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怎麼和孩子說比較好?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娜老師回答,頭條號 關注教育li,歡迎關注。

父母間的婚變直接的影響人就是孩子。對於孩子來說,父親與母親就是孩子的兩個世界,當父母要分離時孩子的心理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雖然有的孩子表面會表示很剛強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他們越是這樣越說明傷害的深,造成的影響也會深遠。

如果父母真的走到這一步,那就一定要考慮到孩子。既要讓孩子正確面對事實,同時也要將傷害降到最低。但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表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1、面對0-4歲的幼兒,可以淡化處理。

4歲前的孩子對雙親的需求有所偏頗,所以可以淡化處理。

此時孩子主要是對母親的依戀佔主導,此時母愛對孩子來說特別的重要,父親的缺失影響並不很大。所以此時可以淡化父母分離的事情,少提及此事。

同時也可以讓親友中的男性多接觸孩子,可以彌補一些孩子此時成長時所缺失的父愛。以免孩子以後產生“父愛飢渴症”。

若是缺失母親,可以讓孩子多與女性親友接觸以滿足孩子的依戀感的發展。

2、面對4-8歲的孩子,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

父母的分離,都會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怨恨。此時,孩子的語言發育已經比較成熟,4、5歲正好迎來孩子的求知慾敏感期,被稱為“十萬個為什麼”。他們會經常性的去問有關另一方的情況。

母親及照料人不要將對另一方的怨恨情緒帶給孩子,當孩子有所問及時,要給予積極正面的回答。也許你也不願意,但為了孩子也要將對方正面的形象展示給孩子。目的是樹立孩子對男性或女性的整體認知,對父愛或母愛渴望時可以通過一些想象來安慰自己的心靈。孩子也會將這個形象鎖定為自己未來的伴侶,和未來他們要成為的形象。

若是總在孩子追問時說一些破壞性的消極形象,會讓孩子陷入混亂,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

3、面對小學生的孩子,要正確告知部分事實。

小學階段,孩子開始對另一方的愛有所要求,也會因看到別人有父親或母親陪在身邊便會產生羨慕、嫉妒、恨的複雜情緒。

這時孩子可能不會追問自己的父親或是母親,但會與自己的父親或是母親生悶氣,心裡也會用無形的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很多老師都會說,單親的孩子很叛逆難管,其實這是他們的心理失衡所造成的,叛逆只是他們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外化表現。

所以此時,一定要主動的與孩子談自己的感情經歷與部分離婚原因,取得孩子的諒解。同時要聽聽孩子的心聲,儘量去滿足他們心中的願望。有的可能想見見自己的父親或是母親,有的可能想與他們生活一段時間,如果可能可以儘量來滿足。根據離婚時間長短,孩子內心對另一方愛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

4、面對初中階段的孩子,坦然告知。

初中階段的孩子,對父母的離婚事件能夠給予理解。甚至有很多孩子看著自己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不幸福還會主動勸他們離婚。時代不同了,孩子都成熟的早了。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坦然相告最明智,孩子也有分辯能力。但家長不要對孩子進行親情綁架,經濟綁架,威脅孩子選擇跟哪一方。這會讓孩子厭惡雙方。只需要讓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儘量去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孩子的成長需要幸福的環境,和諧的關係。所以,父母的分離都要儘量來保持孩子內心成長環境的平衡就好。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李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大課題項目組成員,ACI國際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父母離婚對孩子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容易接受的事,並且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告訴孩子這件事,也是個值得慎重考慮的事。因為一旦處理不好,孩子會覺得被父母拋棄、感到自卑、變得孤僻,甚至影響到未來組建自己的家庭,和與他人親密關係的建立。


首先,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不在一起了,仍然都疼愛他。告訴他如果有什麼想傾訴、分享仍然可以找父母,爸爸媽媽永遠是他最堅強的後盾。並且,離婚多多少少都是無奈的選擇,父母如果關係不好、經常發生爭吵或者冷戰的話,反而會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很多壓力。因此當夫妻間面臨離婚時,也不必刻意為了孩子去隱忍,只要告訴孩子自己仍然愛著他,孩子慢慢也會理解父母,並且也不會覺得孤單、無助。


另外,孩子一開始可能會難以接受或者無法理解父母的離婚。此次父母也儘量耐心的與孩子交流,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煩躁的不想理睬孩子的困惑,或者閉口不談。當父母願意與孩子耐心的、平和的交流,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並且覺得自己在父母眼裡是受到重視的。同時,父母也要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知道他仍然是父母在乎的,離不離婚不會改變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不會讓他失去交流與被傾聽的機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而不吵架,卻又沒有任何溝通,這種傷害可能比吵架的傷害更大。就像一些夫妻為了孩子選擇不離婚一樣。


離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婚姻無法繼續卻為了孩子而不離婚,這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個負擔是父母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把惡果強加給孩子的。甚至有些媽媽會直接對孩子說:“我之所以不和你爸爸離婚就是因為你。”

一方面,孩子會同情自己的媽媽;另一方面,會對自己的父親產生怨恨。


如果婚姻真的走到了盡頭,父母應如何與孩子討論這件事?父母應掌握以下3個要點。

第一,離婚和孩子無關,一定向孩子講清楚這一點。當然孩子也會受很大的影響,不過向孩子講清這一點,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少些,最起碼孩子無須承擔父母該承擔的責任,也無須照顧父母的情緒。

第二,離婚以後,父母依舊需要發揮父母的功能,陪伴他成長,給予他教育和指導,即使你再婚有了一個新的家庭。這樣,當孩子需要自己的爸爸媽媽時,他不會有任何的顧慮。

第三,既然離婚了,不管你有多少期待,多少怨恨,他/她都是另外一個人了,不要待在情緒裡,怨恨另一方。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不錯的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覺得自己父母中的一位或者兩位不好,他會感覺特別自卑。


離婚雖然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影響,但是單親家庭也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即使一方離開了,如果父母的功能還是完整的,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就會什麼都不缺。

其實,比起兩個人不斷地爭吵、指責、厭惡對方,坦然和孩子說出父母分開的事情,可能對孩子的影響更小,讓孩子活得更輕鬆。


——by 胡慎之

作者介紹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胡慎之心理


其實也沒什麼不好說,如果還小就不說,說了也聽不懂,如果懂事了又或者長大了那就直接告訴他,現在的孩子很聰明會懂得,當今社會離婚率這麼高,小孩子也見怪不怪了,不怕,直接告訴他就好了啦!


自信的女人一定幸福


謝邀,今天還在和閨蜜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她覺得和她老公的婚姻已經沒有維持下去的必要了。現在,在她的心裡,唯一擔心的是她的女兒,不知道該怎麼去給孩子交代,怎麼去告訴孩子而又不讓她不受傷害。其實現在的孩子,他們關心的也許就不是咱們所擔心的,她閨女問,那我以後得生活費誰給?我覺得應該跟爸爸生活,她們想的首先是自己,我閨蜜告訴她,我和你爸爸離婚,就是我要和你爸爸分開生活,但他還是你爸爸,就是不是我老公了。我覺得她這種回答倒挺有意思,孩子也會接受,你不防也這樣用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