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35歲以下年輕公務員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

劉歡吉


公務員這一份工作從過去到現在呈現出一種熱度依然不減反大增的趨勢,許多年輕求職者都會想從事公務員這一職業,那麼今天我們可以探討一下35歲以下的年輕公務員在這一職位上的工作心理狀態是如何變化的呢?

第一階段:其實從剛開始進入體制內的時候,經過層層角逐終於進入到理想的單位,首先當然是充滿激情與興奮的,這大概是所有年輕人找到工作後的一種普遍狀態,那就是充滿了幹勁。

那麼伴隨著興奮的同時,也還有不安與疑惑,剛剛接觸體制內的工作,說實話就是要業務不懂業務,要人際關係也沒有人際關係,甚至是感覺自己渾身的勁沒地使,所以在這一階段也就開始對自己選擇的職業產生了疑惑以及對未來的茫然。

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大概是進入單位兩三年後,相比一開始的懵懂來說,這個階段差不多可以算是“老油條”了,工作內容比較清楚而且業務能力越來越熟練,人際關係也處理的比較融洽。所以總的來說在這一階段的公務員來說,他們的心態是很平和的,有一種“老練”的感覺。

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可以算一個轉折階段,在對於工作內容完全瞭解以及業務能力不斷的提升,本來平穩的心態在這時會重新點燃戰鬥的希望,一度希望自己能夠在職位上有所提高或者經歷上更加豐富一些。這時的心態相對來說是有點過於自信的,畢竟也有了一些經驗,所以會對自身的定位更加高一些。

第四階段:這個時候大致年齡段進入30歲以後了,也是真正開始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在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考慮的方方面面也更加周到。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年齡段的責任心也是愈發的強,無論是對於工作還是對於家庭,處於這一階段的公務員的責任心、抗壓性也是非常的強大的。

說起公務員的工作心理狀態變化大致就這些,其實對於工作者來說無論什麼工作,我們的心理歷程都是由一開始的興奮、不安、迷茫,在經過磨練之後,最終變得成熟、有責任心,這也是所有的用人單位、企業最想看到的一點吧。


——END——

你身邊的年輕公務員都是怎樣的心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20多歲剛考上公務員,即使幹著打雜、跑腿都是開心的,還沉浸在捧上“金飯碗”,進入體制,當上“官人”的興奮中,還在接受著親朋好友的羨慕、祝賀中,還躊躇滿志準備幹番大事業的激情中,可是過個五年、十年,人到30多歲之後,在體味過公務員崗位一系列表面上的光環後,很難再有這樣的活力和心態,對這個崗位和職業的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也有了深刻體驗。

一是收入偏低:收入不夠高、預期增長的可能也小、能享受的潛特權也在逐漸消失,而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被住不起、開不起、學不起、病不起困擾著,每一樣都是錢繞不過去的。

二是工作強度大:工作上標準高要求嚴,工作壓力相當大,單調重複,加班加點是常事。

三是發揮餘地小:公務員崗位對個性和自由度存在限制,安於現狀、不出頭、不要太有個性,與年輕人倡導獨立、自我、愛創新、有激情存在一定矛盾。

四、上升空間有限:想要得到提拔,除了工作上要過得去,人際關係也很重要。即使做到這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臺。

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特別是看到同學好友,學有所用,事業風生水起,收入節節攀高,既羨慕又感嘆。

“我基本上可以想象出未來十幾年的情景,也許就這樣一輩子了!”這是年輕公務員們內心最普遍的獨白。

相信每一個年輕公務員都在問自己:是“去”是“留”?何去何從?我該往哪條路走?

如果辭職不當公務員:要不考研?畢業這麼多年,專業丟了差不多了,很多東西都生疏了,談何容易啊?再說有家有小,哪能象以前一樣安心看書?要不轉行?又要從低做起,出去闖蕩機會與風險並存。

除少數人外,大多數公務員在日復一日的糾結過後,還是選擇“堅守”,辭職的勇氣已日趨消退。畢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公務員收入穩定、體面榮耀、環境優越,能實現旱澇保收。現在考公務員還是很難的,誰會輕易辭職?

公務員只是千萬職業中的一種。既不該被過度高估,也不該被‘妖魔化’,沒有哪一個職業是完美的,也許你所不喜歡的現在,正是別人夢寐以求人。重要的是應該以更平常的心態面對自己的職業。



木子非子


31歲,歷經了四個單位,鄉鎮、縣級、地級市、省會城市都呆了(還有過機會去省廳沒去),中途還當過駐村幹部、參加過援藏,現在主任科員,在成都一個很好的區工作。僅談一下自己入職8年以來的心理狀態。

第一階段:最開始進體制內的時候,心態總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幾種:

1.不安。因為要業務不懂業務,要人際關係不懂人際關係,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當中,有時候領導一個眼神、一個臉色能讓我一晚上睡不好。

2.激情。我相信這個階段任何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希望自己能好好的踏踏實實的做點事情的。

3.好高騖遠、痴心妄想。不知道什麼是天花板,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體制內能爬上去的只是個別人,何況我這種普通家庭的。那會兒的理想是能三年後當個科長(其實是股長,縣級市),因為我看我們的科長都很牛逼。

4.茫然。感覺渾身是勁兒但是不知道往哪處使。比如我倒是想當科長,怎麼當?我不知道。所以只能當白日夢做一下。那個時候每天晚上玩兒遊戲還在延續大學時候的作風,天天晚上2點睡覺。所以很矛盾,一方面做白日夢,一方面又安於現狀得過且過。

5.懷疑。因為業務不懂,人際關係不會處理,也不怎麼受領導喜歡,所以會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適合這個工作。遇到問題家裡也沒人能指點我,所以搞不清楚這些問題是因為自己能力?經驗?智商?甚至是客觀環境本身就有問題?

第二階段:大概是在進來之後的兩到三年。

我後來回想,我覺得其實到一個新崗位大概兩年的時間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一方面是兩年能讓你變成一個工作的熟手。很多工作其實一年你只會經歷一兩次,所以頭一年大概你只能渾渾噩噩的應付過去,到第二年再遇到的時候,你會幡然醒悟頭一年為什麼會怎麼做,甚至能創造性的進行改進,這個時候才真正的算了“懂”了業務。

另一方面容易變成老油子。首先是因為你已經混熟了,不管是業務還是人際,不會像剛開始一樣戰戰兢兢的,業務不會再給你帶來什麼壓力,周圍人對你也不再那麼有距離。其次是因為你看清楚了現實,在沒有未來的情況下,你會沒什麼激情。猶記得12年之前我的狀態已經是天天跟人出去打麻將,要求八點半上班,9點鐘我才慢慢悠悠轉到單位樓下,局長看到我遲到了我也心安理得。前途?沒關係的,反正沒有前途,但是你也不能開除我。那個時候我還當了局團支部書記,單位又新來了好多年輕人,我都成老資格了,心態就更淡定了,有點兒老職工的那種味道。

第三個階段:2012-13年。

12年是我轉折的一年。開始我是援藏,領導給我畫了大餅,讓我看到了當科長的希望。然後緊接著去了幾個月就考了副科級,年底回來去鄉鎮當了副鎮長,那會兒我一度是我們那兒最年輕的副鎮長,26歲。13年在鄉鎮上呆了8個月,我又突然有個機會去了地級市的一個部門。12到13年我的心態大概是這麼幾種:

1.重燃希望。如果沒有發生這些事情,可能進入體制3年的我都已經失去激情了。但是這一系列的事情突然讓我恢復到了剛進來那個時候激情、不安、好高騖遠痴心妄想的我。我突然有種“平步青雲”的感覺,覺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2.有點飄。真的有點飄。現在想來,飄說明沒見過世面。開始有點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感覺了。不過這點好,我一般就心裡面飄,不大會表現出來,對人還是很客氣恭敬的,所以這一點上還沒惹過什麼麻煩。但是喜歡吹噓自己是真的,記得13年回西安參加老同學婚禮,跟大學同學聊一個晚上,我基本上在聊自己的經歷。

第四個階段:13-16年

這個階段才大概是算慢慢變得成熟的階段。

一是換了分管領導,和她不太對味,成天和她死磕。學會了自保,學會了耍滑頭,學會了不要把矛盾攬到自己身上。很多人都覺得我不是好對付的人,因為幾年下來沒人能從我身上佔到便宜。

二是真正掌握了一些工作的方法。真是逼出來的,一個人幹完所有的活兒,我那個系統,財務上只有一個人的市州,只有我那兒,而且我們是個完全財政獨立的單位,自收自支,還要管資金的增值保值,此外我還要幹別的科室的活兒。不懂就問省上的人,既搞好了關係還掌握了業務,挺好的。我很感激省上的幾個老師,那個時候他們不會粗淺的給我說“你就這麼幹”,而是會從源頭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幹,讓我養成了每件事情從目的出發去考慮的習慣。以至於後來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非常神準,很多時候我並不知道某個規定是怎麼樣的,但是我大概琢磨一下目的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我就能猜出這個規定應該是怎麼樣的,十次有九次都是對的,就算沒猜對,我還能想明白為什麼規定和我想的不一樣。

三是目的和手段。和初出茅廬不同,那個時候光是做白日夢,但是行動為零。這個階段慢慢目的性會非常強。我覺得公務員的職業是不能規劃的,但是可以計劃。你很難說我30歲正科35歲副處40歲正處之類的,但是眼下你有沒有機會到正科?到什麼地方能混到正科?面臨選擇是去是留?應該抓住什麼人?如果明年你就到年限可以提拔正科了,今年你可以提前做些什麼鋪墊?你需要積累什麼東西?這些東西還是能想明白的。所以我那段時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事情怎麼處理,該抓的該放的心裡還是比較清楚。而且,當你站在長遠角度考慮的時候,你也許會作出短期看起來匪夷所思的選擇:比如為什麼我在鄉鎮當領導當得好好的要去地級市當個打雜的?比如為什麼我不去財政、人社這樣的大單位而偏偏去一箇中層幹部只有6個人的小單位?比如為什麼中途有一些到別的單位的機會我不去選擇留下?很簡單,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我是來混正科的。當你的目的非常明確和堅定的時候,很多繁雜的因素根本不會影響你的判斷,否則你看到人社局的召喚你就去了?那種大局一個單位上百號人,你就慢慢排隊提拔吧。你都來了兩年了,組紀宣召喚你,你心動了,那你去吧,去了重頭開始,過去兩年就白費了。同時我工作該乾的也儘可能幹好,在主要領導面前該表現能力和成績的絕不含糊,我在那兒工作期間,財務工作考核從全省二等獎到一等獎,還得了我們單位有史以來唯一的財務工作全國表彰,而且是連續兩年。這是積累資本。

四是更有責任感。這個跟家庭比較有關係,當父親是一個讓自己迅速成熟的機會。我和我老婆堅持晚上自己帶孩子,每天晚上帶孩子出去看更多的東西,至少每個月會開車出去讓她看更大的世界。所以過去幾年我不得不每天開車往返於兩個城市。15年省上想調我去,省上領導跟我談了兩次,但是老婆不同意,覺得離家遠不能帶孩子,只能作罷。現在我到成都工作之後,也會堅持每週三晚上回來,週四走,週五回來週一走。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付出會有回報,現在偷懶,以後也一定會承受惡果。

五是稍稍的有點“四十不惑”的感覺。看開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呢就隨緣了,更高的崗位也不會像以前那麼執著,不會再削尖了頭往上鑽。當然這個不會影響我努力工作。還是那句話,可以計劃但是不能規劃。在沒有嗅到明顯的機會的時候,我還是會保持平和以及淡定。之前我也一直覺得在體制內幹財務工作其實限制很大,曾經努力過找機會轉型,但是折騰了半天覺得,也許這輩子沒有這個機會了吧。以前覺得自己一直很年輕,到哪兒工作都是最年輕的,現在不是了,比我年輕的太多了,比我厲害的也見到太多了。

所以說不要動不動就看不起老同志,也許人家年輕時候也像我們一樣愛做夢,也努力過,激情過,只是人各有命,沒有機會激勵你,誰都會迴歸於平淡的。


中公遴選考試


大家好,我是職場問答達人九品職麻官,由於平時工作中經常會跟公務員群體打交道,對公務員工作的認識也在慢慢變化,比如最開始覺得公務員都是官,讓人很敬畏,但是接觸多了,發現公務員其實也就是一份正常的職業而已。

我認識幾位35歲以下的年輕公務員朋友,而且隔一段時間大家還偶爾小聚一下,聽幾位聊起工作中的感想,我總結了一下,就是兩個字,迷茫。按理說一般人都覺得公務員應該是經過層層選拔的人上人了,但是殊不知,等到過了30歲以後,也就是工作八九年以後,年輕的衝勁已經少了很多,年齡也倒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機會和機遇卻並沒有增多,尤其是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狀況,經濟上也由於固定工資很難有大的改觀,升職方面很多人也會遭遇“天花板”,從而陷入年復一年的無限循環當中。

再加上前些年,公務員偶爾還有一些潛在的福利,但是近幾年以來,種種特殊的權利已經不在,一切都在陽光下運行,加上現在社會對於公務員工作的要求更高,稍微不注意就會被曝光通報,使得很多公務員備感壓力山大,而且最關鍵的還在於升職過程緩慢以及加薪無望,經常加班以及文山會海等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總體來看,我覺得現在35歲以下公務員群體的身心健康值得大家給予關心和關注,畢竟長遠來看,只要他們能堅持熬下去,一切都還是有希望的。


九品職麻官


35歲以下年輕公務員一般都工作近10年了,當初的激情逐漸趨於理性,工作也大都進入平靜期或者說是瓶頸期。能有此問也足以說明問題。

他們的心裡狀態,我覺得可以分為三類:

一種是躊躇滿志型。這類人要麼機遇好,工作很順利,要麼個人能力強,自我定位高。他們的目標一般都很清晰,因為工作升遷較快,平臺逐漸升高,心裡預期也一步步實現,所以,他們一般都很積極,充滿鬥志,心無旁騖,工作專注度很高,也更期望得到更高的發現平臺。

一種是隨遇而安型。這類人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工作多年都沒有得到提拔,甚至連個副科都沒有混到手,索性不再抱有希望,得過且過,求個安穩,有時再加上工作不順心,壓力大,可能都不想再幹了。或者有的人本來就是來求穩定的,沒什麼抱負,根本不願意得到提拔,這類人對工作不會有多少興趣,也別指望他們能幹的有多出色。

第三種比較少見,我想可能也是大多數年輕公務員最想要的狀態。就是工作上能夠不斷進步,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主要就是能不斷地得到提拔),然後就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也能取得較大突破,經濟上、心理上、社會名譽上都能有收穫。舉個例子:前幾天網上剛出了個新聞,《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真名石悅,已經到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任職綜合處主任,廳級幹部,也就是30多歲。原來他就是個基層的海關小公務員,業餘時間寫這個明朝趣史,一下子出了名,也光明正大的掙了很多錢,因此也收到上機關注,很快就得到提拔了,這也可以說一不小心曲線救國了。(據說當年出名之前,領導並不重視他,覺得他很一般😜)

我想,不管你是那種心裡狀態,都不要把自己侷限在眼前的一片小天地裡,人生一世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有很多活法,也有很多可能性,要有所嘗試才行,只要你願意,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這樣的例子數都數不完。

人生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但一定要活的有滋有味,不然豈不白來世上走一遭!


滿心溫暖


我的經歷是這樣的,13年畢業,14年到15年10月在鄉鎮工作,15年10月至16年1月借調縣直部門,16年1月結束借調,正式留下來到17年12月,目前在省直一個偏遠部門。未畢業對這個隊伍充滿未知與羨慕,可是真正進來了,才知道,好,永遠是別人的單位。身為一個異鄉人,首次踏入北方的一個小鄉鎮,心裡還是有很大落差的,言語半通,飲食有差,這些對我來說已是不小的挑戰,可是後面才知道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之前的興奮蕩然無存。原以為來後應該是辦公室,結果是要下村的,而且我這一個沒技術,又沒有兩膀子力氣的人,被分在了農口,和其他幾個同事一起帶著一幫年齡是我爺爺輩的技術員天天往果園跑,然後就是春夏秋冬一直泡在果園裡,施肥,覆膜,除草打要殺蟲,抹芽拉枝,果園的規劃放線,新植等。一天兩頓飯,中午離村子近了在商店湊合,遠了就堅持餓著下午回去吃。忙的時候一個多月不放假也是常事,日復一日,以前的夢想淹沒在現實裡。在做好果園服務的主業的同時,維穩信訪,荒山滅火,入戶走訪,道路安全,好像除了計劃生育沒幹過之外,其餘都幹過,真心感覺鄉鎮工作的紛繁複雜,我也慢慢的靜下心來,接受了現實。暫時壓住了了一顆躁動的心。當然也有收穫,談了女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婆,一個支持我,鼓勵我的老婆,我一步步走到現在和老婆的鼓勵支持是分不開的。

第二年,由於領導重視,放進了辦公室,幹起了文秘,又開始了新的工作,早起晚睡,白天忙事務,晚上加班寫材料,常常是整個單位院子一片漆黑唯獨辦公室烽火通明,最煩心的是上級檢查,尤其是一天幾撥的那種,往往是通宵達旦的加班弄材料,白天還要連軸轉。還記得一次檢查,由於接到通知是下午下班後,第二天一早就要來。然後就是辦公室全體出動,準備資料,印製宣傳牌,大半晚上的爬高走低,深入茫茫夜色中貼牌子,弄完回來兩點多,大家臉上,手上,身上全是502膠水,一個同事臉被膠水燒傷,一兩週才好,可是大家沒有抱怨和累,因為順利完成任務,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比較幸運,縣上部門缺人,需要到鄉鎮借調人手,由於領導推薦,我被借調到縣直部門,從此開始了新的征程。原以為在縣直部門應該不是太忙,可是來後依然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在加班中熟悉工作,在熟悉工作中加班,幸好我是鄉鎮上來的,見慣了大風浪。15年12月底,結束了愛情的長跑,開始了婚姻的旅程,也正式從異地戀轉為兩地分居,週末才能見上一次。好事成雙,我也結束了借調生涯,真正成為了一名發改人,調侃說就是玩起了項目,做起了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的大事。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我也啃了一把父母,用他們的錢付了首付,買了房,還起了房貸。後面隨著老婆懷孕,有孩子,回家的次數多了,只要不加班就往家裡跑,雖然累,但是能回家是件幸福的事。發改工作讓別人看來很高大上,開始也很興奮,但隨著工作深入,感覺一個字忙,忙成了主旋律,周內忙,週末忙,家也顧不上。同時,有了孩子,總感覺儘快結束兩地分居的局面,於是也報名參加市上考試,結果屢試不第,備受打擊。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求不得,一次練手卻無意間來到了現在的單位,兩地分居的問題沒解決,反而面臨更多的難題,幸好有老婆的支持與理解。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希望老婆能考上,然後我們兩在一起。

經過這麼幾年的歷練,反而覺得平靜了,沒有了興奮,只是覺得在哪都是工作,把事幹好,對的起那份工資就好了,別的什麼的能有最好,沒有就沒有吧。

細細數來,這幾年雖然平凡,雖然辛苦,但還是有收貨的,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之前在鄉鎮乾的果園現在都已經掛果,部分承包出去了,部分農戶自己種著,為群眾增加了一點收入,在發改部門,申報爭取的一些項目,也已建成投用,群眾出行更加方便,河道更加整潔乾淨,縣城設施更加完善,縣城也變得更加美麗。當然,我也有了一個愛我我愛的老婆,辛苦但幸福的家庭,健康可愛的寶寶。我覺得很知足。

我是一個比較安於現狀的人,一直是現實推著我向前走,但是我始終相信,不管幹什麼事情,只要盡力就好,誰都喜歡努力的人,只要幹好自己的,其餘的就隨他去吧。每個人的心態和工作環境,家庭等諸多因素有關。每個人都有夢,只是夢想不同,還有就是能否堅守,能否讓夢想照亮現實。

個人覺得,公務員不論在哪都是一份工作,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生活,工作給我們安身立命,但它僅僅是一份工作,我敬重它,我踏實敬業,我盡力幹好,但我不會讓它成為我的全部。


CONCEPT


本人87年的,2011年考的公務員。就以自己的經歷寫一下心路歷程吧!

第一個階段:新鮮感多,任勞任怨,理想尚滿,但也有失望。(11年9月到12年底)

當時考的是鄉鎮公務員,被分配到隔壁鄉鎮。鄉鎮裡的幹部多油啊,瞅準了年輕人經驗不足,閱歷不深,經常是把“能者多勞”掛在嘴邊。不過,那時候剛進入體制,本著少說話多做事的老好人心態,不與他們計較。因為是直接從校園進入的體制,精力充沛,雖然事情多而雜,但總還能應付,也就有一些空閒時間。開始瘋狂地看書,也開始寫宣傳報道,到處海投,因為報道被用了的話,也是有稿費的。所以一度還曾想靠寫東西的收入超過工資收入。三個月後,也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但是,一些人啊,自己不努力,卻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見不得你好。奇葩的是,針對我的上稿媒體和數量,改變考核方式。當時還去理論,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確實有些年輕氣盛啊!所以也從那時起,開始對這個環境,準確地說是那時那個單位挺失望的。

第二個階段:能躲則躲,看淡仕途。(13年—17年中)

這個階段持續挺長的,其實中間有一些思想起伏,但是總結起來就是這八個字吧!為什麼開始躲工作了,因為在鄉鎮,身兼數職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但是,你還是拿那一份死工資。有些年紀大的早已經做“甩手掌櫃”了。但是年底發獎金的時候,你會發現,獎金跟你工作多少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新進來的,永遠是最少的。但是,我們也理解,畢竟年紀大的需要養家,壓力確實比我們大,所以多是當時心裡不爽,事後也沒太多想法。嚴重的是,因為你身兼數職,領導開始給你“許願”,說好好幹,準備將你按照什麼什麼分管領導來培養,亦或者,你看看,我們鄉里這個領導崗位上還缺人。結果呢,就是被忽悠的打了雞血一樣,最後,外調呀,空降呀,你懂的。這些“許願”說到底只是掛在我面前夠不著的“大餅”而已。次數多了,也就開始消極應付了。更是把仕途看淡了,隨它去吧。這個時候,時間反而多了下來,於是開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所謂有舍必有得嘛!

第三個階段:重新來過,要做的只是不辜負自己。(17年中——現在)

17年中的時候,放棄了在鄉鎮做副科的機會,到了縣裡從事自己喜歡的文字工作。可能是生來不擅長與人打交道吧,再加上對文字的熱愛,目前的工作也算是得心應手。身邊的同事素質也確實比之前的好很多。講真,工作環境對一個人的心態真的很重要。時至今日,對於升職這種事情早已沒有想法。總會有體制裡的人說:“我可以想象到十年後,甚至退休之後自己的狀態”。其實,不管你在哪裡,你不努力,都可以想象到十年後自己的樣子,無非是不成功的。作為我,工作之餘,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重要的。最後,想對體制內的一些同仁說:如果明知道往上去是重重難關,那為何不放下心裡的負擔,做純粹的自己。能進這個體制,你總會有其他的一技之長,珍惜它,發揚它,用好它,給自己另外一種可能。


煮字療飢


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想要談一下自身感受。我是2014年考上公務員的,當時考公務員也不是自己的想法,是家裡覺得一個女孩子有個穩定的工作,而且父母都是農村的,認為公務員福利待遇還是不錯的,所以強烈要求我考公務員。



其實我自己一直不喜歡公務員這個職業,我覺得做為公務員,尤其是自我認識比較清晰,知道自己能力不是很足的情況下,很有可能上班幾年就找一個同樣是公務員的老公,然後這輩子基本就能看到頭了,人生沒有我想要的樂趣和我想要的挑戰。

我也不知道是我運氣好還是運氣差,當時考了兩個地方的職位,都考上了,最終選擇了老家小縣城。

我一開始上班是在鄉鎮,鄉鎮呆了大概7個月後,也就是2015年3月上掛到縣上的一個比較閒的縣級部門,然後到2016年編制也到了縣級部門。一直在縣上幹了兩年多,到去年7月份又派到鄉鎮掛職,專幹脫貧攻堅工作。

說來,我已經工作3年多了,在這3年多的時間裡,我很多次想要離開,但是沒有勇氣。不管是剛進體制還是現在,我體會最深的就是,真不像大多數人說的,公務員就是在辦公室嗑瓜子、看電視的,尤其是剛進體制的年輕人。我們體制內的年輕人都知道各種領導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年輕人就是要多鍛鍊”。並不是說我不想多鍛鍊,多學習一些新東西,而是有的時候明顯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

我是一名理科生,上班前,連有些基本的政治常識都不知道。上班後,見到的我的第一個領導跟我說:“年輕人就是要多學習寫材料,現在就是缺少寫材料的人才”,當時我就覺得難受了,這個對我來說確實有點難了,但是也沒辦法,到現在我依然在寫材料。

現在的公務員真的壓力很大,加班不在話下,而且我們縣城還沒有加班工資。不僅工作多、雜,而且在基層跟老百姓打交道,真的是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多數群眾也是能理解我們,但是比較讓人頭痛的人也不在少數,這些人一到你辦公室就一副咄咄逼人的樣子,就算用文件解釋政策也不一定聽你的。就拿現在的脫貧攻堅工作來說,依然有個別貧困戶認為他享受政策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有人說過“我能夠享受政策就是運氣好,你能把我咋樣呢?”。唉,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根本講不完。

工作壓力就已經讓人很頭痛了,你還不得不好好處理人際關係,不管你所在單位人員多少,都是有矛盾的,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而且剛上班不久的年輕人在跟人的接觸上更是要講究方法了。太弱會讓你幹很多事情,太強勢又不行,總之非常複雜。


現在依然很多人說你們公務員隱形收入特別高,我每次聽到這些話就覺得很心酸,從我上班以來我就不知道有什麼隱形收入,現在的高壓環境下,就算你給我我也不會要,更何況沒人給我,哈哈哈。

我大學一畢業就上班,在十八線城市工作,在我這個地方工資算中等吧,但是跟其他縣城比我們工資真的很低,最重要的是我上班地方的物價太高了,現在要想買房子,可能不吃不喝工作三四個月能勉強買一平米(而且不是好樓盤),唉,說多了都是淚啊。

我現在是發現了,我以前的同學,甚至是學弟學妹,工作這幾年後工資都有大幅度提高,而我基本是穩步上升,每次都是幾十幾十的增長,而且增長次數不多,拿到手的工資也是少得可憐。往後走,我和他們的收入水平會越拉越大,完全沒有可比性。

還有一點做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我不得不說真的是從一開始就看到了你退休,沒有能力往上走,這輩子基本最多最多能到正科位置,而且還得是有能力的。本來有想法說再考市上或省一級的,無奈現在在職公務員不能考公招,也不要妄想遴選了,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在基層待著了。

我也想過辭職,但是幹了幾年公務員後,你會發現你只會幹公務員了,對外面的社會接觸很少,專業的東西更是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但是這也不能成為我退縮的原因,我現在正在努力撿起我的技能,如果哪一天時機合適了,我還是想要從事我自己喜歡的工作。


天放晴188


行者言七

說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一點不為過。

夢想與現實的碰撞,是去是留內心的糾葛不止。對於命運的不甘和前途的迷茫困頓。

35歲以下,參加工作10年以內,基本沒有存款,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社會上混的好的同學已經小有成就,自己還在沒有固定死工資這麼點,要養家餬口,要還各種貸款,壓力不言而喻。

曾經的夢想沒了,曾經的志在四方沒了,已經被徹底的社會化,成了一個社會人,並不再是所謂的性別上的男人或女人,更多的是像一臺機器的代名詞。想下海經商,可沒有這個資本和出路,加之各種貸款和生活壓力讓你不敢再冒這個險。想繼續現在的生活,前路迷茫,遙望前方座座大山,等你爬上去怕已是古稀。安於現狀又心有不甘。



不斷接受著來自良心得拷問,我這一生將何去何從。我下一步要怎麼走,現在的路基本看得到人生的盡頭,沒有遠方,沒有芬芳。難道真要如此平淡的走完。


行者言七


35歲以下的公務員有的對未來充滿信心,躊躇滿志,有的已經溫水煮青蛙,安於現狀,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工作崗位,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我就結合自己身邊的朋友們簡單談一下。

一,躊躇滿志的少,安於現狀的多。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24過25通過考試進入工作單位,都有剛進單位時的熱情,激情,豪情,都想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一番天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十年的磨練,當許多人發現自己已經35歲左右的時候,依然幹得是最普通,最瑣碎的工作時就會懷疑自己,看透一些人,一些事,可能就會失去當初的激情,更多的是朝九晚五,安於現狀。

二,提拔重用的少,碌碌無為的多。成為一名公務員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政治上能夠進步,但機關單位中比你優秀,比你有資歷,比你會來事的人更多,更多的人只有踏踏實實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三,追求理想勇於辭職的少,敢想不敢幹紙上談兵的多。當前公務員的生活,工作狀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嚴於律己,嚴於用權,嚴於修身,對公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對工資福利待遇較低,人生理想不能實現的情況下,一些人勇於辭職,追尋自己的理想。但更多的人還是每天嘴上說著厭倦自己的工作,但很少人敢於扔下所謂的鐵飯碗再去重新開始。一些政法幹警的朋友們面對著司法體制改革,司法責任終身制等的要求,壓力十分巨大。

公務員其實也僅僅是一種職業,沒有了曾經的光環,更多的應該是一份責任和擔當,不管是35歲以下公務員還是35歲以上公務員都應該腳踏實地,幹好本職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