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什麼程度?

陸科民


看到這個問題估計題主是想看到有人回答說,農村生活不要成本暈吧,覺得在農村生活一年可能一分錢都不要吧,自給自足是不是。

其實對於農村的生活,這個就看你怎麼生活還有你處於什麼年齡段了。如果你是一般的老人,只有吃飯看病這些的話,一年只要少生病確實花不了多少錢,一些老人自己種點菜,種點糧食行政這樣的老人在農村還是很多的,而且年紀大了一些人情費也就不需要了,穿的用的都有子孫後代給自己買好了,生病也有兒女出錢,對於這樣的老人來說一年基本上確實不需要什麼錢。反正從自己的口袋裡沒有出錢。

但是如果是年輕人的話,在農村生活的成本可不比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低,這個我是深有體會,因為我現在就在農村發展,二十多歲,有幾年了,一直在農村搞養殖種植。我一個月的不說工人錢,就是自己一個人的生活開銷就是要兩千多,還不包括我給家裡的錢,就純粹我自己花的。我還是省吃儉用的。

現在農村人基本上已經不種田種地了,什麼都是靠買的,加上水煤氣電現在農村也都是需要錢的,這些加起來一個月怎麼也要好幾百,反正我自己一個月電費都是兩百多。自從換了現在的電子錶之後發現電費好像越來越多,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吃飯是不貴,一個月一個人有二十斤米還有多餘的,但是吃菜厲害,現在的蔬菜在農村都比城市賣的貴,加上我一個人在農村,也沒有種菜都是買的,一個月七八百還要省著花,還有電話,網費,一年下來也要一兩千。

然後自己一年的穿的,生活用品偶爾也要換一下吧,比如一些鍋碗瓢盆的,一年幾套衣服要有吧,一年下來幾千塊是要的。

農村的人情費一年也不低,特別是在冬天臘月的時候,兩個月估計給被人送人情費都要去大幾千,而且年年如此。

一般一年兩次感冒,如果沒有大病的話還好,一年也就幾百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只要是有一點大病或者是需要住院了,基本上就要好幾千了。

加上如果自己有孩子,有老人的話,這個也是最大的開支吧,現在都知道培育一個孩子出來不容易啊,就算是幼兒園一學期的學費都是三四千,一年就是七八千還有穿的,用的一年下來怎麼也要一兩萬了。還有老人的贍養費。

以前我沒回農村之前,每個月給父母一千塊生活費覺得還有多的,自己回來之後,發現一個月幾千都不夠,真的不知道自己過得。現在農村生活的開支是越來越大了,加上還有在城裡買房的一個月房貸也是幾千。

哎,農村人真的是不容易當啊。


張家界小伍


對於這個問題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來說下我眼中的一般的農村的生活吧,拿我家舉例:

因為我家只有我一個孩子,且一直讀書到現在,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平時在農村家裡也就爸媽兩個人生活,對於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我可以說生活成本真的很低,當然也有一部分節約把錢留給我讀書的原因,畢竟農村家庭收入比較低,想培養一個大學生也很不容易。

再來具體說下我爸媽在家怎麼生活,因為農村什麼都沒有,唯獨空地多,因此我家一年四季都鐘有蔬菜,且種的菜的種類很多的,比如“茄子,辣椒,西紅柿,黃瓜,冬瓜,白菜,絲瓜,萵苣,生菜,豆角,南瓜,苦瓜等”隨便一數就十幾種,因為是自己種的菜所以吃的比較健康和安心,遠遠比城裡人在超市買的放心健康,因為自己家裡還養雞所以平時也有雞蛋和雞肉吃,父母買菜的話主要也就是買些豬肉,羊肉,牛肉之類的,且因為我平時不怎麼在家,我父母買菜也十分少,記得以前讀書時候都是等我放月假後來才會買菜,現在說起來心裡也很不個滋味,因此,農村絕大部分人家平時生活也就買些肉類,可以說一個月600塊錢就夠一對普通夫婦的生活費。

當然不要以為農村人的生活就很簡單,農村最花錢的就是“婚喪嫁娶”之類的事,且這類事十分很多,我家每年在這上面花的錢都快兩萬了,什麼“孩子出世,孩子做週歲,考大學,買房子,老人去世,老人做壽,孩子結婚,甚至當兵考公務員”等都要花錢,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是怎麼樣,但是我們這就是這樣,屁大點事就要擺酒席,這時候你就要去送份子錢,本來農村人收入就不高,一大半收入都花在這上面了,這點是很讓我反感的。且在農村,像“結婚,老人去世,孩子出生,孩子做週歲”這些一般都是擺兩三天酒席,極其鋪張浪費,城裡可能一般也就一天酒席。

最後,總之來說,農村的生活成本並不低,畢竟現在農村也富裕起來,很多家庭都買了小轎車還有農村現在做房子做個稍微像點樣子的沒個30萬根本不可能做起來,還有很多時候並不是農村生活家庭生活水平低,而是他們真的很貧窮,特別是一些孤寡老人,後人不怎麼管賬,老了又做不動農活沒有收入,只有依靠國家給農民發的每個月幾十塊錢的生活補助艱難度日,因此請這個社會多給她們些關心和照顧吧,可能在你們享受著燈紅酒綠一甩手就揮霍幾千的時候,有些農村家庭連吃飽飯都是個問題!


明月應當知我心


農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什麼程度?低到一般人難以想象程度,低到一分錢掰成兩瓣花,低到近乎原始村落生活狀態。

我們有幾家山村窮親戚,生活儉樸,辛勤勞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求吃飽穿暖,房屋不漏雨就行。

有一家親戚夫妻倆人種了二十幾畝山地,一年小麥,玉米,豆子等,收成了上萬斤糧食,菸葉芝麻等經濟作物總計毛收入二三萬元。平時家人僅靠養雞養羊賣了買點鹽,油是自產芝麻油,豆油,醬醋茶魚肉青菜幾乎沒買過,客人來了也炒雞蛋鹽鹹蛋湊合。

他們平時早餐一人兩個大饅頭,加一碗開水,中午晚上都是白麵條撒點鹽每人兩大碗,連個蔥花都沒有。

逢年過節到是買幾斤肉,儲存了蘿蔔,白菜,粉條,豆腐應付客人,招待客人也是3~5元/斤白酒。

一連四季就哪幾套衣服,有的衣服還在補縫後再穿,逢年過節倒是大人小孩添幾件衣服,床上用品幾年不換新。最糟糕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夏天衝個澡,平時幾乎不洗澡換衣,也不怎麼刷牙。

文化娛樂生活也相當貧乏,有個舊彩電安裝衛星鍋,平時幾乎不開電視,除了打下牌聊會天,就是幹不完的農活,農閒還要外出打點零工,要不然他們蓋新房怎麼辦?我親眼看他們把二十元紙幣裝在口揉成紙蛋都捨不得花。

你想想,年毛收入兩三萬元,留下農資備耕,加上客來人去,還要給幾個兒子蓋新房娶媳婦,還有多餘錢用於生活開支嗎?


閒雲野鶴143929011


農村的生活成本可以有多低?

雖說這些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生活水平是比較低的,如果說低到什麼程度才是底線,赤貧狀態我們不去考慮,那是三餐都吃不飽的,我就以我老婆家為例來說說普通農村的生活成本



既然問題的重點是有多低,但不是沒下限,極端例子就不去討論,那就按普通農村的中下水平為例,儘量節儉來說,自己的田地一年種一畝,(我老婆這屬於山區,一年一季)可得八九百斤稻穀,六七百斤大米,不算人力成本,每斤一塊左右,按一人一天半斤來算(現在的人飯量也沒那麼大了),一個月十五斤,家裡還備有油茶,十塊錢一大包,夠吃好一陣子的,餓了就隨便吃點。



蔬菜類,只要不挑嘴,除了青黃不接時菜類少點,菜園子或多或少都有些菜的



平均兩天買一次肉,或者買塊板油煉油渣,也是一天的下飯菜。



這樣看來,一天的生活成本確實很低,一個人一天幾塊到十塊不等。可是在農村,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紅白喜事,現在各種酒名目繁多,進房,紅白事,滿月,還有些老人的壽宴,考大學吶,買車吶,花樣比以前多了去了,人情必須得跟啊,這個一年下來就沒個準數啦



農村山區的個體勞作收入確實不高,種樹或是經濟作物,規模上不去也是沒轍,好在政府現在也在花大力氣想方設法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能讓他們接近城市的消費水準就功德無量!



我老婆家裡靠長輩辛苦幾十年,種樹種羅漢果,還能起了房子,比起還住泥磚房的,那又好得多了。



總而言之,農村扶貧增收,任重道遠,中央有再好的政策,也得自己下把子力氣去幹不是?肯幹,就有希望!


奮力的閒魚


中國農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什麼程度?

中國很大,大到有些人為一個月掙到幾個億而發愁,有的人卻在為脫貧而努力奮鬥;中國很小,小到有的人處處都是親戚,有的人卻四處碰壁、難覓知音。兩種不同的生活形態,兩種不同的人生,不去評價誰的壞,不去阿諛誰的好,只去談客觀存在的事實。下面我就農村地區的生活成本做下闡述:


第一農村人的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何種程度。以我生活的村莊來舉例子,當地有99%的留守老人和兒童一年四季都不出門,剩下1%是極少數一年能出一兩次遠門的。對於他們而言生活成本自然就很低,一年除了給自己看病和給家裡的學生上學,再加上種地所必須的支出,一個家庭的支出基本不會超過2000元。當地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基本只有過年的時候會捨得吃肉,不是吃不起,是因為老人們過慣了勤儉的生活,其它的東西基本可以在地裡種出來。土地就是這麼偉大,在農村只要你願意努力,就會餓不死,但是隻要你想過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須離開土地,去外地打拼。


第二農村地區的生活成本是否可以衡量經濟。有些人喜歡用農村人的生活成本去衡量農村經濟的發展,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指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這一畝三分地,自然要利用好這片土地。如果城裡人有這一畝三分地,我相信他們的生活成本也可以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改善很多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想辦法把外出打工的人吸引回農村,來建設家鄉經濟,經濟依靠老弱婦孺是發展不起來的。我承認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我覺得中國農村大有可為,將來農村會是更多人大展拳腳的地方。


農村生活成本低毋庸置疑,這是因為農村現有人口屬性的消費結構決定的而絕不能以此來衡量農村經濟發展,我所想的是誰可以為中國農村的留守老人做些什麼,因為相對於經濟發展,他們會老的更快,他們離開人世以後,會留下來什麼?難道只能是一張遺照嗎?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胡侃三農


中國農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什麼程度?

前面幾位答主的說法已經給農村人留面子了,其實更低水平的生活狀態還更甚。一天消費20塊錢是夠奢侈的了,一個月消費20塊的都有。

題主說的在欠發達地區或者落後地區,在有自住房和口糧地的情況下,農村農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什麼程度。不想說太多,有些負能量的味道,在和諧的社會下,我們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扶貧困戶去脫貧致富。

建設新農村,鄉村振興,要儘量保證不讓任何一個農民掉隊,是社會的共同責任。

但是,你見過一個孤寡老人一天只吃兩頓飯,吃水要用雪來融化的嗎?一輩子沒有吃過幾回肉,連吃的麵條也是白麵條,清湯寡水的什麼也沒有的嗎?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們身邊,每天都在上演著。

作為一個關注三農的人,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如果自己不是涉足這個領域,也不會去深挖掘這個群體的生活和生存狀態。

一個農村的老人,失獨家庭,住在別人家廢棄的老土胚房內。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每日形影相弔的生活著。如果不是生活在農村裡面,就連哪天死掉的都不會被人知道的吧?

我覺得農村貧困戶的扶貧攻堅,還是任重道遠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村生活成本低是毋庸置疑的,拿年紀大一點的老人來說,糧食自己種的,除了肥錢,澆水錢,比買面肯定便宜。同時房前屋後的空地,隨便種點菜,用買的粗鹽淹點鹹菜,去了買油,偶爾割點肉,菜基本上是不用花錢的。燒的有柴火,滿地都是,老人隨便撿撿就夠燒的。花費最多的,恐怕就是每月10幾20幾元的電費了,但是老人們都換上很小的燈泡,用電省道最少。

這樣看來似乎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們很幸福?只是,雖然老人們生活花費不多,錢從哪裡來?除了兒女們給的,還有就是每月幾十元的老人錢,夠花嗎?可以看見幾乎每個老人閒逛遛彎時,都順便撿著廢品,不是他們有多高的環保意識,是因為要賣了貼補生活。幾乎每個農村老人生病,最先想到的不是去醫院,而是拖幾天看看是不是能好了,因為看病買藥要花錢。雖然,看起來好像有些負能量,但這是親眼看到的,說的都是實話。不知道題主出問題的是啥意思,可以告訴你,農村老人的生活成本是最低的,花費很少,一天幾元就夠了,但是讓人很心酸。


秋葉無痕


農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什麼程度?

對於一個富裕的都市人來說,實際的農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你驚掉下巴。作為一個從城裡回鄉生活了半年的人,我來聊聊農村平常人家生活開銷。

下面從吃穿住行來算一算一個人在農村的最低生活成本。

吃飯在農村柴米油鹽菜五個方面齊全就可以做一頓飯,調味料很少用,有油有鹽就能炒菜。稻草麥秸當柴火,枯萎的野草也能割回家當柴燒,我小時候就幹過這個活。米是自家穀子打的,不花錢;油自家菜籽壓榨的,不花錢;蔬菜是自家菜園子種的,不花錢,肉一個月吃兩三次,一次買15元左右的,鹽2元一袋,一個月買一包就差不多夠了。肉和鹽花費47元。

穿衣農村人幹農活穿的粗布衣褲,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多年。這裡粗略計為100元/月。

農村人都有宅基地,可以自建房子,我見到實在貧困的人住在茅草屋裡。不計入數據。

農村人的行包括趕集和走親戚,當天天微微亮就起床趕路,不花車費。不計數據。

另外還有日化用品花費,一個月平均50元。

從以上分析來看,在農村一個人的最低生活成本為200元。

而在城市裡生活,比如我現在所在的重慶市,一個月的吃住起碼在2000,還是很差的那種,因為工作需要,得有稍體面的著裝,衣服500-1000,加上交通費通信費一個月最低得花費3000才能活的“有點人樣”。

對比之下,我們發現農村生活成本可以低到比城裡低10倍以上的程度。


我是一個寶媽,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哦。


花花世界裡


沒在農村生活過的人無法想象農村窮人的生活狀況。

講一個鄰居大嬸的去年的生存故事:

我們的村莊於縣城近郊,這位大嬸是我的後鄰居,今年73歲,已寡居二十多年。既非五保戶(兩個兒子已分家另過,兩個女兒也出嫁多年)長子已亡故,不夠五保戶標準),也非貧困戶(眾所周知的原因——絕大多數農村人既不知道農村貧困戶幫扶內容,也不知道評選標準,更不知道如何申請)。

因年齡過大,體弱多病,不能耕種 ,她的承包地(約0.7畝耕地)十多年前就分給兩個兒子。兩家每年每人給她200斤小麥,50斤玉米,以目前價格摺合480元;每家每月給她20元零花,生日或年節時分多給幾十,兩項總計約1000元。

她的生活開銷:每天三個饅頭或兩碗麵條(大約1.5元,每月不足50元),蔬菜要秋季在房前屋後種點豆角絲瓜、冬季種十幾棵白菜解決(自從去年縣裡搞衛生城建設,已不允許農戶在宅基地外種菜了,種上的都給剷除或軋碎了);家中電器是兩隻發出暗紅色的10瓦的白熾燈和大女兒買的一部聽戲機,每月電費或更換電池約1.5元;水費每月大約3元;做飯的柴草基本是撿拾的;穿的衣服基本上是女兒或兒媳穿過的,雖不合身倒也“時髦 ”;冬季取暖則購置煤炭400斤左右,約200元;偶有頭疼腦熱花費不高的毛病剛由二子均攤(每年約100--200之間,從來不曾住醫院治病。

這樣大嬸每年生活總成本為(50+1.5+3)x12+200+200,大約1100元,平均每天3塊多錢。

在這裡只說現象不作評論。



慧哥說事


其實,農村的生活成本一點都不比城裡低,我不知道回答這些問題的人,有多少是在農村生活,或是對農村真的瞭解嗎?

老麥的老家就在農村,魯中偏南一點,標準的山區丘陵地帶,小時候真的很窮,我印象中上小學年紀的時候,每天都在盼著什麼時候能天天吃饅頭,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那時候基本天天吃的就是煎餅、間或的還有窩窩頭,一年吃不了幾次肉),那時候的生活成本是夠低,低到一個月一個家庭可能僅有幾塊錢可以支配。

現在時代變了,老家也變了,老家的土坯房變成了一排排的大瓦房,村委還設了幼兒園、文化廣場,農村的老頭老太太也可以天天在每天農忙後去跳跳廣場舞了。在生活方面,除了一些稀罕的山珍海味,基本上想吃的都可以買得到。

雖然說農村最大的資本就是土地,可是現在土地荒蕪的太多,年輕人都在外面討生活,多數也在外面的城市買了房子,鮮有年輕人在家種地了;老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也種不了地了,於是很多的土地開始荒蕪了起來。

地種的少了,很多生活支出就要靠買了,雖然自家也有菜地,但是隨著生活要求的提高,每次集市的時候,還是要買上一些青菜、肉類,而且關鍵一點,其實農村的青菜、肉類以及其他很多的生活必需品都比城市要貴,是的,貴!

很多人說,農村住不用花錢,可是在農村蓋一套宅基地,基本上沒個十五六萬還真蓋不起來,而這十五六萬,基本上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就是一套像樣的房子的首付了。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花銷,那就是孩子結婚,現在你知道農村的彩禮錢到了什麼程度嗎?隨便一個姑娘出嫁,首先的要求就是城裡一套房,家裡一套房,還得買個小車,就這幾樣,沒個五六十萬也打不住。而在彩禮這塊,在很多城市的婚俗中,卻是沒有的。

還有一點就是,農村的人情世事太過於交叉複雜,誰家結婚生子,誰家老人過世,誰家生病住院了,都要去看望,看望的成本一是拿的禮品,再就是禮金。

所以,統算下來,其實,農村的生活成本一點都不低,你不要拿個別的生活特別困難的來說事,就是城市還有那麼多的乞丐呢,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