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這樣折騰孩子,清單式的生活已讓他喘不過氣

別再這樣折騰孩子,清單式的生活已讓他喘不過氣

我想告訴大家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01

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媽的孫兒鋼琴她過了十級

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

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聽到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語

……

一首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九歲的男孩唱出了無數孩子的心聲!

然而,當父母們聽到這些消息時,不少人會由此誘發出焦慮來……

為了不讓自家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為了孩子在未來社會具有競爭實力……總之就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好!

於是,別人家孩子上補習班,我們家孩子也要上補習班;別人家孩子報興趣才藝班,我們家孩子也要報名……

於是,我們除了確保孩子吃好喝好用好,安全健康之外,還要孩子會考試成績好,多才才藝;

我們期望孩子進入好學校,並且是好學校的好班級,在好學校好班級中還要取得好成績;

我們期望孩子不只要好成績和拿高分,還要獲得榮譽和獎項;

我們期望孩子不只要參加社團,還要創建社團,因為大學喜歡有領袖力的學生。

這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不安全感、和來自外界快速變化的焦慮感,以及趨從攀比虛榮誘惑的心態,讓家長不知不覺深陷於這股無形力量,把孩子漸漸控制在我們想象的生活中,給孩子一種清單式的童年和少年!

別再這樣折騰孩子,清單式的生活已讓他喘不過氣

02

當孩子回到家,我們第一時間關心的是孩子的作業和成績,還是問問孩子今天心情怎麼樣?

當我們寧願不要孩子做家務也要讓孩子拼命複習功課時,是否考慮孩子需要充足睡眠?

當孩子一週五天在學校上課週末回家還得跑培訓機構去參加補習時,有沒有想過孩子需要休息調整準備好迎接下一週的學習節奏?

我們善於花各種心思——對孩子督促、哄騙、暗示、物質誘惑、嘮叨、大發脾氣、甚至討價還價,就是為了確保孩子不會在“上好學校找好工作”這個人生大事上搞砸了,為了確保孩子在這種清單式的生活中按部就班去學習,去實現我們心目中的一個又一個的期望!

孩子們被強拉著戰戰兢兢的去學習和生活,成績不好害怕被打罵,成績一有退步又是害怕被批評

,在家中害怕自己不能滿意父母眼中好孩子的標準,在學校中努力維持好成績好品行,害怕不再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形象,害怕被同學孤立,同時還得害怕沒有完成清單式的生活,得到一個Bright未來!

漸漸的,孩子身心健康出現偏頗,不良習性也會慢慢養成!比如:

有的孩子看到同學考得比自己高分,心裡就很不高興,“有什麼了不起,運氣好而已!”雖然心裡這麼想,臉上還要裝著笑臉說,“哇,你好厲害,考得不錯嘛!”

這是孩子言行不一致、虛偽的習性在慢慢養成!

有的孩子看到同學考得比自己差,心裡高興,還要把考卷拿過去晃兩下,說自己都沒怎麼努力,不小心就考得比你還高。

這是孩子的傲慢、刻薄的習性在慢慢養成!

還有的孩子考98分,差2分滿分100,哭了一個多小時,漸漸養成患得患失的心態,每次考試都緊張……一個人得失心很重,即使一生再有成就,也會感到很痛苦和煩惱。

而且,虛偽、傲慢、刻薄等等這些不良習性會折損一個人的福報,如果我們不懂得預防孩子長養這些不良習性或是幫助孩子認識到這點並革除不良習性,我們的孩子又如何得到一個明亮幸福的未來呢?

別再這樣折騰孩子,清單式的生活已讓他喘不過氣

03

求知本來是快樂的,但孩子原來明亮的眼睛漸漸變暗了……無論高中畢業時結果怎樣,孩子們都

被壓得喘不過氣,心理脆弱,精疲力竭。他們在焦慮和沮喪中慢慢枯萎心的感受能力一直在下降麻木了……有的孩子會覺得世界冷漠,不知感恩,怨恨父母,甚至會想這樣的人生最後究竟有沒有意義?

有一位媽媽曾經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了找出孩子的興趣,幾乎所有的才藝班都為孩子報過了,可是到這個孩子大學都畢業了,她發現孩子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待在家裡讓媽媽養,這個孩子完全找不到人生的出口。

曾經也有一位學生跟我聊中學的生活,他說自己好多年來照片裡都看不到自己有笑容,他家住在21樓,他告訴我曾好幾次他想就這樣從那上面跳下來。

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當今重視追求知識和技能,我們的教育變得急功近利,孩子們被不斷推著向前走,他們忙碌、折騰……重重的壓力向他們襲來,他們忙於應付這些,消耗大量的精力,體會不到生活的意義感,享受不到

家庭的幸福感,找不到自我價值感。漸漸的內心關閉了起來,向外面虛擬的世界(網絡遊戲等)尋求存在感,甚至有孩子自尋短見……在這裡不想丟給大家一堆這樣令人內心沉重的案例,今天只想聊一聊我們是如何不知不覺的讓孩子過上了清單式的生活,孩子又如何被這清單式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給各位家長提個醒!

別再這樣折騰孩子,清單式的生活已讓他喘不過氣

04

我們有沒有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一想:

孩子們本善的天性如何保護好?

孩子們的童年如何過得快樂並有意義?

孩子們該培養哪些終身受益的德行?

然而,我們大多數只要孩子完成清單式的生活,考好學校找好工作!

如果我們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身心疲累、怨氣那麼重,自私那麼多,不懂自愛,不知感恩……那麼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這種教育捨本逐末,捨棄了“德”,一昧追求“知識、技能、才能”等等,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開啟智慧,但卻會耗費了孩子大量的青春和精力!

“德者,才之帥也”,德行是主帥,它能駕馭我們的知識、技能、才能……教育中,培養孩子做一個有德行的人,那麼他必是一個懂得自愛,懂得為他人著想,樂於學習,善於修正自己的人……他活得會更誠懇和幸福!

別再這樣折騰孩子,清單式的生活已讓他喘不過氣

05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放牛班的春天》裡的這一句臺詞很是精闢。

好的教育,是開啟孩子的智慧,讓孩子完成自我教育,他會認識世界和社會環境,他會了解自己,並革除物慾和自己的習性,然後成就自我,服務於國家社會和家庭,這也就是修身齊家!

遺憾的是,我們寧願去相信外面大肆渲染的如何幫助孩子更有創造力更有領袖力等等各類訓練,也不願相信幫助孩子長養美好德行,“厚德載物”——用更厚的德行去承載人生的健康、事業、財富、婚姻家庭生活!

我們被功利化追求知識和技能牽著鼻子走,失去了腳踏實地:

我們很少關心孩子可以時常從家務活中去體會勤勞的美德和付出的快樂;

我們很少關心孩子能夠從待人接物的禮儀中去學會換位思考和多為他人著想;

我們很少關心孩子學會從日常學習生活節奏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積極的態度;

我們很少關心孩子是否有一顆感恩敬畏的心並遵循孝道。

……

正如孔子的《大學》中有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便是詮釋教育、做學問的根本宗旨,在於彰顯人性裡固有的智慧與美德,實現自立立人而達於至善的教育境界。

願今天我們都能為孩子設身處地著想,而不是讓孩子活在我們想象的生活中!

願今天我們都能為孩子設身處地著想,不再被各種知識和技能以及外面的各種誘惑牽著走,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別再這樣折騰孩子,清單式的生活已讓他喘不過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