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鬧錢慌?不存在!這些數據表明它仍是中國的吸金王?

今年對銀行來說真是個多事之秋。

先是關閉網點多達 300 個,接著又被爆出裁員新聞。鐵飯碗有沒有被打破不好說,但銀行的日子是真的沒以前好過了。

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還會順便在門外加一把鎖 ...... 雖然銀行現在過的不算舒服,但更不舒服還在後面。今年,6月銀行理財量價齊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1319款,較5月份減少了778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0%,較5月份小幅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平均期限為185天,較5月份縮短了1天。

都知道自從銀行的保本里理財推出市場後,銀行的就多次上演攬儲大戰,但是依然沒有起到任何和的作用,央媽多次對銀行放水,但是銀行看起來還是很缺錢的樣子。7月21號,銀行再次放大招,把5萬元的理財產品門檻減低到1萬元。這樣會多一批儲戶嗎?

所以,我們總認為銀行一直在鬧錢荒,但是經過螞蟻君的一番研究發現,其實銀行任然是中國的吸金王!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銀行鬧錢慌?不存在!這些數據表明它仍是中國的吸金王?

7月19日晚,《財富》雜誌公佈了2018年的世界500強排行榜。

中國共有120家企業上榜,接近美國(126家),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

但是,令人有些詫異的是,中國最賺錢的行業並不是時下中國最熱的互聯網行業,也不是被人認為是“暴利”行業的房地產。

這些行業,在銀行這個賺錢王面前,都是相形見絀,甚至是不堪一擊!

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上榜最多的行業是銀行,中國也不例外。

上榜的中國銀行有10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集團,數量上超過了上榜的8家美國銀行。

其中國有四大行全部名列前茅:

銀行鬧錢慌?不存在!這些數據表明它仍是中國的吸金王?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國10家上榜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約人民幣1212億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平均利潤(31億美元),也高於美國上榜的8家銀行平均利潤(96億美元)。

這10家銀行高達1.2萬億的總利潤更是佔了120家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

中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可見不一般了。

銀行是央媽的親兒子,持續多年的寬鬆貨幣政策,受益最大的莫過於銀行,不管是規模還是賺錢能力,連國際知名的大銀行也不是中國銀行的對手。

不久之前,全球權威雜誌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 發佈2018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

前四名全是中國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銀行鬧錢慌?不存在!這些數據表明它仍是中國的吸金王?

在全球銀行前50強中,中國佔據了12席,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傳統金融強國美國只有7家,英國只有5家,日本只有4家,荷蘭和瑞士分別只有2家。

在這份權威榜單上,中國銀行業可謂亮瞎眼球。

在2000年時,這1000個大名單中,中國僅僅只有9家上榜。

等到2013年,中國已經有95家入圍。

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高達131家。中國的銀行吊打摩根、匯豐、富國、三菱、巴克萊、德意志等國外老牌銀行。

從這兩份榜單中,相信很多人可以得出一個真實但錯誤的結論:

中國金融業已經繁榮到超過英美這樣的老牌金融強國!

對於這個結論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杆稱,這裡不做評論。

問題在於,中國的銀行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

因為賺錢賺的太多,太快!

賺錢賺到不好意思的銀行!

中國銀行最基本的賺錢模式就是“吃息差”:

銀行鬧錢慌?不存在!這些數據表明它仍是中國的吸金王?

調查顯示,中國企業銀行貸款的利息平均是6.6%,考慮到其中國企貸款利息要低一些,現實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要遠遠高出6.6%。而根據清華大學調查顯示,企業融資成本超過10%也實屬正常。

而現在的銀行利息即便是大額存單,上浮利息之後,存戶拿到的年化利息也不過2%左右。

這樣,銀行一進一出,可以拿到4個點左右利潤。

2017年,四大行利息淨收入都是幾千億,工行5221億元、建行4525億元、農行4419億元、中國銀行3384億元,除建行外,其他三大行同比增幅都在10%以上。

同時,中國商業銀行的槓桿率大概在18左右,而美國銀行業大致在13-14,高槓杆操作,利潤也就翻翻。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銀行不賺錢,才是真的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