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教育,不是教孩子一樣東西,孩子就只會這樣東西,讓孩子受用終身的往往是教給孩子一種積極活用的思維方式,比如面對問題的態度,觀察和學習的能力,獨立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01

來自泰國的兩位母親,她們都是菜市場裡的買賣小販,一個賣水果,一個賣菜,都沒有什麼知識文化,家境拮据!

但是,她們對女兒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

因為沒有機會學習到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當她們不知道如何教女兒時,這兩位媽媽想到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女兒在生活中學習,自己試著解決問題。

身處於生活困難的現狀中,這兩位媽媽和孩子一起面對,一起學習,她們的笑容很樂觀!

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這兩個小孩長大後,都獲得了泰國最大的電信公司 AIS 成立的 SARNRAK 項目獎學金。

後來,泰國電信公司SARNRAK 慈善公益基金有感於這兩位樸素的母親在生活實踐中教育女兒的故事,於是拍攝成故事短片,把她們的良好家教分享出來。

下面,從文字中讓我們一起帶著想象回顧,走進她們過去的生活,走進她們的教育中!

02

在觀察中學習

(WU藉助SARNRAK獎學金,已於2013年完成本科學習!)

WU的媽媽曾經在市場裡賣水果,她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在觀察中學習,在實踐中學著解決問題!

印象中很深刻的一件事情,WU不會忘記媽媽給她做菠蘿雪糕,她推著自行車賣菠蘿雪糕的記憶!

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年少時,有一個夏天,WU第一次切菠蘿,笨手笨腳的,但媽媽沒有絲毫責備她,而是微笑的給她做示範。所以在媽媽無聲的微笑中,WU觀察媽媽的動作,也學會了切菠蘿。

後來,一次WU看到其他小朋友吃雪糕,她嘴饞也很想吃,她那渴望的目光正好被媽媽看到。可是媽媽囊中羞澀,又不想讓女兒失望,於是媽媽就自己動手製作了菠蘿雪糕。

WU吃著媽媽製作的菠蘿雪糕,很是滿足!

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WU提議這麼好吃的菠蘿雪糕應該賣出去,媽媽一聽是好主意呢!於是,在媽媽的鼓勵下,WU便開始了賣菠蘿雪糕。

然而,第一天無人問津,一根也沒有賣出去。

WU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賣出菠蘿雪糕,她向媽媽討教,但媽媽只是對她說:“看看其他人是怎麼賣東西的。”

WU聽了媽媽的建議後就跑到市場觀察人們如何做買賣生意。一整天下來,她在觀察中學習,彷彿已經有了想法,她回到家後就效仿他們,製作了一個促銷廣告牌子,還寫上朗朗上口的廣告詞。

果然,這個策略很有效,她的菠蘿雪糕賣得很不錯!

就這樣,那時小小年紀的WU在課餘時間賣起了菠蘿雪糕,幫助媽媽彌補家用。

面對陌生的事物或是生活的難題,比如WU的第一次學切菠蘿和第一次賣菠蘿雪糕,不要說自己不會,每個人都有機會向生活學習,向身邊周圍的人們觀察,在觀察中學習,在實踐中摸索學習

WU的媽媽教會女兒的就是這種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

媽媽沒有直接告訴女兒如何賣出菠蘿雪糕,而是引導她去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向鮮活的人生學習!這種思維能力,對孩子而言是受用終生的!

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哪天要是我不在她身邊,我相信,她也會很好。”媽媽看到女兒推著自行車自信的叫賣菠蘿雪糕時,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們的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在孩子的身邊,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幫助和支持,所以父母很有必要教會孩子面對問題的態度,獨立的思考,向生活學習的能力,如何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

03

在鼓勵中發掘

(JU藉助SARNRAK獎學金,也順利取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從事於研究工作。)

JU的媽媽曾經在菜市場裡賣菜,她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女兒從實踐中去嘗試!

從事於研究工作的JU,她的夢想是從小時候種豆芽菜開始的。

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以前,她們家賣菜,她看到別人家的豆芽賣得那麼好,便萌生了自己家也要學種豆芽的想法。

媽媽連小學都沒有畢業,自己也沒有種豆芽的經驗,聽到女兒提出這個想法,她沒有馬上批評或是否決,而是對女兒說,“我們可以試試看哦!”

於是,她們就開始了實踐了。在整個摸索種豆芽的過程中,一次,兩次……許多次都失敗了,媽媽依然微笑地鼓勵女兒:“我們再試一次!”

JU記得那時,她和媽媽還從書本上學習種豆芽的方法:

“豆芽菜必須在陰涼的環境中生長……”

“豆芽菜還需要早晚按時澆水……”

每當JU問媽媽,“會管用嗎?”,“會有效嗎?”……

媽媽都是微笑說“我們再試試!”

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此外,這對母女在學種豆芽時還享受了許多樂趣,她們用舊物做手工製作,腦洞大開,比如收集被人們丟棄的塑料瓶,在瓶身戳了些小孔並裝滿水,再用繩子挨個捆綁在竹槓上,然後翻一下竹竿,把小孔那側朝下,水就這樣如雨點般滴了下來……

好玩有趣,孩子的世界就是這樣簡單!

好奇的JU這時也不忘問媽媽,“這樣會有效果嗎?”

媽媽仍然耐心的回答,“我們可以試試!”

當然,經過反反覆覆的試驗、實踐、改進,她們種出了好豆芽。但重點不在於種豆芽本身,而是媽媽帶領女兒一起學習如何種豆芽,其過程中的探索精神、在失敗中建立的信心,在等待中沉澱出來的耐心……都在媽媽那一遍遍“我們試試”的鼓勵中被髮掘出來,滋養著這個女孩的成長!

正如JU的回憶,“媽媽說的‘我們試試’就像一劑神奇的養料,滋養著我的好奇之心,讓我的知識之樹成長得無限繁茂!”

在JU後來從事的研究工作中,相信這種精神能力一定會滋養著她的事業和人生!

04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教育一直都在生活中進行!

生活的實踐非常寶貴,成功離不開實踐!

好比,老農夫向大地、大自然學習,才知道什麼時候播種,何時收割最適合!

沒什麼文化的母親,從一件事情中教會女兒一生受用的思維能力!

WU的媽媽看到女兒的成長,這樣說到,”她從實踐中學習,我很開心!”這位媽媽沒有什麼知識問候,但她從生活實踐中教會女兒的這些東西,卻能讓女兒受用一生。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文化,或是沒有學習過心理學、教育學等等理念知識,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教孩子。然而,我們需要承認的一個事實:

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關鍵場所,父母的日程生活正是教育孩子的智慧源泉!

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學習到或是深受潛移默化影響的種種方面,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教育,都在這種生活實踐中產生!

非常贊同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說過的這句話,“培養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

所以,父母想要讓孩子擁有一生受用的積極的思維模式,父母在生活實踐中先要成為這樣的人,父母的思維模式,確實能夠影響孩子的思維形成,對孩子人生的影響不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