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學裡很多學長學姐都喜歡接待新生?

一紙社


我覺得這個問題得從兩方面來說。


一、高中時候高年級為什麼不關心低年級同學


1.高中生真的沒有時間和心情去關心低年級新生

大家都知道,高中三年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三年啊!!!不管你之前小學初中成績如何,高考的時候能考出好成績能考上好的大學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好多高中學生的三年基本都是在煉獄中度過的。

每天的學習壓力好大,成堆的模擬試題堆滿你的書桌,頻繁的模擬考試摧毀你的意志,班級的黑板上還在每天更新距離高考還有多少天的倒計時……有些高中在高二以後都沒有體育課了。

我的高中從高二開始為了讓大家針對性的學習,直接就分了文理科了,理化生基本放棄了,高中二年級結束的時候,高中三年的課程全都講完了,進入高三,就直接開始複習高中所有的課程,為高考做準備了。每天早自習+上午+下午+晚自習,吃飯時間都緊巴巴的,好多同學甚至晚上回到宿舍都還在點燈苦讀……

這樣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環境下,誰有心思去關心低年級的新生?如果有,估計大家都會覺得他是個傻子。

2.高中新生對高年級學姐學長的關心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

大家一般讀高中都是在本地,城市裡面的學生基本是一日三餐都能回家吃飯的程度,對他們來說上高中跟上小學初中沒啥區別,只是換了個學校。即使是農村的同學,也最多是從農村到縣城的距離,最多是平時要住在學校宿舍吃學校食堂,但是基本週末都能回家改善下生活見見爸媽。所以對高中新生來說,高中生活所處的環境並沒有那麼陌生那麼遠,心理上還是可以接受的。


二、為什麼大學學哥學姐對新生熱情

首先是大學學哥學姐心情好,也有時間熱情。

1.經歷了嚴酷的高中生活和殘酷的高考,能夠進入大學的學哥學姐們,一定都體會到了大學生活和高中生活的重大的差異: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除了學習,還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更多時間運動,還能體驗學校外面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對比高中生活的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即使像我這樣苦逼的醫學專業學生,也覺得大學比高中輕鬆好多了),這樣學哥學姐是否心情愉悅了很多?

2.進入大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算是實現了人生的一個重大跳躍了吧,(就像有些人喜歡用“鯉魚躍龍門”來形容考上大學的學生),這時候的心情,應該是相當的放鬆,甚至有些自豪~~~我進了大學了~~~~HOHO

3.大學生活的重心不再只是學習了,大學生是要開始學習慢慢融入社會,為將來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工作打下基礎的,而且學哥學姐們的年齡也大了,高中時候的青澀少男少女們,都變得更加成熟了,所以也會漸漸地開始學習融入社會,關心低年級新生,其實也是成熟的一種表現吧。

其次新生進入大學,一般都是離鄉背井,有的甚至是人生以來第一次離開父母,提著大包小包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生活,所以,客觀來講,大學新生心理上有這種被關心被照顧的需求,高年級學姐學長的關心,也能幫助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生活。


總之,進入大學之後,人的心情變了,生活的重心也變了,加上新生也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有這種差異其實也是很自然的。


小聖魚魚


作為經歷過大學和研究生,本科階段也參與過迎新的老學長,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迎新之高中和大學區別

題主的主要困惑是

高中的時候高年級好像並不關心低年級同學,為什麼到了大學學哥學姐對待新生這麼熱情了呢?

其實不難理解。

高中大家都就近讀書,大部分學生都在自己的縣城讀書,相對來說家比較近,比較熟悉,沒必要“迎新”;其次高中大家都挺忙,都高考為重,沒工夫考慮這些“不太重要”的事情。

大學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很多學生初次來到大學的城市非常陌生,迎新有助於幫助新生快速熟悉大學生活,心裡感受到陌生城市和校園的善意和溫暖。

大學沒有“高考”的壓力,讀書雖然很重要但是並非全部,有精力去迎新。

大學本來就和高中不一樣,高中一切為了高考,而大學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課餘生活豐富了很多。

其他考量

[1] 大多數大學開學都會有學生家長來送學生來學校,迎新活動也可以增加學生家長對學校的好感和信任。

[2] 迎新是大學的老傳統。

[3] 很多人並不是“喜歡迎新”,而是被學校、學院、社團、學生會等“組織”迎新。既然參與了,總不能擺個苦瓜臉吧?而且自己曾經也是這個過來的,新生確實很多行李,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作為學長心裡多少有一些同理心,願意“義務勞動”。

[4]也不排除個別單身學長,企圖利用迎新來多接觸幾個學妹,從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雖然可能出發點不夠純潔,但是也不排除真有遇到自己真愛的情況。而且女生本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心裡缺乏安全感,而且女生更喜歡成熟的男生,而且第一印象很重要,這樣學長更有“可乘之機”。大一學妹還是要慎重對待,除了第一眼看中你的長相之外,還了解你啥?就輕易追求。

[5]有的學長學姐,藉助迎新,熱心幫助,然後推銷商品。這種也要小心。另有所圖,迎新就變質了。


總結

迎新是一個非常好的傳統,能夠讓新生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心,讓新生熟悉大學校園,讓家長放心。

另外提醒即將報考大學,最終大大學讀書的學弟學妹們。

很多高中老師總說“考上大學就解放了”類似的話,其實是“誤人子弟”,也許老師只是為了給學生畫餅,但是的的確確影響了不少學生,導致大學裡“揮霍青春”。


大學是起點而不會終點,大學依然需要拼搏需要去努力(這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有些人經歷大學四年過得很充實,取得了不錯的成就,有些人渾渾噩噩混了四年。

早點明白大學和高中的不同,比如大學老師不會像高中班主任一樣那麼在意你的學習,大學相對於高中而言有大把自由時間,需要自己去主動學習,否則很容易荒廢。

大學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大學要學好自己的專業課,這是你以後立足的根本。要考到自己專業的專業性證書,爭取通過大學六級,多參加一些專業性省級和國家級比賽爭取獲獎等,對以後考研和找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另外最近會發一些大學裡給學弟學妹的忠告,分享乾貨,歡迎關注我。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伸出您的小手點個讚唄!也歡迎評論補充和交流,也歡迎關注我,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1、迎新是一種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大學裡的學習和高中不一樣,大學裡除了專業知識學習,還需要參加各類的社會實踐。而迎新則是一種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高年級的師兄師姐參與其中,也是一種社會實踐鍛鍊。

2、迎新是一種傳統。我們每個讀過大學和正在讀大學的人都知道,我們當年進大學報道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師兄或師姐來迎接你,無比熱情,無比主動。因為,他們當年也是這樣被對待的,這是一個好的傳統,是一個好的行為。所以,師兄師姐迎接新生永遠是大學新生開學季最亮麗的一到風景線。

3、迎新要體現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大學生大多都已成人,他們有相對的獨立能力,不需要太多的管束和教導。而到大學報到這件事情,也是成年人應該能自己搞定的事情。所以,通過學生來管理學生,學生來服務學生,是督促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最好的方式。這不僅僅是迎新,在大學生管理的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4、大學的學習需要傳幫帶。高中的學習,我們會發現,自己會很少和高年級的交流,因為我們缺乏機會,也沒有太多時間,我們和老師學習,我們對看書本,我們多做題,如此就夠了。而在大學,學生的學習需要多元化,需要學知識,需要參加社團,需要社會實踐,同時,更要向優秀的師兄師姐學習,大學之路不是單一的學習知識,而是在師兄師姐的引領下學會讀大學,學會選擇,學會豐富自己。而迎新,就已經讓這種模式開始啟動了。

所以,大學裡師兄師姐永遠要去幫助新生,新生永遠要向優秀的師兄師姐學習。這是讀大學,讀好大學,很好的路徑。這一步,就從迎新開始吧。

《讓畢業後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作者,全球職業規劃師鮑金勇。

鮑金勇


在大學呆過的學生,想必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通常迎新活動中的學長學姐都是學生會中的成員,他們參與迎新活動大多數是學校安排下來的硬性要求,每一個迎新活動的成員都是經學生會挑選上報給校團委,經過批准後參與的。

上面的是因為學生會工作職務所繫必須要在假期尚未結束前提前返校迎接新生的,當然在迎新工作之餘,也有一些學長學姐會附帶著一些個人的"私心"。

1.幫助他人,收穫快樂

世界上不乏善良之人,有一些學長學姐就是出於幫助他人、收穫快樂的心裡去迎接新生,為新生介紹學校附近的各種需要了解的內容:比如在哪裡購物方便、在哪裡可以娛樂,只要學長學姐瞭解的,都不吝賜教。當然這樣的學姐學長比較少,遇上一個就賺了。


2.社團宣傳、吸引新生加入

除了一些在大城市呆過的新生,很多小一點城市來的學生對於大學裡的各種社團一無所知,這時候會有一些迎新中的學姐學長會向你極力推薦這些社團,拉你進入社團,出於盛情難卻和對方不辭辛苦接送,很多新生就默認同意了。

3.藉機推銷自己的產品

有些學長學姐在校園內自主創業或者兼職,新生入學什麼東西都缺,於是也有這樣的學長學姐會在迎新活動中與新生拉進距離,銷售一些自己的產品。

4."尋找戀愛對象"

學生屆往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同一屆的學生往往不如下一屆學生中的顏值高,對於新來的學弟學妹,作為單身汪的學長學姐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尋找自己的中意對象。


5.閒的沒事,想要結交一些新朋友

新生報到的那幾天,通常情況下,學長學姐的假期也要即將結束了,玩了一個假期實在是無趣的很,就會有一些學長學姐去主動申請迎接新生,結交一些新的朋友。

預祝各位新生開啟一個精彩的大學生活!


學習源動力



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在每年新生入校的時候會舉行迎新活動,這是一場旨在迎接新生入校迅速融入大學生活的主題活動,一般在開學季時期大學校園將迎來規模宏大的新生隊伍,學校為了更好的維持新生秩序,也更好的幫助新生適應新的大學校園環境,一般會在新生入校前幾天會動員學生會成員去組織迎新活動。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學長學姐願意去迎接新生?這背後是否隱藏著客觀的利益驅動?

就我本人經驗所知,一般參與迎新活動的學長學姐都是學生會的成員,他們參與迎新活動大部分是學校安排下來的硬性要求,每一個參與迎新活動的成員名單都是先經學生會部門上報校團委,再由校團委統一組織安排進行相關培訓之後,考核合格之後統一發放迎新的工作牌,迎新成員在迎新活動的工作表現將被納入學生會考核指標,最為年度學生會綜合考評的參考,參與迎新活動能更好的加深自己在學生會的考核指數,也能更好的體現個人工作能力的實踐。



在一般情況之下,隨著新生入校意味著往屆學生即將進行換屆選舉,每年開學季往往代表著畢業季即將來臨,大三大四的學長學姐也各自面臨著實習,畢業等各項學習任務,於是不可避免的要進行換屆選舉,參加迎新活動不僅可以為部門吸收更多的新鮮血液的補給,也可以通過迎新活動跟新生近距離接觸,給學弟學妹們留下好印象,畢竟將來的學生會的主力都將從他們新生中走出來,只要在迎新活動中能表現好日後還可以獲得新生輔導員助理的工作,那樣就更能拉進自己與新生的距離,為日後換屆選舉拉票,除此之外,參與迎新活動也能獲得一定的素質拓展學分,這是畢業必修的素質學分哦!



當然,部分參與迎新活動的學長學姐旨在獵豔,學長是學妹的,學姐是學弟的,這句話也並非空穴來風,新生入校不僅會給院校注入新鮮的活力,更能帶動校園整體荷爾蒙指數的提升,在經歷過大學校園生活洗禮的學長學姐們也渴望擺脫單身汪的生活,於是乎將目標轉移到剛剛踏入校園的學弟學妹們,企圖能轟轟烈烈的談一場校園愛情,以此來慰藉那顆孤獨的心。


當然,部分參與迎新活動的成員是想借迎新活動來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大學校園內自主創業或兼職工作的不在少數,新生入校的時候往往是商機最宏發的時候,於是更多的人瞄準了新生市場,通過自己參與迎新活動第一時間內與新人近距離接觸,熱心的幫助新生講解大學校園生活的注意事項,在獲取新人信任之後在安利一下新生,向新生售賣電話卡,電腦,手機,網卡,洗衣粉,洗髮水等日常用品,這樣往往能帶給他們豐厚的利潤報償(甚至有部分人會藉機向新生售賣高價格產品以此來獲取暴利)


所以說熱衷於參與迎新活動的學長學姐們往往都是安利高手,不論從怎樣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初衷,都無法避免“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留人心”的盛情寫照。


司徒惡少


對於為什麼,大學裡的學長學姐都喜歡接待新生,我認為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一、真心想為新生服務的。這其中有很多的學長學姐都是,在學生會工作的同學,他們也都十分願意去接待新生,幫助新生,解答一些問題,為他們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

二、也不排除有一些學長學姐是為了好奇,接待新生的時候看一看新生的生源質量,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果要是遇到自己喜歡的,沒準還可以脫單啊。

三、這其中也有一些學長學姐在接待新生的時候有自己的目的,比如在接待新生的時候,順便推銷一些產品,為自己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灬輝輝


沒錯,我就是那個老學長。當年大一在團委呆了一年,第二年不想幹了他們不讓走,還硬讓我去迎新。 團委學生會都是認識的人,不去也不好 怕人不夠忙不過來於是去了。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大一這年認識了蠻多學長學姐,人都特別好,成了特別好的朋友。 於是自己也想成為學弟妹們的朋友,可惜未能實現。

第三個想勾搭幾個學妹,這個成功了,談了幾年的女朋友就是當年迎新接的。大家可以加油!😏

第四個原因,我平素抽菸,迎新可以去賣幾張電話卡,一張可以賺60,換幾包煙錢。關於電話卡我小說兩句,反正我們學校的是賣出去100塊一張的,裡面也是100話費,但是我們拿到手只要三四十。學長並沒坑人。對於其他學校我就不知道了


南風夢西洲


您好,看到這個問題,不禁讓我想起我所做的高校迎新時的場景。

我校大一新生報到的時間一般都在週末,這個時候老生已經開學至少一週,而且週末也不用上課,正好那兩天都可以用來迎新。我校慣用的做法是:在新生還沒來之前,每一位老生(尤指大二的學長學姐)都已經分配了至少一個迎新的名額(當然也有的同學是兩個或者多個),分配的基本原則是:同一個專業、學號末尾兩位數相同,並且在來之前就已經取得了聯繫,互相告知對方什麼時候到校、去哪裡接等等信息。新生報到的那幾天,整個學校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至於為什麼說大學的學長學姐喜歡接待新生,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對學長學姐而言

去接待新生的學長學姐一般都是大二的學生,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在學校生活學習一年了,對學校的生活、自己專業的學習情況以及學校周邊的環境等都很熟悉了,於他們而言,他們可以將自己在過去一年裡的體會和感受,

傳遞給大一的新生。一方面體現自己是學長或者學姐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可以“逼迫”他們在各方面都要求自己做的更好一些,不然如果“啥也不懂”,那拿什麼來跟學弟學妹們交流呢?同時,他們在一年前剛入校的時候,也受到過學長學姐的熱情接待,所以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極好的為他人服務同時又督促自己成長的機會,當然大家都不想錯過咯。

2、對學弟學妹而言

對於即將踏入大學校園的學弟學妹而言,一切都是新鮮的。新鮮的校園、新鮮的同學、新鮮的老師、新鮮的學習、新鮮的環境……帶著這麼多的新鮮走進校園時,如果能有一個貼心的學長或者學姐來幫助並給他指引,那無疑對他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極大的幫助,同時,我相信他們也一定會帶著一顆感激的心,步入到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去。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3、對學校而言

對學校而言,迎新工作是學校眾多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迎新工作做的好,會給新生家長及大一的新同學留下一個非常好的印象,也會讓家長們更加放心地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所以,學校

各級領導都會非常重視,必然也會引導老生們做好接待新生的各項工作。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在於體現一個傳承吧,校風學風的傳承,優良傳統的傳承,良好氛圍的傳承。所有的這些,不都也是更有利於你所在的學校向上向善的發展嗎?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並祝好!謝謝!

我是小C學堂的小C老師,關注小學堂裡的大學問:)


遇見編Chen遇見美


以上的評論都有幾分道理,我就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吧:

剛到大學報道那天,有一個學姐個子嬌小,但卻陽光開朗,性格還是很活潑的。我瞭解到她才大二,也就是說進入大學也就一年時間。我只知道她是院學生會的,這次參與迎新,可能是出於學校的要求,也有可能出於她自己的興趣使然。

我跟她聊得很來,說來奇怪,我們竟然是同齡人,而且都是本省人,所以說話方面沒有什麼隔閡,該問什麼她都毫無保留跟我講了。

大概聊了有1個多小時,最後因為個人原因,還有部分原因是學校的規模跟我印象中差很多,所以想打退堂鼓的想法。

當我拖著笨重的行李箱準備離開校門時,她追了上來,微笑著跟我說道,她當初也是跟我一樣的想法,覺得學校並沒有知名大學有氣勢,好的大學固然重要,但是目前已經選擇了,那後悔的話,也不能去別的學校報道。另外就是學校是促進知識和發展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在於自己。

最後,還是被她說動了,留了下來。

在校期間,經常有不懂的地方,我都會約她出來聊聊,沒有撩她的意思。雖然覺得她挺可愛的,不過卻是對她的尊重,這是對學姐的一種信賴。

意想不到的是,我學的專業竟然跟她一樣,所以後面有些學習上的問題,我會偶爾找她請教。

所以,我想說的是,很多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拿學長學姐迎接新生到來也不例外。當然也有不少出於個人目的的,向新生推銷產品的,那也是她們自力更生,大學創業,還有一部分人是勤工儉學,不想向家人伸手,同時也鍛鍊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不管學長學姐出於何種目的,她們都是希望新生能很好的融入到學校氛圍中來,更加適應校園新生活。


聽潮憶月


從個人因素考慮,首先,作為學長學姐,出於一種對大一新生,對同校同學的關心和愛護,學長學姐們都是喜歡接待大一的新生們的。其次,從另一個角度講,學長學姐們也是從大一新生這樣過來的,他們大一剛入學的的時候,肯定也體會過作為大一新生的苦惱,也肯定有他們的學長學姐來接待他們,不管是體會過艱辛,還是受他們學長學姐的影響,普遍來說,學長學姐們都喜歡接待新生。

況且,新生入學時,對學校以及周邊的環境一無所知,他們也需要有人來接待指導,出於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以及從小接受的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學長學姐們也是樂於幫助大一的新生,接待大一新生的。

現在科技發達,網絡也發展迅速,很多學校在為開學前就已經有了新生群,一些學長學姐也會在裡面幫忙給新生解決問題,從而也會從網絡上認識一些新生,學長學姐和新生們也可能在開學前就已經商量好要開學第一天接待的事情了。也會有一些學長學姐喜歡結交朋友,接待新生入學,這不免是一個很好的結交新朋友的途徑。

從其他因素考慮,每年新生入學時,學校會組織安排學長學姐前來接待本系或者是本院的新生,學生會或一些社團也會組織人員前來接待新生,一是為了幫助新入學的同學,二也是宣傳該社團,使同學們以後可以加入該社團。


智聯校園 學生李瑤瑤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