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爲什麼會敗給遠徵兵少的司馬懿?

歡迎讀者邊聽這首歌,邊看本文。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有三點令我萬分期待:一是臥龍諸葛亮與冢虎司馬懿的龍爭虎鬥;二是司馬懿平定遼東的公孫淵;三是司馬懿與曹爽近十年的明爭暗鬥。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司馬懿父子

然而,可惜的是,該電視劇中,諸葛亮與司馬懿之爭偏向三國演義、背離真實歷史,有誤導觀眾之嫌;至於曹爽與司馬懿的明爭暗鬥則宮廷戲十足,政治鬥爭也沒有那麼高深莫測,人物對答也沒有那麼博大精深,讓人看了深感遺憾。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諸葛亮

不過,這兩方面沒刻畫好,還不算是最令我失望的,最令我失望的是劇中將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淵的歷史僅用一兩句話就概括了,這極令我抓狂!

據我所知,這是司馬懿一生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場功業戰爭,可是《虎嘯龍吟》竟然一語帶過了,由此可見,該劇對人物的生平真是介紹得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今天我就是為了還原司馬懿這個人物,所以才認真地寫這場戰爭。

公元236年秋,盤踞遼東的公孫淵自立為燕王,並宣佈脫離曹魏的統治,正式起兵造反。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割據遼東、不甘雌伏的公孫淵

不久,身為魏國皇帝的曹睿聽說後,便別有用心地派鎮守關中的司馬懿率領四萬軍隊征討遼東。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魏明帝曹睿

公元238年2月,在準備好糧草、器械等物資後,司馬懿統領胡遵、牛金等關中舊部,率領四萬軍隊從洛陽出發向遼東挺進。

彼時的遼東,燕王公孫淵坐擁十餘萬兵馬,盤踞襄平堅城,佔據著遼河流域的地利,所以無論怎麼對比,任何人都不會覺得長途奔襲後,師老兵疲的司馬懿還能滅掉兵多城堅的公孫淵。

然而,八個月後,司馬懿就攻破了遼東的襄平城,斬殺了公孫淵父子,徹底平定了遼東。

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遠道而來且兵少的司馬懿能夠打敗兵多且以逸待勞的公孫淵呢?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司馬懿

本人認為,司馬懿能夠打敗公孫淵,主要在於:

其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因為司馬懿在戰前對公孫淵的戰略規劃和戰術行為廟算推斷得切合實際,所以他才能有所預謀、才能見招拆招地僅率四萬軍隊去戰勝僅想佔據遼河天險和襄平堅城的公孫淵及其十餘萬大軍。

孫子兵法有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開戰之前就能在廟堂預計出戰勢和勝負結果,那是因為我方籌劃周密、獲取勝利的條件充分;反之,如果開戰之前就預計到不能取勝的,那是因為籌劃不周、取勝的條件不充足。籌劃周密、獲勝條件充分,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不充分,就會失敗,更何況不作籌劃、不具備獲勝的有利條件呢?我們根據這些來觀察,就可以大概判斷出誰勝誰負了。

而司馬懿攻滅公孫淵的戰前謀劃,就堪稱三國名將對這段金玉良言的一例成功應用。

戰前,司馬懿曾就討伐公孫淵一事與魏帝曹睿詳細洽談。

曹睿問司馬懿:“愛卿若率領四萬軍隊去攻打公孫淵,那公孫淵可能會採取什麼策略來對抗我軍呢?”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虎嘯龍吟》中的曹睿

司馬懿從容回答:“依老臣所見,公孫淵的應對方案有三:上策是放棄城池而率領精銳軍隊預先逃竄至北方隱匿起來,避開我軍進攻而保全實力以為後圖;中策是部署精兵據守遼水天險而佔據地利,扼住我軍東進之路,務求防禦我軍於境外;下策是佔據襄平堅城與我軍打防守反擊戰。”

曹睿一聽便迫不及待地問道:“那依愛卿所見,公孫淵究竟會怎麼做呢?”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虎嘯龍吟》中的司馬懿

司馬懿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聰明的人能夠清醒深刻地知彼知己,並預先有所取捨。可是公孫淵呢,他貪利而不智、叛逆且不明,又怎麼會害怕人少的我軍而聞風逃跑呢?同理,他更不會捨得放棄堅固的襄平城而逃入苦寒北地以保全實力。同時,他還會認為我軍此番遠行四千裡征伐遼東,因為路途太遠,導致後勤供應難以持久。所以,他肯定會希圖我軍糧盡而返地與我軍打長期消耗戰,如他會命令軍隊先據遼水以拒我軍,而後再退守襄平以御我軍,這樣一來,他必將放棄上策而採用中、下兩策。如此,老臣便不會擔心他逃跑,老臣就會有充足的信心將他擒殺。”

曹睿聽後,連連點頭讚許,認可了司馬懿廟算的可行性。

總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正是因為司馬懿在戰前對公孫淵的戰略規劃和戰術行為廟算推斷得八九不離十,所以司馬懿才能有所預謀、見招拆招地僅率四萬軍隊去戰勝僅想佔據遼河天險和襄平堅城的公孫淵及其十餘萬大軍。

其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魏家大業大兵精糧足,有足夠的糧食和金錢支持司馬懿的長途遠征和長期征戰,這是司馬懿能夠戰勝公孫淵的最基本原因。

戰前,魏帝曹睿曾詢問司馬懿:“愛卿既然廟算得如此切合實際,那應該能戰勝公孫淵,只是愛卿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平定遼東呢?”

司馬懿謹慎思考片刻後,底氣十足地回答道:“老臣率軍征伐遼東,往返各需要百日,作戰需要百日,軍隊休整需要六十日,總共需要一年左右即可平定遼東。”

這時,有大臣出來反對,說國家財力不足以支持四萬大軍遠征一年。

魏帝曹睿卻說:“四千裡遠征討伐遼東,雖說要出奇制勝,但也應當依靠財力和實力,現在不是斤斤計較軍費的時候。”

由此可知,曹睿統治下的曹魏帝國具備支持四萬大軍遠征一年所需的財力,這是司馬懿戰勝公孫淵的最基本原因。

眾所周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雖說是敵我兩方軍隊實力的較量,但歸根結底打仗更是敵我兩方經濟實力的較量。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在數次北伐中均因缺糧而不得不退兵的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曹魏,明明軍隊實力一直佔據上風,卻屢屢敗退回漢中,就因為蜀國僅佔據益州一州,所用軍需物資,需要靠一州百姓的生產糧食、織造蜀錦來勉強支持,可是一州財力支持十萬蜀軍往往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所以司馬懿才能抓住此弱點,在軍隊實力不如蜀軍的情況下,採取堅守不戰待敵糧盡退兵後尾隨追擊的全勝戰略多次耗退諸葛亮。

同理,魏國派遣四萬軍隊討伐四千裡之外的公孫淵,往返需兩百日,進攻需百日,軍隊休整需六十日,如此保守估計下來,魏國要長途供應給四萬大軍一年的糧草和軍費,就以糧草為例,四萬人每天至少要吃掉四百石糧食(一石等於120斤),一年就得吃掉十四萬六千石(等於1752萬斤)。要準備這麼多軍糧,對於人口只有九十萬的蜀國和人口只有一二百萬的吳國來說,都是異常沉重且難以承擔的負荷,也只有天下土地三分佔據其二、擁有三百多萬百姓來生產軍資的大魏帝國才能勉強承擔此重任。

總之,曹睿有信心支持司馬懿率領四萬大軍用一年時間來遠征遼東,這是司馬懿能夠打敗公孫淵的最基本原因。

其三,在廟算準確、後勤無憂的基礎上,司馬懿根據廟算採取的軍事行動詭譎多智,能夠制人而不受制於人地打破敵人的遼河地利,所以他才能始終掌握戰場主動權地不斷打敗燕軍。

公元238年6月,司馬懿經過一百多天的艱難行軍,終於率領四萬兒郎攻至遼河西岸。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當時的遼東形勢圖

這時,公孫淵早已派猛將卑衍、楊祚率領數萬步騎,屯駐於遼河東岸的遼隧,燕軍深挖戰壕,築起高壘,南北縱列二十餘里,對司馬懿的來犯嚴陣以待。

很簡單,公孫淵的如意算盤果然如司馬懿所料,先佔據遼河天險並構築堅固壁壘,再隔河與魏軍對峙,待魏軍進攻不利後勤供應不上時尾隨追擊,以重演司馬懿多次打敗諸葛亮之故事。

然而,公孫淵想向司馬懿學習,司馬懿卻既沒有諸葛亮的後勤困難,又沒有學習諸葛亮的謹慎小心和不敢行險。

面對如此熟悉的戰術(畢竟是自己當年經常用的),司馬懿微微一笑,便否決了眾將想要率軍渡河進攻燕軍堡壘的提議,他高調下令擊鼓進軍,不過,全軍行進的方向卻不是向東渡河進攻燕軍,而是沿著遼河西岸向南進軍。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公孫淵部將卑衍

燕將卑衍、楊祚見到魏軍竟然撇下他們向南進軍,立刻便慌了,為了防止魏軍從南部向東渡河,他們趕緊率領全軍跟隨魏軍隔河相對地向南進軍。

數日後的一個深夜,當燕軍在遼河東岸緊緊追著魏軍行進多日,已疲憊不堪地休息時,遼河西岸的司馬懿則秘密下令:全軍將軍旗遍插在遼河岸邊以吸引燕軍注意力,同時留下五百精兵在當前魏軍營地虛張聲勢,其餘主力部隊悄然回頭向北進軍,敢有喧譁亂軍者斬!

於是,司馬懿率領魏軍主力在沿原路北歸的一個河流舒緩處放出大量早就製作好的木筏,並迅速組織魏軍搶渡遼河,等到天亮時,三萬餘魏軍已全部渡到遼河東岸。

魏軍渡過遼河後,司馬懿立刻命令全軍開始紮營並構築防禦工事,同時,司馬懿指揮全軍擺出一副想要進攻襄平城的態勢,以吸引卑衍、楊祚統領的燕軍。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公孫淵部將楊祚

卑衍、楊祚見魏軍主力已渡河,遼河天險已破,襄平城有被攻擊之危,便立刻指揮燕軍向司馬懿的主力軍發起進攻。

可惜,在雍涼之地與諸葛亮的蜀軍較量已久的司馬懿軍驍勇善戰、防禦紮實,燕軍猛攻了三次,皆不能攻破魏軍的防禦壁壘。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曹魏猛將牛金

在頂住燕軍的三次猛攻後,司馬懿抓住時機下令擊鼓出擊!頓時,蓄勢待發已久的魏軍,在毌丘儉、胡遵、牛金等猛將的率領下開始正面猛衝燕軍,本已衝擊過三次而士氣體力衰竭的燕軍抵抗了片刻,便扛不住地紛紛潰退,與此同時,司馬懿又指揮眾將士分兵包抄燕軍兩翼。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曹魏猛將胡遵

卑衍、楊祚見進攻魏軍不成,反而被強悍的魏軍斬殺了不少精兵強將,以致有被圍被殲滅之危,被逼無奈之下,兩人只好率領剩下的殘兵敗將逃回襄平城內,意圖憑藉堅城頑強防守拖垮司馬懿軍。


春秋時期軍事家曹劌曾言:“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主張作戰應彼竭我盈一鼓作氣的曹劌

此言,堪稱此戰的完美註腳。

司馬懿見燕軍敗走後,便立刻率領全軍緊隨卑衍軍攻至襄平城下。

至此,司馬懿已突破了公孫淵的遼河防線,等待他的,只剩下公孫淵的襄平防線和十餘萬燕軍。

總之,作戰前期,司馬懿根據廟算採取的軍事行動詭譎多智,能夠制人而不受制於人地打破敵人的遼河地利,並將遼河防線的敵軍打回襄平城,為最後徹底打敗公孫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四,禍兮,福之所倚:連綿大雨(天時)既給司馬懿及魏軍攻打襄平城帶來了麻煩,也幫了司馬懿大忙,司馬懿再也不擔心敵人會逃跑。同理,福兮,禍之所伏。連月大雨既給了公孫淵有利的天時,可以讓他及遼東軍縮在城中笑看司馬懿和魏軍吃苦,又將公孫淵棄城逃跑、保存實力繼而堅壁清野、拖垮魏軍的可能扼殺,公孫淵徹底被司馬懿圍困,離敗亡不遠。

公元238年7月,正當司馬懿準備部署三萬多軍隊修造攻城器械、構築營壘包圍襄平城、安排攻城計劃時,老天突然下起滂沱大雨!這對魏軍攻城來說極為不利。

初始,魏軍全體將士還不甚在意。

然而,難以預料的滂沱大雨竟然連下了一月多仍不見停止!

漸漸地,遼河及其支流諸河紛紛水位暴漲,導致襄平城外的魏軍大營埋沒在了二三尺的雨水中(古代一尺為23.1釐米),這下,全體魏軍便泡在了溼冷的雨水中悽苦度日。

頓時,一種不祥的恐懼感遍染全體魏軍。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沒考慮天氣問題就出兵襄樊的曹操

畢竟,公元219年,曹操手下宿將於禁統率的最精銳七軍,便因為連日大雨導致漢水暴漲全軍被淹終致全軍覆沒!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在襄樊之戰中因暴雨而被關羽生擒的曹操名將於禁

這樣一想,誰能精準預測將來,並保證今日襄平城中的公孫淵大軍,不會成為當年趁水患俘虜于禁、斬殺龐德、攻滅七軍的關羽水軍呢?

畢竟,公元230年,大司馬曹真統率數萬雍州軍沿子午谷進攻漢中,途中卻遭遇一個多月的大雨,以致全軍士氣喪盡無奈敗歸,導致主帥雄心陡減無奈病亡!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因大雨而空耗錢糧無奈敗歸的曹魏名將曹真

如此一想,誰又能準確判斷以後,並保證今日的數萬雍涼魏軍不會如當年的雍州軍那樣士氣戰力全部喪盡呢?誰又能保證統軍的老將司馬懿不會如曹真那樣染病衰亡呢?

說白了,沒人可以保證!只有妥善部署全軍,將全軍營壘轉移至地勢高的易守難攻之地才能保證全軍避免於禁七軍、曹真雍州軍的噩運。

於是,在前人的恐怖教訓下,全軍將士都紛紛請求司馬懿將營寨轉移至地勢高險之處。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鷹視狼顧、心狠手辣的司馬懿

可是,面對茫茫大雨和眾將士的滿面悽苦,面對營寨中的數尺雨水和全軍將士的滿臉憂懼,司馬懿卻斬釘截鐵地下令道:“全軍就在原地加固各自的營壘、打造攻城器具,敢有再言轉移駐地者立斬!”

不久,都督令史張靜向司馬懿提出強烈抗議,他要求移營駐紮,司馬懿聽後,二話不說就將張靜推出去斬了,同時司馬懿再次告知全軍軍令如山違令必斬。

至此,魏軍全體將士在司馬懿於雨水中紮營的率先垂範下,在抗命者死的嚴厲約束下,乖乖地在數尺雨水中又苦熬了幾十天。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見到魏軍遇到大雨就幸災樂禍不想逃跑的公孫淵

期間,襄平城中的公孫淵見到魏軍如此狼狽不堪,原來想率領全軍逃出城外以保存實力的心思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他優哉遊哉、幸災樂禍地等著看司馬懿軍的全軍混亂甚至全軍被淹,同時,他派出城的一些軍民,趁著水坑的阻隔,居然敢大膽地到城外砍柴放牧,魏軍將士們見了,紛紛氣衝斗牛地向司馬懿請命要攻擊城外軍民。

然而,在襄平軍民大膽放肆地嘲笑挖苦下,司馬懿卻勒令全軍不可輕舉妄動,他要求全軍只需做好構築營壘包圍城池、打造攻城器具嚴陣以待的本職工作就行。

這時,軍中司馬陳珪徹底崩潰了,因為魏軍深處數尺雨水的險地不但導致全軍士氣低落,還有全軍被淹乃至覆沒之危,可面對敵人的嘲笑挖苦樵採放牧,司馬懿竟然還下令袖手旁觀,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於是陳珪忍不住向司馬懿質問道:“司馬公,當年我們隨你去上庸攻打反賊孟達時,麾下的八部精兵晝夜不停、倍道兼行地同時進兵,以至於一千二百里的路程,我們七八天就跑完並攻至新城城下,到達後我軍立即展開猛攻,終於在十天之內拔城殺將,平定孟達叛亂。至今回想起來,我們仍覺得司馬公果斷乾脆雷厲風行。

可是現在呢,我們遠道而來,光長途行軍就耗費了幾個月,如今兵臨城下就剩攻城,可司馬公為何不抓緊時間開展有效行動迅速攻城,反而在水裡白白泡著讓將士們受苦、讓戰機貽誤、讓錢糧空耗呢?”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首鼠兩端、被司馬懿倍道兼行輕鬆剿滅的孟達

司馬懿聽後立即召集眾將耐心勸解道:

“當年攻打孟達時,孟達兵少但存糧可支撐一年,我軍將士雖然四倍於孟達,但糧食卻不能支持一個月。以一個月攻打一年,怎能不快速?以四個兵士攻擊一個敵人,即使損失一半而能夠攻克,都應當去做,所以我才不顧死傷地迅疾猛攻,就是在與糧食競爭啊!

如今形勢則恰恰相反,敵眾我寡,敵缺糧我糧食可支一年,此外,如今雨水如此之大,攻城道險路滑頗為不利,即使應當速戰速決,我們又能幹什麼呢?從京師出發之日起,我就不害怕敵人進攻,只擔心敵人逃走。如今敵人糧食就要耗盡,可是我們的包圍壁壘還沒構築完畢,此時搶掠他們在城外放牧的牛馬,襲擊他們在城外樵採的樵夫,不是在逼迫他們儘快逃走嗎?此舉萬不可行!

用兵是一種詭詐的行為,要善於隨機應變。敵人雖然飢餓窘困,但他們倚仗人多雨大,所以不肯輕易投降,如今我們應當顯示出攻城無能之態,以便使他們安心。如果此時因貪圖小利縱兵進攻,導致公孫淵因驚嚇而逃跑,到時我軍再與其野戰,不但曠日持久還容易縱敵逃亡,此非良策。

所以,全軍將士要繼續堅持原來的戰術示形惑敵,同時加固包圍壁壘、打造攻城器械,等到大雨停止之日,便是我軍大獲全勝之時!全軍勉之!”

眾將在聽了司馬懿的解釋後恍然大悟。於是,他們不再提出異議,而是堅決執行司馬懿的決定,在雨水中加強施工耐心苦熬。

總之,禍兮,福之所倚:連綿大雨(天時)既給司馬懿及魏軍攻打襄平城帶來了麻煩,也幫了司馬懿大忙,司馬懿再也不擔心敵人會逃跑。同理,福兮,禍之所伏。連月大雨既給了公孫淵有利的天時,可以讓他及遼東軍縮在城中笑看司馬懿和魏軍吃苦,又將公孫淵棄城逃跑、保存實力繼而堅壁清野、拖垮魏軍的可能扼殺,公孫淵徹底被司馬懿圍困,離敗亡不遠。

其五,司馬懿在朝中安插有弟弟司馬孚、中書令孫資、中書監劉放等親信,這樣一來,司馬懿得以與後者互通戰場信息,而後者根據有利的信息,在司馬懿大功告成前的堅持作戰中屢屢鼓勵皇帝信任司馬懿,支持皇帝杜絕了群臣想要司馬懿退兵的提議,確保司馬懿在消滅公孫淵時無後顧之憂。

研讀歷朝歷代歷史,就會發現,舉凡武將遠征,最大的敵人往往不在戰場前線,而在後方朝堂。

畢竟,戰場上的刀光劍影雖能殺得人九死一生但也容易騰挪閃躲,而廟堂中的詭譎暗箭,其殺傷力可是能令人百死莫贖且極難防備的!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戰國時期楚國名將吳起

楚國的吳起,在變法強國後,他率領楚軍南平百越,北並陳蔡,西伐秦,終至諸侯患楚之態勢。可是,在楚國貴族趁楚悼王新喪的突然偷襲下,吳起身遭萬箭飲恨身亡;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

秦國的白起,在伊闕之戰、南郡之戰、長平之戰中斬殺敵軍過百萬,可在長平戰後,本來乘勝滅趙十拿九穩的他,卻被范雎蠱惑的秦昭王勒令班師,不久,這位人屠名將在政治鬥爭中竟被范雎陷害、被秦王逼殺;

趙國的李牧,駐守雁門百業皆興,出擊匈奴陣斬十萬,兩破秦軍名揚天下,之後李牧更是率軍與王翦的滅趙秦軍僵持一年不分勝負。可是,在趙王寵臣郭開的挑撥離間下,李牧被召還國都身遭戕害……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

綜上可知,這些遠征在外且戰無不勝的名將,沒有死於九死一生的戰場,卻死於看似安全的朝堂,這不能不令同樣遠征的司馬懿引以為戒。

於是,司馬懿在作戰期間仍然密切聯繫在洛陽尚書檯秉政的三弟司馬孚,並要求司馬孚將前線戰況向皇帝的近臣孫資、劉放及時彙報,如此一來,孫資、劉放便將軍情及時上報給魏帝曹睿。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曹睿近臣中書監劉放

通過司馬懿的效仿王翦之行,皇帝曹睿既熟悉了勝券在握的前線戰況,又對司馬懿的及時彙報深感放心。

在這樣前後信息通暢交流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群臣得知司馬懿大軍陷於數尺深的雨水中與敵僵持的不利戰況時,他們也如楚國貴族阻撓吳起、秦國范雎掣肘白起、趙國郭開牽制李牧那樣,開始對魏帝曹睿提出令司馬懿班師的建議:“當年曹真伐蜀曾遭遇連月降雨以致士氣喪盡。如今遼東局勢比曹真那時更加危險,甚至有于禁敗軍禍國之危。請陛下務必召司馬懿撤軍。”

魏帝曹睿見百官提出如此功敗垂成的建議,他沒有如楚肅王、秦昭王、趙王遷那樣一昏頭就採納,而是兼聽則明且信心十足地宣言:“司馬懿臨危機變防範有方,不會有于禁全軍覆沒之禍,相信他近期即可擒獲公孫淵,大家還是靜等捷報吧!”

就這樣,一場名將遠征在外、群臣掣肘於內的名將敗亡悲劇,便在司馬懿的王翦之舉和曹睿的躬明在胸中悄然化解。

總之,司馬懿在朝中安插有弟弟司馬孚、中書令孫資、中書監劉放等親信,這樣一來,司馬懿得以與後者互通戰場信息,而後者根據有利的信息,在司馬懿大功告成前的堅持作戰中屢屢鼓勵皇帝信任司馬懿,支持皇帝杜絕了群臣想要司馬懿退兵的提議,確保司馬懿在消滅公孫淵時無後顧之憂。

其六,雨過天晴後,戰場形勢轉危為安,在司馬懿狂打一拉的征服策略下,負隅頑抗的公孫淵敗死,識時務的綸直、賈範獲得善待,其他各郡聽說順昌逆亡之事後,皆聞風喪膽望風而降,魏軍由此一勞永逸地平定了遼東四郡。

公元238年8月底,下了將近兩月的雨終於停了,一時間,刺眼的太陽突破雲層,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司馬懿軍終於苦盡甘來。

不久,襄平城外的數尺雨水亦悄然退去,如此一來,糧食無憂的魏軍終於可以在平地縱橫馳騁了!

與此同時,襄平城內的公孫淵軍卻因人數眾多而早已吃完了城內存糧,此時此刻他們人人饑饉作戰無力,全軍將士那原來因雨天而生的幸災樂禍之態,被飢餓引起的人人自危之情所籠罩。

於是趁此有利局勢,司馬懿立刻對全軍下令:收縮構築完成的襄平包圍堡壘,將早已整修完畢的攻城器具盡數搬出,眾將立刻組織全軍,給我拼死攻城!

就這樣,在雨水中憋悶了一個多月的魏軍將士化悲憤為力量,朝著襄平城開始了輪番更替、晝夜不停的狂攻濫打。

只見,魏軍築土山、掘地道、裝雲梯、立炮架,準備完畢後,衝車在魏軍將士們的操作下,隆隆撞擊著城門,步兵舉著盾牌沿雲梯登城格殺,弓弩手們在土山上向城內射出暴風驟雨般的箭矢,地道兵將襄平城下挖得中空不穩搖搖欲墜……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慘烈、猛烈的攻城景象

數日後,眼看城池就要被攻陷,而城內守軍卻在飢餓中為爭食而自相殘殺,瀕臨絕望的公孫淵見狀立刻向司馬懿玩起了緩兵逃亡之計,他特意派出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自城樓上放下吊簍出城,並前來魏營請降,兩人聲稱,如果司馬懿解圍退舍(退舍指退後三十里,城濮之戰的退避三舍就是退後九十里),那麼燕王必將面縛出城向司馬懿下跪求饒。

面對公孫淵名為投降實為逃跑的蹩腳手段,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一揮手便命軍士將王建、柳甫斬首,並派使者帶著兩人的頭顱進城宣讀檄文恐嚇公孫淵道:“春秋時,楚國、鄭國都是諸侯國,兩國地位平等。可就是如此,楚莊王攻佔鄭國時,鄭襄公還肉袒牽羊,親自迎接。如今司馬公身為魏國大臣,位在三公,王建、柳甫這兩人根本就不是國君,竟想學古人讓我軍退兵?這兩人估計是老糊塗了,竟敢取代你來向我軍投降,所以司馬公殺掉他們。如果你還有何言,再派年輕明白有決斷權限的人來交涉吧。”

公孫淵被逼無奈,只好派侍中衛演再去魏營談判,衛演巧言令色地請求司馬懿寬限幾天,並聲稱公孫淵很快就會派來人質。

面對敵人新一輪的外交詐騙,司馬懿不再虛與委蛇,他透徹明白地讓衛演向公孫淵傳話道:“不要再騙人騙己自欺欺人了,兩軍交戰的軍事原則有五條,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不能守則走(即逃跑),這三條如果做不到,那你們就只剩下投降和戰死兩條路了。事到如今,你公孫淵既然不肯親自前來恭順投降,那我看你的意思,就是要死戰到底了,既然如此,還送什麼人質?不要多此一舉啦!”

衛演將此言告知公孫淵後,公孫淵不再渾水摸魚,而是繼續指揮飢餓無力的守城軍士做困獸之鬥!

五天後,在魏軍的輪番攻打下,襄平城四門皆被攻破,大批燕軍為了能吃飽飯,便踴躍地向魏軍投降。而公孫淵,則趁亂率領少數親兵從城南突圍而出,不料卻被埋伏在城外的魏軍堵了個正著,最終,公孫淵父子全部戰死於梁水附近。

攻入襄平城後,司馬懿屠殺了襄平城內的兩千多名偽燕官吏及十五歲以上的七千多平民。

隨後,司馬懿下令將這近萬餘屍體築成了京觀(古代戰爭中將敵軍屍體堆砌,用土封築而成的高冢),以震懾附從公孫淵造反的官吏平民。

與此同時,因為聽說綸直、賈範曾勸諫公孫淵不要造反,卻被公孫淵所殺,所以,為了收買人心,司馬懿便堆土加高了綸直、賈範等人的墳墓,以顯揚不隨公孫淵造反就會受到厚待的安撫原則,此外,司馬懿還釋放了為朝廷所立卻被公孫淵囚禁的叔父,宣佈被公孫淵限制回鄉的在燕中原人可以自由還鄉。

補全虎嘯龍吟:兵多城堅的公孫淵為什麼會敗給遠征兵少的司馬懿?

打敗公孫淵、平定遼東的司馬懿

於是,在司馬懿附逆必殺之鐵血政策和阻逆必恤之拉攏政策的威逼利誘下,遼東諸郡先聞風喪膽後望風歸降。

最終到了10月,司馬懿徹底戰勝了公孫淵,魏國終於徹底平定了遼東的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此時,距離司馬懿出兵討伐公孫淵,才過了9個月。

綜上所述,長途行軍且兵少的司馬懿能夠打敗兵多且以逸待勞的公孫淵,主要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因為司馬懿在戰前對公孫淵的戰略規劃和戰術行為廟算推斷得切合實際,所以他才能有所預謀、才能見招拆招地僅率四萬軍隊去戰勝僅想佔據遼河天險和襄平堅城的公孫淵及其十餘萬大軍;

其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魏家大業大兵精糧足,有足夠的糧食和金錢支持司馬懿的長途遠征和長期征戰,這是司馬懿能夠戰勝公孫淵的最基本原因;

其三,在廟算準確、後勤無憂的基礎上,司馬懿根據廟算採取的軍事行動詭譎多智,能夠制人而不受制於人地打破敵人的遼河地利,所以他才能始終掌握戰場主動權地不斷打敗燕軍;

其四,禍兮,福之所倚:連綿大雨(天時)既給司馬懿及魏軍攻打襄平城帶來了麻煩,也幫了司馬懿大忙,司馬懿再也不擔心敵人會逃跑。同理,福兮,禍之所伏。連月大雨既給了公孫淵有利的天時,可以讓他及遼東軍縮在城中笑看司馬懿和魏軍吃苦,又將公孫淵棄城逃跑、保存實力繼而堅壁清野、拖垮魏軍的可能扼殺,公孫淵徹底被司馬懿圍困,離敗亡不遠;

其五,司馬懿在朝中安插有弟弟司馬孚、中書令孫資、中書監劉放等親信,這樣一來,司馬懿得以與後者互通戰場信息,而後者根據有利的信息,在司馬懿大功告成前的堅持作戰中屢屢鼓勵皇帝信任司馬懿,支持皇帝杜絕了群臣想要司馬懿退兵的提議,確保司馬懿在消滅公孫淵時無後顧之憂;

其六,雨過天晴後,戰場形勢轉危為安,在司馬懿狂打一拉的征服策略下,負隅頑抗的公孫淵敗死,識時務的綸直、賈範獲得善待,其他各郡聽說順昌逆亡之事後,皆聞風喪膽望風而降,魏軍由此一勞永逸地平定了遼東四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