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羡慕日本队是假的,中国足球缺“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

世界杯小组赛首轮,日本在开局多打一人的优势下吃进强敌哥伦比亚。有国内媒体泛酸说“胜之不武”。次轮,日本在两度落后的劣势下强硬逼平塞内加尔。而这次,我没再听到酸腐的杂音。

这是亚洲与非洲最顶级球队间的较量。看看吉田麻也和长谷部诚脸上的杂草就可知战斗之惨烈:日本球员在身体完全被碾压的危势下,每一次争顶都拼尽全力。

说不羡慕日本队是假的,中国足球缺“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

说不羡慕是假的。

看日本队踢球,脑子里就会蹦出一个词——合理:“双一流”的战术素养和跑位意识,流畅的配合、精准的长传、稳健的停球。尤其是面对非洲“黑又高又硬”的抢逼围,日本球员仍能从容拿球或者是把球聪明地摘出去。

我发现日本队的每次传球都附着着智慧:他们不会输出“刀山球”,不会令接球方感到困苦难受——而是会令队友更为舒适从容地持球攻。

说不羡慕日本队是假的,中国足球缺“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

这让我想到了巴萨名宿哈维诠释传球精髓的金句:“对于那些数据统计者而言,球传给队友,队友能接到就是成功传球。队友的确成功控制住了球,但他的身后有四名对方的球员,所以这其实是个糟糕的传球。对于好传球的定义应该是找到那些没有被严防死守的队友,但这是数据体现不出来的。如果你只是将球传出去,把困难留给队友,那在我看来这些数据是毫无意义的。我的确有不丢球的责任,但我也有责任确保队友不丢球。换句话说,顶级球队和中等球队的差距就在于传球的质量上。”

“如果你只是将球传出去,把困难留给队友,那在我看来这些数据(传球成功率)是毫无意义的”。当我看着日本队员为队友着想的喂饼式传球,我脑海中便会跳出哈维这段重点讲话。

说不羡慕日本队是假的,中国足球缺“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

众所周知,日本足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师从巴西足球,走南美技术流风格,并且一路坚持下来。经过20多年虚心又坚定的学习、借鉴,日本足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战术风格,在亚洲独树一帜,被称为“亚洲的巴西队”。

反倒是,巴西队似乎丢掉了他们曾引以为傲的桑巴舞步,变得缺乏创造性和活力,只能够仰仗球星电光火石的灵光。

说不羡慕日本队是假的,中国足球缺“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

日本出线形势一片大好。本场赛后,我读到了日本青训名帅高岛雄大对中国足球的一段告诫,发人深思。他说:“我们从20年前,就开始学巴西。与中国相比,最根本的差别在于,虽然我们20年来都在学巴西足球,但是我们没有因为西班牙强就学西班牙,德国强就学德国。但同时我们也没扔掉其他国家好的地方和其他国家可以吸收的东西,但我们学巴西足球的总原则没有变过。”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捣腾巴西足球、德国足球、西班牙足球,更是聘请过塞尔维亚、荷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主帅,却没有一条路能坚持走下去。越学越混搭,越学越类犬,最后还是一地鸡毛的中国足球。

去看看日本足球的白皮书,你就会知道日本队的成功绝非偶然。

说不羡慕日本队是假的,中国足球缺“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

2005年,日本足协提出了“2005宣言”。《2005宣言》在谈到具体目标时称:“2015年时,日本国家队排名世界前10,足球人口增加到500万;2050年之前,足球人口增加到1000万,日本重新单独举办世界杯,日本国家队夺得世界杯冠军。”

2015年,日本足协又拟定了《2015年宣言》,为旨在2050年夺得世界杯冠军的日本足球设定了新路径:2015年进入世界杯前15,足球人口达到500万;2050年夺得世界杯冠军,足球人口达到3千万。

相比日本足球,中国足球相关人士显然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战略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