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數次遇險是誰救的?史書明確記載了3個人,均非少林寺和尚

武俠小說和功夫片裡,總喜歡說天下武功出少林。20世紀80年代的電影《少林寺》,描繪了少林寺曇宗等13名和尚救秦王李世民脫險之事,而河南嵩山少林白衣殿的一組壁畫,更把此事件描繪地惟妙惟肖(見下圖)。電影《少林寺》的渲染,影片把白衣殿壁畫與少林寺歷代住持的250多座塔及千佛殿的“腳窩”等歷史遺蹟聯繫在一起加以介紹,稱為“三絕”。這部電影萬人空巷,許多人都相信歷史上發生過少林寺十三棍僧救李世民的事。可是至今,史學界仍未從史籍上找到有關壁畫內容的確切記載。

李世民數次遇險是誰救的?史書明確記載了3個人,均非少林寺和尚

“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畫郵票

許多史學家提出: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幫助父親李淵(唐高祖)打天下,因功勳卓越被封為秦王,在其戎馬生涯中曾險遭不測,僅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不到1年的時間,李世民接連3次遇險。遺憾的是,從《通鑑記事本未》所作的詳細記述中可知,李世民三次脫險並非少林寺僧人解救。

李世民第一次遇險發生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率5萬步騎討伐盤踞在洛陽的鄭王王世充。部隊安營紮寨後,李世民親率少數輕騎兵前往窺探王世充佈陣,不巧與帶有著大隊軍士巡視的王世充不期而遇。眾寡懸殊,李世民陷入困境,被王世充包圍。李世民猛力拼殺,左衝右突,騎馬射箭,擊斃不少追兵,又活捉對方一名將領,才迫使王世充退兵。戰鬥結束後,李世民塵埃滿面,回到營地時,連自己部下都認不出是誰,硬是不讓進。也就是說,李世民第一次遇險,是他自己奮戰後才化險為夷。

李世民數次遇險是誰救的?史書明確記載了3個人,均非少林寺和尚

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表現李世民大戰洛陽的情景

同年九月,李世民第二次遇險。他率500名騎兵,剛登上位於戰場的一座山陵,王世充統率騎兵萬人突然殺到,將李世民團團包圍。在突圍中,王世充手下一員虎將單雄信揮舞長矛直取李世民,李世民防不勝防。幸虧尉遲敬德躍馬前來抵擋,才使李世民免受傷害。在尉遲恭驍勇庇護下,李世民乘機突出重圍。這一次,李世民逢凶化吉是由於尉遲敬德捨命相救。

李世民第三次遇險發生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唐軍剛移動到青城宮,還來不及壘壁紮寨,王世充統率2000精兵已先期行動,佔據優勢地形,層層設防。李世民登上魏宣的高處觀察敵陣後,判斷氣焰洶洶的王世充已處守勢,於便派屈突通率領5000步兵渡過谷水。為弄清對方虛實,李世民帶了幾十個騎兵衝入敵陣,殺出一條血路,一直衝到敵陣背後。戰鬥異常激烈,李世民隨從騎兵被打散,身邊只剩下將軍丘行恭一人,而王世充騎兵則緊咬不放。倒黴的是,李世民坐騎又中箭而死。關鍵時刻,丘行恭箭無虛發,射殺敵軍追擊者,並讓馬給李世民騎,自己手執長刀為李世民開路,終於衝出敵陣,脫離險境與唐軍會合。可見,李世民這次大難不死,同樣看不出與少林寺僧眾有什麼聯繫。

如此說來,能否說少林寺13棍僧救秦王世民是無中生有呢?

似乎也顯得過於絕對。

李世民數次遇險是誰救的?史書明確記載了3個人,均非少林寺和尚

電影《少林寺》

據史書記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王世充侄子王仁則在離少林寺50裡的柏谷修築轅州城池,抵擋唐軍。李世民寫信邀請少林寺僧人,助戰數日,終因唐軍勇猛而大敗王軍,王仁則歸附唐王朝,困守在洛陽城的王世充見大勢已去,也只得棄兵投降。關於此事,少林寺前一塊大碑上刻著秦王賜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嘉獎立有戰功的13名僧人。據碑文記載,僅曇宗一僧受封為大將軍,其餘12僧不願為官,李世民便賜紫羅袈裟一襲,賜田4000畝,並允許少林寺操拳練兵保留一支武裝力量。此項政策的推行,促使日後少林寺更加尚武,精練拳術。站如釘、坐如鐘、頭如猴、身如龍、步如雞、動如風,快速敏捷,獨具一格的少林拳逐漸遠播傳揚。

另據史書記載,唐軍與王世充作戰中,曾經有過以少勝多,用智謀取勝的戰例。唐軍將領王君廓施計,先假逃,引誘追兵入埋伏圈後再圍殲,取得大勝。關於此事,曾被詔書褒獎為“以13人破賊10000,自古以少制眾,未之有也”。在這次空前的戰例中,所使用的13人,究竟是僧人還是唐軍,不得而知。但如果從起用僧兵的時間上分析,可斷定不是少林寺棍僧。

歷史學界認為,少林寺壁畫上描繪的13棍僧救秦王李世民的歷史故事,於史無據,卻事出有因,大概就是從上面部分材料記載中加以綜合、推演而成的吧!

1.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2.宋祁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3.袁樞:《通鑑記事本未》,中華書局,197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