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的有錢人,是怎麼起家的?是做什麼生意的?

蛐蛐180566994


在我認識的人裡面,起家的方式各有各樣。做生意也多樣。總結一下就是以下幾種:

1.會投資,買房子起家,現在靠房租。例如,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有幾套房子,足以衣食無憂,並過上富足的生活。

2.做二手房東。在大城市依然有做二手房東的人,賺租房子的差價而起家。

3.做裝修。這算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工作,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4.房地產。房地產一直是暴利的行業,當然這一行風險比較高,門檻也比較高,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5.開賓館、開餐廳。屬於相對比較穩健的工作。但是想要做好還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創意餐廳、主題賓館等,做出自己的品牌。

以上這些都是前十年發家的人,現在這些方式都顯得比較平庸了,現在的起家致富就更需要符合當下時代特點的項目了。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必須把我表弟的創業史告訴大家,他現在身價過億,但都是實實在在做正當生意賺來的,應該可以做大家的楷模,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個正確的觀念。

1994年,17歲的表弟來到江蘇的常熟市。開始在招商城賣服裝,由於老鄉們全部搞服裝,競爭激烈。他在一次買醬油燒晚飯時,腦洞開了:這麼多人要吃要喝,何不開家小店,看上去比賣服裝幸苦,但錢一定能多賺。說幹就幹,年輕人膽子大,花大價錢在眾商戶必經之地的路口租了門面房。要說運氣也好,小店開業後,天也熱了,收攤回家的商戶一箱一箱的從他這裡買啤酒。有一次他告訴我,光啤酒一項最好的一天淨賺3千多元,這是什麼概念,別的糖煙小包裝食品之類加上去,他一天不會少於一萬吧。反正別人看到他賺錢了,也學著開起了小店,可這時表弟已經是大超市老闆了。形勢一片大好,零售這塊他招了20多人,批發這塊他招了50多人還忙不過來,因為那些新開小店的都來他這裡拿貨。

後來,康師傅,統一,蒙牛,伊利等一級代理商被他爭取到了,光大貨車就50多輛,有時忙不過,還要租人家車子,駕駛員超過百人。

這時他發現做實業來錢更快,於是研究起了牛奶配方,一批批的原料發往山東,由當地廠家加工成自主品牌的包裝牛奶,再發給各地的經銷商。很快他就嫌山東廠家出貨慢,就回老家購置廠房,辦起了大型乳製品廠。

別人開廠最怕產品銷售,而他是從一線零售開始的,二十來年的人脈資源,手下的業務團隊,穩定的經銷商,所有這些讓他不愁銷量,只能講他做人的誠信是他最大的財富,所以每一種新品都能大賣。

看了以上簡介,各位朋友可有話說,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


天台觀寧波


這個問題我完全有資格回答,給大家一點意見吧!我今天分享兩個我的客戶,都是搞餐飲的。

第一個:老麻本味抄手。老闆姓賴,四川自貢人,創業在四川成都。

他是2012年開始創業的,開了第一家老麻本味抄手,獨立品牌。在以前就有老麻抄手連鎖店,他就加了兩個字,然後他得食材就在原有的抄手基礎上多了一點餡。他的抄手餡在餃子與常規抄手之間,可以吃的飽,味道很好,食材也新鮮。大概有50平米的店,在一個安置房小區邊,生意很好。每天營業額在3000元左右,毛利潤大概在2000左右。當時全部是他自己煮,沒有請廚師。也很辛苦,每天晚上忙到10點過很正常。


到了2014年,開了第二家分店。鋪面差不多大,營業額和第一家差不多。第二家店就是他和一個親戚合作了,姓劉,和我也很熟悉。店面管理就是劉總的表弟,收銀就是賴總的老婆。

到了2015年,開第三家分店。面積在100平米多一點,這家店一共10個員工,平均營業額在5000左右,週末7000左右。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清楚,我和他們比較熟,都會給我說。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註冊商標,把這個店打造成為品牌總店。就在2016年上半年,加盟店兩個月時間,達到了38家。他算成功了,現在更多了。現在我因為自己原因,主動脫離了他們。

如果你在四川成都,可以去嘗一下,很不錯的。現在應該至少50家以上了吧!後期他們就提供每一家加盟店的食材,就這個都會賺慘了。

第二個:蘭州拉麵。這個店開始也是厲害,到了後期就不行了,為什麼呢?因為競爭。

2013年,一個剛剛修好的高層小區,還沒有多少人,蘭州拉麵的第一個老闆就去開店,面積大概在80平米。開業的前兩個月,日營業額在4000左右,開了兩個月,立馬倒手,轉讓出去,轉讓費30萬,這兩個月就賺了差不多50萬。這個老闆專門做這種生意的,現在他又去找下一個口岸了。



第二個老闆接收之後,日營業額大概也就5000元左右,幹了8個月時候,他感覺生意不太好了,說實在的,確實不太好了,我是供應商,所以我知道。他就轉讓,轉讓費80萬,沒錯,就是80萬,當然第三個人接手了。當時接手的時候,人家會考察的,看見生意還可以,一天有4000左右(比以前生意差了一點嘛),覺得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第二個老闆一年不到,淨賺100多萬,然後就到處玩。

第三個老闆就慘了,他接手之後幾個月時間,周圍全部鋪面都出租出去了,各種餐飲店全部開了,一天也就2000多遠營業額了基本賺不到什麼錢了。

這些賺錢的老闆風險意識很強,其次商業規劃也是有的。所以什麼生意都是從小到大,不是一口吃一個胖子。我也見過開傢俱廠的兄妹兩個人投資100多萬搞一個火鍋店,兩個月不到就是關門了,還是我的客戶。

我還見過噴塑廠的老闆從一個小小的廠房,兩年時間做到連鎖經營,這個人我們都喊他張哥。還有那些煙花老闆也是從生意風生水起做到倒閉關門,我們叫她易姐,年齡50多歲,本來都該叫阿姨了。

今天分享到這裡,做事情一定要腳踏實地,把基礎打牢,哪怕多花幾年時間。你要知道竹子前幾年只長了幾釐米,然後一個月時間就可以長几米甚至十幾米高。你的努力可能暫時看不見效果,你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紮根。


解讀人


感謝邀請!我告訴大家一個創業的奧秘,其實創業的最前端就是23出頭的年齡,思維活躍,隨時時間的推移,思維頭腦也漸漸的展現出來。有許多大學生,他們在前沿給我們做了榜樣。以下我就分享一下那些成功人士:

6毛錢瞬間百萬富翁:

我一農村朋友,真的是牛逼。有一年,他去北京打工。天氣實在不耐人,口渴十分。看見路邊的水果,似乎望梅止渴已經對他不管用了,問了問價錢,買完水果就沒錢生活了。他在廣州的路邊看到了大紅棗,家長主要產這種水果。在廣州一斤買4元。看著3.4元的差價!立即打道回府,準備召集幾個人回去拿貨!到自己的家長後,四處借錢,先買了3t的大棗,號召了十幾號人。把貨帶到北京。沒想到十多天就全部買完,損失幾乎為零。看著那麼多的鈔票興奮的回到自己的家長,分享著自己的致富人生!他的這一舉動,不僅解決了同村人賣不出去,找不到售貨渠道。他富裕了自己,幫助了家鄉更多的人,他現在還在北京買水果,隨著時間推移,自己的圈子越來越來,變得越來越優秀!


福建大學生送外賣,三人組隊日入3000

這一事件真的很讓人感慨萬分,三名大學生疼出自己中午吃飯的時間去送外賣,電動車的校園風波,以及三人的分頭行動。首先作為常人,如果上完課第一時間去送外賣,首先精力上是跟不上,其次呢還要客服種種困難,這麼做只是豐富自己的生活,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們是大學生的榜樣,在採訪的過程中,他們說現在只不過是校園內的生意,等過不久。可能發現到周圍更多的地方,可見年輕人的一腔熱血。他們這種精神已經可以足夠可以喚醒那些還在裝睡的人。想掙錢不努力怎麼可能得到收益!



郭敬明的小努力:

他是80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他的小說已經風靡全球,之前贏得了同齡人的讚美和中小學生的喜愛。他大學就開始創業,作家排行榜也居第一位。他的商業頭腦帶動這他寫作之路的神經。如果你認為他寫一些娛樂文字去吸引很多的女孩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他的商業頭腦特別的靈活。他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大學時期(“島”工作室)出版自己的作品。從大學就開始不斷的包裝自己,把自己的人脈圈,網絡最大化!他用自己的努力排出了《小時代》。曾經為個人的影視界創造了5億票房的奇蹟!


窮極一生只為歸途璀璨


湛江本地的有錢人,從事建築(後轉房地產)、水產和餐飲行業的比較多,90年代做外貿也可以,還有開礦的。在湛江的八九十年代,是一個有膽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的年代。聽飛鳥哥說,那個時候,湛江處處都在搞基建,機關辦公大樓、學校、醫院、路橋、水利……那個時候,膽子大的人,拿著所有家底做本錢(可能就一萬元)去搏一把,就能賺回一百倍,甚至上千倍。

在這插一個真實的故事,九十年代初,一小包工頭在發達之前拿家裡所有的積蓄——兩萬元,準備去接一個工程,老婆和四個孩子哭著抱著他大腿不讓他出門,他硬掙脫走掉了……後來怎樣了?總之他兒子現在都是大建築老闆了,發家的第一桶金是老爸掙的。

今天主要說一個白手起家的老闆吧,比較有代表性的,我們且稱他為J。J出身在湛江一個海島上,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父母沒什麼本事,他們三兄妹,可能經常都吃不飽飯。我還記得他說,他母親寧肯不吃,也要留給他吃,很感動。

由於家裡太窮,J中學沒讀完就出來掙錢了。家裡窮,做什麼沒本錢,就挖一些螃蟹去市區賣。蹲在路邊賣,經常被工商和城管驅趕,不過也能掙一點錢。他腦子活,自己抓的螃蟹有限,他就收別人的,去市區賣,有了本錢後就僱人抓,慢慢的,就賺到人生第一小桶金。

然後他遇到了一個機遇。那個時候流行打桌球,他也愛去玩。有一天,桌球室的幾個人突然打起來。他個頭雖小,但腦子好,瞭解到事情緣由後,用三寸不爛之舌勸和了雙方,幫其中的一箇中年男人解決了麻煩。這個中年男人覺得他聰明又醒目,就問J願不願意跟他做工程。J當然願意,後來這男人資金出了一點問題,J也入股了。在這裡,江湖上還傳說這個男人出了點事(甚至說他暴斃),所以J就得到了這個工程的所有利益。總之,這桶金是J人生的一大桶金,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命運轉變。

J由此認識了湛江工程界的一批實力人物,又繼續承包了一些土建和水利工程。他沒多高文化,但聰明謙虛,積累了一些難得的人脈,很多政商界的人都肯幫他。恰逢90年代初,國內改革開放又掀高潮,私人可租或拍賣下一些國有地塊。有人介紹他整合一些地,他膽子大,說幹就幹,先做商業地產,後來又做房地產……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在湛江白手起家老闆中的代表人物。不能再繼續說下去了,再說你們就猜到他是誰了,就當小說看吧。

總之,那個年代,萬業初興,只要膽子大,腦子靈,再加上一些運氣,就能發達。但現在,各行各業都有一哥二哥,小打小鬧難成氣候,白手起家難,用知識和技術去創業,才有成功的可能。


湛江縱橫哥


感謝朋友邀請,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白手起家,破產過,妻子也由於不理解和他離婚了。他自己一個人帶著女兒在鄭州打拼!


第一階段,我09年認識他,至今也有快十年時間了。關係非常好的一位朋友,他開始是一個木工,小學文化。最後做權證和股票,虧得一塌糊塗。08年在權證上掙了第一桶金,然而好景不長,國家暫停了權證的買賣。但是10年國家放開了第一個金融產品--股指期貨。真所謂“上天給你關了一扇門,又給你打開了一另外一扇門”!

第二階段。轉戰股指期貨投資,由於在權證上積累的豐富經驗,第一個月就實現了穩定盈利,每天幾萬張的成交量,當時在鄭州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存在。期貨上最恐怖的就是複利的存在,穩定盈利很可怕,很快他一年下來掙了有八百多萬,幾乎每個月都是盈利的!

第三階段,高峰期是在14,15年,股指放開了交易量的限制,他很快實現一個月八百多萬的盈利!那時候上證指數也達到了08年以來的高點5178點,他也實現了人生的鼎盛時期!

第四階段,衰落期!由於股指期貨的過度投資,市場認為是股指期貨導致了大盤指數的大漲大跌,最後限制股指期貨開倉和提高佣金。他也就暫時告別了期貨市場,進入鄭州房地產市場,在16年和15年投資了幾套房產和別墅,也是賺的盆滿缽滿,不過目前還拿在手裡沒有套現!

從他的發家史可以看到一個道理,人的一生有高潮有低谷,在低谷時我們蓄勢待發,積累能量,在高潮時,我們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期貨市場明星很多,但是壽星卻很少。這個朋友就是難得的一位高人!

最後再提醒一次,期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童哥探盤


勇敢參與時代浪潮,堅執不懈是發財致富的必要條件。

1 30多歲資產數千萬的同學

我年輕的時代正趕上,中俄邊貿生意剛剛放開。我們黑龍江有很多人去邊境與俄羅斯人做生意。我的一個好朋友就是在這時來到俄羅斯開始做生意的。令我佩服的是當時他年僅25歲。在俄羅斯他的生意做的是非常曲折的,多次虧損,又被搶劫。當他已經一無所有時,他的母親給了他1萬美元。他用這筆錢再回到俄羅斯做豬毛生意,這次他成功了。這筆生意讓他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回國後,他開始與人合作電熱板生意。這個生意在當時受到的管制也是較為寬鬆的,他的產三無產品居然也能賣的不錯。這種產品的毛利非常高達到70%以上!儘管一些房地產商欠他的一部分貨款,但是他的成本很低,依然賺錢。最後有的房地產商還不起錢,就給了他幾處房子。沒想到10年後這些房子的價格暴漲,他又大賺了一筆財富。

2 資產數億的鍋爐工

我哥的一個朋友,原來是單位的鍋爐工。但是卻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在20年前我們當地的成品油非常緊張,這時他出現了。他與大慶的油廠廠長是哥們,他能輕鬆調來公司急缺的大批量的汽柴油。

於是他被不斷提拔,最後成了公司的經理助理。後來他不滿足於這樣的地位,辭職來到了大連。他在大連開了好幾個加油站,繼續成火車的搞油品批發。。。他還買下了一無數的店鋪,租金收入就非常驚人。僅僅兩年,他就有了上億資產。出門上下車都是前護後擁的一大堆人跟從。。。。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點贊會提高我的問答排名,您的點贊是我的寫作動力,希望多多點贊哦!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孟可的思想空間


我的二舅舅,現在保底身價兩千萬

我媽媽一共有三個哥哥,就是我的三個舅舅們,當年改革開放的時候,三兄弟響應國家號召一起去海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時他們在一個工地上邊打工,工錢是工程完了之後一次性發的,我二舅舅和工頭熟,就過去,把他們三兄弟的錢一塊領了。

他們那一年跟著那個工頭做了幾個工地,三兄弟的工資加起來也不是小數目了,一直都是二舅舅存著。那年過年,他們商量著再賺多點錢,就沒有全部都回家,由二舅舅當代表回家去看外公外婆。

這時候,二舅舅精明的地方來了。

他回家之後,跟外公外婆,也就是他的爸媽說:“工資已經分到另外兩個兄弟手上了。”(實際上錢還在他手裡,不是小數目。)

他就拿著錢去做生意,倒賣年貨,從外邊批發到村裡,賺個差價,雖然辛苦,但是也賺了很大的一筆。

年過了,去海南,跟另外兩個舅舅說:“我們的工資都已經交到爸媽手裡了,你們放心。我身體不大好,工地的苦力活做不來了,想去城裡找其他事情做,工資肯定沒有做苦力高,你們就還跟著這個工頭幹。”

當時的通訊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的另外兩個舅舅也是信任二舅,就沒有深究。

二舅舅就帶著他們三兄弟的工資和過年時賺的那筆錢去水泥廠和別人談,中間喝酒送禮就不說了,都是套路。低價拿下了水泥,供貨給之前打工的各個工地的工頭,中間的利潤很大。

後來他在建築領域混熟了,自己也做了包工頭,四處承包工程。一步一步,雖然辛苦,但終歸是發財了。


青年視紀


說一下幾個典型的企業家吧。

娃哈哈宗慶後、新希望的劉永好。一個是做飲料的,一個是做飼料的。這一輩企業家都發家於80年代,那個時候物質比較匱乏,大家文化比較低,消息也非常閉塞。

他們兩個比別的人比較好的一點就是消息比別人更靈通一點,靈通在哪裡呢? 喜歡讀書看報。所以當時發現了市場的機會,然後就開始折騰起來。那個時候國內需求大,做什麼產品都有市場,所以很快就有了第一桶金。

但那個時候,大家還是比較崇尚體質內的工作,這個時候, 他們有勇氣,敢於從體制裡出來,用以前的話說,打破鐵飯碗,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業。比如新希望的劉永好,就是從體制裡出來的,還有聯想的柳傳志,也是從體制裡出來自己單幹,這是第二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這樣讓自己的企業衝到了中型企業規模。

在企業做大以後,他們紛紛上市,依靠資本市場的力量,對企業擴大規模,然後把中型企業做成了大企業。

總結來說,第一,他們比周圍人消息更為靈敏,平時更注意接受新東西;

第二,他們更有勇氣打破穩定的工作,追求更大的發展;

第三,做大以後,他們憑藉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得更大。

差不多老一輩的企業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大貓財經


1.我爸爸的一個同學,他在上完高中以後就去縣城做生意。開始的時候,他主要是自己販賣煤球,請人把這些煤球送到各家各戶,後來他發現了這個比較賺錢,就開始自己生產煤球,後來慢慢做的自己有了生產的基地,並且在那附近買了房子。在生產煤球賺了錢以後,他又在縣城的西邊兒又買了一片地皮,弄了一個院子開始大規模生產煤球,後來縣城的西邊兒這一塊兒發展起來了,他就把生產煤球的那個院子蓋了一排鋼架的房子,一樓是門面出租出去,二樓是做健身場館,據說這塊地皮現在就值一千多萬。他在縣城還弄了一塊地皮,蓋了一棟20多層的樓房賣。


2.有個表叔,他上完初中以後就去山西那邊學習修車、汽車裝潢,後來學了幾年以後技術也很成熟了,他就回到了縣城開始自己開汽車裝潢店。他做生意的比較靈活,經常請那些保險公司的老闆吃飯,然後讓他們把汽車保險的業務拿過來,這樣弄了幾年以後他賺了不少錢,後來他又擴大規模,在縣城的南邊兒開了一家比較大的汽車修理、裝潢店,估計現在賺的有幾百萬了。

3.有個舅舅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跑貨車,還跑過班車。後來他通過借錢買了一輛麵包車,開始在縣城、鄉下跑出租車業務。那時候從縣城通往鎮上的公路有一百多里,有段時間那條公路開始拓寬、鋪瀝青,不允許班車、出租車跑,舅舅通過和公路上的人搞好關係,使得他可以跑那條路,通過這個他賺了不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