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神話而言,塗山氏是第一隻九尾狐嗎?

表吵理我


謝邀,塗山氏不是傳說中的第一隻九尾狐,他只是和九尾狐有關係 。塗山氏最早見於《尚書》和《天問》,傳說中塗山氏未夏族的始祖,即建立中國第一個奴隸制朝代夏朝的民族。

塗山氏與九尾狐最早聯繫到一起,是《吳越春秋》的記載,說的是大禹三十多歲還沒娶妻,路過塗山,遇到一隻九尾狐,大禹認為這個很吉利,有成就王業的好兆頭,所以在塗山娶塗山族女女嬌,兩人生下了日後建立夏朝的夏啟。

所以,塗山氏和九尾狐不是一個概念,他們是分開的,便宜。


蔣沈韓楊


謝邀。首先,塗山氏是中國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大禹的妻子的氏族,最早見於文獻《尚書·皋陶謨》和《楚辭·天問》,“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書·皋陶謨》,“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臺桑? 《楚辭·天問》, 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塗山,有塗山氏祖廟。

夏族的始祖神為塗山氏,夏族就是日後建立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的一個部落集團。據東漢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娶塗山氏族一女子,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遠古時候
,中國大地上到處洪水為患。帝堯任命禹負責治水。大禹非常認真負責,帶領著治水的人馬走遍中國大地,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次,他治水到了安徽濠州的塗山(今屬蚌埠市懷遠縣),同塗山氏女認識相愛。這時,禹已經三十歲,本該儘快成親。但禹以人民利益為重,成親第四日就與塗山氏女告別,奔走治水。
大禹走後,塗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夫君大禹回來。在家盼望不到,又跑到塗山山南的山坡上去等候。一天天過去了,塗山氏女望穿了秋水,還是未見禹回來。她不禁長嘆一聲,吟詠出這樣的一句:候人兮,猗!
這就是一首詩。“候人兮”等候我所盼望的人,“猗”是古漢語的嘆詞,相當於現代語的“啊!”。一個“猗”字,包含著豐富複雜的感情:見到心愛人兒的渴望,望而不見的焦慮、彷徨及無可奈何的心情;還塑造了一個鮮明的形象:一個佇立山頭,翹首遠盼,長吁短嘆,淚流滿面的多情女子的形象。“詩貴含蓄”,是中國詩歌的寶貴傳統。這首詩,可說是呈國最古的這方面的一個典範。
妾歌
相傳大禹在治水之際,認識了一位塗山氏族的女子,這位女子深深地愛上了禹,禹忙於治水,在巡視南方時,塗山女就令她的侍女到塗山之南守候禹,並唱了一首自已所做的歌,全歌僅一句歌詞:“候人兮猗”(兮音為a,猗同兮),據說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首女聲獨唱,也是第一首南方民歌。

大禹後來同塗山女結婚,生下的兒子就是啟,傳說啟曾上天偷《九天》、《九辨》之樂,並親自指揮演出,可見啟不僅喜歡音樂,並有著較高的音樂修養。

當時
史記
,塗山氏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國中勢力最強。皋陶為塗山氏首領,禹任命皋陶為刑官, 兩族結成了牢固的政治聯盟,對大禹治水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據《尚書舜典》記載:帝舜之時,大禹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為虞。禹即帝位後,皋陶、伯益迭為首輔,塗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為了進一步獲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攜同女嬌,在塗山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準備與共工決一死戰。據《左傳》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史記》雲:“夏之興也以塗山”。正是塗山之會,確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見禹的人手裡都拿著玉帛,儀式十分隆重。會議開始後,當時有個叫汪芒氏方國的部落首領防風氏,被共工收買了,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當機立斷,就在會上殺了防風氏,以儆效尤。這說明,那時候的禹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副其實的天子了。這使得與會的所有方國之君深感敬畏,他們只得小心翼翼地服從大禹的指揮。共工很快被大禹打敗了,但共工的臣子相柳卻桀驁難馴,妄圖繼續頑抗。相柳為人貪婪,時常搶奪民眾的糧食,民眾形容他長了9個腦袋,食量驚人,每次都要吃掉9座山高的食物。大禹於是又領兵繼續進攻,再一戰殺掉了相柳。共工知道不是禹的對手,便逃掉了,最終還是被祝融殺死。

北鯤先生


謝謝邀請,但是很抱歉這個問題並沒有瞭解過



芷漢衣兮文化


這個說不好。

九尾狐,《山海經》裡面有記載,但是時代是否比塗山氏早,已經無法考證了,而傳說中的妲己,雖然在商末搞出來事情,但是它修煉千年了,時間是否早於塗山氏,也說不清楚。

總之這就是一筆糊塗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