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108回 木有預算如何治蜀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三國後期的夷陵大戰,蜀漢方面大敗而歸,先主劉備幾乎敗光了所有的家當。擺在託孤重臣諸葛亮案頭的天字第一號問題,就是在沒有任何預算的情況下,究竟該何如治蜀?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問題一

諸葛先生首先需要做的是一道只有兩個選項的單選題:“戰”還是“養”?

主張以戰為主的鷹派,大多是以魏延、姜維為首的武將;而主張以養為主的鴿派,大多是以蔣琬、費禕為首的文臣。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鴿派的主要論據是目前蜀漢僅佔有全國十分之一的領土,GDP相對落後,又加上夷陵慘敗,無論從經濟、政治還是軍事上,都不足以支撐主動出擊挑起戰爭,休養生息才是王道。

鷹派的主要論據是蜀漢雖然地盤小,但由於本土不像曹魏和東吳經受過連年的戰亂,所以GDP增速能夠保持高位數的增長。只有採取窮兵黷武的策略,才能保持對於主要敵人曹魏方面的軍事打擊,從而減緩其經濟實力的恢復。而一旦採取鴿派休養生息的策略,西蜀偏居一地的經濟劣勢就會被無限的放大,而曹魏方面因為佔據了先天的地緣優勢,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就將在GDP絕對值上遠遠超過偏居的西蜀,到那時西蜀就會陷入到不戰自敗的窘境。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諸葛亮最終採納了鷹派窮兵黷武的方針,舉西蜀全境之力,主動出擊不斷的打擊曹魏西線,同時又聯合東吳不斷的打擊曹魏的東線。

那麼,諸葛亮所採取的方針究竟是對還是錯呢?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採取了窮兵黷武,可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恰恰是西蜀內政、經濟快速恢復的時期;而當諸葛亮死後,鴿派勢力的蔣琬、董允、費禕等人上臺,轉而採取休養生息方針後,蜀漢的GDP反而出現相對頹勢;再等到鷹派姜維上臺時,已根本無法扭轉這一頹勢。

問題二

諸葛先生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一道問答題:沒有預算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搞活國內經濟發展,並支撐發動戰爭的軍費開支?

上篇文章《被遺忘的經濟學家》中,我們講到諸葛亮通過採取以政府儲備糧平價換購百姓金銀的方式,促進了國內市場貿易流通性,巧妙的抵消了鑄大幣所帶來的通脹。

而面對更為嚴峻的這道問題時,諸葛亮則採取了激活外貿的方式,而他所用到的外貿商品,就是蜀漢地區的紡織業特產:蜀錦。諸葛亮曾說過:

“今民困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那麼,諸葛亮為何選中了蜀錦呢?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首先,西蜀地區盛產桑而多有桑蟲,桑蠶吐絲作繭而盛產繭絲,及其珍貴的蠶絲就是製作蜀錦的原材料。而當時"寸錦寸金"的蜀錦屬於絕對的奢侈品,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官員和富商才有可能享用。這不單單是因為蠶絲稀少而物以稀為貴,還因為蜀錦的生產工藝非常繁瑣,生產效率不高,難以做到批量生產。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為了加大蜀錦的產量,諸葛亮專門設置了"錦官"來管理織錦產業,又在南征時把蜀錦的生產技藝帶到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蜀錦的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曹魏和東吳,都擁有龐大的官僚體系,而身穿蜀錦則成為了這些官宦身份的象徵和標配,蜀錦的外貿訂單滾滾而來。

由於蜀錦具有外貿稀缺剛需的商品屬性特徵,那麼西蜀將原本生產糧食的人力轉而生產蜀錦,再將蜀錦通過外貿交易回曹魏的糧食的話,就會帶來至少1.5倍的糧食提升。而隨著蜀錦外貿交易額的擴大,西蜀糧食儲備增加,就將能夠騰出更多屯田的人力轉而生產蜀錦,西蜀的經濟和軍糧儲備都得到了快速的改善,形成了良性的發展態勢。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而在敵對方面,曹魏方面夏侯惇和鄧艾等人拼命組織發展的屯田,其收穫的糧食中,為了滿足外貿採購蜀錦的需求,有相當一部分最終通過交易,轉而成為西蜀的軍糧。自己種的糧食卻成為了敵軍的糧食。

那如此說來,最終打贏這場戰爭的不應該是諸葛亮嗎?怎麼還是曹魏方贏了呢?

因為國家戰爭比拼的還是綜合國力,畢竟曹魏方在三足鼎立時,已經佔據了全國將近80%的領土,其擁有的絕對資源優勢,最終通過時間的積累和沉底,成為了最終的勝出者。

但是,我們還是要致敬那位已經被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但還能通過經濟手段最大限度提升西蜀綜合國力,與強大的曹魏抗衡數十載的經濟學家諸葛亮先生致敬!

歪读三国108回 木有预算如何治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