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三|意入顯發覺知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6)

楞嚴經·卷三|意入顯發覺知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6)

眾生一直攀緣意識心為自己。我說這本書好看,你說那文章不錯,他說這個東西好吃,彷彿大家都挺有個性的。如果清醒時,那個能隨意發表評論的人就是你的話,那麼,那個睡著的人是不是你呢?睡著時,書好不好看,東西好不好吃,似乎不關你事了哦,所以,怎麼能說這些意識評論能代表你呢?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三|意入顯發覺知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6)

【阿難,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覽塵斯憶,失憶為忘。是其顛倒生住異滅,吸習中歸,不相踰越,稱意知根。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阿難,譬如有人,勞倦而眠,睡夠了以後便醒來了。清醒之後遍覽前塵、回憶往事,忘記了的就回憶不起來了。這是他顛倒的生、住、異、滅,吸收此勞習於中而歸意根,四種習氣不相逾越,稱名為意知根。意識和意識勞相,同樣都是菩提瞪發勞相。”

勞倦而“生”睡眠,睡熟為“住”,睡醒為“異”,醒來為“滅”。開始回憶為“生”,執著回憶為“住”,將要忘記為“異”,失憶為“滅”。

意根就是在這種生、住、異、滅中不停的勞動,從而產生意識。無論是意知根,還是意識勞相,都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此覺知性,離彼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體。】

“意知根因於生、滅二種妄塵之中,集取覺知,居中吸取生滅二內塵、執著見聞逆生滅流,生滅流不能逮至當下,稱名覺知性。這個覺知性,遠離了寤寐生滅二塵,畢竟沒有自體。”

意識本身就具有生、滅性,不斷生滅的意識覺知,就好比是明暗閃爍的霓虹燈,所覺知的不過是生滅流。拍攝過照片的人都知道,相機有一個模式叫連拍。當把連拍的照片快速放映出來時,彷彿就有了連續的動作。這就是生滅流。前張照片滅,後張照片生而產生的生滅流。這個生滅流,如果離開了“前滅後生”,是沒有自體的

【如是阿難,當知如是覺知之根,非寤寐來,非生滅有,不於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

“是這樣的,阿難。你應當知道這個覺知的意根,並不是從寤寐而來,也不是因生滅而有,不是從意根而出,也不是從虛空中生出來的,為什麼呢?”

【若從寤來,寐即隨滅,將何為寐?必生時有,滅即同無,令誰受滅?若從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者?】

“如果意知根從寤(清醒)而來,則寐(睡著)就隨之而滅,以什麼為寐呢?必然是生住時有意知性,異滅時意知性同於無,令誰去受滅呢?反之,若是從異滅而有意知性,則生住時,意知性就沒有了,誰有能知道生住呢?”

【若從根出,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此覺知者,同於空華,畢竟無性。】

“如果說意知性是從意根而出的,則寤寐二相是隨著身體的開合而有寤寐。如果離開生滅二體,則此覺知性,就等同於虛空華,畢竟是沒有知性的。”

清醒的時候,覺知性是開的,為生住;睡眠的時候,覺知性是合的,為異滅。如果沒有意知性的生住異滅,如何能覺知生滅流呢?

【若從空生,自是空知,何關汝入?】

“假若是從虛空中生出的,虛空自是能自覺知,又關意入什麼事呢?”

【是故當知,意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阿難你應當知道,身入之相是虛妄的,即不是因緣相,也不是自然性。”

意根、法塵皆是攀緣生滅法相而造作的業力種子。故而意入之相是虛妄的。但是,意入而顯發的覺知性,並不隨境界的變化而變化。比如說,覺知性不會有你、我之別。覺知性不會隨人老而變老。覺知山川流水、覺知天空流雲、乃至覺知一個人等,這覺知性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此而觀,則在相見性,故而說意識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楞嚴經·卷三|意入顯發覺知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6)

不讀《楞嚴經》,不知道眼耳鼻舌身意是從何處來的。讀了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我們就明白,六根本來是從如來藏中而來,六根之勞相也從如來藏中而來。十法界森羅萬象,不過是六根與六根勞相之使然。此菩提瞪發勞相本是真心中物,它如虛空之雲,虛空有云時,人們的關注焦點在雲,而忘了虛空。一旦雲消失了,人們立即見到虛空。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關注點不在菩提瞪發勞相時,我們就能見到自性真空呢?

想是這樣想,此文既然已經寫完,就放下吧。

作者當覺 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