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票房即將突破30億,然而背後的故事你未必了解

轉眼之間《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已經上映18天了,憑藉著極好的口碑,票房也是一路飆升,現在已經28.4億,突破30億可以說是指日可待。影片上映了這麼久了,這個影片其背後的故事你是否已經全部瞭解了?

《我不是藥神》票房即將突破30億,然而背後的故事你未必瞭解

首先有好的作品來源於生活,這部作品也不例外,他也是來自於生活中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來。其實這個故事,大家應該也有所耳聞,故事的原型人物是一位叫做陸勇的人。他在2002年的時候就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必須要用一種叫做格列衛的藥物來控制病情。然而當時格列衛是一種非常有名的抗癌藥,這種藥物,可以把致命的慢粒白血病變成一種記憶,需要服藥就可以控制住病情的慢性病,能保命的藥價格自然昂貴,因此這個藥物在13年以前的國內其售價大約為2萬多人民幣一瓶。但價錢再貴,為了保命也得吃,這名叫陸勇的人,他前前後後兩年的時間花了50多萬人民幣,為了控制住自己的病情。

《我不是藥神》票房即將突破30億,然而背後的故事你未必瞭解

後來陸勇終於充支撐不住了,但在這時候,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印度製藥一個生產仿製藥品的公司。他說先將自己當作實驗對象,測試藥物的療效。然而不錯的是,這款雖然是仿製藥,但其藥效依然不錯。後來陸勇為了幫助更多的病友,便把藥物推薦給他們,並且自己幫助他們從印度代購這些藥品。其初衷是是好的,但是這種代購沒有國家允許的藥品是屬於違法。

《我不是藥神》票房即將突破30億,然而背後的故事你未必瞭解

在14年的時候,陸勇這種從印度代購未許可仿製藥品的行為最終被警察抓住。湖南省檢察院以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提起上訴。許多病友得知陸勇被上訴,集體寫請求信希望陸勇可以從輕處罰。經檢察院調查認為陸勇的行為雖然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相關規定,但是尚不構成犯罪,最後撤銷了對陸勇的起訴。

科研時間長不說,其上市之後能夠獲利的時間又不會很長。我國目前對於藥物等專利品的保護時間為20年,也就是說公司前期的所有投資成本,包括未來的利益,需要在這20年的時間全部賺回來,為了能儘快找回利益,只能以很高的價格出售。還有就是會經過多層商家的層層抽成,價格也會慢慢變高,其實不光在藥品,平時生活中,這種情況也是比比皆是,每經過一個商家,這個價格最少會要提高1到2成,多的甚至會提高一倍。

《我不是藥神》票房即將突破30億,然而背後的故事你未必瞭解

再說說仿製藥,為什麼成本那麼低?仿製藥有沒有什麼危害?其實首先你要懂什麼叫做仿製藥,仿製藥和專利藥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專利藥是經過自己公司漫長的研發,各種實驗之後經過國家藥監部門批准上市的藥物,而仿製藥只是模仿專利藥的成分,再通過藥監部門的批准上市,就不需要科研和實驗。這樣的話就導致仿製藥和專利藥其療效是一樣的,但是製作成本卻大大不同。

仿製藥並不像國產的山寨產品一樣。在國外仿製藥也是要經過專門的機構設施審批之後才可以上市。其上市之前也是要經過,對於自己公司生產的藥品進行臨床實驗。他只是少了科研的那一段時間,按照別人已經過了專利期的藥方,完全複製出來的,因此它可以達到同樣的療效,但是低廉的價格。

《我不是藥神》票房即將突破30億,然而背後的故事你未必瞭解

雖然我國一些重點藥物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的是近些年,國家已經完善了醫療保險制度,現在許多高昂的特效藥也被納入了醫保體系。普通老百姓對於這種高額的藥物,也可以享受到醫保帶來的優惠,相信以後的生活會更加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