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上月底,聽聞教培行業有“旭神”之稱的關旭老師在有道精品課推出直播課程《3節課掌握高考數列解題通法》。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數學老師,本人抱著好奇與學習的心態,試聽了《一種方法解決數列通項》一節。

不可否認,關老師對數列題型及公式的總結提煉確實簡潔精準,但關老師的具體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卻實在讓人無法苟同。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只有爭論才是探尋真理的方法。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本著共同探討與進步的原則

在此提出以下疑問

探究數學原理與提分對立?

“提分”一詞幾乎貫穿關旭老師上課的始終。講課伊始,關老師就羅列一堆在他的教導下成績飆升的例子。這可以理解,畢竟在應試教育的大棒指揮下,提分幾乎是所有學生和家長關心的首要問題。因此,關老師以此作為個人宣傳和課程的賣點,乃至課程的目標,似乎也無可厚非。

然而,真正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直播過程中,關老師簡單粗暴地拋出數個二級結論,不做任何內在原理性講解。當有學生追問其中原理時,關老師擲筆怒言:“我的課從來不關心原理,就關心答案,關心考試能得多少分。原理TM一點都不重要!”當有學生質疑“不搞懂數學原理,數學還有什麼樂趣”時,關老師則反唇相譏:“搞不懂原理,數學沒樂趣,但是我能得分。搞得懂原理,數學全是樂趣,但是你人生就沒樂趣了。”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言下之意,提分與探究數學原理的樂趣儼然是階級矛盾,水火不容。似乎只有機械式記結論、做題才能提分,而理解原理享受數學的樂趣則註定無法在考試中取得成功。這樣的邏輯顯然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按照學習理論研究來看,內在動機能驅動學生的學習更深入、更長久。即使是在現有考試製度下,對數學原理的認識、理解、興趣,也同樣是促進學生學習所不可忽視的因素,這符合學習的基本規律,也符合人的思維模式及心理特點。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這個道理。在理解與感興趣的基礎上,提分只是一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二者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對立關係。

死記結論不理解原理真的可以學好數學?

既然樂趣與提分不對立,那麼,還有一個問題,關老師所主張的機械式記結論的方法真得可以學好數學嗎?本人對此深表質疑。

關老師在課程開始時,確實列舉了一系列學生提分的例子,似乎可以證明這種方法確實行之有效。我們姑且相信關老師所舉的例子是事實,學生分數也確實提高了。然而,這與關老師的“只記結論不需理解原理”的教學方法之間存在多大的相關性,甚至是否存在必然聯繫,都還有待商榷。

截至目前,學生的學習過程還是個“黑箱子”,受到學校教學、自身先天的基礎與後天的努力、課外輔導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關老師的課程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顯然只是個課外輔導的作用。首先,課外輔導在高中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所佔的時間比例並不高;其次,學生參加輔導的前提也是在一定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再者,即使表面上看輔導之後學生分數確實提高了,怎麼判斷不是學生自己對學習內容進行加工理解或其他環節起了關鍵作用呢?

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涯和教學生涯,即使學生靠死記硬背結論暫時會解一部分題,但如果沒有真實理解其中蘊含的數學原理,也只是實現了教育理論上所說的“無意義學習”。對於數學這個需要嚴密邏輯推理的學科而言,這樣的“無意義學習”效果能持續的時間、遷移範圍都是極為有限的。部分學生之所以分數能大幅度提高,更大程度上可能是本身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或者是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深度加工和理解,絕非簡單地機械記憶和生搬硬套所致。對於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接受這樣的教學,一旦機械記憶的效果減退,或者題目類型稍作變化,學生勢必又陷入無從下手的境地。

從長遠來看,如此教學方法,犧牲的是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扼殺的是學生的創造思維,結果很可能將學生培養成一臺臺解題機器,果真如此,將是整個教育的悲哀,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要求學生放棄原有知識體系是自信還是傲慢?

在上課過程中,關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即“我的教學與學校老師教的體系完全不同,這是完全新的體系,以我的為準。”言語中透出關老師對自己教學方法滿滿的自信,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樣的自信又透露出滿滿的武斷。

關於教培機構老師與公立院校老師之間的關係,在由超級高考生App出品,福州蘭老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高考數學高峰論壇上,福建省高考命題專家柯躍海教授和福州三中的數學名師黃炳鋒老師都曾明確說過,教培機構的老師和課程應該定位為公立院校的輔助和補充。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從科學層面分析,學校教育無論從課程編制、課程設計乃至整個教學模式方面都滲透了大量教育專家和一線老師的心血,比起某個教培機構老師自己構建的解題體系,顯然更具科學性、合理性,也更符合學生的心理、思維發展規律。

從現實層面分析,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也是基於學校的課堂教育。而這個體系的構建需要很大的精力和時間,短時間內推翻原有體系、接受新體系,對於學生而言,無論在知識層面還是思維層面都會造成一種混亂。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貿然要求學生放棄原有知識體系,順應一個新的體系,都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廣大教培機構老師更應該做的,是考慮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輔助角色,與公立學校配合,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不是盲目自大,站在學校教育的對立面,給學生帶來衝突與困惑。

基礎差的學生只能閉嘴等下課再問?

在關老師的教學直播過程中,不時有學生表示聽不懂。對此,關老師給出的回答一如既往地簡單粗暴:“還有問題,咱們沒法上課了,基礎太差的同學下課再問!”

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但在關老師的定義裡,似乎更應該是他自己的獨角戲。不然,老師講課,學生提問,不是很正常的課堂現象嗎?況且,數學題目的解答本身是一環扣一環,一環不懂,後面就成了天書,基礎差的同學已經不懂了,要求下課再問,這無疑等於讓學生放棄。拒絕反饋的課堂形式+老師粗暴的教學態度,很難想象這樣的課程能達到怎樣的效果。

也許會有人說,讓基礎差的學生下課再問,是為了保證課堂的連續性和流暢性。這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容我們進一步分析,關老師這節課畢竟不是學校授課,而是有針對性的專題輔導,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教學大咖,難道不應該事先設定好目標群體,或者乾脆採用分段位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授課內容和方式?至少關老師的課程宣傳裡並未提到適用人群,這似乎會對人造成一定的誤導。

學生提出質疑就是砸場子?

關老師面對學生質疑的態度,同樣與前面的態度一脈相承。在直播過程中,有學生表示課程好混亂,關老師的回答是什麼呢?

“我這個課是最不混亂的,我一開始從一階線性開始講 我從簡單往難講,我的怎麼課會是混亂的? 我的課怎麼能是混亂的,胡說八道……我從簡單往難講怎麼會是混亂的呢?這樣你們完全是砸場子嘛。

從直播課程來看,提出質疑或者抱怨的學生並未顯示出搗亂的跡象,反而是關老師急於否定的態度卻很值得玩味。面對學生的疑問,絲毫沒有反思自己的課程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是否過於跳脫,邏輯性方面有無漏洞,關老師似乎缺乏一名優秀的老師應有的反思意識。

此外,直播過程中,時時聞犬吠,建議關老師下次講課時最好選個更安靜點的環境。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寫在最後:

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說過一段很美麗的話:“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身為一名老師,縱使沒有如此高尚的教育情懷,至少不應該如此急功近利,像“喂大力丸”一樣,為追求神效,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壓縮的毫無樂趣和情感所言。況且,這樣的“神效”存在的可能性幾乎等於為零。

數學思想原理與純粹提分,不可調和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