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因爲此事被罵得狗血淋頭,不是玄武門事變那麼簡單

話說玄武門之變,齊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殺了以後,他的王妃楊氏痛不欲生,時刻伺機自殺,為老公殉葬。李世民早就對沉魚落雁的楊妃垂涎已久,怎麼捨得她去死,登基之後,便通過長孫皇后派人將楊氏接進宮中。此後,李世民屢次對楊妃倍獻殷勤,又以肉麻的言辭博取其好感。楊妃經不住李世民甜言蜜語,日久生情,最終心甘情願做了太宗的淑妃。

唐太宗因為此事被罵得狗血淋頭,不是玄武門事變那麼簡單

楊妃影視形象

關於這一段唐太宗巧佔弟媳之事,史書上說是“風流天子”的作風。然而,宋代學者對此不以為然,大加譏諷,稱唐太宗為“亂倫”之君。範祖禹在《唐鑑》裡說:“太宗手殺兄弟,曾不愧恥,而復納元吉之妃,惡莫大焉。”理學家朱熹也有類似指責:“除害之志固善矣,而不免竊到宮人,私侍其父,其他亂倫逆理之事,往往有之。”這是指責唐太宗與其父唐高祖李淵的妃子私通(而李世民把這事兒栽贓到其大哥李建成頭上)。

當代歷史學者一般認為,不應以宋代道學家的倫理觀念來衡量唐代歷史,李唐王朝在感情婚姻上很亂,主要是深受鮮卑風俗影響的緣故。李唐源出夷狄,所謂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意。唐太宗所體現的鮮卑式文化,表現在多個方面:

唐太宗因為此事被罵得狗血淋頭,不是玄武門事變那麼簡單

唐太宗影視形象

一、從地域方面來看,李唐的祖先是隴西貴族,而隴西自從秦、漢以來一直是西北少數民族和漢族雜居的地帶。特別是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風俗習慣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既有鮮卑人漢化,又有漢人鮮卑化。李唐先祖在逐漸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某些風俗習慣在潛移默化中被鮮卑化。

二、從政治方面來看,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時的柱國,曾與鮮卑政權統治者關係密切;李淵的父親李昞,在鮮卑族宇文氏的北周為官;而李淵又在被鮮卑化的漢人楊隋政權做官。唐太宗祖上幾輩與鮮卑的政治淵源深厚,可以算是鮮卑族政權的統治階級成員,在統治思想上不可能對唐太宗沒有影響。

三、從婚姻方面來看,北朝以來,隴西李氏為大貴族,多與上層聯姻。所以“女系母統言之,唐代創業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為獨孤氏,太宗之母為竇氏,即紇豆陵氏,高宗之母為長孫氏,皆是胡種,而非漢族。”也就是說唐太宗的祖母、母親、妻子,三代人都是鮮卑貴族的女兒。根據有關歷史記載:鮮卑婚姻制在其未漢化以前是比較自由開放的:“以季春月大會饒樂水上,飲燃畢,然後配合。”這是一種戀愛自由、婚姻自由的風俗。東漢時期鮮卑人還停留在對偶婚階段,魏晉南北朝時鮮卑族雖受到中原漢化的影響,然而對偶婚的殘餘仍然存在。唐太宗出生在這樣一個被鮮卑族人包圍的家庭中,不能不暴露出鮮卑人的某些習俗和遺風。況且由於祖母和母親的關係,他身上竟有3/4的鮮卑血統。

最後,從歷史來看,在唐初,唐高祖為了獲得突厥人的援助,曾與突厥貴族關係密切,唐太宗李世民甚至還與突厥可汗有結拜兄弟之盟,他或多或少會受到突厥人“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也就是在父親或哥哥死後,兒子、弟弟繼續和他們的老婆結婚)的婚俗影響。他把弟弟的老婆收作自己妃子,在鮮卑化的漢人或漢化的鮮卑人以及突厥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但在具有正統封建儒家思想的漢人看來,則是很野蠻的行為,特別是強調封建倫理道德的宋代理學家看來,必然深受刺激,認為是驚世駭俗的事情,從而對唐太宗大批特批。

唐太宗因為此事被罵得狗血淋頭,不是玄武門事變那麼簡單

唐代仕女

由此可知,這種追求自由的婚俗觀念反映到帶有鮮卑血統與鮮卑氣質的唐太宗身上,其實不足為奇,宋代學者指責他是“亂倫”之君,不免有所誇大,頂多是生活作風不夠檢點罷了。況且從封建正統思想來說,唐太宗是封建帝王,他巧佔弟媳,這也是君權、夫權壓迫下的一種歷史寫照。

1.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2.宋祁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3.司馬光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195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