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古都,西安有大小雁塔鐘鼓樓,洛陽爲什麼沒有留下真正的古代建築?

布爾什維克定勝利



同為古都,西安和洛陽都有著一樣的歷史,可他們卻都終結於同一時期,宋朝,即而開封取而代之成了嶄新王朝的國都。洛陽按理說和開封一樣處在河南省,為什麼被開封取代呢,開封在它之前名氣很小,只是到了戰國時期,才出盡風頭,魏國國都大梁就是所謂今天的開封,但同一時期,洛陽仍不甘落後,它是東周國都,當時叫洛邑,東周是一個朝代,下轄有眾多小國。如此年代久遠,資格最老的洛陽,但後來為什麼會被開封取代,原因很簡單,當時經濟中心東移隨著戰略轉移,宋朝以開封為國都,正好處在便利的交通上,水陸發達,開封位於黃河沿岸,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就是洛陽為什麼失去國都位子,最主要還是以經濟考量,它算得上屬於西部地區,明顯落後於東部,宋朝時西北邊患重重,哪能選它為國都呢。


洛陽沒落了,長安也一樣,只是長安稍早些走完盡頭,洛陽後來扮演角色,在短暫的時間裡充當帝國的國都,像後梁,後唐,以後再也沒有了。洛陽被稱為九朝古都,但有人說是二十二朝,原因是在河南這個大圈子裡,自古中原腹地,王朝眾多,中華文化發祥和興起都是在這塊地方 ,洛陽是個典型的代表,所以歷朝歷代建都都離不開以洛陽為陪都,因為他們忘不了自己的祖,忘不了中原正統。洛陽自夏朝開始都是所謂傳聞中的國都,只是位置不一樣,後來商朝,它遷都最多,圍繞洛陽轉,到東周時才穩定,算名出來了。


西周開始時以西岐發家,武王伐紂,牧野之戰打敗紂王,封神榜裡有詳細記載,只是被神化了,但確實有姜子牙本人,姬昌那時為求賢,不得不跑到河邊,等垂釣的老者,最後終於等到了。西周建立後,他將國都定在西安,所謂鎬京,西安帝都史,才再次拉開帷幕。西周雖然建立了,可一直未被承認是中原人,他居在西面,仍以夷狄身份,這也是後來為什麼許多王朝執意遷都洛陽原因,即便定都西安也不忘記洛陽。後來秦朝和西周一樣,從寶雞一帶遷徙過來,也被冠以西夷之稱,相反秦朝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這也從此吸引眾多帝王眼球,他們以此地為傲,反而不另眼相待。春秋時孔子曾明確闡述華夷之辯,劉邦那時開了先河,為了作好明君,從洛陽又轉移到長安,西漢建立。東漢又回到洛陽,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洛陽一直是北方王朝的大本營。在當時鬧得挺火的是北魏孝文帝不顧一切執意遷都,還效法漢服,大臣跪著都被他能拖走,大同被他遷徙一空,他的這一次遷都也使佛教不斷壯大,龍崗石窟在大同被遺棄了,又在洛陽建立起來龍門石窟,它成了一個時期的象徵。不至如此,佛教第一次來中原也是到達洛陽,漢明帝夢見金人到來,還為此修了個白馬寺,這一時期,佛教在洛陽盛行,達摩也來此傳藝,武術的出現,隨之少林寺拔山而起,嵩山少林就是那時興起的。


到隋唐時洛陽仍為陪都,他們被隋朝重新換了個位置,重建新城,為此好大喜功的隋煬帝將洛陽定為國都,後來武則天為了顯示自己的特殊性,也將國都定在洛陽,改為神都,建大周,在當時洛陽還建有當時氣勢恢宏的宮殿萬象神宮,如塔型,通天建築。牡丹花這一時期成了洛陽最典型代表。

面對如此輝煌歷史的帝都,洛陽是有真正古建築,只是有的沒保存好而已,它有各種遺蹟,像漢魏城市,宮殿遺蹟也是眾多,隋唐宮殿遺蹟。相對於西安而言,洛陽早已沒落得厲害,它連河南省會鄭州都不如,開封更是比不上,屬於二三線城市,歷史上像明清兩朝根本就不重視這樣不起眼的城市。反觀西安卻不同,西安畢竟是陝西省會,戰略意義重大,十三朝古都之稱,它少不說得被宋,明,元,清重視。大雁塔,小雁塔是唐朝留下的,鐘鼓樓是明朝留下的,還有城牆,西安自始自終都在保護自己的歷史文化內涵,想盡可能打造成與歷史追趕聞名於世的古都。所以,洛陽和西安早已拉開距離,雖然現在再趕,但它的重建已沒有多大意義,只會博取眾人眼球而已,洛陽的古代宮殿沒出名幾個,倒是周圍像寺廟,佛像很出名,它的過去被長安盛名掩蓋,現在又受其本身空間制約,不斷演繹悲催的歷史。


路漫漫76416489


西安唐代建築只有小雁塔,而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則無論建築規模,建築難度,歷史影響等方方面面,小雁塔均只能望其項背了。請記住,龍門石窟唐高宗看過,武則天看過,唐玄宗看過,李白看過,杜甫看過,白居易看過,李賀看過,楊玉環看過,宋太祖趙匡胤小時候還在盧舍那面前玩耍長大。今天你所看到的同樣也都是這些偉人曾經看到的,你現在站立在盧舍那前頂禮膜拜的位置,這些偉人也同樣在此頂禮膜拜過。想想就激動,同樣的位置,同樣的場合,同樣的風景,同樣的龍門,只是他們換成了你而已,試問,西安有這樣的地方嗎?











冬夜裡的暖


唐朝是西安和洛陽最輝煌的時期,但由於歷史太久遠,唐留給西安的只有小雁塔,留給洛陽的是龍門石窟,從這點看還是眷戀了洛陽。唐之後由於宋建都汴梁,洛陽就淡出視線,西安則保留下了碑林(個人認為碑林最值得西安驕傲的,他的藝術性和對我們文化的傳承太重要)。明朝為安西,西安更是高規格擴建,現在保存的古建築幾乎都那是的傑作,從此西安雖不再是都城但也是西北中心,所以明清也翻修了大雁塔,並對城市進行修繕。而洛陽則成了三線四線城市,看看老城的城門樓就知道他當時的沒落,當然洛陽的白馬寺因為他的重要性香火一直很旺,現在很多高官還在初一去暗暗燒香。

隨著經濟中心的東移西安也有幸躲避後來的很多浩劫,而解放後西安的城市規劃以及對歷史的繼承也是其他所有城市值得學習的。在這裡要感謝張錦秋老先生,是她又讓很多唐長安城的遺蹟有了新生,讓西安更像古城,這是一個城市的文脈,是文化的傳承與繼承,誰也模仿不會。


手機用戶6252841223


綜合說起來,與歷史、文化、戰爭、地理都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戰爭。

一、

先來說戰爭。

西安靠西北,身居內陸,唐朝之後,西安少戰事,而戰爭更多居於東部,尤其是中原一帶,洛陽雖然和西安同為13朝古都,但無奈戰事洶湧,一代代的被破壞殆盡,剩下的古蹟幾不可尋。

遠的不說,單說抗日戰爭的八年,洛陽城幾乎又一次被毀壞殆盡,而西安,日本人打了8年都沒能攻入片刻。

因此西安的古蹟完整保留下來,就有理有據了。

這是西安小雁塔和大雁塔遺蹟,少了戰爭的侵蝕,並且歷代也有修正,所以保存完整如初。

而洛陽,只剩下殘破的洛陽龍門石窟死撐。

二、

再說歷史。

西安的古蹟大肆修正,明朝初應該是一撥高潮。我們都知道,西安古城牆,大部分都在朱元璋時期的“安西”之下修築,而這一壯舉得以使西安的古城牆完整而莊嚴龐大。

雖然民國時期,古城牆對抗熱兵器顯得不好使,甚至阻礙交通,各地都興起了拆牆熱,西安也未能避免。

後來“破四舊”以及人們的大肆破壞,西安城牆甚至一度成為一個空殼。

好在有識之士看的遠,以及領導的正確決策,及時保留了西安城牆,人們紛紛把拆走的城牆磚拿回來,親自參與城牆的恢復,大大的還原了西安的古城牆。

顯然,洛陽並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一次次的衰敗,如今洛陽的古蹟大多隻剩下空架子,滿是歲月的蒼涼和悲壯。

三、

由於國務院及時保護西安古蹟的政策,加上西安少戰事,古蹟破壞不嚴重,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如今這樣一個完整的西安古蹟。

後來又發現了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驚為天人,列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西安對古蹟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並將越來越悠長,越來越美好。

而洛陽,哎,可惜啊。沒有西安的政策和古蹟的完整,加上地理、文化、歷史的原因,大多數古蹟只有遺址而不見古蹟,也是人類的一大遺憾。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洛陽也越來越居於人後,對古蹟的修整更加的力不從心,雖然一直在努力,但無奈進程緩慢。

留言討論一下,歡迎補充,歡迎關注李阿冰。


李阿冰


沒去過洛陽,西安的古建也不多,就是幾座塔和鐘鼓樓城牆,還有一段明王府城牆,這個很多遊客應該不知道,具體在新城廣場那邊。其他大部分是遺址和復原的。


西安留下的民居老宅也不多,拆了很多,現在也就東木頭市還有幾家,還有城裡的一些地方都比較分散。西安周邊好宅子不少,但是最多都是清代的。

文物古蹟以古塔居多,寺院也是後修復或者明清的。再往之前不多見。


其實陝西民居古建保存好的地方應該是韓城,韓城一個黨家村就就可以,還有很多元代的建築,明代的建築都不少。記得去過韓城一個村子,明清古建為主的老宅子。村裡就是溫泉,村裡人在溫泉裡洗衣服洗菜,這條件誰能有。

總體來說渭南一帶的古建民居保存的很多而且都非常的好,喜歡這方面的可以去那邊看看。
民居古建保存最好的還是山西,唐代建築廟宇就在山西有,希望有機會山西好好拍一些古建。


尋找老西安


我就想問問保留下來了又怎麼樣?

縣城級別的城牆!縣城級別的鼓樓!拆了還能臆造一下洛陽輝煌,保留下來了只能讓人看到這是一個小縣城。

西安雖然在唐以後不再是國都,但也是省會,在明朝的地位也是僅次於北京,南京。洛陽的明清建築不要說和西安比,就是連普通縣城都比不過

洛陽城牆老照片 城牆長4公里


平遙城牆照片 城牆長6公里

所以說啊,洛陽人應該感謝城牆被毀。要不然保留到現在,只會認為洛陽是小縣城。


井蓋遇賊


因為中國自古有一句話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

洛陽為歷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你想中原地區嗎?就如同人的一個,心臟一樣。

四肢發達,你沒有中間這一部分,那就叫行屍走肉。

所以說,他們到了洛陽之後,就會破壞前朝的東西。

你就包括那個日本鬼子。

侵華戰爭期間,對洛陽進行了狂轟亂炸。以至於很多古代的東西你就保存不下來。到了後來那個年代。大家也都清楚,也進行了很大的破壞。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網絡上,對中原地區進行攻擊,大家應該都知道。在悟空問答上有團伙性質。但是他咬歸咬,中華,文明傳承,這個你改變不了。夏商周,皆都於此,你叫也白叫。河圖洛書,絲綢之路,京杭運河。你搶也搶不走啊。

文化這種也是要傳承和繼承發揚的,並不是幫你光會在網上叫能叫過來麼?自己往自己臉上抹粉抹的,誰信啊,自己都不信,搞得跟二皮臉似的。



行者視野


西安擁有很多古建築,但是唐朝及以前留存下來的並不是很多。西安碑林裡面留存的東西年代久遠,各個朝代的都有;大雁塔、慈恩寺、小雁塔這些是唐代建築;秦始皇陵、秦二世墓是秦朝建築,但是秦二世墓旁邊的附屬建築都是現代建築,秦始皇兵馬俑是現代才出土的;大明宮遺址公園是最近幾年發掘開發出來的,曲江是恢復唐時候的湖,唐城牆遺址公園是在唐城牆遺址上面建設的公園;漢長安城遺址還在限制開發著,等待以後的人把它開發保護起來;西安城牆、鐘樓、鼓樓都是明朝建設的保護開發能力,很多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又很有歷史價值的東西都保護起來了,就像唐朝城牆遺址、漢朝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曲江、秦二世墓這些以前基本上是廢墟,但是本地政府把這些地方都很好的處理、開發了,從這方面來講西安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估計西安因為處於中原四方之地,各方勢力很容易染指這裡,經過一千多年的戰火,洛陽的地面建築保存很少,地下遺址的發掘做的也不是很好,這就導致如今的洛陽給人的感覺是基本上沒有古代建築了。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原因如下:

一、西安也沒有留下多少真正的古代建築。

1、西安古城牆,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錢按照明城牆大致位置建的文物。

同時期建設的,還有西安給日本人安倍仲麻侶立的紀念碑。

2、大雁塔,建成40年後即倒塌。修復後,明朝西安大地震,再次被破壞。萬曆年間在外表加了兩尺厚“塔殼”。

因此準確說,現在看到的大雁塔的外表,是明朝所建。

3、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佔領,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以至於西安(長安)唐朝年間,“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此,西安(長安)絕大多數古建築,在唐朝年間已被吐蕃摧毀。

吐蕃當時是兩京制,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長安)稱帝, 吐蕃國都一個在拉薩,一個陪都在西安(長安)。

二、洛陽。

《洛神賦》、洛陽紙貴、葛巾。

洛陽的文化,是西安所無法比擬的。

唐朝,在西安(長安)被吐蕃佔領的時期,洛陽更是發揮了從吐蕃手中,收復西安(長安)的重要作用。


用戶67724358697


千年古都,能保留的遺蹟都不多,洛陽曆史上被火燒多次,好在龍門燒不掉,但佛像多有殘缺,白馬寺關林等也是經歷代修繕得以保留,西安沒有地下的兵馬俑也沒剩什麼東西。西京東都兩地千年共為中華中心,榮辱與共,現在被一幫貨天天放在頭條上幹仗,喜歡歷史就安靜的去讀書,喜歡家鄉就好好建設她。身為古都人應該很幸福,你每天走過的地方可能是則天玉環出遊之地,可能是太白樂天流連忘返之處,一條小街也有典故,古都輝煌的歷史是來傳承的,不是來炫耀撕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