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爲什麼還要畫押?有意義嗎?

指紋,算得上辨別不同個體的唯一標準。它的重複率極小,大約150億分之一,所以被稱為“人體身份證”,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罪犯等的識別。也正因為指紋的特殊性,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用儀器就能通過指紋辨別不同個體。但小編突然想到,在沒有如此精密辨別儀器的古代,為什麼要會有簽字畫押呢?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畫押?有意義嗎?

簽字

在古代,很多人是不會寫字的,於是畫押就成了最實用的方法。至於如何在沒有高端儀器下辨別指紋,當然是用肉眼。

試驗一下,一個朋友的指紋,一個你自己的指紋,有的時候很容易就能用肉眼看出不同。其實在古代是很注重承諾的,他們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旦按了手印就代表得到了天地的認可,如果反悔是要有報應的。

“指紋術”發祥地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畫押?有意義嗎?

中國對於指紋技術的研究要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在當時的半坡遺址上出土的陶器上就有清晰可見的指紋圖案,之後出土的文物更是體現了指紋的應用。

在古代,通常以某“記”來作為自己的記號,以此來區分不同的個體。商代陶片主人制作陶器時,就會順手一捏,形成自己獨特的印記。

將指紋用於破案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有這樣一幕,狄仁傑拿著兩個印有手印的紙,觀察片刻後說,這兩個指紋看著很一致,應該是同一個人。

之後在《大宋提刑官》中,宋慈也使用過相似的肉眼識別指紋來判案。同時,宋慈還寫過一本書叫《洗冤錄》,這本書中有很多通過指紋鑑別和技術手段成功處理的一些案子。一定程度上來說,在古代指紋是一種最好用的鑑別不同個體的方法,正確率也是非常可以的。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畫押?有意義嗎?

無指紋現象

說點關於指紋的題外話。你身邊見過無指紋的人嗎?

美國偵察機構的一份資料記載了20個“無指紋的人”,其中有15人在日本,有5人在美國。在美國的這5個無指紋的人,剛好是一家人,他們的手指上一絲紋路都沒有。之後,在臺灣也發現了一個無指紋家族,在這個三代同堂的家族中,祖父、父親和子女全都沒有指紋。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