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類突然不用吃東西了,那從科學層面和社會層面等等層面來說,地球會有什麼變化?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_


你這個假如好像不能成立。從大了說星系間的吞噬以我來看,也是一種吃東西的表現。在網上搜這方面信息的時候看到了一篇文章,說星系中心的黑洞也存在吞噬星系的現象。你看從宇宙的角度看,星系與星系都有吞噬(吃)的現象,連星系中心的黑洞也在吞噬著星系。這麼看“吃”才是宇宙間的普遍現象。就連歐洲前些年的強子對撞機也有炒作說能產生迷你黑洞會把地球吞掉,我還煞有介事的寫了一篇小短文,說以人類的能力根本不可能,然後也沒可能。

而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那個以大牙為代表的恐龍人不但吞星球還把人類飼養起來當它們的食物。小說結尾人類的英雄以自己的身軀餵食螞蟻,以讓地球再次恢復生機。這不都是吃嗎。

再從地球創造的生物圈裡的食物鏈來說,其實不也都是一個吃的過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地球產生的生命都是吃貨。

就連道家所謂的仙人不也餐風飲露嗎,這不也是在吃嗎。人在食物鏈的最頂層,雖然有人想過不吃東西,道家修煉者也在做這方面的實踐,但我在《道家藥膳》中看到有一款藥膳被稱作“仙家餘糧”,書中也說這是道士在辟穀時所用。從這裡不也能看出,辟穀也是要吃東西的,雖然不吃糧食了。

孔子就曾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在與孟子的辯論中也說“食、色,性也”。以孔子看,宋明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是違背儒學本義的。

如果人類不吃東西了,那也別說什麼科學層面和社會層面了,更甭提等等層面了,什麼層面都沒有了。

要說地球會有什麼變化,還真別說,地球可高興了,再沒有蛀蟲在她身上私搭亂建了。別的動物也高興了,人不吃東西了,它們可就快活了。看看現在生物滅絕的速度,人類的活動功不可沒,人類醜陋的吃相,對地球生物⭕本身就是一個破壞。饕餮的本質在人類身上體現無疑,再這樣下去,人類可能真要不用吃東西了。

地球的生態系統本來是良性循環的,人類偏要把它變成惡性循環的,現在的人類技術還得靠著地球呢,你把地球惹火了,倒黴的還是人類。看看人家美國,碰到颶風不也沒啥辦法嗎。

人類現在不是考慮是不是不用吃東西了,而是考慮怎樣和地球處好關係,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嗎。這才是現在人類需要思考的問題!


掛在明堂射古今


答:假如人類突然不用吃東西了,那人的本性就只剩一半——“色”了,因為“食和色”是人的本性。

社會層面:餐飲業遭受重創、家庭不再重要、人際關係變得簡單明瞭;

科學層面:許多人百無聊賴而獻身科學,社會崇尚科學技術,廢寢忘食成為時尚;

自然層面:人與動物和睦相處親如一家,沒有垃圾和汙染,沒有人類的殺戮和戰爭。

總之,人超然物外成了神仙。


沙沙狐狐


分2波,1波像我這樣的懶人,曬曬太陽就OK了。另一波會和往常一樣的上班工作,掙錢的目的變成買東西而不是吃東西活下去。

飛去火星甚至移民月球成為可能。

人有兩個屬性很重要,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就是自然人,生老病死飢飽喜惱等等,不吃東西,充其量只是解決了活的問題,除非,不吃東西不生病。

第二個的社會屬性就看個人覺悟了,上班正好整合了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ps愛崗敬業就是愛國就是從這個方面說的)。


趙世傑1984


假如真是如此的話,我很喜歡。一方面,不用吃東西,工作的動力就少了很多,上進會心弱化;另一方面,人類發展到現在吃喝已經不是生活全部,其它方面的需求不受影響,冷了要穿衣,要有房子,要有車坐。但可能人口會暴增,因為沒有食品壓力了。


風中的雨65626051


簡單來聊兩句。從科學層面來說,人類突然不吃東西了,基本上就是個偽命題。生物的進化和成長是建立在物質能量的互相吸收轉化上,人類如果不吃東西,他還是需要攝取能量,那一定是開發出別的能量交換方式了,否則,地球的熵只會是負增長,與這個宇宙法則不符合。從社會層面來說就比較有意思。如果人類不吃東西了,又不需要別的物質來代替,那麼這個社會和家庭將會解體。因為,不需要被國家和政權限制在一個地方靠出賣體力和智力來換取維持生命的飲食了,每個人就可以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家庭和國家就無法限制一個人的發展和探索。我們可能到處流浪,碰到自己中意的工作和異性我們就可以留下來開始一段浪漫的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