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熟悉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由於記者這一不坐班的工作性質,我對一個靠譜的、能夠提高效率的工位和工作場所有多渴求。

由於家裡娃小,沒法在家辦公,我總是在家附近或採訪結束就地找家咖啡館寫稿、工作,無奈一是沒有固定的座位可以選擇,二來遇見身旁大聲喧譁令環境變得嘈雜,可就鬱悶了。

為此,我甚至幻想過和朋友合裝一間有格調的咖啡館,我們三五好友聚在這裡寫稿、工作、腦暴,可是想到大家在一起也會聊天而無法高效率工作的,而且北京又那麼大,大家身處四方……

於是,當我發現市面上有了可供我們“半自由職業者”入駐的共享辦公空間後,別提了有多興奮了。這正是我想要的模式!

其實,這樣的模式從兩年多前就從國外的WeWork聯合辦公空間模式引入國內:

2015年1月6日,SOHO中國發布為流動人群提供的O2O辦公場所SOHO 3Q;4月,萬科北京總經理毛大慶離職出來創立優客工場;5月,三位房產行業的“門外漢”創立夢想加。

這一年,乘著全國“雙創”之風,國內各地各個眾創空間、共享辦公空間品牌也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該行業經過兩年多的品牌比拼和業務深耕,已經出現優客工場收購洪泰創新空間的案例,不出意外,共享空間今年將格局初定,決出勝負。

日前,我有幸走進處於行業頭部第一梯隊的夢想加共享辦公空間,向創始人之一王曉魯瞭解夢想加的發展情況。

此前發聲不算多、一直默默耕耘的夢想加,其實共享空間早已開遍北京各方、並於2017年擴張至成都,向外埠市場邁出第一步,不僅保持著規模快速擴大且入駐企業源源不斷。

夢想加憑什麼?它解放了誰?

創業初心:傳統辦公環境有待改造

時間倒回到5年前。

2013年,在清華完成本碩連讀的王曉魯,從法國工程師學院MBA畢業一年後,回國做起了能源行業的戰略諮詢和PE投資。

那時國內創業氛圍濃厚,王曉魯也想與兩位計算機創業的朋友——李文磊和溫夢飛一起做點事情,這兩位朋友此前創立的科技公司被一家以色列上市公司以8000萬美金收購。

決定一起創業那段時間他們仨經常碰在一起討論、琢磨,看哪些事值得做、且有新的挑戰。然而,剛起步的三個人就遇到了第一個問題——尋找一個合適的辦公場地。深入瞭解後,他們發現自己面臨的辦公痛點在整個行業也非常普遍,而且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新世紀,整個辦公領域中的設施、運營、服務依舊處於上個世紀傳統的運行方式,辦公服務解決方案陳舊落後(如下圖),更別提整個房地產領域都離科技特別遙遠。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他們認為,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當然能帶來效率的提升、服務的創新、體驗的升級,科技與房地產也一定有結合的機會,但當時是沒有人來做這類事。從未從事過房地產行業的三個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他們仨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思考著企業和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從科技方向入手,研究著科技怎麼跟辦公場景結合在一起,開始了他們創業的第一步。

兩年來,夢想加從北京百子灣第一家共享辦公空間開始,先後北京雍和宮、中關村、望京、國貿、朝陽門、建國門、常營,以及成都IFS、銀泰in99、華商金融中心、東方天祥等最好地段開放空間,到2017年年底,已經拓展20餘個空間,開放運營16個空間,總計40000平方米超6000個工位。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目前夢想加分佈圖)

經過兩年多的產品迭代、用戶體驗的積累,夢想加獨具的智能產品以及科技感十足的辦公體驗已然成為獨一無二的優勢,在行業形成難以抗衡的競爭壁壘,尤其是獨立研發打造的“OaaS ( Office as a Service,辦公即服務)”產品體系——由空間設計、智能辦公系統、社群運營三大產品組成,實現辦公空間的有效管理和辦公資源的高效分配:

空間設計將辦公空間按使用場景重構;智能辦公系統將人與空間資源、辦公資源相連接;社群運營將空間中的人連接為社群。該體系將辦公室從單一性質的物理空間升級成為複合性質的服務,並實現整體輸出。

更加智能和“公私分明”的辦公環境

一走進夢想加的空間,感覺就相當不一樣,第一是所有的場景使用體驗都非常流暢、高效,處處體驗智能化、時時感受科技感。其次,所有的夢想加空間都分為內外區,內區專屬盡享辦公私密屬性,外區開放共享信息資源社交,“公私分明”,共用區域又功能齊備,滿足上班族的所有需求。

首先,無論是進入夢想加的訪客,還是這裡辦公的員工,都通過微信掃碼進入,輕質的應用入口非常貼心、方便~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走進夢想加共享辦公空間後,你會立即被空間醒目的裝修主題所吸引,我到過位於朝陽門附近的夢想加空間,是深綠淺綠的森林山谷風,給人非常靜謐放鬆的感覺。當時時值聖誕前夕,那個綠色也和聖誕綠很搭。

來看看夢想加望京彩虹橋空間的環境多舒適~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再來看看夢想加位於成都IFS的空間風格~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進入夢想加空間後,可先到公共茶水間,倒一杯社區經理準備的玫瑰茶或檸檬水,或從咖啡機打一杯咖啡,美美的開始一天的工作。

若要打印文件、資料,只需掃描任一空間打印機旁邊的二維碼,即可完成打印,私密又便捷。

若要開會,直接線上預訂會議室,資源配置流暢方便。此外,不論是方案投放還是遠程協同會議,全部無線連接,高效的辦公服務讓夢想加近百個會議室成為爆款產品。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在北京建國門附近的夢想加空間上班的運滿滿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徐強就告訴小白,運滿滿在北京成立分部之初,他就想找共享辦公空間,幾家比較下來,夢想加空間設計舒適有範兒,軟硬件系統最為完善,雲投影、雲打印等辦公服務一應俱全,快捷高效,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拎包入駐。

對於提升工作效率,另一家入駐企業海天網聯副總裁邵松巖說,效率是一定是有提升的,特別像這個問題,我的行政會有發言權。如果按照傳統辦公的話,我們要去租房子,然後所有物業的事情:裝修、日常易耗品、維修養護都是公司行政的事情。現在他非常輕鬆,只要跟夢想加的客戶經理聯繫,響應非常快。

小白還發現,在整個共享空間的區域設置上,也是非常用心,分為共享的公共區域和相對私密的專屬內區。

這種共享模式,解決了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痛點

在共享區域既有私密的電話間,也有獨立辦公的共享工位,既有2-3人私密的討論區,也有6-30人不等的獨立會議室,以及空間所有人都愛的舒適的沙發休息區,還有既有格調的便利吧檯區,等等等等,各種辦公所需求的場景應有盡有,涵蓋人們在工作中的所有訴求。

“我們空間裡任何一個設計都是從最高效率去完善,把每個資源更好的共享給大家,實現最大化的利用。”王曉魯說。

因為有了這些在線、智能的物聯網設計,夢想加共享辦公空間可以把人從瑣碎的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全身心去腦暴、與客戶溝通、鑽研產品。

這樣的共享空間更是大大解放了在傳統寫字樓辦公的公司行政後勤人員,平均每個夢想加空間佔地3000~5000平米,僅需要1~2個管理人員,他們也是各家入駐企業對接的客服,有什麼需求及時溝通就好。

夢想加還特別熱衷在大家的下班業餘時間搞事情:辦個CEO飯醉團、小型音樂會、觀影會什麼的,讓同駐共享空間的各家公司年輕人們有更多的聯誼和交流,既能尋求精神層次的共鳴,也能促進不同公司一些合作的可能性。

toB和toC

瞭解了夢想加跟一般的寫字樓、辦公室的不一樣後,我們再來看看夢想加與其他共享空間不一樣的模式。

很顯然,潘石屹的SOHO 3Q是盤活自家房產,屬於去庫存的要求。優客工場則從創建之初,就在各地簽署自建自營的直營店,目前在11個城市有直營項目。

夢想加的模式則更輕,早期的夢想加直接與黃金地段的商業寫字樓物業合作,通過空間改造和智能產品安裝,將其改造為智能化、新潮的共享辦公空間。

如今,隨著發展,夢想加也開始自己租物業,比如北京萬豪中心、成都IFS等等,他們所選擇的區域無不彰顯對於核心商區的偏愛。

由此可見,設計和智能化改造已成夢想加最為核心的部門之一。在夢想加總統180人中,負責智能產品及空間產品部門佔到公司總人數2/3,異於所有同行的團隊構成,怎麼看都像一個科技公司的團隊架構。

這支戰隊不僅能設計夢想加自己的空間,還能向外輸出共享辦公空間的解決方案。2017年2月,夢想加就與騰訊開放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夢想加的智能辦公體系將逐步應用至遍佈全國的超過10萬平方米的騰訊眾創空間。

儘管夢想加成立那一年,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火如荼的一年,王曉魯卻沒有僅僅把客戶對象侷限在創業公司上,因為他們知道所有傳統辦公室、固定辦公位的公司在公司搬家、擴展團隊的時候,都有這個需求。

所以,夢想加一直堅持為所有有商務辦公需求的企業或個人提供服務,儘管創業伊始,夢想加共享空間接待創業公司居多,但是隨著發展,到了2017年左右,共享經濟深入人心,像中糧集團、滴滴、今日頭條、聯想、用友等大企業團隊都找上門來,體驗創新的辦公模式。

入駐的各企業員工使用以後,高效的辦公模式瞬間引發好評,又都紛紛廣而告之,口碑相傳,夢想加的生意越來越好,所有空間都是基本開業一個月內就實現滿租,令夢想加的小夥伴不停拿下空間改造。

小白瞭解到,夢想加現在所有空間平均入駐率高達90%以上,部分網紅空間一經開業瞬間爆滿。

採訪中,我們還開玩笑說,哪家公司要研發什麼秘密產品,開展什麼新業務,作為共享辦公地的提供者,夢想加都能第一個知道。

此外,在創業之初,王曉魯就觀察到,諸如我這樣的記者、保險經紀、律師、投行、諮詢、FA、銷售人員等眾多職業人員是不坐班的,工作地點比較靈活,但需要辦公的時候不知道去哪裡待著,他們就想,能否將夢想加空間的公共區域開放出來,提供給個人會員流動辦公,甚至一些企業的員工也可購買這種流動會員,變換不同地點跟客戶談業務。

終於在2017年3月,夢想加在原有接待企業整體入駐的情況下,正式對個人會員開放,成為不少半自由職業者以及有流動商務需求的企業的好選擇。

夢想加的消費模式也分為針對企業整體入駐的內區辦公區域和外區服務費:

對於前者收取辦公室服務費,比如按照每個工位/月1600~2200元的費用收取;後者還分為企業會員和個人會員,因為次數不確定,憑藉積分消費使用,比如個人會員目前促銷價為899元購買24個積分(2個積分可兌換工作24小時)、40張打印紙張;企業會員則5000元購買150個積分。

成為上班族的重要入口

隨著Uber、滴滴、摩拜單車、ofo、airbnb、途家等企業在共享出行市場、共享住宿市場的大力推廣、培育市場,這幾年共享經濟深入人心。

共享這個理念也運用在越來越多的場景下,在催生了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模式後,又走進辦公室這個場景,用共享的經營理念革新著這個最為傳統的市場。

這正是夢想加等一批共享辦公空間崛起的重要背景。

在這天時地利下,幾個房產“門外漢”如何堅持做到了並獲得初步勝利?

三位創始人在創辦夢想加之前,都在不同行業經歷過相似的發展路徑:在大公司打工、專業領域創業又賣掉、參與過天使投資等,這些經歷給他們帶來專業儲備、行業洞察力、企業管理能力等積累,更重要的是,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創造新事物的熱情還在。

他們把自己當做正需要共享辦公空間的用戶,自己給自己“設計”舒服的辦公環境,智能化改造,竟得到了其他用戶的認可,訂單源源不斷。

而入駐企業體驗後,都感到相當滿意,這也讓資本界看到了這隻共享辦公創業團隊的能力和更大的潛力。

早在2015年6月,夢想加就獲得險峰長青和英諾天使聯合投資的100萬美金天使輪;6個月後的2015年12月,獲得愉悅資本領投的A輪500萬美金。

2017年2月,夢想加獲得騰訊眾創空間戰略入股;5月,再獲愉悅資本領投、險峰長青和閃銀跟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9月,獲浦發硅谷銀行數千萬量級戰略債權融資;11月,獲鷗翎投資領投、愉悅資本跟投億元B+輪融資。

鷗翎投資創始合夥人、鉑濤集團董事長鄭南雁也成為夢想加董事會成員。

這也充分說明當初創建7天連鎖酒店的鄭南雁,做起投資來,依然看好類7天模式的夢想加——都是到處拿下空間,不同的是,前者變為酒店,後者變為共享辦公空間,後者的用戶使用時間還更長。

而騰訊眾創空間的戰略入股,也絕不僅是騰訊開放平臺看重其智能軟件體系,騰訊或更是將夢想加軟件看成人們辦公軟件的重要入口,以此對阿里的辦公軟件做到遏制——夢想加和阿里釘釘,一個從場景端,一個從軟件端,都在獲取上班族更多的時間和需求。

如今,夢想加的在線註冊服務用戶已達數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