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夾皮溝」的人就不能有小康夢?

谁说“夹皮沟”的人就不能有小康梦?

夏日炎炎,在芙蓉江鎮馬河村的烤煙基地裡,成片的烤煙在微風中蕩起綠波。

谁说“夹皮沟”的人就不能有小康梦?

正在基地上採收菸葉的汪昌海十分忙碌,他說:“他家今年種了60畝烤煙,毛收入25萬元,”旁邊揹著大背菸葉的陳長琴接過話,“和她一起有8個人在汪昌海這裡打零工,一年下來每人可找8000元。”

這只是馬河村推行大戶帶小戶產業脫貧的一個縮影。

該村長效產業核桃4500畝,香梨1600畝開始掛果,短效產業有高梁400畝,烤煙750畝,長短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戶。村支兩委與廣東祈信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常年輸出貧困戶勞動力50餘人,人均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

馬河,地勢呈V型分佈,外地人稱為“夾皮溝”。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8戶。

“今年我們一方面在強基礎補短板,一方面緊盯產業,至少實現60戶274人通過產業增收脫,”村黨支部書記何德波說。

據瞭解,2018年馬河村將通過補齊短板,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修建6個大型水窖,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新增8臺變壓器保證農戶用電安全,新修22公里公路,實現13個村民組“組組通”,增加2個基站保證通訊網絡無盲區,消除危房71戶,爭取資金800餘萬改善390戶人居環境,182戶貧困戶實現易地搬遷。

馬河村黨支部秉持“建強基層黨組織,帶領一方群眾致富”的理念。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成立脫貧攻堅作戰隊臨時黨支部,培養致富能人入黨,發揮引領作用,發展農村年輕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作戰隊成員包組責任到人,對378戶貧困戶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問題短板臺賬,逐一銷號。狠抓村集體經濟帶農戶增收,以王宏肉牛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紅鱒魚冷水養殖場為載體,實現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經濟三方共贏。

“山高石頭多,出門上下坡,地無三里平,缺水日子多”。這是馬河村情的真實寫照,60多歲的老黨員王述堃感慨地說,“沒想到馬河這個地方近年來會發生如此巨大變化。”

馬河村地勢條件惡劣,2018年的目標是要從貧困村中出列,時間剩下不到半年,脫貧攻堅任務艱鉅,但當地老百姓堅信,有村黨支部的引領,“夾皮溝”人的小康不是夢。(呂玲睿)

谁说“夹皮沟”的人就不能有小康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