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市不開了,現在的股票能值多少錢?

魚腥草38


如果股市不開了?這是在開玩笑吧。

總設計師在南巡時說過,股市可以嘗試,不行就關掉。那時真的是在摸石過河,還只是把股市看做是改.革的試點之一。在九十年代初,股票發行上市就是為了改變國企融資過度依賴銀行的情形。為了既融到資金又不會被控股,還規定國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最初上市的企業特別少,如果覺得不妙真的有可能關閉股市的。

這種不行就關掉的想法,沒有在股市上施行,卻在國債期貨上變成現實了。1995年初“327”國債期貨事件之後,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一幫期貨大佬不甘寂寞,又跑到股市裡折騰了。當時股市特別慘淡,但卻突然出現了旱地拔蔥式的518行情,三天就結束,上證指數從500多點很快衝到900多點,漲幅還很驚人,典型的期貨手法給老股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到1996年初,上證指數跌到512點,市場蕭條肅殺。繼續這樣下去,股票就發行不出去,真的有關門大吉的感覺。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的高管們在全國到處遊說,呼籲大家趕緊抄底。還真的有大機構陸續入場抄底,賺錢的效應一發不可收拾,演變成一個五年的大牛市。這期間,股票的發行數量大增,大量公司趨之若鶩地到上海、深圳上市,股市不存在關閉的問題了,它已經成為直接融資的希望所在

,成為各路資金和眾多股民扎堆的最重要投資交易場所。

股市從試點變成重點後,有人又打起了新的主意,那些不能流通的國有股、法人股,如果能流通,那該是多麼大的一筆資金來源呀。每當市場有這種試探性的想法冒出,股民們的反應是:我的媽呀,搶錢的來啦,趕緊逃跑!股市就應聲下跌,“國有股減持”成為了股民聞風喪膽的關鍵詞。

真的不得不佩服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2005年啟動的新一輪牛市,就是衝著“股.權.分.置.改.革”這個新的說法而來的。為了安撫利益受損的股民,眾多上市公司每十股送三股、四股,大牛行情做起來,改.革順利地進行下去。此後,上市公司更是成為令人羨慕的香餑餑,因為“大小非”終於可以套現了。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漲到歷史最高點6124。此後,股市的流通股逐年膨脹,到2009年,上證指數摸到3478點,雖然比6124少一大截,但流通市值已經相差無幾了。到2015年,兩市的流通市值已是6124的四五倍,不得不借助槓桿才能做牛市,但後果怎樣已經很明顯了。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用指數來判斷市場的高低已經失去意義,流通市值才決定市場運作的方向。

股市雖然做大了,但離做強還很遙遠。大小非減持、市盈率偏高、新股高速上市、投資功能欠缺,已經成為困擾市場各方的現實問題。看來,還真得繼續摸石過河了。


JohnTim2018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先要明白股市的基本職能是什麼。

股市的基本功能有三個:

一、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上市公司的價值發現;

三、財富的二次分配。

這裡說值多少錢的問題,主要是股市的第二個功能,上市公司的價值發現。那麼上市公司的價值,又該如何定義呢?經典的政治經濟學中有一句話,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股市的價格決定基礎是,價值多少是由大資金說了算的,大資金集體看好,那麼價格就高,大資金集體看衰,那價格就低。

如果股市關閉,那麼更大的可能性是迴歸企業的本質,公司的股息,分紅能力越高,那麼股票的轉讓價格就要高一點。

另外,股市也是有規矩的,上市公司有信息披露的義務和責任,而非上市公司則沒有,而且沒有足夠的監督之下,股票的價格,應該更可能的是賣方定價的市場。

如果,從現在股票的價格來說,沒有股票市場再做交易,多數的價格是腰斬再腰斬。


張貴傑


謝謝邀請問答。沒有股市,股份制任然存在。我上世紀九十年代接觸幾個企業,其中目前為止資產翻了百倍以上,其中股東賺歡了(非上市公司)。最初股市設置,主要是為了解決國企問題,管理層明裡暗裡有點助長交易市場投機行為。由此導致了中國股市估值體系混亂,滋生著各種題材重組,導致了一旦上市就等於進入保險箱,沒有真心實意願意為股東分紅著想的初心。目前股市股市溢價水平是否合理,就是是否形成慢牛的條件。希望管理層繼續打擊類似徐翔、趙薇這種股市痞子。不談所謂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直接勸其離開股市別來當韭菜。梳理股市的交易價值與投資價值,並建立合理的理論基礎。


活的自在點


從理論上講還是值這麼多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