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想要了解更多的遊戲資訊 一定要關注遊戲陀螺!

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那就4月1日!”

“好~七年後的4月1日,就在這裡。”

“你絕對不要忘了哦!”

“嗯!絕對不忘!約好了!”

“我在七年之後等著你!”

世界盃已然進行到了四分之一決賽,筆者在朋友的安利下,趁著熬夜等比賽的時機,玩了一款很普通卻又著實出色的遊戲。為什麼說普通呢?因為在這個檔口,遠看E3剛剛落幕,無數3A大作都公佈了自己即將發售的時期;近看國內遊戲市場網易爸爸的“網易最後一款端遊”《逆水寒》也已經上線。對比之下這款遊戲幾乎沒有什麼遊戲性,甚至連畫面都只是像素小人。

這款名為《我在7年後等著你》的遊戲是一款沒有戰鬥元素、畫面簡潔、操作簡單的劇情向AVG遊戲,當然筆者更樂意稱之為“互動閱讀遊戲”。因為畢竟玩這類遊戲的意義就是更加形象化、視覺化的去閱讀了一本小說。

遊戲裡,“你”就是主人公空木春人。7年前,“你”喪失了所有記憶,唯一沒有忘記的就是那個約定,那個和連長相名字都想不起的某人的約定。為了完成承諾,“你”從東京回到小鎮,開啟了一段尋憶之旅。

TapTap滿分,蘋果推薦,用戶口碑爆炸增長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看似平凡無奇的小遊戲,口碑卻在一時間直線爆發。TapTap上獲得滿分10分的評價,並獲2017“年度最佳劇情獎”和“年度最佳遊戲獎”提名;豆瓣社區8.4分的高分,上百名玩家給出了五星好評;

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我在7年後等著你》在TapTap和豆瓣上的評價

在百度貼吧、知乎等社區也聚集著眾多遊戲愛好者,自發為這款精品遊戲宣傳推廣;

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貼吧帖子近一千條,知乎關於這款遊戲的評價近百條

同時,知名音樂社區“網易雲音樂”中也有玩家自主上傳了遊戲BGM合輯,視頻社區“bilibili”中關於遊戲的投稿超過八百份。

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重劇情輕操作,交互式遊戲時代來臨

國內遊戲市場格局基本可以理解為騰訊拉高了大DAU產品門檻,而網易拉高了MMO產品門檻。在網易、騰訊兩座大山的壓力下,國內眾多遊戲廠商只得通過獨立遊戲品類來尋求突破點。

近年來,隨著電腦硬件、製作技術的不斷髮展與進步,“電影”與“遊戲”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弱化操作玩法、強調玩家代入感的“交互式電影遊戲”(Interactive Movie Video Game)正悄然興起。不論是之前大火的《Her Story》(她的故事)、《The Walking Dead》(行屍走肉),還是近兩年興起的科幻題材《Life is strange》(奇異人生)、《Detroit: Become Human》(底特律:變人),製作商越來越重視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相比之下,對暢快打鬥場面和精益求精畫質的追求反而不那麼重要。

一款不是遊戲的遊戲,憑什麼拿下TapTap滿分評分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為:《Her Story》、《The Walking Dead》、《Life is strange》、《Detroit: Become Human》

與這些類遊戲相似,在《我在7年後等著你》中,玩家只需根據劇情點擊、移動、對話即可,不需要進行選擇、QTE、戰鬥等操作——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改變情節的走向;但是也正因如此,情節的代入感會極為強烈,春人每一次的時間回溯玩家都彷彿隨之同行,與遊戲中角色的對話互動會格外感同身受。

海內外精品遊戲交流欠缺,出入國門困難重重

無論國內外,在這個流量經濟的時代,大廠、大製作遊戲瘋狂蠶食人口紅利,個人開發者的獨立遊戲往往會因為沒有良好的商業化運作而被埋沒。

《7年》作者Fumi便是這其中一員。原本平凡的日本上班族,為了心中理想毅然告別穩定安逸的工作,成了一名朝不保夕的獨立遊戲開發者,自主研發製作了幾款小遊戲卻遭遇滑鐵盧無人問津,合作伙伴也分道揚鑣;固執的Fumi繼續留在關西的工作室,放棄了在美術、音樂、操作等部分做出亮點的想法,揚長避短在故事情節的豐富性上大做文章——《7年》便是這樣誕生的。一次偶然的機遇,工作人員在海外遊戲媒體網站發現了這款看似普通實則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產品,立刻決定將其引入中國。經過數次溝通,撲家工作室拿下了《我在7年後等著你》的中文版代理發行權。

據悉,撲家工作室已於近日與上海聽楓語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負責《我在7年後等著你》在移動端的發行工作;同時,聽楓語作為《我在7年後等著你》的中國區PC端獨家代理商,將助力這款優質獨立遊戲登陸各大PC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