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秦腔演員爲什麼去到甘肅發展?

鳳150187527


陝西的秦腔演員為什麼去甘肅發展,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陝西在全國來說是一個文化大省,在西北五省區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其它戲曲文化方面,相比較而言,比西北其它幾個省,區都要略勝一籌。自古以來秦腔界名家大部分都出自陝西,遠的不說,就象活周仁任哲中,嚴振俗,王輔生,李正敏,田德年,肖若蘭,肖玉玲……等,人材濟濟,多不勝數,層出不窮,士兵之中挑將軍容易而將軍陣中挑將軍,就相當因難了。要想在陝西秦腔界出人頭地,是比較困難地。因此,很多人選擇去外地發展。象著名丑角演員孫存蝶,西北花臉王張蘭秦等都是陝西人,而是在甘肅出了名。這種現象,就和現在很多內地人材去邊遠落後地區謀求發展是一個道理。其二,陝西人唱秦腔為什麼容易唱好呢?秦腔泰斗幾乎都出自陝西,是陝西人比其它幾個省區的人聰明嗎?非也。由於秦腔對於咬字的要求非常嚴格,評價一個秦腔演員唱功好不好,正宗不正宗,首先要求字正腔圓,如果咬字不準,腔拉的再好也不是正宗的秦腔,自古以來唱秦腔用的是西安方言,因此名家多出自西安周邊的周至,戶縣,長安,渭南一帶,這些地方被人稱做"戲窩子",而同是陝西的西府寶雞地區,說話西府口音濃重,學唱秦腔第一步先要糾正咬字發音,比起西安周圍幾個縣的人學唱秦腔要難一些,更別說其它省區,由於地域不同,說話當地口音重,唱正宗的秦腔就更難上加難了。由於陝西秦腔人材眾多,名家林立,一個二流演員,想要在陝西發展,出人頭地是比較困難的,而到其它秦腔薄弱的地區去發展,更能受到重視,更受歡迎,甚止可以當把式,當師父,當領導。同樣一個人受到領導重視,培養了就是人材,反之將會被埋沒。不過二O一七年看了陝甘秦腔爭霸賽,發現甘肅近年來也湧現出好多秦腔唱得很棒的演員,真是難能可貴,向這些為秦腔事業的發展和繼承做出貢獻的秦腔新秀們致敬。以上所言,是筆者的淺見,意在拋磚引玉,歡迎專家,內行不吝賜教。



秦一農夫


對秦腔劇種相比陝西等地來說,甘肅有很大的文化市場,它有不定期和定期的地方民俗,如:廟會、物資交流、瓜果蔬菜、工程峻工等等場合都需要唱秦腔大戲來助興,各地廟會更為廣泛。在甘肅的市場是很大的,據統計一個縣裡一年春臺和秋臺大約要多到二、三百臺戲,甚至三、四百臺場次戲,單靠本地專業和業餘劇團,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的,當今社會人們在享有物質生活的同時,更注重精神享受和重視民俗,如陝西幾個大團:易俗社、三意社、研究院等到甘肅唱幾天戲價就得幾拾萬,地縣級也得幾萬。有句話說:陝西唱戲,甘肅養戲,也就是講的這個典故,所以說甘肅的市場對秦腔人來說具有很大的潛力和誘惑力的。


手機用戶傲立雪霜


秦聲隴音。秦腔的發展本身就是兩地共同促進的。演員交流很正常。對於秦腔演員來說,把最好的節目帶給喜歡的觀眾,同時又可以增加收入。對於戲迷來說,做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不同流派的表演,雙贏的局面。




斜陽染夢


樹挪死,人走活。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這麼多人岀去打工,陝西的人去廣東打工都大把多,因為他們走岀去才能有發展,才能掙到錢。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必須走岀去。水不流動就是死水,流動了才活。


LGZQS


秦腔的發源地不管在哪裡!但秦腔本身就是方言戲。用陝西腔唱出來的戲有味。甘肅人愛秦腔的未必比陝西人少。但唱的好秦腔的,整體而言還是比陝西人少。假如我們甘肅人人都唱的好。陝西來的演員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就事論事。


雪中飛227257727


甘肅省是個秦腔興勝的地方,父老鄉親們愛看秦腔,愛聽秦腔,但秦腔發源地在陝西,甘肅秦腔實力不及陝西,專業演員少,相對落後,再者甘肅寺廟較多,每年都要定期演唱秦腔,這樣為秦腔演員提供了時間和空間,陝西秦腔在甘肅有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