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里的「寅」和「申」有什麼關係?

龍江好好


地支“寅”和“申”是相沖的關係。按照《周易》的排法,地支一共有十二位。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順數每隔六位就是相沖的關係。比如地支“子”順數第六是“午”就是相沖關係。俗稱為六沖。一共有六對相沖關係。即:子午、醜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

所謂相沖的意思就是不和協,誰也不服誰,相互對抗。單從“寅”和“申”兩個字意分析是沒有這種關係。而是這兩個字在《周易》裡所代表的五行和月份的氣候,所表現的氣場不同。

“寅”代表木,月份為正月。屬相為虎。正月是一年的開始。每年立春都在公曆的2月份4—5日。一般情況下立春都在正月,也有在年前立春的。無論是年前還是年後立春,正月都是春天的開始。日照時間越來越長,氣溫也越來越高。東南風初顯。南方有些地方草木開始蠢蠢欲動。

“申”代表金,月份為公曆8月。每年都是在8月7—8日立秋。光照時間越來越短,氣溫也開始逐漸下降。西北風開始產生。

寅是暖氣上升,申是暖氣下降。寅是草木生髮之地,申是草木落葉之處。寅是東南風發源地,申是西北風的源泉。所以“寅”和“申”是相沖關係。

除此以外,申代表的金能夠剋制寅代表的木。那麼寅“”和“申”即是相沖的關係,又是相剋的關係。

後來有些人把這種關係運用到了婚姻的上。認為六沖婚姻不順,經常吵架等。其實這種思想是不科學的。因為寅申相沖是指氣場不同,和它們所代表的五行是相剋的關係。


山野50


我記得小時候,聽我爺爺和一些年紀差不多的老頭聊天,他們互相詢問年紀,不是說生於一九几几年 而是說「我甲子的,他丁亥的.......」之類的。

我當時很好奇,就問卯呀,醜的,是什麼鬼?

老人只是笑而不語,說你長大了就知道。

轉眼間,我也快成了「老傢伙」,但還是對「天干地支」不甚了了。


玄學這一套我玩不了,這個答案純粹是從歷史學、文字學角度做溯源考證,如果想看陰啊陽啊,相沖相害,出門左轉找「易學大師」。

同時,我也水平有限,提供不了確鑿的答案,我只是文獻搬運工,說說其他學者是怎樣研究這個問題的。

現在,有一些民科最喜歡談這些,而且動不動上溯到「三皇五帝」,「天干地支」跟「陰陽五行」連接相當晚,大概是在戰國,在出土文獻甲骨文完全看不到「陰陽、衝害」這一套。


-------------------------------------------

「天干地支」在先秦是用來紀日和紀時的。

也即經傳《左傳》《周官》《國語》中記載所謂「十日、十二辰」,而「干支」的叫法是從漢代開始的。什麼「黃帝的大臣大撓創制天干地支」肯定是不可靠的。

夏、商兩代君王都是天干的十個字命名,如:

  • 夏代:孔甲、胤甲、履癸

  • 商代: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上甲微、帝辛

甲骨文中就有一片刻寫有完整的【六十干支表】的刻辭:

國家博物館所藏的牛肩胛骨刻辭——甲骨文干支表

  • 甲骨文中【60干支表】也是用來紀日的:六旬。

  • 甲骨文還有一種【30干支表】:三旬。
(殷代曆法十日為一旬,三旬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閏年置閏月(十三月))

因為甲骨卜辭必須要記錄那一日佔卜,所以,當時這片【干支表】應該就是當時的貞人(巫師)查閱而用的。

「干支」與「五行」配到一起是在東周,但用用於紀年,大約是東漢時期。

比如黃巾起義時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太平」。

所以,「60天干地支」在商代已經普遍使用,可見非常之古老。

越古老的符號,越難以追尋初始本義。因此,雖然「天干地支」中國人用了幾千年,但是起源於何種體系,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連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梁啟超都說「干支」是如此的「奇異複雜而不可思議」。

郭沫若先生是最早研究這個問題的學者,他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在日本的時候,寫過一篇叫做《釋支幹》文章,在文中他對「天干10字」「地支12字」一一解釋。

該文論證過程非常旁雜枝蔓,我只簡單的綜述一下:

  • 「天干10字」

「甲、乙、丙、丁」是一個系統

——「甲」是魚鱗、「乙」是魚腸、「丙」是魚尾,「丁」是魚眼睛。

這四字的解釋主要依據《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

而魚只有在漁獵社會時期,才是人類主要的生活資源。

「戊、己、庚、辛、壬、癸」是一個系統——「戊」為「戚」,「己」為「繳」,「庚」為「鉦」,「辛」為「剞」,「壬」為「鑱」,「癸」為「戣」。

這六個字是進入青銅時代的古人所用的武器和工具。

  • 【十二支(十二辰)】來自【巴比倫黃道十二宮】

引自: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一卷)——甲骨文字研究》(1982年,科學出版社)頁245

所以,要說「寅」和「申」有什麼關係,按照郭沫若的說法,【地支(十二辰)】來自逆轉的【黃道十二宮】,「寅」相當【少女座】,「申」則是【雙魚座】。

郭沫若《釋支幹》一文,是首次對天干地支做出系統性的解釋,影響很大。

後來學者,如王寧等人,基本上在此文的基礎上深入,有些修正,但都認為地支(十二辰)與古代巴比倫天文學是同一來源。

引自:王寧. (2011). 十二辰與巴比倫相關星座對照研究——《釋支幹》研究之五. 郭沫若學刊(1), 51-58.

我們可以把這種論述叫做【泛巴比倫主義】,這種思潮在上個世紀很普遍。畢竟中東兩河流域是最古老的人類文明起源地,所以當時的考古學家認為,人類文明是從中東向世界各地擴散的。

當然,今天這種說法完全被推翻。所以,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華夏天文學西來說】。郭沫若的很多判斷在今天來看,其實並不合理。

比如:在《釋支幹》一文中他猜測【商人西來說】:商人來自中東西亞。

但今天學界認為【商人東來說】多一點:商人是古東夷的一支,分佈在來自河南北部、山東半島一代,以鳥為圖騰。

考古學家張光直認為主要分佈在山東沿海龍山文化是商人的文化源頭,二者有五點文化特徵高度一致:

引自:張光直,《商代文明》(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9),頁323)

所以,我個人認為:郭沫若的《釋支幹》一文,一家之言,姑妄聽之,可做參考,不要全盤接受就可以了。

因為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十分力度的證據能說明天干地支的起源。

我對古代天文學不瞭解,所以只當搬運工,不敢隨便評論,有興趣自己去看郭沫若的論文,自行判斷。

  • 《釋支幹》在線閱讀:
  • 新浪愛問: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4885567.html

-------------------------------------------

純粹從文字學的角度說,郭沫若之後很多學者都嘗試解釋過「天干地支」字的造字本義,但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如果從純粹文字學角度看,「寅」和「申」沒有什麼關係:

甲骨文中「寅」的初文就是「矢」字,「矢」「寅」古音相近,故得相通。

「矢」之後不斷增繁――先是在「矢」增加「口」形符號分化:

到西周增加「𦥑(雙手)」符號,像「雙手持箭」之形,「矢」身部分又變為「人」形:

我個人認為:是不是「聲化」為「亦」部表音?
金文中有些【寅】的字形,聲化為「亦」特別明顯:

「亦」的古文字:「亦」是「腋」的初文,指示字,就是表示「人的胳肢窩」,有些「亦」金文,「人頭」部分訛變為「矢」的「箭頭」。

戰國時代「箭頭」部分訛變為「宀」部,也就是小篆字形所本:

「寅」字從甲骨文到楷書字形變化脈絡圖:

引自:李學勤,《字源》(2012,天津古籍出版社),頁1284

臺灣古文字學家季旭昇對「寅」字的解釋:

引自:季旭昇,《說文新證》,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頁1017,,

漢字「申」其實就是「電」之初文,「申、電」本一字,取像於「閃電」之形。

「申」的演變脈絡可以看出,也有不斷的訛變過程:

引自:李學勤,《字源》(2012,天津古籍出版社),頁1286

「申、電」古文字它們是一個字,隸楷書才有區別,區別在於「丨」字一個彎曲,一個不彎曲。

古人以為雷電是天神之力所致,故以「電」表「神」之意義,那麼「申」是「神」之初文。

所以,「神、電」都是從「申」中分化出來的,分化過程:

  • 「申」被借用表示地支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表意的準確性。

  • 於是,加「示」造「神」字,專門表示「神仙」。

  • 加「雨」部造「電」字,專門表示「雷電」。


我們從「神、電」的古文字就可以看出,「申、電」本一字:

所以,地支的「申」就是一個假借字。

引自:季旭昇,《說文新證》,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頁1023

------------------------------------------------------

綜上所述:

1、按照郭沫若等學者的「天文學西來說」,地支(十二辰)中的「寅、申」對應是巴比倫十二星座中的少女座和雙魚座。

圖表引自:王獻華. (2016). 郭沫若《釋支幹》與泛巴比倫主義. 郭沫若學刊(1), 41-44.

2、如果不扯「巴比倫十二星座」這個淡。從漢語言文字學角度說,「寅、申」是假借字,借用漢字「矢、電」表示地支字,後來有所增繁和訛變,產生分化。

那麼,「寅、申」的關係很簡單,分別就是就是地支排名第三和第九。

正所謂:言有易,說無難。

【地支(十二辰)】來自【古巴比倫天文星象學】這一套,我也不肯定,我也不否定,我個人是不信。

但我也不會說服任何人認同我的觀點。我只是搬運工!你可以就我給出的文獻信息,去閱讀原文,得出你自己的判斷。

所以,「天干地支」的起源問題,依然撲朔迷離,目前並沒有特別有力度的靠譜說法。


小漢字見大歷史


下面的回答是哪裡跟哪裡……

廢話不說,我直接來回答這個“寅”和“申”什麼關係吧。

寅申是地支,不是天干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上古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一般認為大橈(rao第二聲)氏是最早使用天干地支的人,也被稱作天干地支的發明者。

“寅”“申”相沖

在十二地支關係中,存在著“刑”、“衝”、“破”、“害”、“合”這樣的關係。

寅和申正好處於相隔六位、兩兩對立的位置,這樣的關係,在地支中被稱為“相沖”,“相沖”代表的是一種對立的關係,即五行之間存在互相剋制的情況。

舉個例子:

寅在農曆中代表正月,屬於早春;

申在農曆中代表七月,屬於早秋;

自然界中春和秋、夏和冬都代表互相對立的情況,在五行體系中,寅代表充滿生機的木屬性,而申代表充滿肅殺的金屬性。

在這個示意圖中,象徵“金”的斧頭,去劈砍代表“木”的木樁,就是一種典型的“金克木”的情況,那麼代表金的地支“申”,和代表木的地支“寅”,它們湊在一起,就會發生“金克木”這樣極端相對,必有一傷的情況。

寅申相沖有礙婚姻?

中國人比較傳統的長輩,喜歡說一句話,找對象不能“六沖”,這樣容易夫妻關係不好,家庭不和睦。其實這裡的“六沖”,就指的像寅(屬虎)和申(屬猴)的生肖之間的相沖的現象。我們總結一下一共有:

子鼠衝午馬

丑牛衝未羊

寅虎衝申猴

卯兔衝酉雞

辰龍衝戌狗

巳蛇衝亥豬

這六對生肖兩兩相沖的情況。但是實際上這種參考是非常有限的,更多時候只是一種偏見而已。

寅申衝還有別的含義嗎?

在十二地支中,還有一套體系叫做“十二長生決”,即一個天干在十二地支對應的十二種不同的狀態。

比如甲天干在地支寅的狀態就是“建祿”的狀態,在地支申的狀態就是“絕”的狀態,簡單可以認為甲天干碰到寅代表的春天時狀態特別好,長勢一片喜人,結果到了申代表的秋天時,甲的力量就已經衰退到極點,處於死得不能再死的狀態了。

那麼配合傳統的星命術,當一個人特別需要寅木的時候,突然碰到了申金,那麼就相當於一個人從特別好運的狀態,一下子180度大轉彎,變成了特別不好的狀態。

這,也就是中國人特別重視五行、天干地支、太歲的原因。

誰都想都好運,都不想走歹運!

不過聰明的讀者一定知道,十二地支一個輪迴,也就是說無論你怎麼樣,十二年總是能碰到一次好運,也必定要碰到一次歹運。

與其如此,何必又過於擔心呢?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德經》

談無語,傳統文化愛好者,五百強流程實施總監。

歡迎和我一起來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談者無語




古人用天干地支表時。天干有十,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用以表季節,即甲乙為春,五行屬木;丙丁為夏,五行屬火;戊己為四季之中,俗稱“伏日”或“長夏”,五行屬土;庚辛為秋,五行屬金;壬癸為冬,五行屬水。地支有十二,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於代表一年當中的十二個月及二十四節氣,也用於代表一天當中的十二時辰及24小時。



“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節氣為立春、雨水,寅正即為雨水日。《夏曆》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東北方向的所謂“建寅”之月為歲首,故寅表示一年之始。斗柄指向東北方,就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易·說卦傳》曰:“艮,東地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寅”亦代表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時間為3~5時,寅正即為4時整。筆者認為,“寅”字的本義就是表平旦之時。“寅”字從宀從人而雙手在腋下,從“宀”表示家室;從人而雙手在腋下,是人起床穿衣的形象。平旦之時,在日出之前,正是人從甦醒到起床的時間,故“寅”字會意為人在室內正穿衣起床,借指平旦之時。



“申”代表一年當中的孟秋之月,節氣為立秋、處暑,申正即為處暑日。雖然已立秋,但天氣仍然炎熱,俗稱“秋老虎”天氣。由於處暑節氣之前,是俗稱的“三伏天”,暑氣連天,只有過了處暑節氣,暑氣盡而天氣才轉涼。故傳統上把處暑之前的伏日稱為“長夏”。《夏曆》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西南方向的所謂“建申”之月,為一年的中期,即夏秋之交為一年之中,故申代表一年四季的中間。斗柄指向西南,就是後天八卦的坤位,《易·說卦傳》曰:“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



“申”亦代表一天當中的晡時。古人一日兩餐,上午有食時,下午有晡時,這是兩個吃飯的時辰。晡時為下午15~17時,申正即為下午16時整。申者,坤也,申與坤的甲骨文字形相同,說明申是坤的初文。“申”字實乃指示字,從中而示其內,中內一橫以示之也。“申”字的甲骨文字形,如太極圖中的S形曲線並示之以雙目位置。太極圖中的雙目位置,實際就是後天八卦的坤位和艮位,坤與艮皆五行屬土而位居中也。“坤為母,為腹”,“艮為少男”,故“申”字的甲骨文字形又如一條臍帶,一頭連著母腹,一頭連著少男(胎兒)的肚臍。臍帶就是生命線,後天八卦的坤位和艮位的連線,就象是聯結母子的臍帶,故曰“萬物皆致養焉”。故“申”也象徵孕育胎兒的母腹,是生命之所出也。“雷”字本當從雨從申,象徵生命的萌發和能量的釋放,從雨表示打雷,從申表示生命的萌發。



寅和申皆為地支之一,皆表時,五行皆屬土,其位在中。不同的是,寅代表事物的終始之間,終而又始;申代表事物的發展中期,在事物致養後代的階段。寅對應後天八卦的艮位,申對應後天八卦的坤位,二者連線則平分四季及晝夜,一邊為春夏及白晝,一邊為秋冬及黑夜。(子夏故壇原創)


子夏故壇


寅與申關係?地支十二神中的兩個神,寅申居東北,申神居西南。按屬性寅與申相沖關係,寅為甲木,申為庚金,都為陽性衝力大,七殺之衝,兇者遇衝為吉,吉者遇衝為禍。寅與申相剋相生看地支內含屬性,寅木內含戊土丙火甲木,申金內合壬水戊土庚金。寅本氣甲木,申本氣庚金,甲木與庚金相剋。屬相,寅為虎,申為猴,山中無老虎猴子成大王,兩個屬相對猴有利,寅木為申金之財。申金為寅木的官鬼。寅與申時間,寅時早3一5點,申時下午3一5點。已寅申三者構成無恩之刑,刑者傷也,薄情寡義。寅午戍,寅是火的長生之地。申子辰是水的長生之地。也有水火不相容之性情。


慈音1


寅木體現在天干就是甲木,申金體現在天干就是庚金,甲和寅在東邊,庚和申再西邊,方位是相對的,體現在人事上就是死對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要麼就是老死不相往來。

寅是丙的長生位,申是壬的長身位,所以寅與申其實就是甲木沖剋庚金 丙火沖剋壬水,金木相剋,水火相剋


太上無極命理工作室


卜,小編同志,天干地支不能混淆,寅與申說地芷對,但說天干(寅,申)應說暗藏,寅藏甲木丙火戊土,申藏庚金戊土壬水,兩者從八卦方位屬偏角衝,衝力次之,子午卯酉正面就烈。寅在人體所屬是,膽,發脈並兩手,而申是大腸,經絡肺,又從暗藏寅天干中甲丙戊(頭,肩,肋),申中(庚戊壬,大腸,胃,輪臍,骾)等等...但歸宗五行以本氣為重。寅的主令是甲木,加上甲祿在寅,申主令是庚金,庚祿在申,都處於旺的地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