願意看見。

我們對於整個基礎設施要有挑戰,要不斷刺激它、完善它,但不是要把它搞癱掉,就像我們對於中國傳統零售行業要不斷鞭策、不斷倒逼它們進行改革,但把它們搞癱不是我們的職責和目的。新零售必須線上線下結合。

未來幾天,中國物流界所有能走路的人可能都要出去送包裹,這個挑戰很大,我們不希望把一個很快樂的事情變成某一些崗位的人的痛苦。所以我覺得目前為止,見好就收,“雙11”不是為了一天,我們還要做下去。很多人問“雙11”會不會繼續做下去,我本人覺得應該繼續做下去,並且上次說了,要做一百屆,現在才8屆,可能還有92屆,還要繼續堅持,只是做的方式、方法、味道、內涵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希望大家一如既往關注,因為關注“雙11”、關注整個中國電商甚至關注整個中國未來的新零售,可以看到一個十三億人口巨大的內需市場正在被高科技、互聯網,以獨特的形式一點一點打開。

對於全世界,對於這個數字,是不是感到震撼甚至表示懷疑都很正常,今天早上就有人問我這個數字。西方總懷疑這是真的假的,我說太正常了,二十年前我也很懷疑微軟的軟件為什麼賣那麼多,因為中國那時候並不買軟件,為什麼美國有那麼多人買軟件,所以,互相不理解都正常。但是我們也不是做一屆,我們會永遠做下去,不斷證明我們可以激發強大的需求,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更高興。

謝謝大家,辛苦了,我們明年繼續。明年的場地在哪兒,今天還不知道,等“雙11”以後再來研究。也許十週年、也許十五週年,也許十二週年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去美國、歐洲、日本,也許在全世界各地共同展開我們的“雙11”活動。

新零售的勝利

提問環節

我們思考,把一家公司定位成為一個經濟體的建設者、參與者和運營者,這個經濟體不屬於阿里,就像阿里不屬於我們這些人一樣,我們只是有幸參與這個公司的建設,我們只是有幸參與一個創新的經濟體的建設。

記者:您最近提到的新經濟體,在您暢想的未來中,整個阿里系統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最迫切需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阿里雲、阿里媽媽、菜鳥在您暢想的新經濟體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馬雲:謝謝。我們提出,每年不會把GMV作為我們最重要的指標,對內對外都一樣。我們不能過度關注GMV。如果我們是孩子的時候,關注GMV是有意義的,但是今天的阿里巴巴關注GMV意義不大,反而給投資者和社會誤導了很多。

這幾年來,有人關注到阿里跟其它公司不一樣,也有人挑戰我們,說我們到處買東西,進入各個領域,質問“阿里巴巴,你有邊界嗎?”我認為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一百年以前電是沒有邊界的,你不能說這個行業可以用電,那個行業不可以用電。我們把自己當作一種創新的發動機,社會創新的一個力量,同時我們要打造一個經濟體,暢想二十年以後世界會誕生一個虛擬的經濟體:這個經濟體就像今天長三角是一個經濟體,珠三角是一個經濟體,加利福尼亞是一個經濟體,歐盟是一個經濟體,也會出現網絡上的經濟體。在這個經濟體上面,全世界的年輕人、中小企業,各行各業利用這個網絡上的基礎設施,利用未來新經濟的基礎設施“全球買、全球賣”。

這是我們希望打造的。二十年以後,世界上會誕生一個嶄新的網絡經濟體,所有的人也許會通過手機這樣的終端,通過跟經濟體的連接做全球生意。過度關注GMV會把阿里巴巴只當成是一個電商,我們今天其實有電商、有金融、有物流,還有巨大的雲計算,以及其它所擁有的核心技術。

其實淘寶天貓所有的員工加起來就一萬名,我們整個集團近五萬名員工,有將近四萬名員工做的事情跟淘寶天貓沒什麼關係。我們把所有的資源押在未來二十年全球化、未來二十年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應該怎麼改變。我們覺得,一個企業要做得多大,在於這個企業為社會擔當多大。企業創造的社會價值越大,回報價值也會越大。我們更看好的是全球化,全世界90%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們能夠在中國解決農村的問題,解決中國發展的問題,那麼未來二十年內,全世界都是機會。大數據、雲計算是未來我們的暢想,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思考,把一家公司定位成為一個經濟體的建設者、參與者和運營者,這個經濟體不屬於阿里,就像阿里不屬於我們這些人一樣,我們只是有幸參與這個公司的建設,我們只是有幸參與一個創新的經濟體的建設。當然,我們缺的東西非常之多,超過大家的想象力,包括各種各樣的治理,網上的治理,包括海外媒體、國內媒體關心的假貨問題、知識產權保障問題,如何對未來創新的問題,都一樣。

如果今天要講假貨,負責任地講,電商平臺上面的假貨,淘寶天貓平臺的假貨其實遠遠低於整個社會上傳統零售行業的各個行業。今天只要在淘寶天貓上買假貨、賣假貨,所有的數據都會被追蹤:誰買了,誰賣了,誰在生產製造,地理位置具體地點,具體是誰,全部能夠查到。

今天我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一個重要問題,不知道媒體朋友有沒有關注?只要舉報取證,我們就把這些假貨全部在網上拿下來,但是大批工廠依舊在生產。誰應該把他們的牌照拿掉?誰發的營業執照?誰應該把這些工廠關掉?我們並沒有執法權。所以,打假是社會綜合治理,我們希望政府部門、希望很多部門不僅僅只是告訴我們網上有假貨,而是共同去打擊假貨;不應該僅僅告訴我們哪兒有假貨,而是應該把這些假貨關掉,把這些牌照取掉。只有這樣,結合利用阿里的大數據,才可以在整個社會的打假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未來,阿里希望把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技術、自己擁有的一切能夠真正普惠化,能夠讓整個社會分享這樣的技術、分享我們的Know how,共同促進,這是我認為未來新商業文明的建設路徑。謝謝大家!

我認為未來十年到二十年,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就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傳統、互聯網公司的結合,只有完美結合才能走出未來。

記者:我想問您兩個問題,一個是“雙11”這八年,成交額從5000萬到1207億,您覺得推動力是什麼,背後代表什麼樣的商業變革力量,您覺得阿里在這八個“雙11”最大的挑戰是什麼?第二個問題,今年“雙11”移動端成交佔絕大多數,您覺得在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能夠改變電商、改變中國商業技術創新的機會在哪裡?

馬雲:謝謝,這八年的“雙11”,到今天為止,巨大的推動力是消費的力量,因為原來中國的三駕馬車以出口、投資和內需,其實內需我們說了這麼多年,到底怎麼激發內需,一直沒有找出辦法來。過去我們基本上大量的精力花在出口刺激,還有整個投資,這兩個工作都是政府可以乾得很好的。但是我認為內需消費應該市場驅動,真正的消費,這是一個市場行為。

過去八年中國強大的消費力量在推動著,民間的力量、市場的力量激發了這個事情的發生,背後我看到最強大的是技術的變革。中國電商和互聯網打造了一個嶄新的商業基礎設施,無論從支付也好、物流也好、商品的積累也好,消費者觸達的體驗和感受也好,完全是十年以前我們不可想象的東西。

我也看到了創新,這純粹是創造出來的一種需求。背後的動力和技術的力量,對於我們來講,最大的挑戰就是技術。其實大家知道(雙11)前面的四五年,中國幾乎所有的銀行碰上“雙11”都癱瘓過,中國的物流是全部通過人工的努力,把所有的包裹送出去。

當時所有的銀行都怕,也都不高興,為什麼你們一定搞一天,幹嗎不拉大到二十天。所有的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不逼,銀行機構的投入和產出比例、效率就會低;我們不投入,我們的物流體系不會建立起來;我們不逼,我們的新商業文明不會建立起來。其實我們在逼自己,大家知道為了這一天,為了前面兩分鐘,我們所投入的研發的能力和技術的投入,超越所有公司的想象。

我前天早上見了阿里巴巴客服,我們兩千多名客服在服務近五個多億的消費者。我們工程師有250多名,客服上的技術投入遠遠超過絕大部分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這是挑戰,同時也不能把自己逼瘋了,我們要保持物流還要人去送,還有天氣的緣故,這是對我們的挑戰。

我們如何更加快樂?我們從追求量到追求快樂,到共同參與。我那天去看,我很感動,我們幾個大數據工程師在研究如何保持零庫存,不要出現“雙11”很多商家備了大量貨,結果一天過了以後,很多貨壓在那兒,原來他認為自己能賣十件,結果“雙11”只賣三件,七件壓在那兒。如何保持庫存最低,通過數據解決,這些挑戰在一點一點解決。我們要不斷地趕,我估計再有二十年,“雙11”可能會相對完美一點。

至於移動互聯網下一波,我那天講了,新零售不是取代電商,而是純電商的日子以後越來越難過。這兩年電子商務的高速成長肯定勢不可當,依舊會非常高速地成長,但是如果沒有遠慮,不去思考未來的商業模式,不去思考那些80%的商業零售,今天全是傳統,不去改革,不把線上線下數據、物流整合在一起,“雙11”走不久,電商也走不久。所以我認為未來十年到二十年,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就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傳統、互聯網公司的結合,只有完美結合才能走出未來。

無論移動端也好,PC也好,目的是把這些技術真正變成普惠技術,讓所有的商家都能享受到這樣的技術。阿里不把自己看作一個普通的公司,我們把自己看作一個經濟體,我們去年的交易額在整個中國排第六個省,今年我們的交易額將在全世界可能排第二十個國家這麼大的經濟體。我們如果不看到整個經濟體的發展,不看到整個生態的發展,難度會非常大。

未來的挑戰,我在五六年前就講,阿里缺的不是工程師,缺的不是產品經理,阿里缺的不是客服,不是一個個點滴的idea,而是缺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經濟學家、治理學家,把整個經濟體治理好。這些挑戰沒有人碰到過,這也是我們的機遇,所以線上線下的結合,技術的應用,如何把技術變成普惠的技術,是我們要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