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加息還猛,股市、樓市最大的利空是什麼?

搞笑大樂透


我認為對於股市樓市來說,

最可怕的不是加息,而是居民負債率的快速上升。加息只是讓你每個月的壓力增加了,但是想想辦法總會解決的,而居民負債率的快速上升卻可能徹底地壓垮你。

債務的利息和本金,哪個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100萬元的30年期房貸,每個月的還款額是5400的樣子,如果加息一個點(這已經非常恐怖了,美國加了4次還不到1%),那麼你每個月的還款額也就是6000左右。

可是如果你的債務率翻一倍呢?(這其實很簡單,再買套房就實現了),那麼你每個月的還款額將達到10800元,試問哪種讓你壓力增加更大呢?

如果你的資產縮水了呢?

很多人在借錢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到你的資產也是會變化的。比如說,你現在有一套房值200萬,你借了100萬,你的負債率是50%。可是如果你手中的房子房價跌了50%的話,那麼你的房子就值100萬,你的負債率就是100%。再往下,你就是負資產了。

很多人認為房價腰斬不可能發生,可是看看隔壁的香港和日本,甚至美國,你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中國居民債務正在快速上升

十年前,如果說起家庭負債,人們往往用“美國老太太貸款買房提前享受、中國老太太存了一輩子錢也買不起房”的段子來進行金融“啟蒙”。時至今日,人們對家庭負債早已不再陌生,從貸款買房買車,到螞蟻借吧與信用卡,債務正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1996年中國的居民槓桿率還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但是自2008年以來,居民槓桿率開始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底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48.97%,較之2008年激增了30個百分點,已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且仍在快速的增長之中。

這一數值尚未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和P2P、現金貸等貸款,倘若將此納入考察範圍,那麼,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只會更大。所以不要覺得加息天就塌了,更可怕的是那些債務本身。

PS:投資即修行!喜歡就關注我吧!


明眼掌融


股市樓市最大的利空就是市場被抽水,而抽水來自兩方面,一是央行,二是銀行,對銀行而言主要是降低貨幣乘數,從而達到減少市場總貨幣的目的。

廣義貨幣M2基本可以理解為金融體系的信用總和,包括現金以及居民、機構存款總和,所以也被視為市場上的總錢數。

M2包含基礎貨幣和在基礎貨幣上衍生出來的信用兩部分,按照公式:

M2=基礎貨幣(B) ×貨幣乘數(m)

1、基礎貨幣主要與央行行為為關,當央行購買國債、購買外匯的時候基礎貨幣往往會增加,下面是2017年1月-2018年1月基礎貨幣投放情況表,我們可以發現一年來基礎貨幣整體變化不大,個別月份甚至還在降低。

2、貨幣乘數與商業銀行的行業有關,簡單地說就是央行將基礎貨幣成倍地派生為存款,派生的倍數即為貨幣乘數。

那麼商業銀行是怎麼派生貨幣的呢?

舉個例子:老張在銀行1存款100億,銀行A將18億存入央行準備金賬戶,這就是存款準備金(16億是法定存款準備金+2億超額存款準備金,18%),剩餘的82億發放貸款,假定貸款給A,A拿到了82億總不能都取現了吧?再說法律也是不允許的,A的82億會存在銀行2的賬戶裡,這裡銀行2又將出14.76億存入央行準備金賬戶,剩下的67.24億再拿去貸款。

過程中你會發現原來僅有的100億,最後體現在銀行1、銀行2……裡面的存款或現金遠不止這麼多,最終100億形成的所有存款除以100塊就是貨幣乘數。

相關閱讀:《揭秘:央行是如何印錢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

小白計算數據發現(M2除以貨幣乘數),2018年1月份貨幣乘數已經達到5.59,創出歷史最高位,直接促使M2在基礎貨幣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增長了8.6%,今年1月份M2是172.08萬億。

這是過去10年貨幣乘數圖表,2017年2月是5.2左右,但到了今年1月份已經升到了5.59。

但是就現實情況來說,目前5.59的貨幣乘數可以說已經到了極限值,未來到了不得不降的地步,商業銀行們餘額不足,結果就是M2增速下滑。

為什麼說貨幣乘數已經到了極限值?

一、被動因素:上面老張的例子中,貨幣乘數可以這樣算:

貨幣乘數=存款100億÷存款準備金率18%(法定+超額)

如果存款準備金率下降了,那麼貨幣乘數必然會上升。很簡單,銀行存入央行的錢少了,用來貸款的錢肯定更多,最後派生的錢更多,貨幣乘數增大。

1月份貨幣乘數達到5.59的極限值原因在於央行兩次定向降準,1月25日央行對部分銀行降準0.5%或1.5%;同時為了應付春節期間的流動性壓力,央行又在1月中旬對部分銀行進行臨時定向降準,期限為30天。降準就是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下降,貨幣乘數增大。

現在問題來了,隨著臨時定向降準的30天期限將要過去,存款準備金率肯定會反彈,導致貨幣乘數降低。

二、主動因素:

主動因素體現商業銀行的行為,回到上面的例子,銀行1收到老張的100億存款,銀行1在滿足最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6%)的情況下,可以存入16億、17億、18億或者更多在央行準備金賬戶,至於存入多少準備金,由商業銀行自己的行為決定,如果存入過多,準備金率又上升,貨幣乘數降低。

那麼主要有什麼因素影響商業銀行行為呢?

主要是銀行貸款、銀行購債、銀行股權投資。銀行購債和銀行股權投資可以理解為特殊貸款,最終都能擴大貨幣乘數,增大M2。根據央行四季度報告:銀行股權投資主要包括銀行購買和持有的資管計劃、理財產品;債券投資主要包括銀行購買地方債和企業債。

實際過程中銀行的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往往加槓桿套利、拉長鏈條、資金空轉,去年11月發佈的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已經明確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未來銀行的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增速肯定很難上升,意味著貨幣乘數很難再擴大。央行數據也顯示:2017年銀行股權投資和其他投資拉動M2增速下滑約0.4%。

所以在貨幣乘數接近極限值的情況下,未來M2增速不樂觀,M2與樓市密切相關,過去常說房價上漲源於貨幣超發,而貨幣超發其實就是M2超發,通過歷史數據發現房價漲得最兇的時候往往是M2/GDP上升得最快的時候,所以未來貨幣乘數下降由此影響的M2增速,也會影響房價。

如果你想學到更多相關文章,可以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繼續閱讀下面幾篇:

1、5月15日:《揭秘:央行到底有多少錢?》

2、4月22日:《揭秘:央行是如何印錢的?》

3、5月8日:《中國3萬億的外匯儲備到底是如何投資的?》


小白讀財經


最大的利空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特朗普不打算跟中國玩了,或者說不打算讓中國每年賺美國三千億以上的美元了。二是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下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

1.中國人民幣以美元為錨,中國主要根據國內的外匯儲備發行貨幣,也就是說,國內美元的多少,決定了中國人民幣發行的多少,當然有時會稍微多發,但是還是以美元儲備基準。中國一直是賺美國的美元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順差,這個順差最近幾年每年在三千億美元左右,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保證我們進口糧食,芯片,石油等等,保證國內需求的穩定,但是特朗普上臺後不願意了,不能再這麼持續為中國輸送美元了,對華貿易制定了很多限制條約。於是貿易戰來了,可預見的是,順差將會大幅度減少,但是我們依然要進口糧食,石油,芯片等等,那麼美元賺來的不夠花怎麼辦呢?這就危險了,動美元儲備吧?這種條件下,中國人民幣以美元儲備為基準,是不是不能再超發貨幣了?是不是要回收貨幣了?現在的股市樓市是不是要靠持續增量的貨幣才能推動價格增長,一旦社會上錢不增加了,或者是減少了,股市樓市還有漲嗎?咱們再看中國儲備的美元,有心人可以去查一下數據,我手機打字,就不多寫了,中國每年美元的流失速度相當多的,怎麼流失的呢?被人換去國外了,換的人哪裡來的人民幣呢?當然是賣房子啊,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我們賺的美元少了,而換美元出國的人還在不停的換,會出現什麼後果呢?美元儲備減少,這個是相當嚴重的,動搖了國家經濟穩定的根基,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強力封住樓市,讓房價降到你換美元都感覺虧的時候,才會停止,因為這是保了國家的經濟根基。

2,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目前國內各種產能過剩,由於資金流入樓市,社會整體消費能力下降,於是國家提出一帶一路,這個政策主要是為了輸出過剩的產能,避免經濟危機,跟外國做生意,必須美元啊,想用人民幣怎麼辦呢?人民幣必須有信用,必須對美元保持一個比較固定的匯率,那麼國內超發的貨幣必須及早消除,不能再亂髮貨幣了,保持人民幣國際地位的穩固,才能順利開展一帶一路。因此,貨幣不但不會再多發,還會消滅多發的。那麼這個問題又來了,樓市股市需要持續的人民幣堆量才能拉動價格上漲,現在人民幣必須減少,樓市股市必然會崩塌。手機打字,後面的一句話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刪除,大家忽視吧。在三千億美元左右,


江南李王爺


加息有利於穩定房屋價格的巨烈波動!美國加息挑戰中國,中國應該自信的加息,持續的加息,並且逼迫美國跟隨中國繼續加息,最終導致美囯放棄加息,[我想靜靜]中國要想去槓桿就必須加息,中國要想堵住資金外流就必須加息,中國要想發展一帶一路也必須加息,中國要想割美國的韭菜就必須加息,中國要想環境保護減少碳排放也必須加息,美國預期加息五次,中國要讓全世界知道,中國已經開始加息並且將持續加息。銀行鉅額的政府債務,巨大的國企壞帳去債務危機也必須依靠加息解決,為了提高中國的投資質量,三去一降也必須動用加息的方式,加息是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的關鍵因素,中國需要更加自信的加息,讓中國人流失到國外的投資主動回國,如果五年期大額定期存單年利息升到了10%,誰還會買房呢?誰還去換美元呢?企業還會缺錢投資嗎?所有的人都會高興的將錢交給國家,低利息是導致中國的銀行不負責任將錢亂貸給那些不賺錢企業的病根,是中國重複投資建設的病根,是中國高槓杆大開發的病根,所以從現在開始,中國每年持續加息4次,每年平均加息1.2%直至加息到年息8%,五年期10%,那麼中國資金投資質量才能得到保證,環境保護才能真正事半功倍,人民幣國際化才能真正的實現,一帶一路中國能省掉30%的投資成本,購買石油黃金鐵礦石天然氣才不會花冤枉錢,人民幣升值就是中國的核戰略武器……中國通過加息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強勢升值到5元,那麼美國人自然就乖乖的不惹中國生氣了,升值到5元兌1美元💵,中國可以買下更多的高科技技術與企業,淘汰不賺錢的落後產能……[捂臉]通過10年的買買買,讓中國迅速崛起壯大武裝起來,買俄羅斯的飛機,買印度的企業,買歐美的高科技,這就是中國的黃金髮展10年。降低稅收吸引投資,增加就業崗位,加息降稅取消所有的收費,取消關稅降低增值稅,打破壟斷市場,讓中國進入市場經濟競爭體制,這樣企業才會投資研發,投資本業而放棄炒房,讓中國重回製造業強國的發展模式,消費的基礎是製造業的盈利增長,房價上漲是不會拉動經濟長期增長的。加息是穩定房價的有效手段。


喀秋莎000


比增加加息還要猛的?對於股市、樓市構成最大的利空的是什麼呢?那我就告訴你有二樣東西,肯定要比加息還要猛,不過這二樣東西,現在真要是結束了,系統性風險就會上升。

一是,股市、樓市都去槓桿,就是你可以來股市炒股、來樓市炒房,但是你不可以再借銀行的錢來炒了,都得拿自己的真金白銀來玩,這個利空肯定是比加息更加猛烈的。

2015年上半年,股市就是引入了場外融資的槓桿資金,再加上兩融的融資,這些都是加了槓桿的資金炒作,後來監管層要去槓桿,結果一下子股市就直接被打回原形,所以用自己的錢,不能借銀行的錢,這是股市、樓市最大的利空。

二是,國內貨幣政策的收緊,當然我國央行是不太可能主動收緊的,最直接的是美聯儲不斷的、連續的加息,還有美聯儲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這就讓大量資金拋售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離開中國,短期會給我國的人民幣匯率造成貶值影響。

為此,我國央行面臨著究竟是保資產泡沫?還是要保匯率的選擇?最終還是會選擇人民幣匯率,那就是要收緊流向資本市場的銀根,造成了股市和樓市的流動性枯竭或不足,那股市、樓市價格真的要跌起來,肯定也是慘不忍堵的。

對於股市和樓市來說,任何利空都是小事情,如果給他們加息,可能加個一兩次息,對於股民和炒房者影響也不大。但是不允許再借錢炒樓炒股,整個市場再沒有多少資金流入,那麼這樣就會對股市和樓市構成比加息還要大的利空。


不執著財經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逐漸高企的居民負債率成利空

十年前,有不少人還不習慣使用信用卡,而現如今,很多人都開始使用起了螞蟻花唄、螞蟻借唄等金融借貸工具。而這種借貸工具的興起,本質上與消費水平的提升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逐漸改變了消費觀念,負債消費、信用消費開始慢慢流行起來。

除了消費上的負債以外,大部分人最大的負債可能就是房貸了。我的同事小謝,每個月到手工資才10000,但是光房貸就要7000元左右,佔到了它整個工資的70%。而隨之帶來的影響就是保證房貸就得要節衣縮食、影響生活品質,而且還不能輕易跳槽或者離職,生活壓力不可謂不大。

如果房價貶值,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目前各個城市和地區還沒有房價大幅下降的趨勢,但我們也並不能排除這一種情況發生的可能。無論是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日本廣島協議後的十年衰退,抑或是香港在2000年的房產危機都暗示著房價不可能永久性的上升。


2008年美國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對於大部分美國家庭而言,家庭資產的主要部分由房產構成,房價跌去一半,很多家庭就面臨零資產甚至負資產。而這種情況對於美國購房一族而言,每個月所要付的按揭並不會因為房價的下跌而減少,無形之中也增加了更大的壓力。

合理規劃負債才能保證生活質量

身邊也聽過很多朋友,原本的工資水平都還可以,生活質量也不算太差。但由於盲目估計了自己的資產水平,購買了大面積的住房,一下子就導致自己的經濟變得很緊張,更有甚者最後維持不了貸款又匆匆把房產變賣。這些血淋淋的案例,其本質都是沒有合理的規劃好自己的負債情況。

對於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奮鬥的青年而言,更需要謹慎考慮房貸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房地產市場是否值得,還需要考慮這些資金投入到其他行業,能否獲得更高的收益。對於目前而言,謹慎規劃自己的債務十分必要,在這一原則下就算不買房,暫時選擇租房也是很好的選擇。當然了,選擇租房就要選擇最好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全平臺房源超過1000萬套,實時可租房源20萬套,在上海我們的房源數量比第二名租房平臺領先2倍。


嗨住租房


加息就是限制資金流動( 利率變高,老百姓願意存錢,貸款利率變高,老百姓不去貸款消費),任何的投資行為基礎是老百姓。

其實股市也好,樓市也好,就看老百姓的錢投到哪去,股市疲軟,樓市火了,但樓市火也會有個限度,如果對股市和樓市均形成利空的因素,那就是出現第三類的投資標的,就像之前的P2P,現在的區塊鏈,但最近P2P,區塊鏈均雷聲不斷,市場上又有各種的傳銷式投資,讓老百姓更加迷茫,錢到底放在哪裡既安全又收益高呢?個人建議國家和BAT等巨頭在大數據背景下創造一個靠譜的,大家看得懂的投資項目,用來疏導民間資金。


愛健身的吃貨


對於樓市與股市,最大的利空其實就是去槓桿,這是兩者共有的。

因為不管是樓市,還是股市,都是需要資金推動的。沒有錢怎麼買房、買股?但買房買股的錢,如果都是自有資金,那麼就是及其有限的。

現在一個月工資買不到一平方米的房子,你要積累幾十年才有能力購買一套房子,幾個人買得起!都是需要銀行貸款來購買。

同樣,現在股市已經有3000多隻股票,這麼多股票,都是居民現金購買,能買多少?所以就有了槓桿購買。

而去槓桿就是對股市與樓市最直接、最大的衝擊。去槓桿之後,換句話說,就是讓投資者儘量少用外部資金購買股票或者房子,這樣居民不容易融資,那麼房子就不好賣;股市就不好漲。

但雙方之間又有很大的區別。

因為房子多少帶有剛需的特點,所以對於剛需居民來說,去槓桿沒有那麼明顯影響,甚至國家在鼓勵剛需者家槓桿購房,這樣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而對於單純的炒房者或者說是投資者來說,國家是不鼓勵的,政策面在極力封堵,影響較為明顯。

而對於股市來說,槓桿率其實不是很高,因為絕大多數散戶都是沒有采用融資方式投資股票,但大戶、機構,基本上都是槓桿者,這部分去槓桿之後,給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股市利空自然成型。

而股市利空還不僅於去槓桿,因為中國股市本身制度建設相對滯後,是為融資而催生的一個跛腳市場,所以中國股市向來牛短熊長。同時,洶湧的解禁潮也即將來臨,因為這幾年較為可觀的發行速度,以及增量不小的上市公司,現在已經臨近解禁的窗口,這麼多解禁的股票,將給股市帶來巨大的壓力,短期內期待股市高歌猛進是不可能的。

要說的是,去槓桿就是去掉投機,在於擠出市場的泡沫,對市場而言,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利空。它對市場良性氛圍的營造,肯定是大有好處的。


波士財經


6月19日,股市再現“千股跌停”的罕見場景,滬深兩市共有3256只個股下跌,2000多隻個股跌幅超過9%,1086只個股跌停。到了6月25日,A股依然高開低走,滬指收跌2859點,創下兩年了新低,兩市的成交額也降到了3000億元左右。

其實,就在A股出現千股跌停之後,央行就曾宣佈“定向降準”(相當於變相降息),向市場釋放了高達7000億元的流動性。但其實,這一利好僅僅在股市維持了半個小時,市場對這次變相降息根本沒有反應,實則是有更深層次的“利空”在發揮作用。

再來看看樓市,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的二手房價格自去年3月17日以來,平均下跌了15%;而燕郊二手住宅單價普遍下跌1萬元,不少二手房小區房價幾近腰斬,個別樓盤甚至暴跌2/3。除了北京之外,廈門等地的房價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以前門庭若市的售樓中心很難再現往日的景象。

在全國樓市上漲的勢頭被遏制的同時,央行其實並沒有加息,反而在今年1月、4月和7月三次降準。由此可見,中國的樓市與故事一樣,都面對著比加息更狠的“利空”——金融去槓桿!

中國人民銀行6月12日發佈的5月份金融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餘額174.31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608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

其實,就在這組數據公佈之後,股市才出現了“千股跌停”的慘狀,房產開放商也紛紛出了一身冷汗。為什麼這麼說呢?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在去年5月跌破10%至今,已經整整一年保持個位數增長了,而社會融資增量相比4月更是“腰斬”,都足以說明金融去槓桿的威力。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9016億元,佔新增貸款的比重從去年12月份的56%降至31%,個人房貸佔新增貸款的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可見,金融去槓桿對股市、尤其是樓市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房企,最怕遇到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問題,國內國際金融政策調控將會非常大程度影響股市樓市!


從去年開始央媽一再強調“金融去槓桿”,廣義貨幣M2增速持續走低,市場上貨幣減少,錢越來越值錢,越來越貴。


m2降低說明投資資金不足,對於股市資金面是一個壞消息,影響企業融資經營。


m2增速與房價關係太大,2008年4萬億救市,m2增速高達30%,房價也翻著上漲;2015年4月m2增速放緩到10.1%,大家都去炒股了,反而沒人炒房了;2016年m2增速明顯,回到14%,樓市再次起飛!

由此可以看出,每次貨幣供應大幅增加的時候,樓市都會飛漲!m2增速加快,降息降準等金融手段都會造成市場上貨幣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