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情緒暴躁,原因到這裡找找看,再改過來吧!

有家長反映自家的小孩脾氣不好、愛鬧,挺煩人的。讓她們描述一下這種情況,是這樣的:

一起看書,問她“香蕉在哪裡?”如果小孩沒有指對,當時可能沒有什麼反應,但是三五秒之後,就會突然爆發,“嘩啦嘩啦”地把書都扔到地上。

給孩子選擇太多的時候,有時候出門之前穿衣服,把幾件可以備選的都拿出來讓她挑,本以為這算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她常會怒氣沖天地把衣服都扔到地上。

一言不合,就會把玩具扔掉,要不就是像個小困獸一樣轉著圈亂喊,或者坐在沙發椅子地板上踢腿耍賴。

這是學齡前小孩子發脾氣的一些表現!

家長都知道如果任由孩子這樣胡鬧,不加以改正的話,長大後這樣的性格可不得了!

暴躁的脾氣肯定是有害無益的!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兇一點不會被人欺負。

孩子脾氣暴躁,就容易傷害人,得罪人,經常冒犯別人!這種性情只能讓孩子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在社會交往,合作過程中,誰都不願意和脾氣暴躁的孩子共事?

而且,如果孩子兇巴巴的,衝動起來,也不知道會幹出什麼事情來,最終還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再說,“怒傷肝”,性情暴躁,對身體大有傷害!

那就改掉吧!怎麼改?

如果孩子情緒暴躁,原因到這裡找找看,再改過來吧!

其實,家長也很困惑,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就變得脾氣暴躁了,也不知道是何種原因導致的?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通常有哪些原因導致小孩常常脾氣暴躁?

1. 溺愛成性往往是罪魁禍首

孩子脾氣暴躁,首先審視我們是不是溺愛孩子了?平時總擔心孩子受委屈,為了博取他的歡心,對孩子有求必應,最終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什麼事情都要得到滿足,一不順心就會暴跳如雷。

如果家長是溺愛孩子,助長孩子的貪婪任性,那麼家長要約束一下自己,不管你多麼愛孩子,也不能溺愛和縱容孩子,因為溺愛不是理智的愛!記住,你要慈愛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

2. 脾氣不好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其實,孩子脾氣暴躁,最先要反省的是我們父母,不管是因為溺愛孩子導致他愛耍性子,還是因為我們自身也是個脾氣不好的人。

家長的行為示範通常比言語示範更深刻,如果是壞脾氣的家長動不動向他人、配偶或孩子發火,這首先是給孩子做了反面示範,無意中教會孩子用這種破壞性的互動方式表達不同觀點。家庭中最驚心動魄的場景是,孩子脾氣暴躁,爸爸脾氣更暴躁。父子倆共同發脾氣,整個家就像要被掀翻一樣。

如果家長在處理不順心的事情時發脾氣,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學習這種處事方式。

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長尤其要控制脾氣,不要影響到孩子。

每個脾氣暴躁的人,也有苦惱,也會傷害了他人。如果家長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可以向孩子承認自己脾氣不好,並讓孩子明白脾氣暴躁的危害,同時家長要嘗試去改變,可以跟孩子約定相互督促,一同努力做個性情平和的人。

如果孩子情緒暴躁,原因到這裡找找看,再改過來吧!

3. 父母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激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會很快生氣或脾氣暴躁,不妨往這方面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錯誤、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反應過度了,或是過分關注孩子的不足。畢竟,成人和孩子看事物的視角不同!

4. 小娃娃發脾氣有可能是表達挫敗感

對於還不怎麼會說話的小傢伙,他發小脾氣有可能是在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釋放不會做某些事情的挫敗感!

或是,表達自己的需要和願望。比如,如果小孩覺得父母忽視自己了,不陪他玩,也會通過發脾氣來讓家長更加重視自己。

此外,小孩覺得不舒服的時候,也可能會發脾氣,像是餓了、累了、無聊了等等。

5. 孩子身體疾病原因導致

有些孩子是有類似溼疹這樣的病症,常年被渾身瘙癢困擾,周身不舒服,脾氣很差;還有些孩子,是因為聽力有缺陷,這時候他可能會因為和外界交流不暢,而常喜歡大喊大叫或發脾氣。

對於這種狀況,需要家長理解孩子,同情孩子的處境,並安撫他,告訴他,我知道你這樣子很難受,並想辦法幫助克服這種缺陷,教會他堅強。

如果孩子情緒暴躁,原因到這裡找找看,再改過來吧!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生命個體,性情自然也不同!總的來說,孩子容易鬧情緒、脾氣壞、容易暴躁,動不動就愛耍性子……作為父母都應該正確引導他做一個性情平和的人。

我們成人有時也會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孩子在這方面的控制力也同樣面臨著挑戰。所以,在這一點上,家長的心態要放平和,需要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儘量減少發脾氣的頻率。平時家長給孩子示範如何處理情緒,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發脾氣了,自己也跟著爆發的話,這樣暴躁的情緒與暴躁的情緒碰撞,會更激烈;如果父母苛刻對待別人的錯誤,而大發脾氣,那麼孩子也會學習這種處理方式;如果父母平和對待別人的不足,那麼孩子也會學習如何體諒他人。

所以,家長第一要做的,保持冷靜對待孩子的脾氣!

如果家長不小心對別人發了脾氣,傷害了別人,不要礙於面子,要及時向對方道歉,自己懺悔,力求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是自我人格的完善,也是給孩子做好一個榜樣!

如果孩子情緒暴躁,原因到這裡找找看,再改過來吧!

發脾氣的氛圍,通常會令人有點兒尷尬,如果家長不願意主動開口活躍氣氛,孩子當然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儘快收場。所以,家長要打開心量,主動調節氣氛,這樣你也是在用行動教會孩子不要斤斤計較,要做一個有肚量的人!

家人之間,千萬不要冷戰,不要讓脾氣過夜!其實,脾氣在哪裡呢,你是絕對找不到它,因為脾氣是那樣的虛無縹緲,所以何必當真?所以,多對家人微笑吧!

此外,對於青少年,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性格暴躁,容易衝動,個性輕浮,情緒不穩定等,應該正視起來,並進行正確的引導。

比如,還可以通過常吃素食來調節性情,因為新鮮的蔬菜水果等植物所含的礦物質,特別是鈣,能夠緩和容易興奮的神經。據說,英國營養生理學家阿拉卡明博士及F.R.尹斯博士,曾經對幾個有犯罪紀錄的不良少年,用粗麵粉和蔬果作為食物來做實驗,結果非常成功地將幾個少年的衝動性格改為沉靜溫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