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④|台灣青少年團輔方案:「生涯的十字路口」——生涯決策篇

Gottfredson的理論提出了一個生涯抉擇的模式,隨年紀的增加,每個階段重視的重視的因素不同,例如:大小(3-5歲)、性別(6-8歲)、社會評價(9-13歲)與個人才智、內在獨特自我(14歲以上)等因素(Helwig,2001)。

在成長的過程中,依次刪除不適當的職業選項(此一過程稱為志向設限),以縮減可考慮的職業選擇範圍(稱為社會空間),並進行深入的探索,從中挑出「可取得」之教育或職業選擇,,而且愈來愈重視個人與趣和能力能否勝任,拒絕一些夢幻的職業選擇。

學者劉淑慧擴充Gottfredson的理論,針對國中生提出對自我生涯決定(教育選擇)時所採取的模式及歷程做研究,將其選擇歷程分為三階段:1.覺察任務階段。 2.設定範圍階段。 3.形成決定階段(劉淑慧,民91年)。

研究結果發現「覺察任務階段」大部分在國一時完成蒐集升學信息。「設定範圍階段」多在國中三年級時,將所有選項刪除至二至五個選項。「形成決定階段」多在收到基本學力成績單後才深入研究可以選擇之學校,再做最後決定。

三、PIC 生涯抉擇理論模式及「計算機輔助生涯輔導系統」

Gati 和 Asher 在2001年 提出PIC 生涯抉擇理論模式(引自Gati, Saka & Krausz,2001),本模式與Gottfredson的理論有點類似,將生涯抉擇分為篩選、深度探索、抉擇三個階段。

「篩選」階段為透過一系列的過濾程序使聚焦於一個小範圍的職業偏好。「深度探索」階段乃蒐集所有職業偏好的相關信息並比較驗證該職業與個人的適合程度。第三階段就是做「抉擇」,從可能的職業中選擇一項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依據上述理論,以色列於1995年合併了國內的計算機化信息、諮商系統─ MBCD 、 COI 、 HEI 成 CACGSs (Gati et al.,2001)。

其實原本每一套系統皆有不同的目標並聚焦於不同的生涯抉擇階段。其中MBCD 的功能為「篩選」階段,本系統提供43個可能的因素,使用者透過一系列的過濾程序聚焦於一個小範圍的職業偏好。

COI 及 HEI 乃是「深度探索」階段,蒐集所有職業偏好的相關信息、訓練課程、先備知識與個人的適合程度。其中COI 提供了五百種職業簡介並提供該職業所需的資料和訓練機構的相關訊息,HEI 主要是協助升學的功能。

總之,CACGSs 協助個案做出生涯抉擇,其中成效不彰的地方為處理案主的內、外在衝突上。這也就是「計算機輔助生涯輔導系統」畢竟只是一部機器,缺少人與人間「面對面」的效果,只有透過諮商員才能對個案的複雜信息做明確的歸納或處理。

貳、方案設計理論

上述的三種理論皆談到生涯得經由決策的過程,其中劉淑慧教授研究的「國中生」對自我生涯決定(教育選擇)的選擇歷程分為三階段:1.覺察任務階段。 2.設定範圍階段。 3.形成決定階段。

其中「覺察任務階段」多在國一時完成,不在本方案的討論範圍。「設定範圍階段」多在國中三年級時,將所有選項刪除至二至五個選項。

「形成決定階段」多在收到基本學力成績單後才深入研究可以選擇之學校,再做最後決定(劉淑慧,民91年)。此時教師若能提供良好的服務,學生應可順利經歷「設定範圍階段」及「形成決定階段」,所以擔任國三導師及輔導教師均責任重大。

叄、結論

國三生的確有生涯探索的需求,而生涯成熟和青春期中的自我覺察程度、職業的知識,與發展出的生涯規劃能力之間,有密切關係存在。

而團體輔導所能為他們做的,除了信息上的提供,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藉著一些活動來增進同學們對自己的覺察力,當對自己覺察愈深,自我認定愈清晰時,想必生涯成熟度也會跟著提升,將形成更明智的抉擇。

肆、 參考書目

金樹人(民80年)。生計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天馬文化事業公司。

劉淑慧(民83年)。生涯輔導--基礎理論篇。學生輔導通訊,30,16-26。

劉淑慧(民91年),國三學生選擇甄選入學學校之抉擇歷程與其影響因素。中華輔導學報,11,71-124。

伍、方案目標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性向及特質,進而對「升學」及「職業」有更進一步的自我探索。

陸、方案設計單元目標

單元

單元名稱

單 元 目 標

許我一個未來

認識國中畢業學生進路選擇

生涯的十字路口

認識並瞭解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

生涯翹翹板

認識做生涯決策的技巧

生涯行動派

訂定生涯計劃並以具體行動實踐

柒、 活動設計

第一單元







































主題名稱

許我一個未來

適用年級

國三

適用人數

40人

教材來源

編制日期

92.7.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方法

講授、分享、幻遊活動

帶領日期

92.7.29

編制人員

廖晉斌

高先瑩

設計參考

劉淑慧(2002) 1.設定範圍階段; 2.形成決定階段

教學資源

1.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

2.幻遊音樂

3.國中學生進路圖(附件一)

設計構想

1.利用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引發學生探索生涯的動機。

2.以幻遊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

3.國中畢業學生進路圖提供學生具體明確的生涯信息。

學生分析

國三學生馬上面臨畢業後人生另一階段的生涯抉擇,多數學生在課業壓力及缺乏適當的引導下,並未有機會澄清及思考自己的生涯進路。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

1.認識國中畢業學生進路選擇

1-1能說出國中進路選擇有那三種

1-2能分辨不同進路的差異

二、情意

2.發抒及分享自己面臨生涯抉擇的感受

2-1能說出面臨抉擇的感受

3.能感受自己對生涯期待的態度

3-1能以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涯抉擇

三、技能

4.能說明自己的生涯期待

4-1能說出自己的生涯期待

方案目標

活 動 內 容

時間

備註

一、準備活動

1.前一堂課預告此次單元內容,邀請學生於課間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以及蒐集瞭解國中畢業生的進路選擇

2.準備播放歌曲及幻遊活動音樂帶及播放工具

3.製作國中學生進路圖海報

海報

作業單

二、發展活動

1.引起動機

10分鐘

1-1播放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引出課程主題

1-2邀請學生自由分享畢業在即,面臨生涯選擇的情緒及感受

1-3教師回應並統整學生的分享,鼓勵學生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未來

2.條條大路通羅馬

10分鐘

2-1教師邀請學生回答所知道的國中畢業生的進路選擇有哪些?

2-2教師以國中學生進路圖海報統整,並補充說明學生答案,以提供學生具體明確的相關信息

3.許我一個我的未來

20分鐘

3-1教師以幻遊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


三、結束活動

5分鐘

3-1教師統整課程內容

3-2預告下次「生涯的十字路口」單元,請學生回去思考自己做生涯的決策時會受哪些因素影響

第二單元















































主題名稱

生涯的十字路口

適用年級

國三

適用人數

40人

教材來源

編制日期

92.7.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方法

講授、角色扮演、分享、作業單

帶領日期

92.7.29

編制人員

廖晉斌

高先瑩

設計參考

劉淑慧(2002)1.設定範圍階段。 2.形成決定階段

教學資源

1.「生涯的十字路口」作業單(如附件二 )

2. 角色名牌

設計構想

1.利用角色扮演學生引發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

2. 「生涯的十字路口」作業單能使學生具體澄清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

學生分析

國三學生畢業後即將面對人生重要的生涯抉擇,在決策時往往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因此需協助學生澄清不同因素對個人生涯抉擇的重要性,以能進一步做出最適切的選擇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

1.認識並瞭解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

1-1能說出三種生涯抉策因素

二、情意

1-2能說出二種因素對自己的影響

2.能瞭解各因素的影響及感受

2-1能明瞭各因素的影響內涵

三、能力

2-2能說出對各因素影響的感受

3.能澄清自己對各個生涯決策影響因素的重視程度

3-1能說出各因素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4.能分享完成作業單的感受

4-1能完成生涯十字路口的作業單

方案目標

活 動 內 容

時間

備註

一、準備活動

角色名牌作業單

1.前一堂課預告此次單元內容,邀請學生於課間思考自己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

2.準備角色扮演所使用的角色名牌

3.教師事先參考相關研究並實際瞭解影響學生生涯決策的因素編擬「生涯的十字路口」作業單

4.將學生分成合適大小的討論小組(一組4-5人)

二、發展活動

1.角色扮演

20分鐘

1-1教師分享個人做生涯決策時受各種因素影響的經驗

1-2教師邀請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包括人、事、物等….)

1-3教師將學生提到的影響因素中的相關角色寫在角色名牌上,並徵求自願者扮演該角色

1-4教師引導各角色的扮演(當你在考慮畢業後要….爸爸會說…..媽媽會說……..老師會說…..同學會說…死黨會說….報紙說…..)



2.生涯的十字路口

20分鐘

2-1 教師分發作業單並說明填寫方式

2-2 小組討論分享作業單內容



三、結束活動

5分鐘

3-1教師統整課程內容

3-2教師預告下一單元「生涯翹翹板」

第三單元






















































主題名稱

生涯翹翹板

適用年級

國三

適用人數

40人

教材來源

生涯與生活(黃天中等著,桂冠)

編制日期

92.7.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方法

講授、分享、作業單

帶領日期

92.7.29

編制人員

廖晉斌

高先瑩

設計參考

劉淑慧(2002)1.設定範圍階段。 2.形成決定階段

教學資源

1.平衡單示範海報

2.「生涯平衡單」作業單(如附件三、四、五)

設計構想

1.平衡單示範海報---藉由有趣的例子使學生更能清楚及熟悉

平衡單的功能及做法

學生分析

學生面臨目前多元性的生涯選擇,需要學習有效的決策技巧,以做出適切的生涯選擇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

1.認識做生涯決策的技巧

1-1能瞭解平衡單的設計目的

1-2能瞭解平衡單的使用技巧

二、情意

2.體會抉擇的困難及情緒

2-1能明瞭選擇的困難

三、能力

2-2能說出面臨選擇的感受

3.能學會做生涯決策的技巧

3-1能做出平衡單

3-2能說出平衡單的結果

方案目標

活 動 內 容

時間

備註

一、準備活動

1.準備平衡單示範海報

2.編擬「生涯平衡單」作業單

平衡單

3.將學生分成合適大小的討論小組(約一組4-5人)

二、發展活動

1.左右為難

5分鐘

1-1教師以買衣服的例子點出課程主題﹕當我們在面臨各種選擇情境時,該如何去分析各項方案的利弊得失,以做出最合宜的決定?

2.平衡單

30分鐘

2-1教師以選擇配偶為例示範平衡單的使用時機及方式

2-2分發作業單並說明填寫方式

2-3小組討論分享作業單內容

2-4 各組分享討論心得

三、結束活動

5分鐘

3-1教師統整課程內容

3-2教師預告下一單元 「生涯行動派」

第四單元

























































主題名稱生涯行動派適用年級國三適用人數40人
教材來源編制日期92.7.單元時間45分鐘
教學方法講授、作業單、
帶領日期92.7.29編制人員廖晉斌
實做高先瑩
設計參考劉淑慧(2002)1.設定範圍階段。 2.形成決定階段
教學資源「生涯行動計劃」作業單(如附件六、七)
設計構想「生涯行動計劃」作業單能協助學生找出能達成生涯期待的具體行動,使學生逐步完成個人的生涯期待
學生分析認識國中畢業學生進路選擇;認識並瞭解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認識做生涯決策的技巧
教學目標單元目標具體目標
一、認知
1.統整前三次課程內容1-1認識國中畢業學生進路選擇
1-2認識並瞭解做生涯決策時的影響因素
1-3認識做生涯決策的技巧
二、情意
2.建立生涯規劃及生涯決策的觀念2-1能瞭解做生涯決策的迫切性
2-2能體會做行動計劃的重要性
三、能力
3.能訂定生涯計劃並以具體行動實踐3-1能說出前三次課程的大概內容
3-2能擬訂自己的生涯計劃
3-3能完成行動作業單
方案目標活 動 內 容時間備註
一、準備活動
1.教師統整前三次課程內容
2.編擬「生涯行動計劃」作業單
3.將學生分成合適大小的討論小組(約一組4-5人)
二、發展活動
1.時光隧道
1-1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前三次課程內容
1-2邀請學生自由分享三次課程下來的所學及心得
2.生涯行動計劃
2-1教師以心動不如馬上行動鼓勵學生運用課程所學,擬定具體的生涯行動計劃(提醒學生要具體可行,避免好高騖遠)
2-2分發作業單並說明填寫方式
2-3鼓勵學生檢核及反饋彼此的生涯行動計劃

(小編絮語:劃重點!!!小編今天的KPI是轉發量,各位美麗帥氣的粉絲寶寶們,明天的雞翅靠大家啦,右上角分享轉發走起!!!)

更多歷史乾貨,可點擊直接查閱

大會社群福利

心理學需要科普

但最有價值的科普

不是碎片式的講座

而是真正可以改變生活的內在成長

正如我們每一個都曾經或正在感受的

成長,是唯一的幸福之道

我們發起了一個心理師影響力養成與知識變現計劃——網紅計劃

期待您的垂詢與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