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中國曾有一個月有總理無政府,天也沒塌下來

舊中國曾有一個月有總理無政府,天也沒塌下來

119

4年前的夏天,美國讓中國好好看了一回熱鬧和笑話——發生了政府關門危機。這種事兒對中國人來說很新鮮,但對美國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據統計,自1997-1996年的19年中,美國政府就“倒閉”了17次,幾乎每年一次。政府關門的主要原因是“錢”:錢袋子掌握在國會手裡,議員們不肯給錢,政府做不了事情,給員工發不出工資,自然只有關門大吉。

舊中國曾有一個月有總理無政府,天也沒塌下來

美國政府關門

也許你會說,這算啥,明朝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班,國家不一樣運轉得好好的?那是因為當時的內閣(政府)很成熟,在正常運作,可如果連內閣都沒有了……

近代中國還真有一段時期,一個月時間裡有總理無政府,國家還是沒有亂。那是1912年6月27日至7月26日,前一個時間是首任總理唐紹儀辭職的日子(唐紹儀才幹了100冬天,可謂“百日內閣”),後一個時間是繼任總理陸徵祥內閣名單被參議院第二次投票通過的日子。這一個月,都發生了什麼?

唐紹儀辭職獲准第三天(6月29日),袁世凱就提名陸徵祥為新總理,這是一個妥協的結果,因為陸既不是袁世凱的人,又不是同盟會的人,也不是立憲派的人,己方都能接受。但這也意味著,己方都不會接受,這一點註定了陸徵祥組織新政府的困難和短命。

果然,陸徵祥在參議院的第一次亮相很失敗,議員們很不滿意,竟致把他提名的各部部長人選全部否決。這個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很多人不滿,表示參議院可有可無,政府還得有,把參議院解散得了。

舊中國曾有一個月有總理無政府,天也沒塌下來

軍頭袁世凱

很不高興的人中,包括袁世凱。參議院表面上和陸徵祥過不去,其實是不給他老袁面子,因為陸是他提名的。所以,袁世凱發動武昌方面的軍人去協調政府和參議院的關係。有了這個鋪墊之後,袁世凱再親自出馬,與7月26日給參議院提出建議,要求重新投票通過新政府各部部長人選,其中寫道:“(上一次部長人選)既經貴院否決,茲特重行遴選。”

投票現場有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

會場不像之前那麼爭吵,而是非常安靜。某議員見說話不便,夾了一張紙條給旁邊的議員看。寫的啥呢?旁觀席上的記者好奇,用望遠鏡偷窺到了,4個字——“議員無骨”。很顯然,參議院對袁世凱的指導意見其實是抵制的。

舊中國曾有一個月有總理無政府,天也沒塌下來

北洋政府老照片

陸徵祥的新內閣,有4人是上屆政府的“舊人”連任,包括內務總長趙秉鈞、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政劉冠雄,以及陸徵祥自己兼任的外交總長。其他6名新提名的總長則是:財政總長周學熙、教育總長範源濂、農林總長陳振先、工商總長蔣作賓、交通總長朱啟鈴。這6位,只有一位未獲通過——工商總長蔣作賓,隨後改為劉揆一通過。

對中國人來說,參議院是個新鮮事物,最初印象不太好,因為它老是找茬使絆子,影響行政效率。當時的中國人也許還不明白,參議院正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確保決策更加合理。道理很簡單:速度快如果方向錯了,後果不是更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