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③|台灣青少年團輔方案:「愛到無路可退」——愛情迷思篇

干货分享③|台湾青少年团辅方案:「爱到无路可退」——爱情迷思篇

(小編的絮叨:這是一個系列,都是臺灣地區的同仁們設計的青少年團體輔導方案。前面發了兩套方案,大家反響蠻大,我也蠻有成就感。在這個系列裡,我不過是個搬運工,但給大家搬來的都是乾貨。上次有朋友留言說需要青少年情感方面的團輔方案,一看正好有,今天就先發這個了。還有朋友留言說就是衝著留言區來的,這個我還真沒想到。哥就是個粗人,人民的搬運工。)

方案目標:

1、瞭解“愛情”的成因---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影響。

2、認識“愛情”的類型及其衝突。

3、愛情迷思的瞭解及澄清。

適用對象:

國中三年級學生(大陸初三或9年級)

學生背景分析:

正值青春期,對異性有所好奇,卻因現實生活中資訊媒體接觸不當,產生許多對“愛情”的過度幻想及迷思。

更由於多屬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小孩,父母平時因忙碌於工作,對小孩的學習狀況較不清楚,所以同儕間彼此互相影響力很大,課業學習動機不強,而多欲在畢業後即就業。

人數:40人

時間:45分鐘

材料:

1、錄音機二臺

2、錄音帶:張震嶽【愛的初體驗】專輯、彭佳慧【過程】精選輯

(小編建議:這個方案是以前的,歌曲可能不適合現在的“二次元”了,可能需要大家另外選擇歌曲。我自己也不熟悉現在的“二次元”,所以沒法直接給大家推薦,不過,《小蘋果》啥的就算了)

3、道具:椅子、桌子、飲料、報紙及傘

4、海報:寫下活動主題名稱(海報可以用PPT或“創可貼”自己設計,不知道“創可貼”的諮詢師不是個好編輯。)

理論依據:

(一) 愛情理論

Saxton(1990)將愛分為四類:

浪漫之愛(romantic love):可能具排它性及佔有性,可能終伴一生,也可能轉換成其它類型的愛,亦有可能稍縱即逝。

性慾之愛(sexual love):由社會交換的角度來看,施與愛能對等才能稱之為性慾之愛。

伴侶之愛(companionate love):多呈穩定及友誼色彩。

利他之愛(altruistic love):為無私之愛,是在愛情歷程逐漸發展出來的,也是愛情長久的必要成份。

社會學家將J.Lee(1977)將愛分為六種類型:

浪漫之愛(eros;romantic love):以理想化的外在美為基礎且充滿浪漫激情的愛。

遊戲之愛(ludus;game playing love):視愛情為獲對方青睞的挑戰性遊戲,避免投入過多情感而不停更換對象,享受過程樂趣。

友誼之愛(storge;friendship love):為一種共同成長的平穩之愛,亦較無變動激情的愛。

佔有之愛(mania;possessive love):對情愛的需求是強制的、排他性且情緒起伏亦較大。

現實之愛(pragama;pragmative love):為條件式的愛。

利他之愛(agape;altruistic love):視愛為不求回報之愛。

Sternberg(1988)提出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三元素為親密、熱情和承諾:

浪漫之愛:親密與激情所組成的愛。

同伴之愛:親密與承諾所組成的愛。

昏庸之愛

:激情與承諾所組成的愛。

完美之愛:親密、激情與承諾的交互作用,意謂真愛的本質。

(二)戀愛的分類

Huston將戀愛分為四類

加速—停止型:起初進展極快,然後逐漸緩慢,無法走入婚姻。

加速型:速度不若加速--停止型快,走得順暢,感情有增無減,終入婚姻。

中度型:速度較前兩型慢。

延長型:步調慢,長路多年,也許有結果,也許說分手。

根據愛情理論中的愛情類型可發現每種類型都有其特殊之處,每種類型的形成事實上與個人特質有所相關。

每個類型所帶來的可能影響及其組合成份,是想呈現給學生的部分。因為在這背景下的學生常因所接觸媒體的不當影響,使得對愛情有過度的期待及完美的要求,這都會因而產生許多的迷思部分。

這是在整個單元活動設計中最急於帶給學生的觀念澄清方面,所以會借這在許多描寫愛情的流行歌曲中去尋找一般所謂的愛情為何及這樣的觀點的適用性,配合講述來加以澄清。

另外,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去體會當自己身為此情境中時,他所呈現的方式與太度為何來加以省思自己較深層的部分,希望達自我探索,瞭解自己的愛情觀為何。

參考書目:

1、《兩性教育(三版) 》劉秀娟 著 揚智出版社

2、《性教育 》晏涵文 等著 性林文化

實施方式

暖身活動:5分鐘

播放彭佳慧《愛到無路可退》,使學生先明瞭這次課程的主題所在。

【相見恨晚】10分鐘

瞭解“愛情”的成因——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影響。

先以彭佳慧的《相見恨晚》連接暖身,再以講述法讓學生了解“情感”的產生除了受荷爾蒙等生理影響之外,心理發展及社會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影響。

【愛的初體驗】15分鐘

認識“愛情”的類型及其衝突。

以角色扮演方式讓學生呈現在“愛情”中的情侶可能產生的組合、相處型態及衝突的類型,藉以讓學生體會角色中的真實感受。進行期間搭配播放張震嶽【愛的初體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心情分享:針對角色扮演部份來分享自己的感受。

【因為我愛你】10分鐘

愛情迷思的瞭解及澄清。

播放片段歌曲後,先了解學生期待中的理想愛情為何,再針對其間的愛情迷思部份做澄清及解說;也讓學生了解在愛情中的付出是相互的而非單一式。同樣以此首歌做為Ending。

(小編絮語:此為“臺灣青少年系列團輔方案”第3彈。截止目前上篇推文已經有139人點贊嘍!!!今天仍然熱切期待各位的大拇指呦!手頭的幾十套團輔方案將陸續發佈出來!)

更多幹貨,可點擊直接閱讀

大會社群福利

昨天1879心理師楊曉舟老師在1879研習社內部做的一個微課分享,講完以後群裡炸鍋了。今天我央求1879的人給了這個音頻,發在這裡,大家可在留言區一同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