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與小米兩個企業哪個更具實力?

梔子隨風


這兩部生產手機的企業,其產品本人都沒使用過。只知道華為品牌手機的價格,高出小米手機很多。兩者相對比,華為品牌面對的消費者人群相對高端,而小米品牌面對的人群則是大眾化消費。華為:約三千以上一部。小米:約一千五以上一部。那麼這兩家企業的產品,單從產品的性價比上,是無法比擬的。肯定華為企業略勝一籌。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更希望我們國家,生產製造的自主品牌,其產品的質量要不斷高、尖、端。即要創造品牌,打入國際市場。更要大眾化。畢竟你市場的購買人群,面向更多的消費者是普通民眾。因此,小米企業的發展潛力,也是存在著巨大的商機。更需與時俱進並迎頭趕上。也期待這兩家企業,不斷創新發展,以自身企業的特點實力佔據市場,讓其品優價廉的產品走向世界!謝謝了!


47547577軍哥


要說實力,明顯華為領先。要說潛力,小米更勝一籌。華為體量大,資金充裕,技術雄厚,但不代表華為就立於不敗之地。當年諾基亞摩托也都是笑傲一時,但如今都已是昨日黃花。華為的危機在於,其企業性格太過激進,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個狼性企業,員工的努力程度是為人稱道的,而華為也是真金白銀的獎勵,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國法律法規不健全,勞動者保護不到位的現實情況上。華為對員工的考核機制相當苛刻,而歲數一大就踢出去的做法也是非常無情,華為就是一個利潤機器,但隨著社會發展,華為的現行策略能否持續,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華為的模式轉型,是早早晚晚的事情,轉型期的華為,就是最脆弱最危險的時候。小米的問題也很大,雷軍有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小米就是一頭找準了風口的豬,藉著移動互聯網的東風一飛沖天,但小米的問題在於,風就這麼大,想要再往高飛,需要自己造風造勢,而小米的產品策略就明顯十分混亂,遠不及華為的穩健,比如說小米note系列,一代到三代,定位完全不一樣,還有小米的平板系列,四代產品換了四個廠家的CPU,也算是一絕了。從中可以看出,小米內部十分浮躁,仍舊是過去小米一代二代的爆品思維,指望跟當年一樣,一下子抓住用戶痛點,成為爆品,而不是慢慢培養髮育。華為小米有共同的競爭對手,OV,二者都想從OV手裡搶用戶,小米拿出的是什麼?千元紅米自拍系列,以及只有黑藍兩色的小米note3,而華為拿出的則是NOVA系列,二者一比,高下立判。


冥王星是顆行星


華為的優勢是:賺錢賺了很多年,錢夠多,像個貴族,財大氣粗

小米的優勢是:像個優秀的少年,充滿創新精神,很熱血,但不知道為什麼整天被人拿來跟中年大叔比


動漫不思議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小米已經贏了!兩家公司的規模跟體量相差還是比較懸殊。華為將近30年的底蘊,幾十萬員工的大帝國,不是小米能比的。這就像問一個30歲的成功人士跟一個7歲的娃娃誰厲害?小米的成功讓華為俯下身段去比較,我不覺得小米是輸家,雖然贏的是華為,但丟臉的也是華為!


海籟


當然是華為更強,兩家實力根本沒有可比性。而華為消費者BG,也就是手機業務,2016大概賣出了1.39億臺手機,營收是1798億,佔到了華為全年總收入5216億元的34.5%。小米去年保守估計銷售額也就600億,2017年的銷售額目標是1000億。華為會在未來幾年,每年投入研發2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是12000億,也就是比小米今年營業額的目標(注意,不是利潤)還多。


鴻常


華為更強,在手機科研方面來說,華為有自主品牌的海思麒麟芯片,而且華為以前是做通訊基站的,在手機的基本功能方面有自己的獨到優勢,而小米雖有自主創新的地方,但是與華為相比,自主的成分不高。再者,華為手機的主要消費人群為商務人士,這也是華為致力把商務人士作為主要客戶的一個原因,華為手機與小米手機相比,商務性更強,而華為在其他客戶層次也有自己的產品線,除了主打商務的MATE,P系列,還有女性的nova,學生青年的麥芒,暢玩等,而小米卻沒能讓人覺得哪個系列高檔,哪個系列適合學生,我的意思是產品定位沒華為清晰,當然,雷軍也打算改變這種情況,出貨量什麼的更不用比了,華為比小米多太多了,當然這兩家都是有實力的公司,就像谷歌和百度的差別那樣吧


煤炭遊戲世界


我來回答吧,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現實是華為贏了,但是我覺得在這裡是小米贏了,小米跟華為比怎麼比都是贏,如果小米是兒童的話,華為就是個中年大叔,可比性基本沒有,所以,小米贏了,因為有人拿他們比較


做自己dk


這個問題有點貽笑大方了,屎米居然能夠和華比實力,除了米狗的實力超過華為水軍,其他無論是技術實力和財務實力,屎米都難望華為項背,屎米無論和國內任何不定手機年產商比,絕對是個渣渣


牧人原酒


問題能不能不這麼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