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新聞早發布」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奈曼新聞早發佈」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奈曼新聞早發佈」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2018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初三

天氣 多雲 23~35°C

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

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時

本期內容提示

■ 奈曼旗上半年工業經濟支柱企業產銷兩旺,經濟效益大幅攀升

■ 內蒙古仁創沙產業有限公司入圍自治區2018年第二批83戶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

■ 精準扶貧在行動

■ 信息速覽

■ 閱讀經典

奈 曼 要 聞

●奈曼旗上半年工業經濟支柱企業產銷兩旺,經濟效益大幅攀升。全旗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1—6月份,完成工業總產值11.23億元,實現增加值2.36億元,同比增長4.5%;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3億元,同比增長9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和價格實現了“雙增長”,其中鎳鐵產量4.62萬噸、同比增長1.2%,價格9920元/噸、同比上漲29%;覆膜砂產量2.75萬噸、同比增長22.8%,價格805元/噸、同比上漲7.9%;水泥產量40.3萬噸、同比增長27.6%,價格330元/噸、同比上漲14%;熟料58.25萬噸、同比增長9.4%,價格350元/噸、同比上漲25%。和誼公司、中聯水泥扭虧為盈分別盈利2100萬和1004萬,宏基水泥利潤同比增長了272.7%。

●近日,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對自治區2018年第二批83戶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公示,內蒙古仁創沙產業有限公司進入此次公示,這是繼白音杭蓋食品有限公司後,奈曼旗第2家入圍企業。

(以上信息由旗委辦綜合整理)

精準扶貧在行動

●駐村工作隊攜手愛心企業家助力精準扶貧。7月13日,明仁蘇木豐勝村駐村工作隊聯合奈曼旗正宏房屋建築工程施工有限責任公司、通遼市金廈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2家企業,舉行扶貧幫困愛心捐贈活動。

「奈曼新聞早發佈」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此次愛心捐贈活動,愛心企業家們向豐勝村貧困戶--嶽有財家捐贈了10000元人民幣。其中,奈曼旗正宏房屋建築工程施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曹傑鵬捐贈3000元、通遼市金廈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茹捐贈3000元、奈曼旗正宏房屋建築工程施工有限責任公司項目部經理--塗長燕捐贈2000元、奈曼旗正宏房屋建築工程施工有限責任公司項目部經理--田作平捐贈2000元,表達了愛心企業家心繫群眾、扶貧幫困的濃情厚意,給豐勝村的貧困家庭送去了關懷和幫助。

●駐村工作隊積極培育支柱產業促增收。治安鎮二號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培育支柱產業年內實現集體收入2萬元戶均增收1000元。

「奈曼新聞早發佈」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治安鎮二號村2018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人,多數為因病致貧。針對該村具體情況,工作隊制定“日跟進”“周分解”“月彙總”“季算賬”“年脫貧”五步工作法,力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拔掉貧困戶窮根子,來自市廣播電視臺的第一書記達胡巴雅爾通過多方努力,為村裡引進了通遼晶科光電能源科技公司建設的分佈式光伏發電站。一二期工程共投入300萬元,在二號村100戶村民家房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每戶為3千瓦,每個月為項目戶提供110度免費電。如今,光伏發電試驗站已經建成,日前有5戶貧困戶併網試發電,預計8月份完成一期50戶併網發電。該項目將全村貧困戶,低保五保戶,邊緣戶全部覆蓋,為貧困戶提供免費電源。該項目期為25年,每戶每年收益1000元,公司還負責貧困戶屋頂防水維修25年。此外,公司每年注入2萬元的資金,壯大村集體經濟。光伏發電產業將有效防止返貧和再致貧,將作為二號村的支柱產業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信 息 速 覽

● 奈曼旗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假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1名,搗毀銷往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假藥生產、倉儲窩點3處,查扣假藥100餘種5000餘盒,散裝假藥1000萬餘粒,涉案金額高達600餘萬元。查扣打碼機1臺、封裝箱1臺、外包裝袋100餘種8000萬個、銷貨清單16本、藥用模具70餘種、涉案車輛3臺、手機140餘部、假身份證3張。

「奈曼新聞早發佈」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奈曼旗充分運用黨員教育“空中課堂”,對貧困村、貧困人口開展精準扶貧培訓。該旗依託會議專網,把嘎查村黨教中心“空中課堂”與北疆先鋒直通車、北疆先鋒大課堂等平臺互聯互通,根據貧困村、貧困人口因地施材,有效增強了貧困村、貧困戶的教育培訓。截至目前,開展脫貧攻堅專題講座12期,培訓貧困人口914人次,查詢各類信息180條(次),在線答疑解惑23人次,視頻互動交流68人次。

●奈曼旗2018年飛播造林項目近日在飛播造林飛機使用、飛播造林項目地面服務及播區處理、飛播造林種子、飛播造林項目埋設機械沙障等四個方面對外進行了公開招投標,目前招投標工作基本接近尾聲,下一步將在播區有有效降雨後擇機進行飛播作業,播區處理及埋設機械沙障等工作將按施工方案有條不紊進行。2018年全旗飛播造林任務5萬畝,工程預計總投資800萬元,地點位於葦蓮蘇鄉興安莊、葦蓮蘇、大營子三個村集中連片的荒沙裡。飛播種子以錦雞兒為主,採取灌草混交的方式,混有少量苦參、沙米、甘草。

●7月13日,奈曼旗財政局召開專題保密工作會議。會上傳達了旗保密局檢查整改意見,並就下一步保密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會議要求,要提高認識,創新工作思路,切實將保密工作做實做細。要完善相關保密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對於旗保密局查擺的問題立行立改,確保將保密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對內外網使用、網存儲涉密文件、U盤使用等做了明確要求,助力財政保密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閱 讀 經 典

為慶祝建黨97週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推出12集大型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以極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極為專業的音頻製作向海內外受眾奉獻精彩的“有聲版”《梁家河》。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記錄梁家河幾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今天推出第五集“修身”。

第五集 修身

修身來自奈曼政務

00:00

25:08

節選:

習近平一面進行著他的農民化實踐,一面在書中汲取著精神、思想上的營養。

“那個時候,除了勞動之外,一個是融入群眾,再一個就是到處找書、看書。”習近平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這代人自小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上山下鄉的時候,我15歲。我當時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去做,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

在梁家河人的印象裡,習近平常看磚頭一樣厚的書,吃飯時在看,上山放羊時,手中還不忘拿書閱讀。

那時因為不通電,天黑後不久,整個梁家河就早早地進入了夢鄉。只有習近平的窯洞還透出一絲光亮。沒有人知道,這微弱的燈光給習近平帶來了怎樣的光明。

在延川縣插隊的北京知青來自北京十多所學校,其中清華附中、五十七中等學校的學生多有家學淵源,他們都是揹著書來到延川的。大家交換著看書,竟形成了一個愛讀書的小氣候。

在接受《學習時報》記者採訪時,戴明說:“我和近平都看過一部書,是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簡編》。書名雖然是‘簡編’,但實際是厚厚四大本。我和近平都從頭到尾認真地讀過這部書。對我而言,大概就是讀過了,瞭解了歷史,豐富了知識。而對於近平來說,他就會有思考、有借鑑、有批判。”

習近平是個書痴。一位來自北京五十七中的學生說他有本《浮士德》,習近平跑了30里路去找他借,說:“借我看看吧,我肯定還你。”

“我看了也是愛不釋手。後來他等急了,一到趕集的時候,就通過別人傳話,要我把書給捎回去。過了一段時間,他還是不放心,又專門走了30里路來取這本書。我說,你還真是到家門口來討書了,那我還給你吧。”習近平講述了他對《浮士德》的痴迷。

習近平還讀過許多俄羅斯作品。他後來回憶說:“我們那一代人受俄羅斯經典的影響很深。看了普希金的愛情詩《葉甫蓋尼·奧涅金》,後來我還去過敖德薩,看那裡留下的一些詩人痕跡。我很喜歡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說英雄,誰是英雄啊?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當時,在梁家河的山溝裡看這本書,那種感受很強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有深度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是最有廣度的俄國作家,兩相比較,我更喜歡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我更喜歡的是《戰爭與和平》,當然《復活》給人很多心靈上的反省。我也很喜歡肖洛霍夫,他的《靜靜的頓河》對大時代的變革和人性的反映,確實非常深刻。

“車爾尼雪夫斯基是一個民主主義革命者,他的作品給我們不少啟迪。他的《怎麼辦?》我是在梁家河窯洞裡讀的,當時在心中引起了很大震動。書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為了磨鍊意志,甚至睡在釘板床上,扎得渾身是血。那時候,我們覺得鍛鍊毅力就得這麼煉,乾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們就出去摸爬滾打,下雨的時候去淋雨,下雪的時候去搓雪,在井臺邊洗冷水澡,都是受這本書的影響。

“俄羅斯還有一批藝術大師,像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畫家列賓等。我為什麼對列賓印象很深刻呢?當時,在農村還能夠發現一批美術雜誌,那是非常寶貴的資料,我就一本一本地看。其中,有一篇專門介紹列賓的油畫《意外歸來》,講一個流放的革命志士突然回家的場景,那幅畫給我深刻印象,那篇文章也寫得不錯。”

2013年3月,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我愛好很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

習近平說:“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2014年2月,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採訪,主持人間他讀過哪些俄羅斯作品,他列出了普希金、萊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眾多作家的名字和作品。看到習近平對俄羅斯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如數家珍,主持人十分驚訝:“我們俄羅斯好多人都沒看過這麼多。”

事實上,習近平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

小人書是他的啟蒙讀物。習近平五六歲時,母親齊心帶他去買了一套《岳飛傳》和一本《岳母刺字》。母親拿著小人書給他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習近平至今還記得他們母子之間的對話。

“把字刺上去,多疼啊!”

“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

習近平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並將其作為一生追求的目標。

“文化大革命”時,習近平隨母親搬到了中央黨校。在那兒他獲得了一次難得的讀書機會。按要求,中央黨校需要把書全部集中在科學會堂裡,負責裝車的師傅都認識他,便請他一起搬書。搬書的過程中,他就挑一部分留下來看。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成了他喜歡的讀物,以至於其中很多警句至今都能背下來。

插隊時,他到處找書,居然在鄉村教師那兒也有驚喜的發現,有《紅與黑》《戰爭與和平》,還有一些古時候的課本,比如清代課本、明代課本等。薛玉斌退伍返鄉時帶回來很多書,有《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等,他一本不落地借了去。延川當地創辦的一份文學報《山花》,也進入了他的閱讀範圍。通過《山花》,他認識了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路遙,兩人曾徹夜長談。路遙後來驚歎說,習近平比他小4歲,知識面比他要廣得多,志氣高得多。

“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文學經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習近平說。

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做了演講,闡述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演講中,習近平用《浮士德》中的人物“墨菲斯托”,回擊西方社會的“中國威脅論”,正是一種“脫口而出”。

習近平說:“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面對中國的塊頭不斷長大,有些人開始擔心,也有一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了必然是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儘管這種論調像天方夜譚一樣,但遺憾的是,一些人對此卻樂此不疲。這隻能再次證明了一條真理:偏見往往最難消除。”

後來,習近平跟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德國漢學家都說起過讀《浮士德》的感受,他說:“我當時看《浮士德》看不太明白。”他聽到了幾乎同樣的回答:“不要說你們了,我們德國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習近平說:“那看來不是因為我太笨。”

那個時代,習近平還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讀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劇本。莎士比亞筆下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訴的情感,都深深吸引著他。

在習近平看來,好的文藝作品不僅能給人啟迪,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相互瞭解、溝通的方式。對習近平而言,讀書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個不斷成長、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

【2018端午活動精彩瞬間】

「奈曼新聞早發佈」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奈曼新聞早發佈」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攝影/梁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