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多數淘寶店倒閉?

陳春生30


農村淘寶,是阿里巴巴集團在2013年啟動的戰略項目,與之對應的是具體的“千縣萬村”計劃,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作用主要是讓農民買東西更方便,也讓農民賣東西更方便,進而促進生產,培養農村人才,提供農村就業。

然而——宏圖願景總是好的,但現實很尷尬,很多農村淘寶店都面臨難以為繼的困境,去年的時候,淘寶暫停了農村淘寶APP,變成“手機淘寶家鄉版”併入了手機淘寶APP。

對此,我大致總結出這麼幾個原因:

1、產品生產少,且較粗糙。產品始終是關鍵,而農村淘寶不僅產品種類相對匱乏,質量上也並不過關。

2、人才匱乏。年輕人基本上都還是不太會去農村淘寶的,更多的還是中老年人,缺少真正能夠玩得轉互聯網的人。

3、物流不健全,效率慢。農村畢竟很多地理位置都比較偏遠,物流不健全是硬傷,有多少人面對農村淘寶蠢蠢欲動,最後全在物流上三思了。

4、無法與公司化運營的店鋪相比。現在不要說農村淘寶,很多個體淘寶都很難堅持下去,因為無法與公司化運用的淘寶店抗衡,而淘寶整個已經是非常飽和的狀態,農村淘寶儘管有政策扶持,但也很難與公司化運用的店鋪相比。


對此你怎麼看呢?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阿里系的農村淘寶,它只是淘寶系裡很小的一塊業務。

為了掙錢,馬雲將平臺劃開,分別成立了天貓和淘寶,本身對淘寶的資源傾斜不夠,更不用說農村淘寶店了。

在國內各地創建和推廣的農村淘寶,只是藉助地方的資源和力量,還沒有做起來,也不可能做起來。

因為主要在兩塊:一是阿里內部對農村淘寶的資源、流量等傾斜不夠;二是地方對當地農村淘寶扶持不夠,有些地方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做淘寶,無非是把當地諸如農產品上架店裡賣。

其實在農村做淘寶有很多因素制約:一個重要指標是人,合適的人,懂得電商經營的人,這個在一些空心村裡基本是沒有的;第二是當地的物流、交通等環境影響;第三是當地對農村淘寶政策扶持不夠,或者沒有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第四是農村淘寶的收發件不多等,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淘寶的影響力越來越少。

從產品上來講,農村的產品難以標準化,非標化產品銷售出去通常隱藏諸多風險,客戶認知難,難以形成復購,另外,隱藏的食品安全風險,一旦出事都是大事。

從服務上來講,淘寶店主個人素質參差不齊,本來就是沒有多少利潤,靠走量來獲得利潤的崗位,一旦沒有扛過虧損週期,經營者自然沒了熱情。

從平臺流量上來看,淘寶網流量都被大賣家搶去了,投入的多流量就大,農村淘寶店不會輕易獲得大量流量,做不了多久就被淹沒了。

對農村淘寶,你怎麼看?歡迎與我們討論。斑馬消費,專注於泛消費領域的財經新媒體。


斑馬消費


為什麼農村多數淘寶店倒閉? 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取得了驕人的戰績,電子商務之父馬雲藉助互聯網的東風,將網絡購物的方式,一路殺向網購相對低迷的農村,想從農村再賺取最後一桶金。


然而,農村互聯網購物的新潮並沒有因為城市的影響而越發的迅猛,究其原因,無非就以下幾點:

1.購買力的限制

如今的農村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由於這兩類人的經濟收入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水平的高低,古人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人和小孩都是經濟消費能力比較薄弱的群體,受消費能力的影響,直接導致農村淘寶無法在農村正常的開展工作。


2.購買群體的限制

一般來說,網絡購物的都是一些會使用智能手機或者電腦的年輕人,然而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外面工作,所以老年人這一類消費群體一般都不會用電腦或智能手機,所以限制了網絡購物的發展。

3.物品流通環節的限制

一般農村都是偏遠地區,交通相對還不是很發達,很多電商平臺的貨物只送到鎮上或市裡,淘寶合作商家還需要跑很遠的地方才能拿到貨物,耽誤不少時間,這樣無形的影響了買家的購物體驗,使得網絡購物不能很好的發展下去,慢慢的網絡購物的新鮮感就沒人民想象的那麼好,慢慢的就被淘汰了!



我是鄉村小達人,關注三農,關注民生,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廣東眼鏡小哥


是呀,當初鬧騰得動靜很大的農村淘寶店為何紛紛倒閉?就是勉強維持下來的也在無奈的經營。這可真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其實,這些農村淘寶店為何不能盈利,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農村的網購人群不能和城市的相比。本身,城市人文化整體水平較高,接受新事物快。還有物流各方面配套的措施比較完善。再一個,人們上班的時間比較忙碌而固定。沒有時間逛街,網購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農村的年輕人大部分在城市打工。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他們也能順應潮流在網上購物。但是,農村的購物環境就不同了。大部分是年齡偏大,生活節儉,識字不多的村民。一個是他們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網購”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再一個他們整日不是忙家裡就是忙地裡。哪有功夫聽專業人員普及淘寶常識。



當初,淘寶進農村的本意是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的問題。但是有多少淘寶店主會挨家挨戶的詢問誰家種植了什麼?養殖了什麼?想要買什麼?賣什麼?真要讓他們一個一個去做,這工作量實在太大了。況且努力以後,還不一定有回報。 乾脆他們就聽之任之了。不行的話,大不了不幹。

特別是現在農村超市遍地開花。一應物品俱全。農民們需要什麼,拈手就來,事情緊急的時候,還能賒賬。這些是農村淘寶做不到的。尤其是對於大宗商品,和比較笨重的肥料之類的,農戶們坐家不動,就有人扛到地裡。這些工作農村淘寶能做到嗎?
更不要說莊稼上遇到病蟲草害。農戶一個電話,就有懂技術的鄉鎮農資服務站人員來到地裡,對症下藥。緊急處理。這些,農村淘寶能做到嗎?

說白了,現在的農村淘寶,只不過是一個改頭換面的農村小代銷點而已。裡面陳列的樣品無非是日常的生活用品,更新速度也慢。況且還要很麻煩的在電腦屏幕上搜索,下訂單 ,取貨等等繁瑣的程序。買的不合適,還要退貨,換貨等。您說,家門口就是超市,抬腿就到,啥物品沒有?他們何苦網購?



這也就造成了農村淘寶沒有客源的情況。畢竟任何新生事物都要有一個漸進,發展,改變,完善的過程。也許,不久的將來。農村的淘寶真的會真正解決農民購物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那時候才是農村淘寶的崛起之時。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今夕月映。堅守一種信念,堅持一份純真。歡迎討論農業農村農民的話題。


今夕月映


別的農村淘寶店怎麼倒閉的我不知道!我只說說我們村裡的淘寶店!


我們村裡的淘寶店前年開的張,開張後的幾個月裡可以說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場面那是相當的壯觀!每天送的快遞都能堆滿半間房,再往後人就越來越少,開罵的人就越來越多:什麼騙子,假貨,網上看的和買的不一樣,糊弄老百姓!期間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村民買了一個液晶電視剛買來逢人就誇農村淘寶就是好幾百塊錢就能買液晶電視,過了不到一個月是逢人就罵什麼破電視早上開開晚上看光開機得一天!再往後就關門了!年前處理店裡的貨很便宜便宜也無人問津!在農村就這樣不管是做生意還是為人處世名聲臭了就完了!


A無所不知A


農村淘寶倒閉原因有很多,我總結了一下。重點呢,感覺淘寶到了開始盈利期了,淘寶平臺想賺錢又劃分了天貓和淘寶兩個平臺都屬於淘寶網。天貓平臺收租金一年十萬,而淘寶小店確卻是免費的。

在農村開的淘寶店利潤很低,農村大多數人根本開不起天貓呀因為交不起租金;基本上都是淘寶小店,而淘寶網為了賺錢肯定要大力推廣天貓店鋪了。而天貓基本上都是商家自己開的店鋪自己生產,自己出售中間少了中間商賺差價,這樣產品賣的都比較便宜。淘寶小店呢沒有那麼大資本,需要到中間商那裡進貨存貨利潤自然就小了。

另外一個就是農村快遞量小,快遞費用比較高。而城裡基本上開的都是天貓商城快遞量大,快遞就可以包倉那樣快遞費就便宜多了。在加上淘寶網為了賺錢,肯定扶持天貓了。自然而然淘寶小店的生意都被天貓搶走了。淘寶小店沒了生意自然就倒閉了呀。

當然這只是大致方面,還有多條原因導致農村淘寶倒閉,在這就不一一道來了。


夢幻九州島


為什麼農村多數淘寶店倒閉?

農村淘寶店本來就是一個相對孤立的商業模式,它就像一根野草堅強的生長在頑石上面,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好的,可是它缺乏應有的成長條件。從橫向來看,它沒有商業集群現象,單一的農產品銷售很難具有吸引力,沒有強大的物流支持,最後一公里的物流問題沒解決,農村淘寶很難發展起來;從縱向來看,沒有強大的服務支持體系,商業模式成長與個人成長完全脫離,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與扶持,幾乎等同於自由生髮。


農村淘寶賣什麼?很多人肯定會說,當然是農產品了,那麼問題出現了你覺得城市裡面的人會買沒有經過包裝的玉米棒子、沒有經過處理的枸杞大棗嗎?很顯然是不會的,農村淘寶店是開起來了,可賣什麼東西,產品定位是什麼,產品的覆蓋人群是哪些,產品的覆蓋範圍有哪些?有誰幫這些做農村淘寶店的設計了,本來做農村淘寶店收益就不高,再加上一年雜七雜八的費用,努力一年還不如人家打工掙得多,不關閉農村淘寶店,等它生孩子嗎?

農村淘寶點怎麼運營?很多人都會說,不就是在網上賣商品嗎?竟然還要運營,那麼問題來了,當你在淘寶上買東西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店鋪人員幫你解釋問題。很顯然,如果沒有你肯定把這家店差評了很多次了。為了拓展農村市場,鼓動著把農村淘寶店建立起來了,可沒有建立完善的運營體系和培訓成長模式,沒有獲得感、存在感,試問怎麼繼續做下去。

今年回家過年的時候,發現鄉鎮上多了很多“京東便利店”和“農村淘寶店”,這個時候,我微微一笑,兩大電商平臺的競爭,非要把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拉扯進去,請問良心何在?毫無疑問,它們的存在讓我們生活更便利,但我希望從出發店上來講可以更公益、更無私,而不僅僅是利用追隨者去搶佔市場。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胡侃三農


會用淘寶的年輕人都在城裡了,從消費端來說沒有客戶,還談什麼生存,會用淘寶的人去城裡了,沒有貨源,銷售什麼?農村什麼最多,農產品最多!普通農產品是很難電商銷售的,保鮮是個問題、物流成本又是一個問題!特色農產品可以生存,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什麼值得銷售的特色農產品!

留守農村的現在被稱為386199部隊,38--中老年婦女,61--兒童,99--老人,你看這些連銀行卡都沒有,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的人可能電子商務嗎?即便會,這些人的購買力能夠支持一家淘寶店活下去嗎?

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的時候,農村經濟不論怎麼努力都跟不上城市的速度,人口向城市流動,三十年內不會逆轉,農村最大的消費是生產投入,也就是農資,這些產品不適合電商,老百姓還是相信眼見為實的東西!


小斧子新思維


幾年前農村淘寶店確實是一個很火熱的話題和項目,在浙江省桐廬第二屆電子商務發展大會上,阿里巴巴和桐廬縣政府部門正式簽署了《農村發展戰略落地桐廬試點項目》。這時,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有了第一個試點。隨後,阿里巴巴集團又提出了“千縣萬村”計劃,將在三到五年時間裡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在全國範圍內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最近卻爆出很多農村淘寶站名存實亡,甚至直接倒閉,讓人唏噓。原因有三:

一、農村淘寶沒有解決農民最根本的需求:

農民最需要的是把自家的農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錢,增加收入,而不是到網上買便宜貨。沒有解決開源的問題,節流也就顯得意義不大,因此最廣大的農民群體沒有從農村淘寶上獲益,自然就缺乏群眾基礎,熱鬧過後,離倒閉也就不遠了。

二、消費習慣問題。

農民長久以來就習慣在趕集、上街的時候買東西,而且喜歡還價、貨比三家,突然讓農民在網上去賣東西,一是不能看到事物心理難免不放心、而是從購買都收到東西農村地區一般比較慢,得個4~5天,很多時候等不了這麼久,而且後面買的東西出現問題換貨也是一個麻煩問題。

三、阿里巴巴集團自身的問題

早些年阿里巴巴對村淘項目確實挺高調重視的,可是這幾年並沒有花大心思去運營,反倒是把寶壓在了來錢更快的新零售業務上。農村淘寶不是說建一個農村淘寶服務站就可以把城市的購物模式複製到農村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經營的,而且需要退出一些活動(類似於“雙11”讓農民養成在網上購物的習慣)。

最後說一句:農村淘寶,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 “田管家”免費農產品交易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騙小白的!你們不是農村的吧!農村人你還不知道農村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來源嗎?我是農村人,我都不捨得花父母的錢,那是父母的命啊!真的是一分錢一分錢積累起來的!農村不是城市,一直是自給自足的!因為畢竟沒有開源渠道,那就只能節流了!

經濟發展需要計劃,而不是無限制的!首先農村人只是潛水客戶,不是潛在客戶!因為農村人的消費觀是非常保守而且理性低消耗的,講求實用性,好看是其次,但是現在的市場是非理性的!

總體來說,農村的需求是長週期的,就像過年每年一次一樣,它的購買週期是很長的!而目前的市場是需要短期消耗,天天去購買!也就是供遠遠大於求,實際就是浪費耗損!虛擬出來的東西太多了,轉化不成實體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