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下行周期有多長?

斌哥184160445


標題一開始就限定了下行

那我說看城市可以嗎?

北上廣深下行是週期性政策性,就如同茅臺以小帶大,區域龍頭性質就如同行業細分龍頭。享受政策紅利,以及優秀的人才紅利。中國經濟變革中,下行是局部,震盪向上與高端精英收入同步並有二到三倍溢價是正常。

對標香港

香港豪宅不斷新高,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下誰在買,不是香港本地富豪,是內地上市財富激增者,各大身價榜名人,財富在換手,對應的房子在換手。行業的起伏與變更,對應的資金歸屬在洗牌。但,唯一不變的,房產配置。

中小城市下行

龍頭溢價明顯,跟風股才會溢價。二八效應在任何行業都存在。

房地產也不例外。

一線周邊跟風,如天津 廊坊,如蘇州 杭州,如惠州 東莞。

二線呢?與城市定位有關,與人才引進有關。未來城市扁平化,省會定位不同,集結人才屬性有競爭力,那就是同行業購買力相當人群之間的換手,與城市佈局行業的發展力相關。

美國的汽車城,破產與汽車行業有關。硅谷的房假與互聯網科技有關,紐約與金融街有關,洛杉磯與娛樂名人有關。

東北的房價,與傳統重工業沒落有關。東莞 寧波與代加工科技升級有關。

三四線下行嗎

有泡沫嗎?有就下行。

三四線,是人才流失的趨勢。沒有人,就沒有超預期的發展,就沒有溢價。

城市房價的發展與什麼有關?

與人才,城市領導者是人才,就會發展出升級招商引資的人才。重慶的經濟急劇發展,房價與之城市上升有價差,就是黃市長的定位。

再如浙江的藏富於民,是民營經濟的細化與創新。好的城市領導者在經濟與房價與環保民生之間會做出共存向上。

不管是管理者,還是行業佈局者,都需要人才的升級融合。這才是房價走勢的根本。

優秀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


天天大聖


從1998年到2017年是18年,而在房地產理論中,存在著一個18年的週期理論,現實中則叫18年魔咒。市場週期蘊含了政策的行為,市場的供需、價格的波動、購房者的情緒,是個綜合的體現。

之前專欄中,筆者提到基本每隔3年時間,國內就會出現購房者聚集售樓處維權甚至砸售樓處的事件,其實這是中國樓市短週期的體現。而從長週期角度看,中國在2017年基本走完一個完整的週期,這和經典的18年房地產週期理論較為一致。

為什麼是18年?

房地產理論中有三個經典的週期研究,一是庫茲涅茨15-25年週期理論,開創者是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茲,此君1971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二是霍伊特的芝加哥18年房地產週期理論,他是一個芝加哥的房地產經紀人,發現芝加哥103年的房地產歷史中重大事件重複發生平均時間間隔為18年;三是哈哈里森18年模型理論,他是倫敦土地聯合會的執行董事,曾準確預見了1992年英國房地產的崩潰及2007年美國房地產的崩盤。

這三位之外,還有些人研究房地產週期,只是不知為何流傳不廣。譬如後來成為美聯儲主席的阿瑟.伯恩斯出版了《住宅建造的長週期》。還有玫瑰房地產經紀商羅伊.溫茨利克研究了美國1795年~1973年的房地產市場情況,測算房地產週期平均長度為18.33年。

這是理論,房地產市場的現實呢?

中國房地產市場1998年進行住房貨幣化改革,正式開啟中國房地產市場化進程。從房地產價格變動上看,中國差點也契合18年週期理論。

2014年筆者在專著中曾運用波浪理論推演中國的房地產週期,但在最後一個階段失靈。

具體的推算過程是,以全國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為基準,起點為1998年12月這個最低點。從1998年12月~2000年12月,為上升1浪,歷時13個月;2001年1月~2001年12月,為調整2浪,歷時12個月;2002年1月~2004年12月,為上升的3浪,歷時24個月;從2005年1月~2007年4月,為調整4浪,歷時16個月;從2007年5月~2008年1月,為上升的5浪,歷時9個月。也就說從1998年底到2008年初,9年間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完了一個完整的上升5浪。

從2008年1月起,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啟下跌的abc三浪,從2008年2月~2009年3月為下跌a浪,歷時14個月;2009年4月~2010年4月為b浪反彈,歷時13個月;再從2010年5月到2012年9月為下跌c浪,歷時29個月。這是abc三浪,而從更大的級別上看,這是大的下跌A浪,歷時56個月。而從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為反彈B浪,歷時15個月。因而從2014年1月起,進入C浪大殺跌階段。

其實從2014年2月末杭州有樓盤率先降價後,房價下行逐漸被市場部分認同,再到2014年5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數據正式下跌,衰退格局正式確立。

但後續就是筆者要反思的地方,也是遠超出預期的,這在房地產過往階段是不曾有的。2014年10月起,央行接連降息降準,貨幣如潮水般湧入房地產市場,就是從2014年的四季度到2017年的三季度末房貸大躍進,足足投放了10萬億的房貸,這佔過去18年的一半。

也正是這場房貸大躍進打亂了應有的房地產週期演變過程。如果沒有這額外的貨幣政策轉向的化,按照模型房地產衰退將持續到2015年10月,如果猛烈些的話,將持續56個月,即到2018年8月。


牛熊交易室


關於中國房地產週期的討論,首先需要先對經濟環境分析。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環境不等同於西方經濟學,我國多數房地產管理條例更多的需要考慮政治大局因素。這是國情本身決定的,所以我們一般稱之為政治經濟學。無疑,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問題,很多房地產週期問題更準確。

大會剛過,主要矛盾由“物質需求”轉向“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美好生活”精神層面。房地產作為承載這一歷史階段的重要行業航母,無疑作用巨大。

我國的城市化率還遠遠不能達到“平衡,充分”的美好生活基本居住需求。就房地產開發量和社會貢獻度來看,房地產行業將會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發展,量級上也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不可否認,過往的十多年,房地產金融屬性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很多人因為購房身價暴漲,這是事實,也是上段週期內存在即合理的客觀。眼下,社會主要矛盾的朝向決定了房地產之於個人或者之於開發商,都將走向下一階段。

不少人稱之為“白銀時代”。無疑,這是站在開發商投資商角度看問題。

狹義經濟學裡面討論“中國房地產下行週期有多長”才有意義。

狹義經濟不得不從貨幣上說起。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當前的金融改革大體上是解決“脫實向虛”,供給側改革,去槓桿!增加貨幣流動性。帶動實業產業發展,拉動消費。

而上一階段遺留或則當前面臨的局面,需要長足的深度的改革。作者認為,2-3年,1/3~1/2個經濟週期等扭轉乾坤是相當樂觀的。

改革後續階段,房地產業依然是國家經濟支柱產業。作用仍然巨大。

站在開發商角度,當下屬於寒冬,更要做好現金流量表,在房地產深度上做文章,以往“規模為王”的時代過去了。文旅地產和產業地產則都是方向。

站在客戶角度,房地產的金融屬性無疑被凍結,但是更要合理優化手頭房產,變現!購入全國視野內的潛力機會,完成房產置換,資產配置。

下一階段,很多城市化下的產業發展應該新機會新機遇,房地產行業也會在這些區域得到深度的發展和扶持。機會也就隨之而來。


雲房內參老邊


地產已經牛了17年了,多少大v,機構看地產下行,下行了麼?目前為止,所有量跌,價跌都是大牛市中的調整,從未進入過下行週期。地產興旺的核心是城市化與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不變,大牛市難以掉頭。


米蘭老兵


恐怕很難看到吧,目前土拍價格畢竟放在這裡。雖然政府也展示出了調控的決心,但是並不是說一定要讓房價降下來,只是抑制房價過快瘋漲的趨勢。

房價這東西也要相比較的,目前隨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房子本身成本也在上漲。而且國家的調控和銀行的風控嚴格把關,中國出現日本90年代房地產市場崩潰的幾率幾乎不存在。


用戶23964405289


個人認為中國房地產下行週期的長短取決於政府的調控力度。二胎政策的放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購買房子意願強,政府對房地產調控一旦放開,房地產立馬上行。


東哥話交易


其實,這個問題銀行來回答更好。個人認為,房地產目前不是處於下行而是調整週期,因為抑制房價只是爭取市場消化的時間,並且還會給與一定的贏利空間,以防刺穿泡沬。以目前經濟發展和房地產的現狀看,這應該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